從程式設計師到項目經理:我的轉型之路

2020-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作者回顧了5年前從程式設計師變為項目經理的經歷。他沒有匹配的相關經驗,在有全職工作前提下,脫離舒適區,以目標為導向,自我驅動完成了轉型的學習和準備。改變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希望他的經歷能給你帶來啟發。

一直在低頭玩手機亦或埋頭苦幹的你,猛然抬頭一看有沒有發現伴隨著疫情,今年已經過去近三分之二了?今年的計劃or目標完成了多少?

疫情的突發不僅僅是打亂了個人的節奏,也打亂了很多公司的規劃。今年公司進行招聘面試的時候我明顯感知到求職人員的被動,雖然我是一個危機感較強的人,但是這段時間的招聘過程更加加重了我的感受。遂想將自己每個階段的工作經歷進行總結。

目的如下:

能夠從梳理和總結的過程中回顧那段紮根的日子,也能夠從中拾取前進的能量。能夠通過自己的經歷分享,給予和我曾經一樣的新人以動力,老人以共鳴。其實,這段經歷已經過去5年了,現在也已經不從事這個崗位很多年了。但是就因為有了這段經歷才使後面一系列的經歷和崗位變化變的相對從容。不至於挫敗感特別大,其中雖然有過迷茫、有過無助,回過頭再來看這段經歷算是自己紮根的時光了。

之前一直想把這一路走來的經驗分享出來,但是礙於語文水平有限。一直到現在才決定一定要開始,和上面說的危機感也有關係。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來說,算是非常兢兢業業。正因為還算端正的工作態度,以致於在工作兩年多的時候,變成了公司的研發經理,管理近20人。剛剛開始誠惶誠恐,但是年輕難免得意忘形。以致於在後面近一年的時間裡都很膨脹,然後陷入迷茫。作為程式設計師並未寫出來驚天動地的代碼,但是不管是技術任務,還是管理這個團隊還算是得心應手。

但是隨著工作時長的增加,加上公司的業務大多是趨於內部管理系統。也讓自己的技術慢慢跟不上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這也讓自己意識到不足及瓶頸。於是開始反思,後面職場的路應該往什麼方向走。內心詢問自己是否還有衝擊網際網路大廠的初心?反過來,我依然可以待在這家公司,待在舒適區裡做著這個小領導。

經過反覆思考,與好友的交流,最終還是決定跳出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過程中經過多次徘徊,畢竟選擇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還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決心,因為有可能離開這家公司之後反而會退步。

然而,經過反覆的思考和復盤過往的經歷,再結合朋友的分析及市場當時的行情。決定要走上技術管理這條路,當時因為年齡和經驗其實並不是很匹配,轉型和面試過程中踩過非常多的坑,希望可以給如果和我經歷類似的同學提供一些參考。

一、籌備階段,自我思考

一旦確認方向之後,有可能和我一樣開始陷入第一個誤區。想的比做得多,想的很美、非常美、特別美,開始憧憬著未來生活的美好。跳槽、轉正、走上人生巔峰。開始制定計劃,列讀書清單,讀前輩的成功帖。

結果一頓操作下來之後才發現XMind上的清單一個都沒有動。這個階段感覺是必然要經過的,就看自己需要多久才能夠走出來。這個源於自驅力,外部的力量相對難以改變這個情形。

過了上面的第一個陷阱之後,我算是認識到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也至此相信不管什麼事情何時開始都不晚,計劃其實只是提供給自己一個清晰的思路,只要自己想明白了。計劃留在心裡遠比躺在硬碟裡更有意義。

經過一番自驅力和妄想戰鬥之後,接下來算是真正開始旅程了,馬上會有第二個誤區,往往剛剛開始激情飽滿,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周也有可能是一個月。但是很容易會被其他的娛樂活動或中途的挫折打敗,導致根本沒有完成階段性計劃之前就選擇了安逸。解決這個問題我當時做法如下:

