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01始計篇

2021-03-05 鳳凰聽書網

讀懂《孫子兵法》01

《孫子兵法》01始計篇

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是關係民眾生死的所在,是決定國家存亡的途徑,不能不認真加以考察、研究。

  應該以五個方面的情實為綱,通過具體比較雙方的基本條件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所謂「道」,就是從政治上使民眾與君主的思想一致,這樣,民眾就能與君主同生死共患難,誓死效命,毫無二心。所謂「天」,就是氣候的陰晴、寒暑、四季節令的更替規律等。所謂「地」,就是指行程的遠近、地勢的險峻或平易,戰地的廣狹,是死地還是生地等。所謂「將」,就是看將領們是否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所謂「法」,就是指部隊的組織編制制度,軍官的職責範圍規定,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制度等。大凡這五個方面,將領們沒有誰沒聽說過,但只有透徹掌握了的人才能取勝,沒有透徹掌握的人則不能取勝。因而,還要通過比較雙方的具體條件來探究戰爭勝負的情形。這些條件是:雙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將領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時、地利哪一方佔得多?軍中法令哪一方執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強大?士兵哪一方更訓練有素?獎賞與懲罰哪一方更嚴明?我憑著對這些情況的分析比較,就可知道戰爭勝負的情形了。

  如果您能接受我的軍事思想,任用我領兵作戰一定勝利,我就留下;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軍事思想,用我領兵作戰必定失敗,我就離開。我的軍事思想您認為好並且能夠接受,我將為您造成軍事上的勢,從外輔佐您。所謂造成軍事上的勢,就是在戰爭瞬息萬變的情況中抓住有利的時機採取恰當的應變行動。

  用兵,是以詭詐為原則的。因而,「能」要使敵人看成「不能」,「用」要讓敵人看作「不用」。「近」要讓敵人看作「遠」,「遠」要讓敵人看作「近」。敵人貪利,就誘之以利而消滅它;敵人混亂,就抓緊時機立刻消滅它;敵人實力雄厚,則須時刻戒備它;敵人精銳強大,就要注意避開它的鋒芒;敵人褊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敵人小心謹慎,穩紮穩打,就設法使它驕傲起來;敵人內部和睦,就離間其關係。在敵人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攻,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條件下出擊。這些,是軍事家用兵之佳妙奧秘,是不可事先規定或說明的。

  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為會勝利的,是因為具備的致勝條件多;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為不能勝利的,是具備的致勝條件少。具備致勝條件多就勝,少就不勝,何況一個致勝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從這些對比分析來看,勝負的情形就得出來了!

注釋:
兵:兵士、兵器、軍隊、軍事,此指軍事。
地:引申為領域。
道:道理,這裡指的根本道理。
察:觀察、了解、考察,這裡指考察。
經:經度,引申為分析、研究。
校:作動詞,較量、比較。
道:道理,道路。這裡可引申為治國的路線或方針政策。
陰陽:我國古代一對概括宇宙萬象萬物內在基本矛盾的範疇。這裡是從氣象和天象上講,指天氣晴雨,天象晝夜的變化。
曲制:曲,指古代軍隊編制較小的單位,曲制即軍隊的編制。
官道:官,指軍隊中的各級指揮員,官道即指對軍隊各級將領的職責劃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主用:主,主持,這裡可解釋為掌管。用,費用,這裡指軍隊的物資費用。主用,就是指對軍隊後勤軍需的管理。
強:強壯,這裡指士兵體質強壯。
練:訓練,這裡指軍士訓練有素。
將:這裡作時間副詞,可引申為衡量。
計利以聽:計,計較,這裡引申為衡量。計利,就是指權衡利益。聽,聽從。
乃為之勢:勢,這裡指形勢、情勢。
以佐其外:佐,輔佐,引申為有助於。其,指示代詞,這裡指實現戰略或戰役目標的計劃。外,指外部環境或客觀環境。
詭道也:詭,欺詐。道,這裡作途徑解,引申為方法、計謀。詭道,指欺詐的方法和計謀。
實而備之:實,實力。這裡指敵軍充實雄厚。備,準備。
怒而撓之:撓,挑逗。
廟,廟算,指廟堂上的計劃與謀劃。

