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腦幹頸髓的巨大「珍珠」瘤一次手術根治

2021-01-13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鄭曉慧 通訊員 朱欽文)疫情期間,42歲的潮汕商人林女士因周身乏力、頭疼眩暈且心跳加速,伴有四肢發抖、麻木、手腳出汗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腦幹及頸髓腹側佔位性病變,轉至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求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陸馗介紹,膽脂瘤又稱上皮樣囊腫,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腦部腫瘤,狀如珍珠,又名「珍珠瘤」。膽脂瘤起源於外胚層,大都可產生頭痛等顱內高壓及局灶性神經症狀。一般多在成人後出現臨床表現,高峰年齡在40歲左右,男性略多於女性,一旦發現,腫瘤往往比較大,因此確診後應該儘早手術。

在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林女士進行頭頸MR檢查後發現佔位在腦幹至頸髓的腹側,由於顱內腫瘤位置深,位於腦幹(橋腦、延髓)、頸髓前方,雙側分布範圍之廣,較為罕見。神經外科陳陸馗主任團隊在避免損傷腦幹、顱神經、血管、頸髓的情況下,充分暴露並全部切除腫瘤組織及其包膜。手術後,腦幹及頸髓的壓迫完全解除,各條神經及血管保留完好。林女士恢復良好,症狀消失,術後回歸正常生活。

及早手術一般預後良好

陳陸馗主任介紹,一般認為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佔腦腫瘤的0.5%-1.8%,可多發,大小可長至十數釐米,青壯治療力爭全切除腫瘤,但腫瘤囊壁或包膜與神經、血管、腦幹、脊髓等組織粘連緊密,剝離時具有較高風險。膽脂瘤有進行性增大的傾向,壓迫腦幹、頸髓的危害會越來越大,應該儘早手術。

陳陸馗指出,對於顱內良性腫瘤,採用一次性手術完全切除的機會較高,病人的存活時間較長,生活質量也較高,如腦膜瘤、垂體瘤、顱咽管瘤、神經鞘瘤等,不需要進行全腦放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復發機率低,但需要定期做CT或MRI檢查隨訪。未能全部切除的殘餘良性腫瘤可視情況予以觀察、立體定向放射或再次手術。

