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壓迫腦幹致偏癱 湘雅專家妙手切除一周後恢復正常行走

2020-12-22 環球網

央廣網長沙1月25日消息(記者傅蕾)腦幹是人的生命中樞,如果這個中樞被腫瘤糾纏,生命便岌岌可危,66歲的趙奶奶正是因患上腦幹腦膜瘤而不幸偏癱。經湖南省顱底外科與神經腫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慶教授團隊成功實施手術,趙奶奶術後一周就能下床走路。1月15日,趙奶奶在家人的攙扶下開心地走出了醫院。

去年8月,趙奶奶因有些頭痛和肩膀痛,以為是患上了肩周炎,到張家界當地醫院進行檢查。然而,不幸的是,檢查發現趙奶奶顱內長了一個腦膜瘤,並且是在危險的「生命禁區」腦幹。

原來,腦幹是生命的中樞,幾乎管轄著生命的一切。趙奶奶的腫瘤正好擠壓了腦幹延髓,而延髓是控制人體呼吸、心跳的神經中樞,大腦也是通過延髓傳導到脊髓,控制手腳運動。

據悉,顱底中央區腦膜瘤是顱底神經外科技術難度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手術之一,死亡率和致殘率非常高。輕度的腦幹刺激或損傷都可能造成患者癱瘓、呼吸及心跳改變,手術風險極大。

由於手術風險太大,當地醫院建議趙奶奶進行保守治療。然而10月開始,趙奶奶開始慢慢出現了偏癱,先是右側身體不能動,之後左側也開始偏癱了,慢慢地就臥床不起,平時行動也只能坐輪椅。看著趙奶奶情況一天天惡化,家人心急如焚,即使冒著風險也希望能通過手術治療。去年12月底,家人終於慕名輾轉找到了劉慶教授就診。

劉慶教授介紹,趙奶奶顱內的腫瘤位於顱底深處,嚴重壓迫延髓,周圍密布重要神經、血管,顯露及切除非常困難。為了保證對正常腦組織的損傷最小,儘量不過多牽拉腦組織,只能沿著腦組織的自然間隙進去,因此術前需要進行非常複雜的入路設計。

「腫瘤周圍還被密集的『神經網』緊緊包圍,手術只能通過『神經網』僅幾毫米的間隙進行,避免對神經造成損傷。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後組顱神經受影響引起咽反射遲鈍,從而造成吞咽困難,甚至導致誤吸或窒息死亡。」劉慶教授表示。

更為棘手的是,腫瘤不僅壓迫了腦幹,更是把雙側椎動脈都包繞進去了,而椎動脈分支的重要功能就是給控制生命中樞的腦幹,以及控制運動平衡的小腦供血。

「在分離腫瘤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血管痙攣,影響腦幹和小腦的供血,從而影響腦幹功能,這種影響可能導致術後災難性的後果。可能出現比術前更嚴重的偏癱,或是無法自主呼吸需要呼吸機維持,甚至成為植物人。」劉慶教授表示。

然而,趙奶奶的嚴重的病情已刻不容緩,她和家人都迫切希望能夠抓住手術這一線機會,重新站起來恢復正常生活。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1月4日,劉慶教授、袁健博士團隊為趙奶奶進行手術,小心地將血運豐富的腦膜瘤分塊切除,術中出血量很少,不到3個小時就將順利地將腫瘤切除乾淨。

術後第2天,趙奶奶的肌力就明顯改善了,並且沒有出現呼吸、吞咽困難等併發症。趙奶奶醒來正好看見查房的劉慶教授等醫護人員,她不禁開心地豎起大拇指說:「你們真棒!」 一個星期後,趙奶奶第一次在家人的攙扶下站了起來,高興地在病房裡邁出了臥床2個月以來的第一步。

「從傳統的神經外科手術,到顯微、微創手術,再到現在的『無創』手術,我們希望能把手術的創傷降到最小,這就需要精細化程度更高的手術水平,才能保證這麼好的手術效果。」劉慶教授表示。

據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在湖南省神經外科主任委員袁賢瑞教授的帶領下,自上世紀80年代末即開始開展顱底中央區腫瘤手術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手術效果優於國際上同期報導的大宗病例研究結果。近年來,袁賢瑞教授和劉慶教授率領的團隊,保持了這一領域的領先優勢,進一步優化了複雜顱底中央區腫瘤的手術方案和手術技術,積極開展海綿竇區腫瘤、頸靜脈孔區腫瘤等手術新技術,致力於以「無創」理念切除複雜難治性顱底腫瘤,實現了顱底、腦幹腫瘤手術無「禁區」,且進一步提高了腫瘤全切除率,併發症少,死亡率降到0.5%以下。