找幾個同伴一起學習,相互之間會有一定的監督、鼓勵作用。很幸運一路走來都有幾個小可愛相伴。堅持每周去一天的圖書館,給自己一個相對長的專注時間。用來獨處和思考,復盤工作經歷和堅定初心(氛圍有時真的很重要)。上下班的時候我會在路邊或者商場觀察周圍的人,以用來告訴自己依舊是多麼的卑微(屌絲)。這一點不一定適合其他人,首先這個不是刻意去做,也不是攀比主義,主要還是起到鞭策自己的作用。畢竟所有的努力首先是擁有更優質的生活,然後安定小家,當然安定小家之前首先需要有一個女朋友,然而我並沒有。不斷吸取前輩的經驗、請教厲害的朋友,但是這個需要自己能夠甄別經驗的真實性。就像產品經理收集用戶需求一樣:用心聽,別照做。畢竟不一定每個人的經驗都適用於自己,有些成功經驗為了烘託成就難免會有一定的渲染、誇大成分在。堅定目標、明確定位。這點算是堅持下去的核心精神,我當時的目標就是進入網際網路中大型公司,定位自己為一名管理型技術人-項目經理。以上為在此過程中,我遇到的典型誤區,以及解決的方式。但是,我始終相信即便是我走得慢,只要不喪失目標,也會比毫無目標的徘徊要走的快。每天前進一點點,天天都進步。

二、沉澱階段,蓄勢待發

經歷了上面的過程之後,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此時之前設定的計劃就很重要了,需要自己堅定執行,風雨無阻。由於時間太長了,已經找不到當時計劃的原稿了。但是大致可以總結如下。

1. 技術:總結已掌握的技術,形成通用經驗

因為一直從事企業級應用的開發,明確自己相對擅長Java後臺技術和資料庫相關技術,詳細的技術就不班門弄斧了。形成技術帖並且發布至CSDN,這個過程中可以再次加深理解。同時在自己的團隊中進行分享。無法形成技術貼的就用xmind整理出來,形成技術結構,就能夠很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優勢。

2. 讀書:列出讀書清單,並且給予實踐

這一點我認為是最難堅持的一件事情,畢竟真實情況真的是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我特意找了一下京東的歷史訂單,找出了當時購買的書籍。因為裡面很多書後面都送給他人了,所以書架上找不到了。

購買這些書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技術結構來購買的,因為自己在C端大用戶量的技術是弱項。並且在系統運維方面也相對欠缺,所以書籍也是與技術相關。畢竟先打好地基是最重要的。

清單如下:

Head First設計模式(中文版)Java並發編程的藝術看透Spring MVC:原始碼分析與實踐微服務架構與實踐Nginx高性能Web伺服器詳解ZeroC Ice權威指南RabbitMQ實戰 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深入理解ElasticSearch在購買書籍這件事情上,我的做法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列出自己需要的讀書清單。然後,詳細查看書籍的目錄和網上已有的讀後感,再決定這本書自己真的想看並且適合,再進行購買。並且是看完一本再購買下一本(打折或滿減活動例外),畢竟工作後獨處的時間是相對有限的。技術類型的書最好是根據書中的描述實踐一遍。

3. 整合:將公司所有的系統進行整理,架構和聯通

首先,整體分析一下公司所有的系統,找出最核心的那個系統。通過它找出各系統之間的關聯關係。其次,從自己最熟悉的那個系統出發,整理出來單個系統的功能結構和系統架構,整理出來通用的模板,用來對其他不熟悉系統的整理。這一點有點類似做產品白皮書,下面大致會列出當時的文檔目錄結構。最後,通過系統技術架構的分層,定位每個業務系統在整個技術架構中的位置。文檔目錄結構:

4. 培訓:兩個月拿下PMP證書

技術類型的培訓,除了提升學歷之外,其他的培訓不是很多,不過還是有很多網上的培訓課程。大多為提升專項的技術(Linux、運維等),這次的目標是技術管理型崗位。所以找到PMP這個證書,當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選擇。

