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顏值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同時受到後天生活習慣影響。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看著懷裡醜醜的新生兒,幾乎所有媽媽腦海裡都曾閃過一個念頭:咋能讓娃變得好看點?老一輩煞有介事的一套「變美流程」,哪怕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寶媽,也忍不住想嘗試一下。
在媽媽看來,寶寶剛剛出生,肌膚、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全,也許這正是讓寶寶變美的「好時機」,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前些天小夏提到孩子最近不太舒服,不能抱出去了,幾個朋友就約著一起看看孩子。到了那一看,寶寶眼睛紅紅的,眼淚汪汪十分惹人心疼。
我們詢問小夏,醫生怎麼說的?小夏吞吞吐吐,只說過段時間就好了。同行的娜娜一直是心直口快的性子,她突然大叫到:「孩子的睫毛這是怎麼了?怪不得一直揉眼睛呢。」
原來,小夏老家盛行新生兒剪睫毛的習俗,說這樣長出來的睫毛會又黑又長,小夏對此深信不疑,就趁著寶寶睡覺剪了,睫毛能不能變長不知道,寶寶倒是因此遭了大罪了。
想讓寶寶更可愛、更漂亮,是每個媽媽的心願,有些媽媽選擇去執行一些老人們傳下來的寶寶變美小妙招,也是出於對孩子的看重,認為試一試也無妨。
但是媽媽們需要了解的是,有些老方法非但對孩子提升顏值沒有幫助,反而會為健康帶來隱患。
寶寶可不是「泥娃娃」,可以隨便揉捏塑型。身體的皮膚、骨骼、毛髮都自有其生長規律,強行去改變孩子的外貌,會適得其反,傷害他們稚嫩的器官。
1. 塗母乳
有時候看到寶寶臉上長疹子了或是乾燥起皮了,老人們都會教寶媽:把奶水塗在臉上就好了,還能讓寶寶變白呢。
乍一聽這話好像有理,母乳是寶寶入口的食物,性質溫和富有營養,塗在寶寶臉上,真的有益皮膚健康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母乳富含營養物質但同時也相當容易變質,塗在寶寶臉上不會被吸收,反而會成為細菌的「繁殖基地」,不僅沒有白嫩的功效,反而會加重皮膚問題。
2. 剪睫毛
睫毛的生長周期大約是3-5個月,新生睫毛的生長速度為一星期生長1~2毫米,一根睫毛從新生到長成正常只需要10周。
給小孩子剪睫毛之後,新長出的睫毛因為有截斷面,所以看起來會粗一些,但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睫毛與頭髮一樣是有生長周期的,會不斷脫落、生長,循環往復。
剪睫毛沒有改變毛囊的生長周期,會讓睫毛變粗變多的說法自然也就不作數。剃光頭、剃眉毛、剪睫毛這一系列針對毛髮的「改造」真的大可不必。
反而是剛剪出的短睫毛會扎得寶寶很不舒服,傷害眼周的嬌嫩皮膚。寶寶因為痛癢,會直接用手揉眼睛,增加了眼睛感染的概率。
在給孩子剪睫毛的過程中,寶寶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一動不動,尖利的剪刀很有可能傷到寶寶。
3. 捏鼻梁
好多明星都會傳授大家一些變美技巧,比如說自己鼻子變挺拔是因為經常「徒手捏鼻梁」。許多人自然想到,嬰兒骨骼還未長成,捏鼻梁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正因為寶寶鼻子骨骼還未長成,因此才更加脆弱,頻繁捏寶寶鼻子,會損傷內部的黏膜、血管,引起鼻腔充血。不想寶寶小小年紀呼吸系統就出現一大堆問題,媽媽就要小心呵護寶寶的小鼻子。
1. 多趴玩
理論上來講,足月出生的新生兒,2周後就可以練習趴著,隨著月份增長從幾分鐘逐漸增加到十幾分鐘即可。
寶寶多趴一趴除了有益鍛鍊骨骼和肌肉力量,更能減緩對後腦壓力,幫寶寶形成一個好看的腦型。
2. 不用安撫奶嘴
美國兒科協會關於安撫奶嘴使用指南,建議寶寶在6個月之後開始慢慢戒掉安撫奶嘴。
長期依賴安撫奶嘴的孩子,口腔會持續向前用力,容易形成齙牙或嘴唇外翻。
3. 不用枕頭
嬰兒在脊椎沒有形成生理彎曲角度之前不必使用枕頭,通常建議孩子用枕頭的年齡是一周歲以後,只要注意經常幫寶寶調整睡姿即可。
糖果媽媽叮囑:除了對孩子在外貌上不要隨便「動手」,在嬰兒出生六個月之內除了母乳之外也不要隨便餵東西,以免傷害寶寶腸胃。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