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脊柱外科禁區

2020-12-23 三湘都市報

    本報記者 陳豔陽   通訊員  佘麗莎  王潔

    今年5月27日,美國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前主席、國際著名脊柱外科專家Harry L. Shufflebarger教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訪問時,對該科在脊柱結核、脊柱畸形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優良臨床療效讚不絕口,特別是對該科主任張宏其教授自創的「大重量牽引輔助、一期後路治療重度僵硬性脊柱側凸」研究成果倍加推崇。

    獲得國際頂尖權威骨科專家的認可和讚譽,對於湘雅醫院脊柱外科這個新興的亞專科來說,已不是第一次。2004年,湘雅脊柱外科從骨科中單列出來,正式創立,張宏其成為首任主任。「十年一劍」,如今,這個「年輕」的亞專科已發展成為全國著名品牌的特色專科、首批國家臨床重點脊椎專科,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作為我國脊柱外科領軍人才之一的張宏其教授,5次登上國際學術講臺,與全球同行共同分享湘雅醫院脊柱外科領域治療研究成果;並連續成功舉辦4屆湘雅國際脊柱外科學術大會,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

    挑戰極限

    千例重度脊椎側彎

    治療「零癱瘓、零死亡」

    上世紀90年代,醫學博士畢業後的張宏其留在湘雅醫院骨科工作。

    「脊柱是人體的脊梁,脊髓內有著支配軀幹與四肢的所有神經,在脊椎上動手術,稍有不慎就會傷及脊柱神經,造成癱瘓。」張宏其介紹說,因為手術風險極大,很多醫生不願意做,而眾多來求治的脊椎畸形、脊柱結核、脊柱腫瘤等患者痛苦和絕望的神情深深地刺痛了張宏其的心。年輕敢為的張宏其決定勇闖醫學禁區,著手對脊柱外科系列複雜性疾病的治療進行系統性研究與探索。

    脊柱側彎矯形手術,是衡量脊柱外科水平高低的標誌性手術。針對以往手術創傷大、出血多、併發症多等各種不足,張宏其大膽摸索,創造了多種「微創、高效」的治療新術式,包括大重量牽引輔助一期後路手術治療100度以上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和重度僵硬型非特發性脊柱側凸、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的單純後路截骨矯形治療、生長閥技術治療小兒重度脊柱側彎等,讓眾多病友,以儘可能小的創傷和痛苦獲得了救治。

    來自石門縣19歲的小超6年前查出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脊柱嚴重畸形呈「S」型,走路搖擺、嚴重不協調。面對如此複雜的病情,2011年4月12日,以張宏其為首的手術組,為小超實施了脊柱側彎矯形植骨融合術,經過長達9個小時的奮戰,手術獲得圓滿成功。術後小超走路穩了,長高了,也更自信了。

    一步一個腳印,10餘年間,張宏其教授主刀完成的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近1000例,其病人來自全國17個省,迄今為止保持著該病種「零癱瘓、零死亡」的紀錄。

    攻堅克難

    譜寫脊椎結核

    合併截癱治療新篇章

    脊柱結核是最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由於該病起病隱匿,就診時往往伴有明顯的骨質破壞、膿腫形成及脊髓受壓,從而導致截癱等嚴重後果,致殘率高。

    對這一複雜病症,當時國內外治療需前、後路兩個手術入路,需兩個切口、兩次手術,且併發症高。張宏其打破傳統,在國內外率先建立並推廣應用了一種全新術式——單純後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體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只需一次微創手術,即達到較徹底清除病灶、安全進行椎體間植骨、後凸畸形矯正和脊柱穩定性重建的效果。

    2012年6月26日,來自婁底的17歲女孩周梅俊,因陳舊性結核並胸椎後凸畸形、雙下肢乏力前來求診。女孩胸8-10連續3個椎體被破壞、吸收,其胸椎後凸達90度,脊髓受壓,隨時可能截癱。7月10日,張宏其採用國際最先進的改良PSO截骨技術,歷時6小時,為女孩施行胸9-11節段截骨矯形術,術後女孩畸形得以矯正,脊髓壓迫解除,症狀消失。

