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這首詞,開篇讀起來幽默,帶有諷刺,讀完令人深思

2020-12-11 歷史東風吹

他是男生藏在心窩的英雄氣概,「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震撼於他沙場點兵的意氣風發,在刀光劍影下衝鋒陷陣;他是跳進女生心裡的細膩柔情男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沉醉在他的浪漫溫柔中,少女的心也仿佛情竇初開般跳動。

他有專屬於自己的豪邁,還有專屬於自己的柔情,這樣一個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獨具個性和獨特魅力的人就是南宋硬核男神——辛棄疾。

他外貌出眾,他身材優秀,他豪情萬丈,他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生心靈導師;

他還是那個「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的情感導師他身上背著眾多標籤,他身上纏纏繞繞著豪情和柔情,南宋北宋動蕩不安長達的300年的歲月時光才終於出現一個硬核男神辛棄疾。

說辛棄疾是「硬核男神」似乎並不誇張,辛棄疾雖為宋人,但從出生到成長生活的地方都是在當時敵軍佔領的區域。

他從小的生活就是眼睜睜看著宋人在金人的壓迫統治下過著悲慘、無望的日子,這也成為他之後一系列傳奇事跡的開端。

22歲的他曾經直接率領50餘戰士夜晚闖進擁有5萬餘兵馬的金軍大營,在絲毫未傷寸發的情況下,將當時的叛徒捆走之後千裡迢迢交到宋帝手上正法。

年少輕狂的辛棄疾就像玄幻武俠劇裡的傳奇俠客,但他卻在現實中真真正正做到了「英雄」。

辛棄疾就像是一個全方位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無論哪一方面都能做到極致優秀。據統計,他在任職期間頻繁調動近40次,不是被調任,就是在被調任的路上,時光一寸一寸消失,他也在路上一步一步慢慢變老。

年輕時抗擊金人豪情萬丈的歲月,不知不覺間仿佛已經過了很久。那些為之感慨的詩詞也能被別有用心的人誣陷成「苟且偷安」,官場浮浮沉沉多年,他深知自己不能在官場繼續下去,最終選擇歸隱,給自己取名「稼軒居士」。

「稼軒居士」雖看似寄情於山水樹木之間,但年輕時的豪情從未消退,心中的大家情懷一直存在,寄居山水園林不過是因為被迫。

如果有可能,他更願意沙場點兵,戰場衝鋒。這就導致歸隱的辛棄疾總是流露出一股股不忿之情。

他曾在此期間做過一首即景抒情,以物言志的詞——《尋菊花無有,戲作》,此詞甚是有趣,讓人讀後細細回味才懂其內心的憤世嫉俗。

詞中上片寫人間是「臭腐場」,繼而鋪墊下片的「共秋光」,此詞妙在雖然題目是在重陽時節尋找菊花,但通篇沒有菊花二字,古人多用來「秋光」表現菊花。

但共秋光時卻並未尋得菊花,最後一句才告知人們菊花的盛開要等到秋風蕭瑟陣陣襲來,要等到寒夜寒霜鋪滿大,到那時自然可以看到菊花。

由此可以看出,詞人欣賞的是菊花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的品格,是菊花獨自傲霜凌寒的品質。

詞人何嘗不是擁有菊花身上的品格和品質呢?此詞借重陽尋菊花為題發揮,表現了詞人憤世嫉俗的感情和如菊花般高尚清雅的品格

辛棄疾的少年時代英雄豪邁,意義風發,歸隱山園後也從未放下對人民的牽掛。夢裡還在挑燈看劍,年紀再大也能徵戰沙場。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就是辛棄疾,無論現實有多麼冷酷無情,現實有多麼不堪,他依舊對得起自己的理想信念,願為家鄉九死不悔

辛棄疾的詞豪放不羈之中,又盡顯細膩、惆悵。奈何生不逢時,無法施展其報復,七內心的哀愁,我們也可以從他的詞作中感受得到。

喜歡豪放派或是婉約派宋詞的朋友,可以看這套詞傳全集,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些詞傳引用詞作的同時,也參考了各種正史資料,為我們呈現真實的,活靈活現的詞人。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

結語:你可以說他一生遺憾,因為最後他沒有當上將軍,他沒能馳騁戰場保家為人民,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辛棄疾在懷才不遇的期間,給後人留下無數佳作。