相關焦點

  • 《國學經典》——孫子兵法始計篇
    始計篇原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解讀——《始計篇》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文章用三百餘字,先概括後層層論述。開篇用「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來評價戰爭,為提出「五事七計」、「兵者,詭道也」和「未戰先算」,「多算多勝」的觀點做鋪墊,並以此篇統領全書。該篇的幾項謀略,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能廣泛運用到現代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
  • 孫子兵法.始計篇
    《孫子兵法 • 始計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原文欣賞
  • 南帥講商戰《孫子兵法》之始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
    南帥講商戰《孫子兵法》之始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第一個條件是破譯漢字密碼;第二個條件是破譯想像力的密碼;第三個條件是與古人對話;第四個條件是站在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整體,來審視和再現孫子的大智慧。  臺灣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研究員王長河試圖解秘《孫子兵法》的「密碼」。他對記者說,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致使西方戰略家之論述往往多達數十萬言,仍不及《孫子兵法》6000餘字,言簡意賅。
  • 《孫子兵法解讀辭典》|兵法十三篇,致勝五千言
    瀏覽了近十幾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許多種解讀《孫子兵法》的新流行本,都未發現結合現代例子,我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後來上網查找,才知道民國時期曾有幾位作者「用近代軍事思想對《孫子兵法》進行闡發」,其中錢基博「用當時最新的世界戰例(二戰)來闡發孫子軍事思想」,原來我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孫子兵法》五事詳解,奇謀妙計是巧奪,戰略戰術是大道
    《孫子兵法》可謂是我們歷史上第一的兵法奇書,被譽為「兵學盛典」。是我們中國古老文化的璀璨瑰寶,在這本書當中孫子一共詳細的記載了13種軍事方法去贏得每一場戰役,這其中首篇講的就是始計篇。這其中的「計」講的是計算,可能就跟我們數學的計算公式一樣,在當時的孫子主要講的就有五個「計」。在《孫子兵法》原文當中就有寫到:「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這五個方面,那我們今天就先來說說前三 「計」。所謂道,講究的就是,君主跟民眾的想法和意願一致,這一點在我們古代的歷史上很多的開國皇帝就能體現出來了。
  • 外國人怎麼讀《孫子兵法》?日本的解讀最令人意外
    三是過度重攻輕守   孫子非常崇尚進攻,儘管也談到了「守」,但比起「攻」來微不足道。   從《孫子兵法》的結構看,全書以「進攻」為主線進行編排,從第一篇「計篇」到最後一篇「用間篇」,幾乎全是圍繞「進攻」在講。
  • 五事七計只是入門,清流詳解《孫子兵法計篇》的精髓
    孫子兵法成書已超2500年,到現在依舊被廣泛傳誦,是因為它揭示了戰爭的普遍規律,但凡涉及到博弈的地方,都可以運用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是兵家的思想,它還被廣泛地運用於經濟、貿易、企業管理等方面,時至今日依舊被廣泛研讀。正因為孫子兵法有很大的戰略意義,所以我決定給大家詳細地講一講。孫子兵法一共13篇,字數約6000字,我會給大家一篇篇地解讀。
  • 《孫子兵法●第一始計篇 》
    第一 始計1篇【原文】:孫子曰:兵2者,國之大事3,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4也。故經之以五事5,校之以計而索其情6:一曰道7,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8,五曰法9。此句是孫子提出的作為優秀獎帥必須具備的五德。19曲制:有關軍隊的組織、編制、通訊聯絡等具體制度。20官道:指各級將吏的管理制度。21主用:指各類軍需物資的後勤保障制度。主,掌管;用,物資費用。22聞:知道,了解。23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知,知曉,這裡含有深刻了解、確實掌握的意思。
  • 【傳承•共享】《孫子兵法謀攻篇》
    今天我們引用《孫子兵法謀攻篇》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防與控。兵法《謀攻篇》這樣講到: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 孫子兵法全文及譯文
    【商戰兵法】【商道智慧】【商業資訊】【俞凌雄老師課程諮詢】
  • 《孫子兵法》:計篇決策大事,不可不慎察
    今天咱們正式開啟《孫子兵法》學習之旅。   《孫子兵法》開篇頭章為計篇,這一章提綱挈領的闡述了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就是「計」。這是整部《孫子兵法》的第一句話,也是要講的重點。   這句話關係到民眾生死、國家存亡的大事,告訴我們面對戰爭一定要深入調查,深入研究,搞清楚了再拍板決策。千百年來,這句話成為普遍被人們認可的經典名言。   孫子是個唯物主義者,長期的戰爭經歷讓他深刻認到,戰爭是社會運行的一種方式,不可避免。
  • 《孫子兵法》:簡單「五事」,緩解拖延症,加速決策
    《孫子兵法》始計篇: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簡單五事,只要認真思考使用,能緩解拖延症、決策恐懼症,請對號入座吧。道,要得到最多數的支持認可。用兵者要為道。要做好用人決策,孫子兵法的這五條用人標準對用人決策同樣有借鑑價值。智:專業知識,生活常識,人生閱歷;信:自信於己,施信於人,取信於民;仁:體恤下屬,以己推人,給人機會;勇:勇於冒險,敢於說不,勇於認錯;嚴:嚴於律己,嚴格要求,賞罰分明。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2篇原創文章。◎現在的我是知道孫子牛逼,而且他牛逼在哪裡?我能夠說出來,所以我就要開始解讀《孫子兵法》。一字一句,我能夠告訴你孫子為什麼牛逼,他牛逼在哪裡?他怎麼幫助我和你像他一樣牛逼。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就是要讓你和我像孫子一樣牛逼。而不是像孫子一樣慫。
  • 《孫子兵法》第八篇《九變》的主要原則
    《孫子兵法》第八篇《九變》的主要原則《九變》篇是《孫子兵法》的第八篇,主要論述了九變五利,知九變五利才能用好軍隊,戰場要懂得隨機應變,做到有備無患。整篇分為四章,第一章講九變五利是什麼。第二章講將領需要知九變五利才能用好軍隊。第三章講要兼顧利和害,才能消除隱患而達到目的。
  • 海外教育領域與《孫子兵法》
    教育界掌握著激活《孫子兵法》工具,如翻譯工具、研究工具、教學工具、傳授工具等;有激活《孫子兵法》的專業人才,世界最著名的《孫子兵法》傳授的漢學家、翻譯家、博士、教授、高級講師等專家學者,大都出在知名大學。當教育與《孫子兵法》不斷融合,全球眾多軍事學院、知名高等學府及商學院都開設《孫子兵法》課程,收到了超乎想像的歡迎 。
  • 這一次,我們徹底讀透《孫子兵法》
    昨天,《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的作者,華杉老師同名課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在得到App重磅上線。不到24小時,就有15000人訂閱。在原書的基礎上,這門課做了大升級,不僅提純並豐富了原書精華,更由華杉老師親自講述。
  • 《孫子兵法》計篇
    計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的首篇,主要論述了廟算(戰前評估)的首要性和重要性,以「五經」「七計」評估戰前的勝負因素,以「詭道」指導戰前的行動和時機。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