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童身患惡性脊柱腫瘤,湘雅專家同期手術解決兩大難題

2020-12-22 紅網健康

手術現場。

患兒CT對比圖。

紅網時刻9月22日訊(通訊員 劉微 王昱翔)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通過同期手術為一名年僅7歲的尤文肉瘤患兒解決了腫瘤全切及後方脊髓神經壓迫兩大難題,讓截癱患兒下肢恢復知覺。

今年7歲的江西患兒誠誠,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五一期間,誠誠突然覺得腰背部有些疼痛,但並未引起重視,幾天後疼痛明顯加重,漸漸出現雙下肢乏力,最終無法行走,只能癱瘓在床。

誠誠的父母立即帶患兒到當地醫院就診,行穿刺活檢術後,被告知誠誠很可能罹患惡性程度很高的尤文肉瘤。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誠誠的父母慕名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尋求診治。

尤文肉瘤是一種相對少見、高度惡性的骨髓源性腫瘤。在原發性脊柱腫瘤中所佔比例約1%,好發於男性,近80%的患者都小於20歲,發病高峰年齡為10-20歲。脊柱尤文肉瘤患者最初的X線片可以沒有任何異常,當出現神經症狀後,X線片才可能有異常表現,因此該惡性腫瘤發病極為隱蔽。

在尤文肉瘤的治療方面,一般來說會先主張行1-2個周期的放化療,待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治療。但誠誠病情發展迅速,已經出現明顯的截癱症狀,當務之急應儘早手術來挽救其神經功能。脊柱外科吳建煌教授、王昱翔副教授在門診接診後,果斷將患兒收治住院,並決定暫不做化療,直接行手術治療,但此時難題再一次出現。

誠誠的腫瘤病灶位於第12胸椎,整個椎體及後方附件都有累及,且神經壓迫嚴重,將腫瘤病灶完全切除手術難度很大。吳建煌教授介紹:「術前PET-CT提示患兒罹患脊柱原位腫瘤,沒有發生遠處轉移,如果能一次將腫瘤切除乾淨,既可以降低腫瘤復發率,又能顯著提高患兒的生存率。術前檢查顯示腫瘤血運豐富,這種情況下術前常規會對腫瘤的滋養血管先行栓塞,以減少術中出血,但放射介入科醫師發現腫瘤的滋養血管和脊髓的供給血管是同一條,若將其栓塞的話,極有可能導致患兒的癱瘓症狀進一步加重。」

可是如果不行栓塞,術中大出血怎麼辦?這個7歲孩子的身體能否承受如此大的一場手術?在高難度與高風險面前,在脊柱外科主任張宏其的指導下,以吳建煌教授、王昱翔副教授、吳天定主治醫生組成的手術團隊決定在3D列印技術輔助下為患兒造一個仿真模型,醫生通過模型的模擬來制定個性化的治療策略。最終擬定「從後路一次實施神經減壓,腫瘤完全切除與脊柱重建術」的手術方案,術前制定詳細的操作步驟,通過最小的手術創傷、最優的手術路徑、最短的時間,以提高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

在驚心動魄的6個小時手術裡,在麻醉科、輸血科和手術室的護航下,吳建煌教授主刀,帶領手術組醫生小心翼翼地保護患者的神經,從後路一次性解除神經壓迫,完全切除T12椎體腫瘤,並重建了胸腰段脊柱穩定性,且在術前未行血管栓塞的情況下,術中出血僅800ml。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的誠誠雙下肢也逐漸恢復了知覺,目前他已轉到湘雅醫院小兒腫瘤專科接受後續化療。專家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鍛鍊,患兒的神經功能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