相關焦點

  • 3D列印技術輔助湘雅脊柱外科專家精準切除腰椎腫瘤
    這也是全國範圍內首次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下腰椎腫瘤切除手術。    腰部劇痛,原是腫瘤壓迫右側腰椎    邵陽的李先生一直被嚴重的腰痛所折磨,直到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的腰椎右邊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這對於4年前已經因外傷截肢的李先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於是,他前往湘雅醫院求助於脊柱外科專家王錫陽教授。
  • 腦幹腫瘤能治好嗎?什麼是腦幹腫瘤?
    腦幹腫瘤能治好嗎?什麼是腦幹腫瘤?腦幹腫瘤說的是中腦,腦橋,延髓的膠質瘤,這種經常發現在青少年人群裡,會有異常的症狀出現比如有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局限性癲癇,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可以來進行手術治療,中醫藥,有放療,有化療來幫助改善。
  • 壓迫腦幹頸髓的巨大「珍珠」瘤一次手術根治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陸馗介紹,膽脂瘤又稱上皮樣囊腫,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腦部腫瘤,狀如珍珠,又名「珍珠瘤」。膽脂瘤起源於外胚層,大都可產生頭痛等顱內高壓及局灶性神經症狀。一般多在成人後出現臨床表現,高峰年齡在40歲左右,男性略多於女性,一旦發現,腫瘤往往比較大,因此確診後應該儘早手術。
  • 7歲男童身患惡性脊柱腫瘤,湘雅專家同期手術解決兩大難題
    紅網時刻9月22日訊(通訊員 劉微 王昱翔)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通過同期手術為一名年僅7歲的尤文肉瘤患兒解決了腫瘤全切及後方脊髓神經壓迫兩大難題,讓截癱患兒下肢恢復知覺。今年7歲的江西患兒誠誠,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五一期間,誠誠突然覺得腰背部有些疼痛,但並未引起重視,幾天後疼痛明顯加重,漸漸出現雙下肢乏力,最終無法行走,只能癱瘓在床。
  • 像骨頭樣硬的腫瘤壓迫脊髓到底是什麼腫瘤?
    一天門診來了一位楚阿姨,65歲了,因為腰腿疼5年,進行性加重,近半年行走時右下肢有些拖沓,一瘸一拐,很不給力。我仔細檢查了身體後建議她查一下胸腰椎的CT,一查果然發現了問題。胸腰段CT發現椎管內腫瘤鈣化,似骨頭一樣硬,壓迫脊髓明顯為了明確腫瘤血供及與脊髓及硬脊膜關係,進一步檢查磁共振磁共振果然發現了胸椎管內佔位,腫瘤位於脊髓外硬脊膜下,考慮脊膜瘤既然明確了腫瘤部位和初步診斷,隨後給她做了腫瘤切除術
  • 學霸帶「瘤」高考657分,湘雅專家迎難拆彈助其新生
    6月開始,他漸漸出現行走不穩,無法保持身體平衡等症狀,到醫院一查才知道,竟是顱內長了一枚巨大的聽神經瘤。此時距離高考只剩20天,住院手術就意味著錯過今年的考試。在與家人多次商量後,小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帶『瘤』參加高考」。面對孩子的堅持,小金父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們一面精心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一面四處打聽尋找救命的醫院。
  • 「禁區」位置的腦幹腫瘤能切除嗎?常見有哪些術後併發症?
    起源於中腦、腦橋及延髓區域的腫瘤性疾病被稱為腦幹腫瘤,其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1%-2%,在兒童神經外科佔7%-15%,包括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海綿狀血管畸形、血管網織細胞瘤,亦有轉移瘤、結核瘤等報導。因腦幹的結構及功能複雜,過去該區域一直被視為神經外科手術的禁區。
  • 學霸帶「瘤」高考657分,湘雅專家迎難拆「彈」
    放榜前,孩子慕名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顱底神經外科主任劉慶教授團隊全力迎「考」,並成功完整摘除了已經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生活的「定時炸彈」。 身高1米85的小金是名高大帥氣的高三學生,作為班上的尖子生,北大清華一直是他努力的目標。今年年初,小金髮現自己左耳時常耳鳴,且聽力逐漸下降。由於馬上面臨高考,加之新冠疫情影響,他沒有及時前往醫院就醫。
  • 湖南省腫瘤醫院醫生挑戰世界難題 「生命禁區」切除腫瘤
    手術後的陳先生喜笑顏開。紅網時刻7月24日訊(通訊員 彭璐 鍾喆)腦幹,它幾乎管轄著生命的一切,相比較大腦的其他部位,腦幹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重要的生理功能,長期以來被稱為腦部手術的「禁區」。而延髓腫瘤切除,更是「世界難題」,能闖進這個「禁區」,不僅需要神經外科醫生藝高膽大,更要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帥氣交警突發頭痛暈眩 原來是腦幹腫瘤在「作祟」來自湖南懷化的陳先生,是一名年輕帥氣的交警。近期,他突然出現頭昏、頭痛,且症狀日益加重,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
  • 睡夢中腦幹腫瘤破裂昏迷救治無效,腦幹腫瘤為何如此兇險?
    令人難過的是手術結束後患者狀態一直不好,對任何藥物的攝入與刺激毫無反應,最後還是在八月九號凌晨宣布身亡。腦幹腫瘤是什麼?腦幹腫瘤是位於腦幹的腫瘤,腦幹是大腦連接脊髓的部分。由於腦幹對健康功能至關重要,這一區域的生長可能構成嚴重的生命威脅。