    2012年12月,張宏其接診了一個彎腰駝背的8歲孩子小楊。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查後發現:小楊半歲時曾罹患肺結核,當時予以抗結核治療後半年開始出現脊柱後凸畸形,且胸12椎體已被結核桿菌吞噬殆盡,病情已不能再拖。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張宏其運用獨創的高難度單純後路病灶清除、矯形植骨內固定術,僅耗時2小時20分鐘,手術大獲成功。7年來飽受奔波之苦的小楊父母喜極而泣。

    脊柱結核合併截癱,治療涉及脊髓減壓、脊柱矯形等問題,更為複雜和棘手。針對這一現狀,張宏其帶領團隊,通過7年的系列臨床及實驗研究,在國際上率先研製並推出「脊柱結核並截癱患者外科優化治療方案」,顯著提高了截癱救治率,減少了手術併發症,該科研項目榮獲2008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焦點

  • 北京和睦家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勇闖生命禁區
    中新網10月12日電 回憶起9月12日的那場手術,北京和睦家醫院大外科主任兼泌尿外科主任朱剛教授日前表示,這堪稱他職業生涯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手術之一——這是全球首例機器人睪丸癌化療後腹膜後淋巴結清掃+下腔靜脈癌栓切取+腔靜脈重建術。
  • 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專家,曾帶隊赴汶川救援
    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專家,曾帶隊赴汶川救援 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
  • 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讓脊柱側彎患者挺直脊梁
    「脊柱側彎」,雖然聽上去較為陌生,但其實並不少見。只是受技術水平和手術條件的限制,以往地市級醫院很少開展長節段的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近年來,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在主任劉峰的帶領下,在脊柱微創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斷引進各類微創技術,增加了泰城脊柱微創技術的力量。
  • 「聖都第二屆微創脊柱外科及脊柱內鏡論壇」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山東衛生新聞網訊  近日,「聖都第二屆微創脊柱外科及脊柱內鏡論壇」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召開。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中西醫協會骨科微創專委會脊柱內鏡學組主辦,山東省預防醫學會骨與關節疾病防治分會、濟寧骨科專委會脊柱外科學組協辦,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承辦。
  • 中國辦一本脊柱外科英文雜誌的建議
    在我的專業,我建議,中國辦一本脊柱外科英文雜誌。        脊柱外科作為骨科和神經外科的分支,發展迅猛,但英文雜誌卻嚴重滯後。其中,Globe Spine Journal由AOSpine組織主辦,Asian Spine Journal由多個國家脊柱學會共同主辦,這兩本雜誌論文質量明顯上升,我估計近年可能被SCI收錄。       中國辦脊柱外科雜誌有很大的優勢。
  • 脊柱外科常見病的診療規範
    隨著我國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患有脊柱相關疾病的人群越來越多。        脊柱外科作為骨科的專業化分支,在近二十年來發展迅速,近幾年的微創技術和3D列印技術已經風靡全球,並迅速在專科領域擴展。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脊柱外科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側記
    手術臺上,無影燈下,一場耗時6.5小時的矯正「S形」退變性脊柱側彎手術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半月前,65歲的邢女士在家人攙扶下前來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就診,從走路的姿態可以明顯觀察出病人存在下肢無力、行走跛行的情況。
  • 國家級頂尖脊柱外科專家齊聚深圳,共同研討脊柱畸形治療!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柯澤楷 2020年11月1日,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主辦,深圳大學總醫院承辦的「深圳脊柱畸形高峰論壇」暨廣東省繼續教育項目「脊柱畸形診治技術最新進展學習班」、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在深圳舉行
  • 南陽市脊柱外科新進展學習班暨「泰山問道」脊柱沙龍順利落下帷幕