從豪放到柔情,從戰場到田園,從始至終,辛棄疾都初心未改也許有人為他的一生道一句不值,但這就是辛棄疾想活成的樣子。南宋硬核男神,他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晚年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都不忘幽默一把,讀完笑中帶淚
    愛就要愛的絕美,恨就要恨得敞亮,苦也要燈下拔劍,樂卻在稻花鄉間,這是詞中之龍帶給我們的愛恨糾纏和人生苦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的「趣」。晚年的辛棄疾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了,便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了他都不忘幽默一把,句句都令人哭笑不得,讀完只能說這是親爹。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西江月》。
  • 辛棄疾晚年牙掉了,寫下一首風趣幽默的詞,但是幽默中卻藏著憂傷
    夏天他在稻花香裡聽取蛙聲一片,喝醉了他竟然調戲起松樹來,辛棄疾看淡了仕途,但是也看開了人生,其實他的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抗金殺敵!晚年,辛棄疾的牙齒掉了,他特地寫了一首很看起來很幽默的詞,實際上卻滿含著心酸和憂傷:《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
  • 60歲辛棄疾掉牙後寫了首詩,幽默詼諧,卻罵盡滿朝小人,很解氣
    辛棄疾掉牙後寫了首詩,讀來幽默詼諧,其實罵盡滿朝小人,很解氣!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卜算子·齒落》這首詞寫於稼軒六十歲之後,所以其齒落並非是被某人某事或者某朝廷笑掉的,而是由於自然脫落。
  • 辛棄疾這首詞對孔子進行了諷刺和挖苦,仔細一讀卻全然不對
    辛棄疾在第二次出任江南西路安撫使的時候,曾經在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蓋了幾所房子、開了幾畦田地,作為以後的歸隱之處。結果還沒到歸隱之時,辛棄疾便被罷官了。辛棄疾的這處隱居之地,憑高作屋,下臨其田,所以他名之為「稼軒」。
  • 辛棄疾要戒酒,寫了一首詞,讀起來幽默風趣,像個老頑童
    辛棄疾就因為愛和喝酒犯了許多錯事,並為酒與自己寫了一首詩。這首詩詩中的言語質樸搞笑,讀起來詩意盎然朗朗上口。接下來讓我帶著大家看看這首詩詩——《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老子今朝」酒杯啊酒杯難道你還不知道來到我的面前嗎?
  • 辛棄疾掉牙後寫了首詩,讀來詼諧幽默,其實罵盡天下小人,真解氣
    而且他雖然好慢慢地看淡了仕途這條道路,但是他卻也是堅守初心未曾改變。尤其是晚年的他在經歷了人知百態,對世間萬物都有了新的看法,而這一時期他的作品也更顯慎重。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他晚年所做,讀起來似乎很是詼諧幽默,但其實卻是罵盡天下的小人。《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
  • 辛棄疾的這首詞隱喻較多,引經據典,諷刺的較為深刻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活在南宋時期的辛棄疾。辛棄疾曾兩次到過江蘇鎮江,也就是南宋時期的京口,以「永遇樂」與「南鄉子」為詞牌名,寫下了兩首膾炙人口的懷古,《京口北固亭懷古》。這兩首詞都曾在小學或者初中課本上出現過,但是在小編看來,這首詞的偉大之處並不止於引經據典,更多的在於抒發內心的豪情壯志,與不得志的愁苦。無論是「永遇樂」還是「南鄉子」,兩者都引用的是三國時期的經典,相對應的,辛棄疾將其放在自己所處的世界,不甚融洽。
  • 辛棄疾晚年牙齒掉落,他寫下一首千古趣詞,不快樂的人應該讀一讀
    辛棄疾是揮灑豪邁的詞中之龍,也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一匹金戈鐵馬,一片斷鴻聲裡,一幕挑燈看劍,就能使整座詞壇為之顫抖,千百年來讓無數讀者為他的烈烈壯志買單。他總給人一副怒髮衝冠、氣衝霄漢的硬漢形象,卻殊不知藏在硬漢身後真正的稼軒,其實是一位早已習慣了黑色幽默的柔弱書生。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今天重讀這首詞作,一下子將我的思緒引入了詞作中所營造出的意境,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中的關鍵字是什麼呢?思慮再三,所以我想將自己對這首詞的看法寫出來。這是一首現實與夢想結合的詞作,也是一首抒發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詞作。在解讀詞作以及分析詞中的關鍵詞時,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辛棄疾和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做一個交代。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好這首詞作的內涵和意義,以及詞中的關鍵字。
  • 辛棄疾一首經典詞,開篇氣勢磅礴,寫到最後卻有種無奈的心酸
    辛棄疾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就已被金兵所佔領,所以在他21歲時,就已經開始參軍,為的就是能早一日收復失地,所以也是南宋的官員,將領。
