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場秋點兵!辛棄疾這首最熱血的豪邁詞作,我們都曾經學過!

2020-12-25 老張侃詩詞

與唐詩相對應的,是宋詞。唐詩是中國詩詞文化的頂峰,宋詞也不甘落後。

唐詩中有田園風光,有邊塞豪情,有大唐氣象,有民生艱難;而宋詞中更多的是壯志未酬,多愁善感。而且,由於宋朝所面臨的與唐朝迥然不同的邊陲形勢,使得宋詞中出現了文武雙全的詩人。

比如辛棄疾。

愛國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是一個猛人,這個人有多猛?我們來看:他曾經率領幾十人的小分隊夜襲幾萬人的大營,找到叛徒並且帶回!如果宋代的將士們和朝廷都有如此肝膽的話,也不至於會有靖康之恥,南宋也不至於偏安一隅。

與他軍事才華相對應的,對於他的詩詞,我們有最直觀的感受。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的一首詞,我們中學時所學到的,至今讀起來依然豪氣萬丈。這首詞名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全文如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這首詞的上闕,詩人回憶往昔,「 沙場秋點兵」的景象,「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多麼豪情滿懷!

沙場秋點兵

詩人渴望「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然而,歲月流逝,詩人也只能感慨「可憐白髮生」了!壯志未酬的遺憾撲面而來。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就內容來說,這首詞記錄的是詞人早年間率領抗金部隊徵戰沙場的點點滴滴,體現的是詩人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的是詞人壯志未酬的遺憾;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英雄形象。

可嘆的是,像這樣的形象,無論是文學史還是整個歷史當中,都太少太少了。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作是宋詞當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他的詞作多為豪情之作,與時事緊密相連。詞人心中有著英雄的夢想,也有著收復國土的渴望,然而,由於當時的朝廷不思進取,使得他一生壯志未酬。