來源:紅網

作者:劉微 王昱翔

編輯:劉丹

本文為健康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9/22/8324965.html

相關焦點

  • 湘雅專家高難度手術矯正女童脊柱
    本報訊近日,湘雅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宏其教授帶領團隊成員,成功為一名罕見腦癱合併嚴重先天性脊柱側凸的9歲患兒進行了高難度脊柱矯形手術,使其重獲新生。    小佳(化名)是一名來自郴州的9歲女孩,3歲時被診斷患有嚴重的先天性脊柱側凸,胸12及腰5各有一個半椎體。
  • 3D列印技術輔助湘雅脊柱外科專家精準切除腰椎腫瘤
    湘雅醫院脊柱外科王錫陽教授帶領團隊採用3D列印技術還原患者腰椎病變情況,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與準確度,成功為一名患者切除了右腰椎處腫瘤這也是全國範圍內首次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下腰椎腫瘤切除手術。    腰部劇痛,原是腫瘤壓迫右側腰椎    邵陽的李先生一直被嚴重的腰痛所折磨,直到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的腰椎右邊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這對於4年前已經因外傷截肢的李先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於是,他前往湘雅醫院求助於脊柱外科專家王錫陽教授。
  • 中歐專家聚焦脊柱腫瘤熱點 TISF/IGASS聯合展學術前沿
    脊柱腫瘤指發生於脊柱的原發性及繼發性腫瘤,其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確。原發性脊柱腫瘤的總體發生率約為0.4%,原發性良性脊柱腫瘤一般進展慢,病程長,而惡性脊柱腫瘤則進展快,病程短,臨床症狀出現較快。脊柱腫瘤因其診治的複雜性,一直都是全球脊柱外科關注的焦點問題。
  • 骨科手術走向智能化:脊柱手術機器人輔助下脊柱腫瘤切除術
    本文轉載於上海科技報:專家介紹:付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副教授,醫學博士,上海市科技啟明星,2018年10月人才引進至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擔任脊柱外科主任及脊柱微創中心主任。
  • 12歲孩子患上骨肉瘤左腿被「啃噬」 湘雅專家手術拿下22釐米長股骨
    這層病房裡住著湘雅醫院骨腫瘤科術後轉診過來的骨腫瘤患者,全是青少年,最小的只有6歲。在無數疼痛的日子裡,哆啦A夢成了孩子們的慰藉。12歲的浩浩曾希望,真的能有哆啦A夢出現,「變」走自己腿上的腫瘤,那樣的話,他就能重返校園,而自己的廚師爸爸也不需要辭職。幸運的是,浩浩遇到了醫生版「哆啦A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病骨腫瘤專科何洪波教授。
  • 專家大膽創新微創手術解決棘手難題
    60歲張奶奶是一名嚴重冠心病患者,即將面臨冠脈搭橋術,就在此時,又意外查出患有肺部腫瘤,惡性可能性大。先冠脈搭橋再切肺?還是先切肺再冠脈搭橋?這對胸外科醫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畢竟是兩次手術,且搭橋術後患者需接受抗凝治療(3個月到6個月),增加了患者肺部手術出血的風險及肺部腫瘤進展的可能;先切肺後搭橋,雖然能儘早處理肺部腫瘤,減少腫瘤的進展可能,但肺癌手術麻醉,術中、術後出現心律失常、心梗心衰的危險大。有沒有一種手術方案能避免上述危險的發生呢?將手術的創傷降到最低呢?
  • 湘雅專家破除16年壓迫「魔咒」,花季少女破繭成蝶獲新生
    紅網時刻7月13日訊(通訊員 唐明星 高琪樂)來自重慶的小姑娘小媛在一年前確診「伴極重度混合通氣功能障礙的重度脊柱側凸」,疾病讓她只能躺在床上,時刻面臨癱瘓和死亡的威脅。經過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張宏其教授專家團隊一年來的努力,終於幫助小媛戰勝疾病。
  • 勇闖脊柱外科禁區
    Shufflebarger教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訪問時,對該科在脊柱結核、脊柱畸形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優良臨床療效讚不絕口,特別是對該科主任張宏其教授自創的「大重量牽引輔助、一期後路治療重度僵硬性脊柱側凸」研究成果倍加推崇。    獲得國際頂尖權威骨科專家的認可和讚譽,對於湘雅醫院脊柱外科這個新興的亞專科來說,已不是第一次。
  • 湘雅醫院再次成功治癒一例極重度脊柱側彎合併嚴重呼吸功能障礙患者
    人民網長沙7月13日電 「謝謝湘雅醫院的叔叔阿姨們,讓我能和正常的同齡人一樣挺直腰背站立,重新擁抱生活!」來自重慶的小姑娘小媛再次見到張宏其教授時開心地說道。一年前,小媛確診患有「伴極重度混合通氣功能障礙的重度脊柱側凸」,只能躺在床上,時刻面臨癱瘓和死亡的威脅。經過湘雅醫院脊柱外科張宏其教授專家團隊一年來的不懈努力,小媛終於戰勝了疾病。
  • 胸部巨大腫瘤≠晚期惡性程度高不少都可以手術,只是風險比較大