我認為PMP這個證書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證書。實際證書的含金量並不是很高,但是它本身的知識體系著實強大。剛剛開始只是為了考試拿證,所以很多知識體系不是很理解也並未深究。但是隨著工作經驗的提升,其中的知識體系對我產生了很深影響。以致於影響到後續我從項目經理轉型至產品崗位。

其實,證書只是對一次考試或培訓的結果的證明,是否真正理解和學到知識並且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備考的經驗這點上我並無很高級的經驗能夠分享,首先我本身應該算是學渣一枚,再者每個人的能力和學歷背景不一樣,並無過多的參考意義。當時我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首先是要拿到證書,備考時間兩個月,所以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刷題,其次就是跟同學頻繁交流,通過交流過程中加深知識的印象,因為那本書還是很厚的。

考試題量也很大的同時,考試的時長也是我經歷過連續時間最長的考試(4個小時 上午9:00-下午13:00)。真的是體力和腦力的雙重考驗。

5. 職場:製作一份全新的簡歷

既然需要轉型,首先如果公司內部有機會的話,那是最好的一種方式之一。如果沒有的話,那就需要尋求外部機會,所以提前準備好一份符合轉型要求的簡歷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前面四點也為製作簡歷打下了基礎,如果前面的計劃全部都順利完成的話。簡歷的編寫就變得水到渠成了。等到外部機會到來的時候將會遊刃有餘,所有基礎的事情都已經準備好。不管是崗位的匹配度和薪水位置,都把握在咱們自己手裡。

6. 業餘愛好:學會吉他&尤克裡裡

任何枯燥的目標和事情如果能夠結合自己喜歡的事情一起,不僅可以緩解情緒,同時也可以促進枯燥事情的成功。任何事情和工作並不一定剛開始的時候咱們就喜歡,亦或是匹配。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經過我們努力和堅持之後,並且過程中得到肯定和獎勵變得開始喜歡上它。

當然不一定適合所有小夥伴,學習吉他的時候我報名了一個培訓結構,這樣有專業的老師教,也有共同愛好的小夥伴一起不至於讓本應該是娛樂的事情也變得索然無味,練習過程中也可以少走一點彎路。當然,我們依舊需要將80%的時間都用在前面20%重要的事情上,這個僅僅是題外話。

三、寫在最後,勇敢的邁出那一步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我想用借用beyond的《光輝歲月》來結尾,也是當時無數次單曲循環的歌曲,伴隨我走過了這段歲月。

