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7旬老人手抄四大名著,用時3年毛筆書寫300多萬字!

2020-12-11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6日訊 據這裡是寧鄉消息(記者 劉淑蘭 鄔豔)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一般人仔細讀完都需時日,更別說一字一字謄寫。可在寧鄉碧桂園就有這麼一位老人,從2017年開始,計劃歷時五年完成手抄四大名著,用的還是蠅頭小楷。目前已經抄完《紅樓夢》全本和《三國演義》112回,還剩下的8回將於2021年元旦前抄完。加上之前手抄的唐詩宋詞、《納蘭詞集》《東坡集》《花間集》等,他已經手抄300多萬字,讓人看了由衷敬佩。

這位老人名叫黃正文,今年已經76歲。近日,記者來到寧鄉碧桂園黃正文家,在他家的客廳裡,到處都擺著他寫的字,以及抄寫的名著。

受母親的影響從小喜歡寫字

1944年,黃正文出生於我市金洲鎮唐家灣村,外公是一個落弟秀才,寫得一手好字,母親唐喜梅上過幾年私塾,在外公影響下字也寫得很不錯。母親12歲那年,外公就走了,外公生前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女兒能把他的一筆好字遺傳下去。因此,唐正文剛會拿筆,母親就教他寫字。等他稍大一些了,母親總是和他講,外公託夢交了一支筆給他,要他一定要認真練好字。2000年母親臨終前,仍叮囑黃正文,不要把外公的筆弄丟了。

受母親的影響,黃正文從5歲開始寫字起到現在,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沒有放棄過寫字。

是書法改變了我的人生,如果不是因為寫得一筆好字,我現在仍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黃正文說,當年,因為諸多原因,他只讀了一期初中就輟學回家了,因為寫得一筆好字,去了大隊當宣傳員,工作就是寫寫畫畫。這期間,還有一個人對他影響很深,讓他更堅定了把書法堅持下去的決心,這個人就是我市知名文藝家黃沃若。當時,黃正文去修鐵路,看到黃沃若白天辛苦勞動後,晚上還在蚊帳裡看書、寫文章,深深被他的精神所感動,覺得自己也應該更加發奮把字練好。

1972年,黃正文從鐵路回到村上當了代課教師,後面轉為民辦教師。因為自己只上了一期初中,知識底子薄,他一邊從教一邊刻苦自學。1978年恢復高考,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省教師進修學校,每年寒暑假去學習,1983年獲得大專文憑,1985年通過考試,成為當時全縣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中最早的一員。

作為一份「傳家寶」留給後人

從2017年1月開始,黃正文正式在家裡抄寫名著。「每天抄寫也有規律,一般情況會保證寫8個小時的字,如果有事外出,也至少會保證寫2個小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別看只是抄書,但對於一位古稀老人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他感謝兒女對他的支持,無論他需要什麼樣的宣紙,兒女都會想方設法幫他買回來,並幫他用線裝訂成冊。每寫一個字,他都告訴自己要認真,這樣,心也就越來越靜。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這是《紅樓夢》的結尾,2019年10月,抄完這首詩之後,黃正文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覺得通體舒暢。可以看見,這厚厚的一摞宣紙中凝結著他的堅持和毅力。

「你會對自己的這種家風傳承感到驕傲,會對父親厚實的文化底蘊深深嘆服。」黃正文兒子告訴記者,從古至今,文人抄書的事例屢見不鮮,這也是中國古籍得以世代流傳的一個重要載體,「這些年來父親寫壞了幾百支毛筆,要做到每一個字寫得不疾不徐,每一張紙寫得工整有度,非常難得。