  • 切腫瘤後12小時出院?湘雅醫院全球首創機器人+日間手術切除腫瘤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劉微、羅聞)12月12日,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他們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手術團隊進行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胸外科主任張春芳教授接診後認為,患者腫瘤部位比較局限,病種相對單一,沒有複雜的併發症,很適合做機器人腫瘤切除的日間手術。「像這一類的腫瘤,以前一般採用胸腔鏡進行手術。」
  • 湖南首例全腹腔鏡下巨脾切除聯合膽囊切除手術在湘雅醫院完成
    &nbsp&nbsp&nbsp&nbsp紅網長沙1月30日訊(通訊員 黃辣 曹明)近日,湘雅醫院肝膽腸外科傳來喜訊:一月前,該科腹腔鏡微創外科專家彭健教授主刀完成的極高難度的完全腹腔鏡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性巨脾聯合肝中葉肝癌切除患者,返院複查,腹部CT掃描未見腫瘤殘留及復發、再發、轉移徵象,肝功能
  • 學霸帶「瘤」高考657分 顱內「定時炸彈」被湘雅成功摘除
    放榜前,孩子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顱底神經外科主任劉慶教授團隊全力迎「考」,並成功完整摘除了已經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生活的「定時炸彈」。7月29日,湘雅醫院對外發布了手術成功的消息。6月開始,他漸漸出現行走不穩,無法保持身體平衡等症狀,到醫院一查才知道,竟是顱內長了一枚巨大的聽神經瘤。此時距離高考只剩20天,住院手術就意味著錯過今年的考試。在與家人多次商量後,小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帶『瘤』參加高考」。
  • 濱醫煙臺附院成功完成巨大腦幹腫瘤手術
    大眾網煙臺2月7日訊 (通訊員 劉英 張雪峰 記者 曹平) 近日,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團隊在郎立峰教授帶領下,運用國際先進的導航技術及術中電生理監測
  • 腰椎椎體被腫瘤吃「光」 一個切口切除整塊腫瘤,並把椎體重建好
    66歲的吳阿姨腰椎第三節椎體被腫瘤吃「光」,在經過醫生妙手換掉一節椎體後竟神奇般站立起來。日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主任範濤教授帶領團隊完成一例脊柱外科領域的高難度、高風險的脊柱轉移瘤切除加重建術——腫瘤切除術合併椎體間植骨融合椎弓根內固定術,為66歲甲狀腺癌晚期轉移瘤患者吳阿姨解除了疼痛,術後效果明顯,老人下肢肌力良好,康復良好,已能站立、下地行走。
  • 顱內長了巨大腫瘤,高考仍得了657分,醫生為他摘除「定時炸彈」
    6月開始,他漸漸出現行走不穩,無法保持身體平衡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竟然是顱內長了一枚巨大的聽神經瘤。此時距離高考只有20來天,住院手術就意味著會錯過今年的考試。在和家長多次商量後,小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帶瘤參加高考。
  •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突破「生命禁區」,成功切除腦幹海綿狀血管瘤
    如何突破「禁區」開展腦幹手術是多年來困擾著神經外科醫生的難題,腦幹不僅結構複雜、功能獨特、神經核團密集,而且與人體的呼吸、心跳、意識、運動、感覺等功能都息息相關。在腦幹進行神經外科手術操作,要求手術醫生必須熟練掌握腦幹局部解剖及系統解剖,手術要精中有細、穩準有度,術中還要密切監測腦幹各項功能,術中稍有不慎或監測不周,要麼術中無法收場,術後患者嚴重殘疾,要麼生命終結。
  • 新生兒巨大頸部腫瘤壓迫呼吸 附屬兒童醫學中心醫生妙手仁心巧拆...
    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普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例出生僅8天的患有巨大頸部淋巴管瘤的新生兒。患兒母親於孕期超聲檢查發現寶寶患有頸部腫瘤,出生後即轉運至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監護室,由於腫瘤巨大,已經對氣管產生了壓迫,只能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並且隨時可能出現腫瘤內出血等意外情況。普外科專家們進行了討論研究,結合已有的檢查報告,初步診斷為新生兒頸部淋巴管瘤,應立刻手術治療。
  • 湘雅醫院全球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切除手術和縱膈腫瘤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
  • 學霸顱內長了枚巨大的腫瘤,高考仍得了657分,最後長沙醫生為他摘除「定時炸彈」
    6月開始,他漸漸出現行走不穩,無法保持身體平衡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竟然是顱內長了一枚巨大的聽神經瘤。此時距離高考只有20來天,住院手術就意味著會錯過今年的考試。在和家長多次商量後,小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帶瘤參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