所謂的光輝歲月,並不是後來閃耀的日子,而是無人問津時,你對夢想的偏執。

改變必然是相對痛苦的一件事情,需要脫離自己的舒適區,關鍵是我們是否真正的邁開了那一步。接下來上天自會安排好所有的去路。

亦如後來我轉型產品崗位一樣,都是需要有過一段時間的沉澱(紮根),然後所有的事情都變得順理成章,也將得到公司和同事的青睞。

本文由 @人參米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項目總工如何成功轉型項目經理
    您作為技術工程師,想轉型到項目經理時,有幾點必須意識到:項目經理必須懂技術,但不能只懂技術,還得懂經濟、懂管理、懂……技術工程師轉型項目經理,可能面臨一系列變化,比如流程化管理,從關注細節到關注全局;爭取多方支持,從等待資源到主動獲取資源;激勵他人,從依賴他人自覺到調動項目成員的積極性。
  • 【維信秘籍】Java程式設計師修煉之路
    開始在項目中參與設計文檔的編寫。能夠為自己的項目選擇合適的框架,並且能用自己學到的技術去解決項目中遇到的難題。這時候根據項目和公司的差異用的技術也不盡相同,但是日誌框架、項目構建、單元測試、緩存、集群、負載均衡、SOAP等是一定要掌握的。這些是在大型項目中比較常用的技術。然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業餘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技術。
  • 程式設計師的職業期最多三年,你就必須升級,看看10K到50K的晉級之路
    又到了求職季,現在畢業生想做程式設計師的不在少數,競爭也非常激烈。但如果你不清楚程式設計師的晉升之路,你的發展一定經落後於其他人,甚至被淘汰。程式設計師有兩種含義,一個是職業上的定義,另一個是技術上的定義。為了自身的發展和利益,必須要清楚地了解職場上,尤其是技術領域裡的晉升之路,該晉升必須晉升,不能一直停留在程式設計師的崗位上。因為一般來說,程序的薪金待遇都很低,對於老闆來說,成本比較低。如果你一直做程式設計師,就有兩種可能性,一、待遇一直上不去。二、待遇上去了,離淘汰也不遠了,因為老闆會找更廉價的程式設計師來替代你,反正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很多人都能做。
  • 從程式設計師轉型產品經理,不會畫原型圖又何妨?
    在本文中,她將與我們分享以下問題:從大學海洋專業到程式設計師再到產品經理,是什麼讓您聽到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並堅持下來的?您本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拿諾貝爾獎的人。Q1: 從海洋專業到程式設計師再到產品經理,您是如何說服自己並堅持下來的?這幾年在別人看來,我確實轉換了很多次工作內容,但是比起堅持自己不喜歡的,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 程式設計師如何面對產品經理的無理要求
    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程式設計師往往對產品經理的各種無理要求十分頭疼,有的程式設計師需要頻繁的跟產品經理講解目前的技術邊界,這樣既影響了項目的正常進展,也會讓程式設計師感覺沒有明確的方向,從而帶來工作的挫敗感。有的程式設計師與產品經理的關係也比較緊張,溝通的過程往往也帶著各種情緒。
  • 程式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可以有哪些出路?
    今天,小千就為大家介紹下,適合程式設計師的出路有哪些? 專研技術之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碼代碼。把自己手頭上的技術鑽研透,鑽研深,努力達到架構師的水平,這是一個方向。
  • 程式設計師「封爵之路」:工程師、架構師和項目經理有何區別?
    近來,我注意到在業內對很多與「軟體」相關的職位存在很多角色和頭銜方面的混淆,即使是公司創始人、招聘經理或者團隊建設者都很容易分辨不清。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軟體團隊中各種職位的角色和職責分別是什麼,以及哪些職位更傾向於涵蓋哪些角色。
  • 程式設計師:項目上線比我結婚都重要,周二結婚,周一才準假!
    眾所周知,程式設計師是一門工作節奏快、平時壓力也比較大的工作。產品經理有了新需求,要加班!測試妹子發現了新BUG,要加班!項目快要上線了,要加班!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告知需求變更了,你們要加班!」程式設計師:「我刀呢!」加班和產品經理吵架簡直就是程式設計師的生活日常,問題是吵完架還是要幹活,氣不氣!最近有一名程式設計師下周二終於要走入婚姻殿堂了(內心OS:以後只是程序猿,不是單身狗了!)
  • 網易PM從「傳統行業」到網易PMO:我的項目經理成長之路
    因為自我興趣所以我涉獵了這些領域,其實是很有助於到我把這些思維應用在後來的工作中。所以說如果大家真的對管理有興趣,我覺得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其實它一般來講就會涉及到這幾個層面的知識領域。,所以我個人認為邏輯性也是對於項目經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
  • 想轉型產品經理,如何成功通過面試?
    一、把面試當產品經理的工作產品經理是幹嗎的?工作中遇到任何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的一群人。面試,無論去到哪家公司,遇到哪個面試官,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新的問題,對不對?而且,你的問題、你的困惑還經常因人而異,沒有雷同。怎麼辦呢?