黃正文表示,他計劃還用兩年時間抄完四大名著。他希望將此作為一份「傳家寶」留給後人,希望家風家教能融入傳統文化精粹的大海,永不枯竭,代代相傳。

相關焦點

  • 寧鄉七旬老人手抄四大名著,用時三年毛筆書寫300多萬字!佩服~
    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一般人仔細讀完都需時日,更別說一字一字謄寫。可在寧鄉碧桂園就有這麼一位老人,從2017年開始,計劃歷時五年完成手抄四大名著,用的還是蠅頭小楷。目前已經抄完《紅樓夢》全本和《三國演義》112回,還剩下的8回將於2021年元旦前抄完。加上之前手抄的唐詩宋詞、《納蘭詞集》《東坡集》《花間集》等,他已經手抄300多萬字,讓人看了由衷敬佩。這位老人名叫黃正文,今年已經76歲。
  • 寧鄉七旬老人3年用毛筆抄書300多萬字 一筆好字改變人生
    希望「好學」家風代代相傳 寧鄉七旬老人3年用毛筆抄書300多萬字 長沙晚報12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賀文兵 通訊員 劉淑蘭)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一般人仔細讀完都需時日,更別說一筆一畫謄寫了。
  • 73歲老人每天抄寫四大名著,5年用掉80多支毛筆
    來源:中新視頻 作者:王惠琳 崔翔 宋璐 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五馬街道南石槽村,73歲的原開心每天堅持抄寫四大名著,5年的時間裡抄寫了3649張毛邊紙,共120餘萬字。 來源:中新視頻 原開心說,《三國演義》是他在68歲的時候開始抄,抄的時候本沒當回事,後來抄出了「手勁兒」,同時,自己的老伴兒也支持,孫子孩子都支持,就更有心勁兒抄下去了。
  • 西安83歲老人堅持13年毛筆手抄名著 52冊線裝本重25公斤
    83歲的楊照欽,不僅13年間堅持用毛筆抄寫四大名著,購買材料製作成精美線裝本,還懂英語會使用電腦軟體製作圖片。除此之外,平時愛好彈奏若干樂器、演唱各類戲曲,朋友們說他是個「潮人」,他卻更喜歡用「白髮學童」稱呼自己。
  • 77歲老人為了學習書法,堅持用毛筆抄寫四大名著15年,還出版自傳
    1991年春季,時年48歲的吳詩光在翻看報紙時讀到一條消息:一名中年婦女在某個春節前購買、挑選春聯時,因為識字不多,也不懂書法,無意中讀出一副只有14字的對聯內容時,竟然讀錯了三個字,惹得周圍人哄堂大笑。
  • 總字數達360餘萬字!河北這位書法家手書四大名著和四書五經
    手書四大名著和四書五經 10年時間寫了360餘萬字 正準備研究幾個書法課題這位書法家要為書法真正幹點事張樹民手書四書五經竹簡裝了36盒。歷時10年,小楷手書四書五經和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總字數達360餘萬字!河北書法家張樹民十年壯舉令人嘆為觀止。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樹民分享了自己手書文學經典的初衷和如何學好書法的經驗。
  • 6旬保安抄書練書法 11年寫500萬字1200餘本手抄冊(圖)
    原標題:六旬保安抄書習字練書法 11載抄寫500萬字1200餘本手抄冊在內江市東興區西林寺下的一家魚館裡,常年有一位老人在這裡伏案寫字,老人今年67歲,11年來,他幾乎每天沒停止過抄寫,從名言警句到唐詩宋詞再到《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他抄寫字數已達500餘萬。
  • 6旬保安抄書練書法 11年寫500萬字1200餘本手抄冊
    一次,一位前來就餐的青年在接過熊永貴遞給他的一張停車票時發現,這停車票竟是手寫的,而且字跡飄逸,就悄悄收藏了。「那時候用的是停車卡,成本貴又容易遺失,所以我給老闆建議由我手寫停車票,既方便也是一個特色嘛。」說起這個創意,熊永貴依然很自豪。
  • 老人4年用毛筆抄完90餘萬字繁體版《紅樓夢》
    陳文清老人向記者介紹他已經全部抄寫完畢且裝訂成冊的《紅樓夢》全集。3月10日,家住新疆烏魯木齊市幸福花園三期23棟樓4單元的陳文清,耗時4年1個月零6天後,完成了毛筆繁體字手抄《紅樓夢》,共在6522頁A4紙上書寫90餘萬字。13日,記者來到陳文清家,他家客廳牆上貼著的一幅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書法,臥室中則掛著老人自己創作的詩詞、畫的無線圖譜。
  • 傳承閩南文化 老石匠手抄萬字蠅楷南音曲譜(組圖)
    傳承閩南文化 老石匠手抄萬字蠅楷南音曲譜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起,南安市霞美鎮72歲的陳衍豆受邀至泉州博物館手抄南音曲譜四天,傳承閩南文化。他受到泉州博物館關注,是因為三年前,他耗時一個月創作的「泉州南音『曲抄』」軸卷。