  • 辛棄疾這首詞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什麼叫狂出境界
    雖然它看上去有幾分道理,但千年文壇中有幾個人的存在,讓這7個字只能是個笑話。這幾個人裡有: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守住一座城的範仲淹;文能寫出《滿江紅》,武能馬上定乾坤的嶽飛;文能當上詞中之龍,武能千裡追叛將的辛棄疾。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三位都是來自後世眼中很羸弱的宋朝。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吵了一架,寫了一首詞,讀起來風趣幽默
    辛棄疾也好酒。在一個月黑天高的晚上,他又喝多了。提著酒壺歪歪扭扭地往回走,沒成想就撞到一棵樹上,「啪」地把他給撞倒了。辛棄疾不死心,還爬起來對著說,「你看我醉得怎麼樣啊?」大概樹對他那醉醺醺的樣子都看不下去了,搖搖樹枝就要去扶他。
  • 辛棄疾的一首中秋詞,很少有人知道,卻極具音韻美,值得一讀再讀
    雖然蘇軾這首中秋詞,被後世譽為千古第一中秋詞。但是我們在品讀宋詞的時候,也不要忘了其他優秀的中秋詞。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一剪梅·中秋無月》,便也是一首值得一讀再讀的中秋詞作。儘管相比較《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辛棄疾的這首中秋詞要冷門很多,但它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即語言的音韻美。眾所周知,我國古典詩詞,素有講究音韻美的優良傳統。
  • 辛棄疾打算辭職兒子卻阻撓,一氣之下寫此詞,詞中之龍果然有脾氣
    當時54歲的他想要辭職歸隱,但兒子卻以家裡還沒置辦齊全田產為由百般阻撓,於是一氣之下他寫下這首詞,讀完全詞只能感嘆:詞中之龍果然是有見地,有脾氣。《最高樓·吾衰矣》南宋.辛棄疾(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
  • 辛棄疾別開生面的戒酒詞,滑稽幽默妙趣橫生,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同樣是一首戒酒詞,而且這首戒酒詞比起其他同類作品多了幾分滑稽幽默,讓人讀之不由捧腹。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妙趣橫生的戒酒詞。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於知己,真少恩哉!
  • 辛棄疾不止於豪放,讀完這2首詞,讓你見識什麼叫「詞中之龍」
    辛棄疾的詞題材廣泛,各種事均能入詩,除了極具代表性的《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樣豪放沉鬱,激越瑰麗的作品以外,他還有許多風格截然不同的詞作,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兩首。本詞開篇,連用三個意象,說分別,足見此別離的愁苦與沉重。而「怕上層樓」承上是「煙柳暗南浦」,啟下是「斷腸片片飛紅」。登上層樓,觸目全是柳結愁煙,花辭碧樹,豈不更添傷感?更不堪的是幾日來風風雨雨,花謝花飛,哪裡有人能留住落花?又有誰能勸阻鶯啼,春日就在這聲聲鶯啼中迅速老去,讓人柔腸寸斷。而「都無人管」一句更突出了詞中佳人的孤獨無依。
  • 最適合考試前讀的一首宋詞,讀完這首詞逢考必過
    辛棄疾的送別詞在宋詞中算是別具一格,與一般依依惜別的送別詞不同,辛棄疾送別,往往在詞中賦以慷慨激昂的家國之思,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憤和溫婉真切的人間真情。雖是送別,但讀來總有悲壯、昂揚又不失溫情的豪邁之風。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十分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這自然引人聯想到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的事情。此詞關鍵在於「無垢」二字,是佛家常用術語,比喻一切本來清淨。「本來無垢」,暗合《菩提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意。這首小詞雖不甚優雅,卻足見東坡天性,率真風趣。蘇東坡寫出這樣幽默詼諧的小詞倒是情理之中的,畢竟是他平時幽默詼諧的風格。
  • 古詩詞:生活還有詩和遠方,這10首幽默詩,帶你感受詩人的樂趣
    李白的浪漫與狂妄,蘇軾的文氣,辛棄疾的愛國精神,陶淵明的灑脫等等,他們或家國情懷、或寄情山水、或楊柳依依,這是他們「正經」的一面,但是他們還有「幽默」、「可愛」的一面,你們見過嗎?請看下面幾首詩,感受下他們「不正經」的一面。這是辛棄疾寫的一首詩,上闋寫醉裡只會貪圖享樂,沒有時間發愁,而且說讀書無用。
  • 56歲的辛棄疾搬家,寫下千古佳作,初讀笑出眼淚,再讀心酸不已
    一千多年後,南宋有一位抗金英雄辛棄疾,他的一生也是坎坷跌宕,屢次被貶,又屢次被起復。42歲的時候,辛棄疾再一次因讒言被貶,退居江西信州,這一次被貶,長達20年之久,直到64歲,辛棄疾才再次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從42歲到64歲,辛棄疾一直都是滿懷抱負無所施展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