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晚年牙掉了,寫下一首風趣幽默的詞,但是幽默中卻藏著憂傷

2020-12-13 草夕寸品文史

辛棄疾是當之無愧的鐵血硬漢,他從小就心懷家國,一心要收復中原,統一大宋。他的詞中有金戈鐵馬,有氣吞萬裡。他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也是挑燈看劍的豪邁俠士。大宋詞壇因為他的存在而顯得更加豪情壯志,無數後來者以他為榜樣。

怎奈生不逢時,滿腔熱血卻只能歸隱田間,最終成為了辛稼軒。他從簡單樸素的生活中尋找生命的樂趣,一花、一草一木,都成了創作的源泉。夏天他在稻花香裡聽取蛙聲一片,喝醉了他竟然調戲起松樹來,辛棄疾看淡了仕途,但是也看開了人生,其實他的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抗金殺敵!晚年,辛棄疾的牙齒掉了,他特地寫了一首很看起來很幽默的詞,實際上卻滿含著心酸和憂傷:

《卜算子·齒落》

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

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人老了,牙齒鬆動,容易掉落,辛棄疾老了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不得不感慨英雄遲暮啊!這首詞中辛棄疾沒有表現出以往的硬漢氣質,反而有一種隨心所欲,順其自然的感覺。他既沒有唉聲嘆氣,也沒有怨聲載道,反而用一種幽默詼諧的語言娓娓道來。讓人看後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感覺!

第一句就耐人尋味,說了一個頗具哲學意味的命題,「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堅硬的東西容易被折斷,而看起來柔軟的東西卻難以摧折。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也是全詞的關鍵。緊接著辛棄疾繼續論證自己的理論,舌頭很軟,牙齒很硬,牙掉了可舌還在,剛好證實了剛易折柔易存的觀點。而這一理論並不是為了證明舌頭和牙齒誰更厲害,而是由此來論證人性。做人也是如此,過於剛直的人反而遭受挫折,懂得圓滑處事的人往往能夠在社會上生活得很好。看起來軟弱的人,實際上可以保全自身,而看起來很強的人,往往卻處處碰壁。辛棄疾這兩句的真正目的是諷刺那些圓滑世故像舌頭一樣的人。

下片繼續諷刺「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已經缺少了兩側大牙,中間門牙又豁去了一個。看來辛老的牙齒掉的很多,連門牙都沒了,這可救破相了。「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但是辛棄疾沒有糾結於自己的樣貌,反而說了一句非常幽默的話。你們這些人別笑我掉了牙像狗洞,因為這狗洞可以供你們鑽來鑽去玩呀!

初讀起來覺得辛棄疾是一種自我解嘲,好像是因為別人笑話他生氣了,但是仔細想來似乎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兒曹」是一種蔑視的稱呼,自然不是指頑童,而是指之前那些圓滑世故的「舌頭們」。這裡辛棄疾正是指責他們阿諛奉承極盡諂媚之態的醜陋,讓他們去鑽狗洞正是對他們的諷刺和咒罵。

雖然這首詩讀來很暢快,能夠感受到辛棄疾的幽默與辛辣的諷刺,但是還是令人有一些淡淡的憂傷,辛棄疾正是因為自己的個性剛直,像牙齒那樣,才會在那種柔弱的環境下無法施展自己的作為。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阿諛諂媚,會說話的人往往能夠生存的很好,反而是那些剛直不阿,實話實說的人沒有立足之地,既得罪了別人,又傷害了自己。「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實在是值得所有人好好去深思的一個問題啊!