  • 古稀老人筆墨綴餘生手抄名著七年不輟
    東方網8月20日消息:南匯下沙鎮原工業公司幹部李企榕退休7年,用小楷手抄了《紅樓夢》、《三國演義》等6部古典名著,共計100餘本700萬字。如今,他又埋頭手抄名著———《東周列國志》。  今年73歲的李企榕自幼酷愛文學和書法,退休後因閒著無事,便萌生了抄寫名著的想法。從1994年4月開始,他每天花五六個小時,邊抄寫,邊閱讀,酷暑嚴寒從不間斷。
  • 蒙古族老太太耄耋之年毛筆書寫《蒙古秘史》
    中新網錫林郭勒3月12日電 題:蒙古族老太太額爾登蘇布達:耄耋之年毛筆書寫《蒙古秘史》  作者:烏瑤、於立平  「我是在趕時間實現自己的願望,下定決心要寫成這部書,現在目的達到了,這對我來說是辦了一個非常重大的事情啊,所以我心滿意足,感恩所有關注我、為我操心的人!」穿著一襲藍色蒙古袍、滿頭銀髮的額爾登蘇布達老太太笑呵呵地說。
  • 七旬老人抄起八斤毛筆,1分鐘只寫了一個字有60多劃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曉冬 萌友 趙先生10月26日上午,鄭州市碧沙公園內,一名頭髮花白的老人從水桶中掂起一支超大號的毛筆在地面上練習著書法。只見地面上,鐵畫銀鉤,蒼勁有力的字體一時間引來眾多圍觀者,老人精湛的書法功底和漂亮的字體不斷引來大家的嘖嘖稱讚。當被圍觀者問及什麼漢字最難寫時,老人稍加思索稱,『pia』字難寫,語聲過罷,老人隨即抄起大筆,在桶中蘸水,筆鋒在地面上好一陣「筆走龍蛇」,一分多鐘後,一個筆畫稠密且蒼勁有力漢字出現在地面。
  • 7旬老人譜曲300首用音樂「唱」起古詩詞(圖)
    (原標題:7旬老人譜曲300首用音樂「唱」起古詩詞(圖))
  • 書畫家張玉義手抄四大名著篆書版《三國演義》已裝訂成冊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楊禮兵、通訊員王芹、賀望清報導:8月上旬,孝昌縣民間書畫家張玉義用古代篆文字體手抄的《三國演義》竣稿,裝訂成冊。  張玉義是孝昌小河鎮人,現年63歲,系中國古代懷素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全國藝術家協會會員、南嶺書畫院特約書畫家。
  • 硬筆字與毛筆字的書寫要領
    硬筆字與毛筆字的書寫要領當前中小學校都有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的教育課,對於幫助孩子寫好字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有的學校老師對此抓得緊,學生寫字的整體水平也就提升上來了,但是,同時開設了硬筆和毛筆書法,有些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對此理解不深入,使得學習起來就有了一定的困難
  • 巴中八旬老人酷愛書法 20多年手抄古文超千萬字
    屈建功老人正在抄寫古文   四川新聞網巴中4月19日訊( 王鵬 記者 餘開洋 攝影報導)歷時20多個寒暑,以宣紙、毛筆蠅頭小楷抄寫四大名著以及其他古典書籍超千萬字……在巴州區白廟鄉趙山村有一位遠近聞名的老人屈建功,耄耋之年的他不好抽菸不好喝酒,卻喜歡將自己關在書房用毛筆小楷抄寫古典名著。
  • 金華日報:東陽一農民用毛筆抄寫105萬字繁體《紅樓夢》
    在農村裡,空閒的時候,一般人都會搓搓麻將,但是,杜松陽一不搓麻將,二不抽菸,最大的愛好就是忙裡偷閒用毛筆抄寫繁體《紅樓夢》等名著名作。  昨天上午,在東陽市南市街道橫城村「紅樓奀龍軒」裡,杜松陽拿出兩隻大樟木箱子,裡面是他的無價之寶:一卷一卷的手抄宣紙《紅樓夢》。
  • 成都7旬老人譜曲300首 用音樂「唱」古詩詞
    年過7旬的嶽朝亮當起臨時老師,教孩子們唱自己譜曲的詩詞歌謠。孩子們興趣盎然,一個個跟著老師「唱」起來,很輕鬆就能把一首詩記下來。  為了讓孩子們更加喜愛中國詩詞,更容易記憶這些詩詞,嶽朝亮老人用了6年時間,為300首古詩詞譜上了曲。  30年譜曲660首 自創歌曲100餘首  矯健、反應敏捷,這是記者對嶽朝亮的第一印象。
  • 晉城發現61年前入團申請書 行文用毛筆書寫
    原標題:晉城發現61年前入團申請書 行文用毛筆書寫  發現於晉城,行文用毛筆書寫  16開白棉紙上,行文從右至左豎行書寫著工整有力的蠅頭小楷字體。近日,一份用毛筆書寫於1953年的「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申請書」在晉城被發現。這份保存了61年的「入團申請書」,是當年的申請者後人整理書籍時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