  • 未雨綢繆:程式設計師職業規劃,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猿?
    尤其是作為程式設計師,從程序的角度去理解和闡述業務問題以及詳細需求,是整個軟體開發行業內最值錢的工作。 如果專注、認真,3年就是一個軟體開發某業務領域的專家了。這是產品經理必備的條件,轉型產品經理可以讓你彎道超車。更大的發揮自身的價值。而且,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視角和多年的編程,都會給你在新的職場中帶來巨大的競爭力。
  • 程式設計師走向管理崗位走向光明大道
    高級程式設計師,如果有機會,可以由公司晉升為項目經理,控制項目中的所有內容。但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成為一名合格的項目經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扭轉我的想法。我認為有一點我們需要理解:項目經理是團隊的指揮官,控制著整個團隊的方向和風格。你並不孤單,你的行為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戰鬥力。作為程式設計師,我們習慣於個人戰鬥,不斷研究鑽研我們自己的技術,可以有效地完成任務並提高戰鬥力。項目經理需要指揮一群人一個接一個地贏得戰鬥。
  • 一個文科出身的遊戲程式設計師,現在做項目管理,這是他的內心OS
    曾經在一次培訓課上,老師要求每一位同學做自我介紹,我思索了一下如何用一句話介紹自己,同時可以讓老師印象深刻。於是輪到我的時候,我說了下面這一句話:「我是一個文科出身的程式設計師,現在做項目管理。」我並不知道有多少同學會因為這句話記住我,而我自己也是之後才有所發覺,在我的職業生涯裡,不想已然經歷了兩次轉型,並且每一次轉型都是如此的記憶深刻。
  • 大齡程式設計師都去哪兒了?
    坦白地說,並不是每個程式設計師都會攀到最高階程式設計師的級別,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沿著這條路一直走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願意從事編程工作到多大年紀?出路二:轉型管理層和其他任何職業一樣,程式設計師也是需要被管理的,而管理程式設計師的最佳人選,當然就是曾經從事過程式設計師工作的人,有這樣的需求存在,不少程式設計師轉型去成為管理者也就不足為奇了。
  • 從項目經理到CEO,做好你的職業規劃
    關於職業發展規劃,項目經理主要有兩個方向。 一、成為項目經理前,大家可能是需求分析師、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然而,當你成為項目經理並勝任項目經理這一職位後,通常有三種選擇: 1 大項目經理 也就是做規模更大的項目、更複雜的項目。
  • 學生專訪|從項目經理到副董事,Violet Weng的成功之路
    她在20歲時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研究機構尼爾森公司的一名員工,一年半後,已經升職的她決定到SIM進修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現在,Violet Weng已經成為尼爾森公司的一名副董事。從入職到現在,Violet Weng已從業十餘載,在本次的採訪中,Violet Weng也給我們分享了她的成功之路,希望能給學弟學妹提供借鑑。
  • 李雙全:從施工員到項目經理
    畢業兩年時間內,他先後在婁底、株洲等地建設項目中擔任施工員,憑藉良好的知識功底、細緻的工作態度,出色完成了工作。兩年後,他成功升任婁底市星城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負責掌管一投資9500萬的建設項目。貧困生的求學之路李雙全是株洲人,家在農村。他還有一個年長一歲的哥哥。家境本不寬裕,加上兩個孩子同時上學,李家負擔還是比較重的。
  • 項目經理如何幫助項目成員提高效率
    產品經理代表的是團隊整體的利益,但是項目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努力,為了幫助團隊成員成長,產品經理應該怎麼做? 任何管理,從本質上來講,一個項目能否順利完成,要看項目組的成員是否有一致的目標,並且願意為這個目標主動去付出,直至項目完成。
  • 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客戶經理,都是真的經理嗎?
    以上我都語音大致回答了下,但直到不久一位才畢業一年的群友發來報喜信息,我才覺得必須寫一遍文章專門談下。這位群友是從採購員準備跳槽,第一個Offer是項目經理,月薪1萬,應該比他目前工資高,因為他寫了個「保底」。但,其他群友不能理解,連續問:為何本科才畢業一年就能做經理呢?
  • 當前PHP程式設計師是否需要轉型
    雖然目前PHP依然是IT行業最為流行的程式語言之一,但是隨著Python、Go等語言的快速崛起,PHP的應用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由於PHP語言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Web開發領域,所以在未來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PHP程式設計師的價值成長空間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