究竟是做「剛者」堅持自己的好,還是做「柔者」左右逢源的好呢?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大宋「段子手」辛棄疾,晚年寫下一首幽默趣詞,實則在罵天下小人
    他一生寫過不少關於戰爭的詞作,他的詞不是簡單的用筆墨就能寫出來的,他所寫下的關於戰爭的詩詞,都是用兵刃蘸著鮮血刻成的。辛棄疾真正經歷過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廝殺過,所以,他的詞更能體現出戰爭的殘酷。因為他除了霸氣和萬丈豪情,詞中之龍還有幽默風趣的一面:生氣了就"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醉酒後也會變得傻乎乎,「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懷念沙場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看到有小孩偷棗子,又變身成搞怪大叔,「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 《全宋詞》最解氣的詞,辛棄疾用幽默的大白話,罵盡滿朝得志小人
    而宋代文壇,最不好惹的當屬辛棄疾。當年辛棄疾引薦了個叫義端的和尚參加抗金隊伍,不料這個人中途叛逃還帶走了帥印。這還了得!辛棄疾於是一人一馬追了他三天三夜,最後取掉了他首級。這就是在沙場上惹他辛稼軒的後果。那麼在文壇,惹了辛棄疾又該是怎樣的後果呢?
  • 辛棄疾醉酒時隨手寫了一首詞,卻成為經典,句句幽默,風趣無限
    以手推松曰去辛棄疾是南宋將令,又是豪放派詩人,他的詩詞展示出男兒壯志豪情,"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奈何辛棄疾生不逢時,風雨飄搖中的南宋王朝積弱己久,君王無魄力,只想苟安,辛棄疾空懷一腔熱血,壯志雄心,卻無處施展,被黨派打擊排擠,仕途坎坷。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成為千古笑談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為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可惜的是,辛棄疾一生都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只能夠將滿腔熱血寄寓在詩作之中,這才給我們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優秀作品。當然,人不可能總是和工作作伴,而在私底下的歲月中,辛棄疾也是個有趣的人,比如他戒酒的故事便令人忍俊不禁。
  • 辛棄疾要戒酒,寫了一首詞,讀起來幽默風趣,像個老頑童
    眾所周知,辛棄疾在中國的詩人群體中一直龍頭的存在。他的詩詞著作有「醉裡挑燈看劍」的戰火紛飛,刀光劍影,也有「驀然回首,燈火闌珊」的詩意盎然,滿目春光:更有「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的悠然自得。酒對情人來說是乾柴烈火,對士兵來說是壯志豪情,對詩人來說更是靈感的來源。然而酒也容易誤事,也容易犯糊塗。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那豁達豪放,好結交朋友的蘇軾自不必多說,他的名篇中儘是些酒醉的詞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夜飲東坡醒復醉」,這古代詩人的酒癮真是不小。而我們一直視為不苟言笑的辛棄疾,甚至也曾酒醉題詩,頗有趣味。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吵了一架,寫了一首詞,讀起來風趣幽默
    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為了喝酒不惜一擲千金;王勃更是酒後援筆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辛棄疾也好酒。在一個月黑天高的晚上,他又喝多了。提著酒壺歪歪扭扭地往回走,沒成想就撞到一棵樹上,「啪」地把他給撞倒了。
  • 辛棄疾晚年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都不忘幽默一把,讀完笑中帶淚
    兩宋文壇,群星璀璨,但卻很少有人能像辛棄疾一樣,將半生無奈活成了一片燦爛的煙花。被逼下戰馬,握起手中的筆,是他一生的痛,卻是文壇一大幸事,從此詞壇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詞中之龍。愛就要愛的絕美,恨就要恨得敞亮,苦也要燈下拔劍,樂卻在稻花鄉間,這是詞中之龍帶給我們的愛恨糾纏和人生苦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的「趣」。晚年的辛棄疾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了,便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了他都不忘幽默一把,句句都令人哭笑不得,讀完只能說這是親爹。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西江月》。
  • 辛棄疾喝醉酒,醉倒在樹下,寫了一首另類詞,幽默風趣
    但是奈何這時的李白卻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被帶到皇帝面前之時,放浪形骸。在奉旨作詩之時,竟然要求貴妃給他研磨,讓皇帝的寵臣高力士為他拖鞋。正是這樣的放浪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來《清平調》三首千古稱讚之詞。大概千古之詩作寫美人的無人能夠和李白相比。
  • 辛棄疾別開生面的戒酒詞,滑稽幽默妙趣橫生,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
