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男生藏在心窩的英雄氣概,「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震撼於他沙場點兵的意氣風發,在刀光劍影下衝鋒陷陣;他是跳進女生心裡的細膩柔情男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沉醉在他的浪漫溫柔中,少女的心也仿佛情竇初開般跳動。
他有專屬於自己的豪邁,還有專屬於自己的柔情,這樣一個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獨具個性和獨特魅力的人就是南宋硬核男神——辛棄疾。
他外貌出眾,他身材優秀,他豪情萬丈,他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生心靈導師;
他還是那個「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的情感導師,他身上背著眾多標籤,他身上纏纏繞繞著豪情和柔情,南宋北宋動蕩不安長達的300年的歲月時光,才終於出現一個硬核男神辛棄疾。
說辛棄疾是「硬核男神」似乎並不誇張,辛棄疾雖為宋人,但從出生到成長生活的地方都是在當時敵軍佔領的區域。
他從小的生活就是眼睜睜看著宋人在金人的壓迫統治下過著悲慘、無望的日子,這也成為他之後一系列傳奇事跡的開端。
22歲的他曾經直接率領50餘戰士夜晚闖進擁有5萬餘兵馬的金軍大營,在絲毫未傷寸發的情況下,將當時的叛徒捆走之後千裡迢迢交到宋帝手上正法。
年少輕狂的辛棄疾就像玄幻武俠劇裡的傳奇俠客,但他卻在現實中真真正正做到了「英雄」。
辛棄疾就像是一個全方位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無論哪一方面都能做到極致優秀。據統計,他在任職期間頻繁調動近40次,不是被調任,就是在被調任的路上,時光一寸一寸消失,他也在路上一步一步慢慢變老。
年輕時抗擊金人豪情萬丈的歲月,不知不覺間仿佛已經過了很久。那些為之感慨的詩詞也能被別有用心的人誣陷成「苟且偷安」,官場浮浮沉沉多年,他深知自己不能在官場繼續下去,最終選擇歸隱,給自己取名「稼軒居士」。
「稼軒居士」雖看似寄情於山水樹木之間,但年輕時的豪情從未消退,心中的大家情懷一直存在,寄居山水園林不過是因為被迫。
如果有可能,他更願意沙場點兵,戰場衝鋒。這就導致歸隱的辛棄疾總是流露出一股股不忿之情。
他曾在此期間做過一首即景抒情,以物言志的詞——《尋菊花無有,戲作》,此詞甚是有趣,讓人讀後細細回味才懂其內心的憤世嫉俗。
詞中上片寫人間是「臭腐場」,繼而鋪墊下片的「共秋光」,此詞妙在雖然題目是在重陽時節尋找菊花,但通篇沒有菊花二字,古人多用來「秋光」表現菊花。
但共秋光時卻並未尋得菊花,最後一句才告知人們菊花的盛開要等到秋風蕭瑟陣陣襲來,要等到寒夜寒霜鋪滿大地,到那時自然可以看到菊花。
由此可以看出,詞人欣賞的是菊花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的品格,是菊花獨自傲霜凌寒的品質。
詞人何嘗不是擁有菊花身上的品格和品質呢?此詞借重陽尋菊花為題發揮,表現了詞人憤世嫉俗的感情和如菊花般高尚清雅的品格。
辛棄疾的少年時代英雄豪邁,意義風發,歸隱山園後也從未放下對人民的牽掛。夢裡還在挑燈看劍,年紀再大也能徵戰沙場。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就是辛棄疾,無論現實有多麼冷酷無情,現實有多麼不堪,他依舊對得起自己的理想信念,願為家鄉九死不悔。
辛棄疾的詞豪放不羈之中,又盡顯細膩、惆悵。奈何生不逢時,無法施展其報復,七內心的哀愁,我們也可以從他的詞作中感受得到。
喜歡豪放派或是婉約派宋詞的朋友,可以看這套詞傳全集,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些詞傳引用詞作的同時,也參考了各種正史資料,為我們呈現真實的,活靈活現的詞人。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
結語:你可以說他一生遺憾,因為最後他沒有當上將軍,他沒能馳騁戰場保家為人民,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辛棄疾在懷才不遇的期間,給後人留下無數佳作。
從豪放到柔情,從戰場到田園,從始至終,辛棄疾都初心未改。也許有人為他的一生道一句不值,但這就是辛棄疾想活成的樣子。南宋硬核男神,他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