對於腦部惡性腫瘤,如膠質瘤、髓母細胞瘤等,能夠近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預後較佳,但需要輔助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方能達到控制或延緩腫瘤復發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兒童腦幹膠質瘤?
    目前,國內尚缺乏腦幹腫瘤的大規模系統性流行病學調查。王忠誠院士等曾統計1980年至2001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手術治療的311例腦幹腫瘤患者,佔同期手術治療腦幹佔位性病變的50.8%,佔同期顱內膠質瘤的3.6%。兒童腦幹膠質瘤的發病率為每年0.60/10萬人,其中80%為瀰漫性中線膠質瘤H3K27M突變型。
  • 濱醫煙臺附院成功完成巨大腦幹腫瘤手術
    大眾網煙臺2月7日訊 (通訊員 劉英 張雪峰 記者 曹平) 近日,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團隊在郎立峰教授帶領下,運用國際先進的導航技術及術中電生理監測,成功完成巨大腦幹腫瘤及巨大運動區腫瘤手術
  • 帶「瘤」不是瘤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海綿狀血管瘤|顯微外科...
    海綿狀腦血管瘤是指有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即畸形血管團,雖然帶了一個「瘤」字,但並不是真正的腫瘤,看起來有點像爆米花。既然不是腫瘤,那麼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還嚴重嗎?  海綿狀血管瘤導致的腦幹出血可致患者死亡  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
  • 鋼琴家患丘腦膠質瘤無法演奏,手術後靈活手指彈奏令人嘆為觀止!
    手術情況:在5-ALA螢光、術中神經導航和術中MRI輔助手術,通過左側頂枕枕骨開顱術和顯微外科腫瘤全切手術,手術順利,無手術併發症。 3、建議在3個月左右進行一次MRI檢查;可以郵件聯繫教授進行術後隨訪。 丘腦膠質瘤生存預後進展 丘腦神經膠質瘤是成年人中相對罕見的腫瘤。迄今為止,丘腦膠質瘤患者的預後仍然較差,沒有臨床實踐指南供參考。
  • 世界神經外科學院前主席:詳述小兒膠質瘤的分類及手術策略
    在非腦幹高級別膠質瘤中,手術的目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但這通常在瀰漫性橋腦神經膠質瘤(DIPG)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大多數高級別膠質瘤病例中,治療方案還需更為個體化。對視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手術幹預包括活檢,STR或腫瘤全切。
  • 腦幹腫瘤能治好嗎?什麼是腦幹腫瘤?
    腦幹腫瘤能治好嗎?什麼是腦幹腫瘤?腦幹腫瘤說的是中腦,腦橋,延髓的膠質瘤,這種經常發現在青少年人群裡,會有異常的症狀出現比如有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局限性癲癇,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可以來進行手術治療,中醫藥,有放療,有化療來幫助改善。
  • 女子胸腔巨瘤驚現上萬顆「珍珠」
    □記者房琳閭斌通訊員湯劍燕牛鵬磊文圖    閱讀提示    年輕女子體檢發現胸腔巨大腫瘤,主人渾然不知。三門峽市中心醫院胸外科手術團隊成功實施手術,切除了長在胸腔內的巨大畸胎瘤。而讓手術團隊驚奇的是,藏於女子胸腔內的畸胎瘤內驚現上萬顆褐色球形小顆粒,大小相同,如同顆顆珍珠一般。
  • 武漢女子腦中竟長出鵪鶉蛋大小珍珠 熠熠發光
    會長珍珠的不只是蚌殼,還有人類的大腦。根據《楚天都市報》報導,武漢46歲的馮女士多年來時常頭暈不適,日前上班時不慎撞了一下頭,頓時感覺頭痛不已,後來到附近的醫院做頭部檢查,意外發現腦幹部位有個如鵪鶉蛋大小的透明物質,嚇了她一跳。
  • 「頸髓切開」讓患者告別頑固性疼痛——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
    「頸髓切開」讓患者告別頑固性疼痛——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率先開展脊髓後根入髓區切開術「醫生,我胳膊疼得厲害,能……能截了嗎?只要不疼就行!」頑固性疼痛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物理治療、心理治療、針灸治療、藥物治療乃至外科手術治療,但是各種治療往往效果不佳,因此該病症成為臨床中的疑難雜症。近年來,隨著神經外科對於疼痛的認識和發展,開創性地提出了「脊髓後根入髓區(DREZ)切開術毀損第二級感覺神經元」來治療頑固性疼痛這一方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為目前唯一客觀有效的治療方法。
  • 腫瘤壓迫腦幹致偏癱 湘雅專家妙手切除一周後恢復正常行走
    據悉,顱底中央區腦膜瘤是顱底神經外科技術難度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手術之一,死亡率和致殘率非常高。輕度的腦幹刺激或損傷都可能造成患者癱瘓、呼吸及心跳改變,手術風險極大。由於手術風險太大,當地醫院建議趙奶奶進行保守治療。
  • 單側耳鳴,可能「瘤」在作怪--中國數字科技館
    單側耳鳴,可能「瘤」在作怪  30歲的張女士5年前出現右側耳鳴,開始並未予以重視,不久前接電話時突然發現右側聽力下降。經頭顱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為右側巨大聽神經瘤,必須手術治療,否則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張女士接受了巨大聽神經瘤的手術治療。通過神經外科的現代顯微技術,採用耳後斜切口,歷時6個小時,終於切除了腫瘤,完整保留了面神經和腦幹功能。由於治療及時,沒有遺留任何神經功能障礙,臨床效果良好。  聽神經瘤屬於顱內一種十分常見的良性腫瘤。
  • 右上腹部痛一周,竟然查出肝血管瘤
    前幾天,有位女患者發來張B超單請我看看,說是自己右上腹痛,她以為自己是可能吃火鍋吃壞肚子了,或者是因為月經疼痛引起的,兜兜轉轉查了一圈,竟是肝血管瘤。 於是引出了一個問題,還有哪些肝臟疾病會導致腹痛?
  • 手術難在哪?為何併發症多?
    枕骨大孔腦膜瘤亦稱為枕骨大孔區腦膜瘤,係指發生於枕骨大孔四周的腦膜瘤,其中一半發生於枕骨大孔前緣,可向顱內生長,亦可向頸椎管內生長,常造成延髓的壓迫。一般將枕骨大孔腦膜瘤按解剖位置分為顱脊髓型和脊髓顱型。枕骨大孔腦膜瘤的發病率約佔同期腦膜瘤中的1.5-2.5%,佔後顱窩病變的4%-6.5%,其中以女性多見,約為男性的2.3倍,發病年齡14-82歲,以老年患者為主,大多數病程較長(>6個月)。
  • 膠質瘤的危害 如何治療膠質瘤更有效
    腫瘤位於大腦運動區附近、基底節區、腦幹腹側者發生率高。開始為輕癱,逐漸發展為重癱直至全癱。在有偏癱的同時,還會伴有其他表現,如高顱壓症狀。如在病變早期及時治療,一般不會發展為偏癱。少數腫瘤伴有出血,突然偏癱,表現與腦出血相似,應及時做頭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早期診斷早期處理。常見於腦膜瘤、膠質瘤。
  • 揭秘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可痊癒的良性膠質瘤
    發病部位  可發生在所有神經軸,好發部位包括:  ①視神經(視神經膠質瘤);  ②視交叉/下丘腦;  ③丘腦和基底節;  ④大腦半球;  ⑤小腦(小腦星形細胞瘤);  ⑥腦幹(背外腦幹膠質瘤)。巨大下丘腦腫瘤經常造成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包括肥胖、尿崩症。下丘腦一視交叉腫瘤可在兒童中發生軟腦膜播散,預後不良。  丘腦腫瘤常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內囊造成局灶神經障礙,如偏癱。小腦腫瘤在20歲前表現出行動笨拙、進行性頭痛和噁心嘔吐。腦幹腫瘤常發生於背外側部,出現腦積水或腦幹功能障礙體徵,這可與橋腦瀰漫型星形細胞瘤形成的對稱性"橋腦肥大"相鑑別。
  • 7歲患兒腦幹-延髓嚴重受壓!神經外科葛建偉團隊成功救治一例高難度...
    6月4日,可可在父母的陪伴下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複診,當醫生們宣布「孩子小腦神經系統體格檢查一切正常、四個月前仁濟醫院神經外科內鏡顱底組主任醫師葛建偉團隊實施的腦幹惡性腫瘤切除手術非常成功」時,全家欣喜若狂。2月初,7歲的男孩可可突發噁心、嘔吐、強迫性斜頸,走路越來越不穩,視野也逐漸開始模糊。
  • 腦幹血管畸形出血危及生命 環湖醫院專家團隊精心手術轉危為安
    5月下旬,天津市環湖醫院神經外科B7病區接診了一名因左眼無法睜開而前來就診的37歲女性患者,經檢查該患者被診斷為腦幹出血性病變,由於病變部位危險,手術風險較大,選擇保守治療密切觀察。然而,6月7日患者病情再次加重,意識障礙加深,複查頭CT病變再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