    可以說古代文人雖好酒,但是寫的關於戒酒的有趣詩詞也不在少數。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同樣是一首戒酒詞,而且這首戒酒詞比起其他同類作品多了幾分滑稽幽默,讓人讀之不由捧腹。
  • 辛棄疾打算辭職兒子卻阻撓,一氣之下寫此詞,詞中之龍果然有脾氣
    而不幸中的萬幸是他用那曾挽弓舞劍的手,握起了筆,從此詞壇便多了一位豪放不羈的詞中之龍。他寫詞是嬉笑怒罵信手拈來,無論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悽美,還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小清新,亦或是是「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的風趣,都是流傳千年的經典。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的一首快意之作。
  • 辛棄疾想戒酒,寫了一首詞,全篇風趣幽默,讀完你想喝酒嗎?
    將不能徵戰沙場的苦悶寄託於酒中,但奈何舉杯澆愁愁更愁。《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是辛棄疾曾經大手一揮,寫了的一首戒酒詞。他在詞中與酒杯對話,將酒杯擬人化,怪罪酒杯自己貪酒喝是因為酒杯一直在跟隨著自己,將自己貪酒的錯誤都歸結在酒杯身上。
  • 辛棄疾最有趣的一首《玉樓春》,整篇幽默活潑,末二句笑中帶理
    宋寧宗慶元二年,即公元1196年,這正是辛棄疾賦閒農村的時期,但是這一年卻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原來,辛棄疾所閒居的上饒帶湖寓所被火燒毀,辛棄疾不得不遷居到別地,所遷居的地方,便是鉛山東北地區,在此地,有一口清泉,形狀如瓢,詞人便把它叫做「瓢泉」。
  • 辛棄疾晚年牙齒掉落,他寫下一首千古趣詞,不快樂的人應該讀一讀
    辛棄疾是揮灑豪邁的詞中之龍,也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一匹金戈鐵馬,一片斷鴻聲裡,一幕挑燈看劍,就能使整座詞壇為之顫抖,千百年來讓無數讀者為他的烈烈壯志買單。他總給人一副怒髮衝冠、氣衝霄漢的硬漢形象,卻殊不知藏在硬漢身後真正的稼軒,其實是一位早已習慣了黑色幽默的柔弱書生。
  • 慶賀友人生子,蘇軾寫了一首非常幽默的詞,讀之令人解頤
    李公擇請求蘇軾為自己得子的喜事作一首歌辭。蘇軾想到《笑林》上的一個笑話,說的是晉元帝得了一個兒子,大宴百官,給每個官員賞賜一束帛。其中一個叫殷羨的臣子向元帝謝恩說:「臣等無功受賞。」元帝回道:「生孩子的事豈能讓你有功勞?」於是,蘇軾當即下筆寫下了這首充滿戲謔意味的詞。在座的賓客看了這首詞都笑得東倒西歪。
  • 辛棄疾隱居田園,看見小孩在偷棗,在旁邊寫了一首詞,幽默風趣
    以上都是他,都是辛棄疾為官為民的寄情關切,其從武器袋中拿起詩詞的武器,書寫一首首振奮精神的名篇吟詠胸臆。談及辛棄疾的寫作風格,難免淺知其生平經歷。自小長於詩書飽覽、氣節高古的家庭環境,祖父辛贊囿於現實無奈供職金朝,可身在「金」營、心在「宋」。
  • 如何用古詩詞幽默地表達「我很窮」?
    最開始這話是黃庭堅用來形容恩師蘇軾的,但讀多了古詩詞後會發現,除了東坡還有不少文人都做到了這一點,比如本期要說到的杜甫、辛棄疾和楊萬裡。這三位大文人不但平日裡嬉笑怒罵皆成文,就連哭窮之作都能寫得十分優雅,讓人從頭笑到尾。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杜甫: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這句詩出自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空囊》。
  • 辛棄疾的一首小詞,構思精巧,意境清新,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辛棄疾是個愛國詞人,上馬能殺賊,下馬能安民,武將裡最會寫詞的,文人裡最能幹仗的,直到死的時候還不忘高喊殺敵。詞中滿是金戈鐵馬,收復失地。雖然時運不濟,懷才不遇,但他的人生還是活成了他人心中的神話。他的好友大儒朱熹見多識廣,但當他看到辛棄疾的宅子後,仍震驚不已,感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豪宅,可見辛棄疾的房子是真豪宅。他有多愛自己的莊園,完全可以從這首詞看出來:《南歌子·新開池戲作》散發披襟處,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 搬家不成,辛棄疾寫了一首《水調歌頭》,詼諧幽默,全篇都在哭窮
    可要是歸類形容辛棄疾,那運用何詞可準確概述呢?既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真切深情,又有「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愜意閒適,足可言表其豐富層次。由是之故,如此風格多變卻皆成妙文的辛棄疾值得我們深耕其文,除卻上文提及的常見風格。不如我們此次另闢蹊徑,鑽探一處未掘原石。
  • 姑姑八十大壽,辛棄疾寫下一首詞,狠狠調皮了一把,令人拍手稱絕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辛棄疾家中就有這樣一位壽星,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之間的趣味故事。辛棄疾是南北宋交際時期的著名詞人,而宋代恰恰又是「祝壽」詩詞的爆發時代,不少文人都曾涉獵於此,李清照就有「繞水樓臺,高聳萬丈蓬瀛。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之佳句,晏殊有「人人心在玉爐香。慶佳會、祝延長」的即興之作,吳文英有「應是香山續夢,又凝香追詠,重到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