辛棄疾故居

在具體的詞作上,辛棄疾的詞作不乏經典詞句。比如本詩當中的「沙場秋點兵」,可謂是全詩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詞;同時,一句「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使得他的《青玉案·元夕》為眾人所知;另外「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同樣出自他的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對於辛棄疾的這些經典詩詞,我們會在稍後陸續推出相關賞析,敬請大家關注。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今天重讀這首詞作,一下子將我的思緒引入了詞作中所營造出的意境,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中的關鍵字是什麼呢?思慮再三,所以我想將自己對這首詞的看法寫出來。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這是一首現實與夢想結合的詞作,也是一首抒發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詞作。
  • 辛棄疾氣勢磅礴的詞作,全文筆墨酣暢,筆掃千軍,流芳萬古
    下面就分享辛棄疾氣勢磅礴的詞作,全文筆墨酣暢,筆掃千軍,流芳萬古。破陣子宋代: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辛棄疾的摯友陳亮自浙江東陽來看望他。當時辛棄疾已遭劾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的帶湖。他和陳亮長歌相答,極論世事,並同往鉛山鵝湖寺遊玩。分手之後,辛棄疾和他相互相賦詞贈答。上片寫沙場點兵,開篇就鐵筆勁揮,疾書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辛棄疾回憶沙場往事,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詞作富有驚人的藝術想像力,內容畫面感極強。現實時空與夢想場景交錯,結局催人淚下,感人至深。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賞析《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辛棄疾最悲壯的一首詞,句句豪情萬丈,最後一句大反轉令人斷腸
    每每說起唐詩,我們都會想起「李杜」,而當我們提起宋詞的,除了蘇軾、李清照等人,還有一個人也時常被大家提起。他的詞作多豪氣,風格沉雄穩健居多,當然也不乏細膩的地方,而他更是被世人稱之為「詞中之龍」,由此可見後世對他的高度評價,龍者、帝王也!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詞作的作者--辛棄疾。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於是沙場少了一名古惑仔,詞壇多了一位詞中之龍,身份、地位全變了,不變唯有這股酷勁。壯年時,他登上博山,在牆壁上寫下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含而不露,言而不盡;暮歲他登上北固亭,寫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悲壯豪情,氣勢磅礴。原以為他能一直這樣酷下去,直到讀到了這首《破陣子》,才懂了他的孤獨。
  • 詞龍辛棄疾一生作詞無數,唯獨這首氣勢磅礴中,夾雜萬般無奈
    這是後世人對辛棄疾最貼切的評價,如果不是懦弱的北宋朝廷,辛棄疾就不會有晚年報國無門的萬般無奈,沙場上會有個萬軍叢中取敵上將首級的將軍,文學史上卻會少一個性格豪放又不乏柔情的稼軒居士。第二句講的是他所帶領的部隊,令金軍聞風喪膽,夜晚都在準備箭囊,隨時戒備,但我們漢人的箭矢清早就飛向了金兵軍中。在這首詞上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十分雄起而寬厚的意境,讓人倍感神往,感到熱血沸騰。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已淚流滿面
    都知道辛棄疾是南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那你們知道辛棄疾還是宋時期馳騁沙場的武將嗎?歷史上的他除了是豪放派的詞人,還是南宋的官員,將領,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是馳騁沙場的鐵血將軍。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他既是吟詩作賦的詞人,更是能馳騁沙場的將軍。文能指點江山;武能馳騁沙場。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青年時參與起義軍,後歸順南宋,可惜壯志未酬,只能寄情與詞作之中。
  • 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相信不少朋友都學過甚至背誦過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吧。
  • 辛棄疾的柔情,夫人過生日,他寫了一首肉麻之詞,讀完令人羨慕
    其中既有描寫沙場秋點兵的驚險壯麗場面,也有縱橫交錯、連青山都遮掩不住的傲視群雄之心,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對這位有著鐵血豪情的大丈夫辛棄疾也有所了解和記憶。但是辛棄疾一生創作的六百多部作品中,仍然有一部是他自己寫的,那就是《浣溪沙》。
  • 辛棄疾這首詞,開篇讀起來幽默,帶有諷刺,讀完令人深思
    說辛棄疾是「硬核男神」似乎並不誇張,辛棄疾雖為宋人,但從出生到成長生活的地方都是在當時敵軍佔領的區域。他從小的生活就是眼睜睜看著宋人在金人的壓迫統治下過著悲慘、無望的日子,這也成為他之後一系列傳奇事跡的開端。
  • 辛棄疾最有氣勢的一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震古爍今!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積極主張抗戰而遭到投降派打擊的陳亮陳同甫,來到了江西鉛山瓢泉拜訪正在閒居的辛棄疾。《古今詞話》記載,兩人相見後,縱談天下事。離別之後,辛棄疾便寫了這首聞名遐邇的詞作寄給陳同甫。如今看來,這首詞無疑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驚豔了世人。
  • 紀錄片《南宋》展現南宋的歷史進程,更記住了辛棄疾和他的這首詞
    在南宋這些豪放派詞人中,辛棄疾無疑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南宋》這部紀錄片也真實地記錄了辛棄疾戎馬倥傯卻又壯志未酬的一生。辛棄疾的一生寫過很多的詞作,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便是經典名篇。今天,我們便感受辛棄疾的這首偉大詞作。
  • 詩詞內外皆英雄:辛棄疾
    而辛棄疾不同,我們稱之為「豪放派」,是因為他的詞作,豪邁之中具有英雄氣概,讀來讓懦弱之人,也覺熱血沸騰。同時在現實中,辛棄疾也是英雄傳奇式的人物。後來劉克莊、周密這些人都感慨,倘使稼軒的主張能為朝廷所用,歷史也許就會改寫了。33歲時辛棄疾預言「(金朝)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 之憂方大」。所言正是後來崛起的蒙古人。41歲在湖南創建飛虎軍。飛虎軍隊是當時沿江各地方軍隊中最精銳的一支隊伍,維持了三四十年,成為南宋中後期維護湖南政治局勢的軍事支柱。
  •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朋友你好,上期節目我們說到,辛棄疾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雖然一生都無法實現自己富國強民的政治報負,實現北上收復失地的人生理想,卻在詞的世界裡書寫了一個別樣的人生。 今天我們繼續賞讀辛棄疾的名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是辛棄疾抒發殺敵報國、收復河山之情的代表作之一。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另一張面孔——徵戰沙場的少年將軍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提起辛棄疾,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位留名青史的豪放派詞人。但你們知道嗎?就是這樣一位與蘇軾齊名,合稱「蘇辛」的一代文人,居然有兩副面孔,他不僅是個抒情大詞人,還是一位徵戰沙場、無懼生死、鐵骨錚錚的真將軍,一個不折不扣的歷史英雄。
  • 一生戎馬的辛棄疾和嶽飛,各寫下一首豪氣沖天的經典,高下立見
    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不多,多數文人雖尚武卻一輩子都沒上過戰場,多數將軍雖也愛吟上幾首詩詞,卻也沒能有所建樹。能文能武的確實沒有幾個,而南北宋就各出了一位這樣的人,一位是北宋嶽飛將軍,一位是南宋辛棄疾。
  • 辛棄疾一首《破陣子》,吼出保家衛國最強音,卻又充滿無處訴說的無奈
    「賦」就是寫的意思,「壯詞」,即豪邁奔放的詩詞。故,「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給陳亮寫了一首豪邁的詩詞寄過去」。這天夜裡,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喝了點酒,心事重重的他見燭火太暗,就挑了挑燈芯,拿出曾經和他一起徵戰沙場的寶劍,在燭火下端詳。醉意燻燻,一瞬間仿佛做起了夢,夢中他再一次回到那個號角聲響徹天邊的連營。
  • 沙場秋點兵,淬鍊精氣神
    11個班級,11個方陣雄赳赳、氣昂昂邁著整齊的方步接受檢驗:每一張年輕的臉上都洋溢著堅定有力的目光。有的人可能認為這是多此一舉,畢竟疫情離我們還遠。但是我卻被這種嚴謹的作風感動:一絲不苟的認真作風正是戰勝一切挑戰的關鍵!
  • 辛棄疾最孤寂的一首詞,孤寂的讓人心疼,最後一句已成經典
    思鄉和思親的孤獨都是在獨特的意境之中,而一腔熱血無人理解,一腔抱負無法實現的抑鬱苦悶,又豈是詩詞所能抒發的呢?莫道男兒心如鐵,儘是英雄心中淚。辛棄疾就像南宋時期出現的一匹「戰狼」,他年少成名,之後一直不被重視,費盡心血向當時的朝廷提出的抗金政策,也一直不被採納。
  • 閒居的辛棄疾,喝醉酒後,寫了一首詞,第一句霸氣外露
    在南宋時期的辛棄疾正是其中一位。從古至今,未曾有一人願意背井離鄉,徵戰沙場,當他們投筆從戎的那一刻,都是為了千世萬代的和平。辛棄疾賭上一生只為了收復失地,為國效力,願沙場徵戰,匡扶正義。但是英雄並不好當,他輾轉一生都未曾完成統一江山的凌雲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