    不少都可以手術,只是風險比較大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通訊員張青修)腫瘤長成籃球大小,就一定惡性程度很高、已到晚期沒法手術了嗎?不一定。近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胸外科專家團隊聯手為一名胸腔被籃球般大小的惡性生殖細胞巨大瘤擠佔,呼吸困難、危在旦夕的年輕小夥成功「拆彈」。目前,小夥子已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 湘雅醫院全球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切除手術和縱膈腫瘤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
  • 湘雅醫院探索機器人手術結合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記者 鄧雅靜 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切除手術和縱膈腫瘤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
  • 24小時內出入院,湘雅醫院這兩臺腫瘤手術如何做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2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劉微 羅聞 嚴麗)12月12日上午,兩位接受了肺腫瘤切除手術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出院了。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從入院到住院,時間不到24小時。醫生正在進行機器人手術。
  • 實拍7歲幼童身患15公分腫瘤 3d列印重建其胸壁
    8月21日上午9時,家住河南的7歲男童郭彤(化名)被推進了位於唐都醫院住院一部三樓的5號手術室。同時,考慮到孩子現在才7歲,未來身體還會繼續生長發育,所以在切除了孩子部分肋骨之後,我們為其安裝了,可以隨著他生長發育而變長的3d列印人造骨&鈦合金肋骨。
  • 全可視脊柱內鏡 微創解決腰椎管狹窄症大難題
    然而,是否需要手術?對很多患有高血壓、哮喘、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是個很糾結的問題。    不搞「破拆」「翻牆」解決大難題    今年75歲的王先生,兩年前在山西當地確診為腰椎管狹窄症,然而,他患有腦梗並曾做過心臟搭橋術,同時還合併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病情較為複雜,醫生建議他保守治療。    可是,保守治療了大半年,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
  • 6歲男孩體內潛伏大腫瘤,武漢專家16小時「拆彈」成功
    楚天都市報1月19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高琛琛)6歲男孩肚子脹,一查竟是大腫瘤「潛伏」,猶如被重重包圍的「炸彈」,稍有不慎就會「引爆」。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專家組為孩子精心「拆彈」,尚在哺乳期的麻醉醫生守護孩子18小時。昨日,男孩結束首次化療,狀態良好,出院回家過年。
  • 切腫瘤後12小時出院?湘雅醫院全球首創機器人+日間手術切除腫瘤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劉微、羅聞)12月12日,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他們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這得益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
  • 湘雅醫院成功治癒極重度(145度)脊柱側彎患者
    紅網時刻6月12日訊(通訊員 高琪樂 鄧盎)「感謝湘雅醫院,感謝張宏其教授團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的人生翻開了全新一頁。」近日,湘雅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宏其教授診室裡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今年18歲的常德漢壽縣姑娘小榕在經歷了無數苦難與磨練後,通過湘雅專家的精心治療,由原本伴重度通氣功能障礙的極重度(145度)脊柱側彎,瀕臨癱瘓和死亡,到戰勝疾病蛻變一幅全新的「外殼」,甚至整整長高了18釐米。重拾健康、自信和美麗的她,目前已再次回到校園,並積極備戰中考。
  • 晚期腫瘤脊柱骨轉移並非不治之症
    實際上,結合原發腫瘤的病理類型,在原發腫瘤積極治療下,配合脊柱骨轉移瘤的手術治療,術後採用當前新研發的一些生物治療,結合新的放療技術,不但可以及時緩解疼痛,儘可能恢復脊柱脊髓神經功能,還可給予患者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轉移性脊柱腫瘤積極治療後,生存多年的患者比比皆是。  晚期腫瘤≠終末期腫瘤  楊先生因前列腺癌在一年前開過一次刀,當時的手術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