    12月5日,由南陽市骨科醫院主辦的南陽市脊柱外科新進展學習班暨「泰山問道」脊柱沙龍順利召開,會議邀請多名國內知名專家傾情授課。此次會議的參會專家包括河南省人民醫院羅建平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鎬英傑主任、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副院長何海懌、南陽市骨科醫院脊柱專家劉雅、嵩縣西關骨科醫院院長李強、鄧州市人民醫院崔松體主任、南陽市骨科醫院蔡明主任、解勇主任、段偉利主任等,參加培訓的基層醫務人員百餘人,對脊柱外科領域的臨床技術新進展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 濱醫附院牽頭成立黃河三角洲微創脊柱外科專科聯盟
    黃河三角洲微創脊柱外科專科聯盟包括1個主任委員單位、15個副主任委員單位和34個委員單位。濱醫附院是主任委員單位和聯盟發起單位。黃河三角洲微創脊柱外科專科聯盟發起人孫兆忠介紹了黃河三角洲微創脊柱外科專科聯盟成立的必要性。
  • 勇於探索解疑難重症勇闖禁區為生命護航
    2015年3月1日,骨科、普外和泌尿外科聯合為他成功地施行了骨盆前後路徑雙截骨、恥骨閉合、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術、重複尿道切除(左側)、陰莖海綿體成型、陰囊成型術、經腹會陰肛門成型。手術持續約14小時,這麼複雜的多部位畸形手術合併一次性完成,在全世界還是首例。 前不久,也是在這家醫院,普外一科完成了廣東省首例「一穴肛」腹腔鏡手術。
  • 9名國內脊柱外科領域頂級專家來湛江義診
    金羊網訊   記者袁增偉,通訊員馬曉驪、劉喆報導:11日, 2018年廣東省醫學會學術直通車-脊柱外科學湛江行暨「挺起脊梁,放飛夢想」—關愛脊柱健康大型義診活動在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舉行,來自9名國內脊柱外科領域頂級專家等為粵桂瓊交匯地區的100多名脊柱患者義診,受到患者的好評。
  • 不忘醫者初心 大腦禁區譜華章
    張世榮主任查房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團隊,他們藝高人膽大,在「大腦禁區」這個大舞臺上,猶如技藝嫻熟的領舞者,盡情地揮灑著自己的汗水,撒播著生命的希望,在他們行雲流水般的柳葉刀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生命得以重生
  • 3D列印技術輔助湘雅脊柱外科專家精準切除腰椎腫瘤
    湘雅醫院脊柱外科王錫陽教授帶領團隊採用3D列印技術還原患者腰椎病變情況,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與準確度,成功為一名患者切除了右腰椎處腫瘤於是,他前往湘雅醫院求助於脊柱外科專家王錫陽教授。    脊柱是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而作為脊柱中重要的一節,腰椎處的病變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腰椎的結構也很複雜,前面有盆腔、腸道,後方有馬尾神經等人體重要的血管、神經,術中稍有偏差,都可能導致患者癱瘓,甚至死亡。
  • 濰坊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二區開展UBE(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手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近日,脊柱外科二區團隊成功開展UBE(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手術。副主任醫師劉偉強在術中術前影像資料術中情況術前術後三維重建對比患者因「反覆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5月餘」入院脊柱外科二區,診斷「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症」。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脊柱外科青年醫師徐委獲...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脊柱外科青年醫師徐委獲「自信+有你」全國椎體成形病例大賽冠軍 2021-01-05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晚期腫瘤脊柱骨轉移並非不治之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骨科學科帶頭人董健表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骨轉移瘤的出現並不總是癌症終末期的「宣判」。實際上隨著醫學的進展,脊柱外科對許多轉移性脊柱腫瘤都能對應地採用不同的手術方法治療,為進一步多學科的綜合治療創造條件。對一些低中度惡性腫瘤患者,發生孤立性脊柱轉移腫瘤,還可實行轉移性腫瘤的整塊切除,使患者無瘤生存。「當然,脊柱惡性腫瘤整塊切除(Enbloc)手術是當今外科最有風險和挑戰的手術,由於其特殊的解剖部位一度被認為是腫瘤完整切除的『手術禁區』。」
  • 第一屆全國脊柱外科關鍵技術高峰論壇暨2019黑龍江省骨科年會在哈...
    第一屆全國脊柱外科關鍵技術高峰論壇暨2019黑龍江省骨科年會在哈醫大二院召開千餘名脊柱專家學者齊聚冰城共同研討挖掘脊柱外科技術精髓>助力我國脊柱外科精準化發展東北網1月14日訊(通訊員 李華虹 曹玥 記者 楊金光)為深入交流脊柱外科領域關鍵技術方法、規範脊柱外科關鍵技術應用,提高黑龍江省脊柱外科技術水平,1月11日-12日,由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黑龍江省醫學會主辦,哈醫大二院承辦的「第一屆全國脊柱外科關鍵技術高峰論壇暨2019黑龍江省骨科年會
  • 哈醫大二院與美國脊柱外科權威專家共同探討頸椎治療技術
    普大喜奔 頸椎患者得實惠哈醫大二院與美國脊柱外科權威專家共同探討頸椎治療技術 Heller教授帶來精彩的頸椎後路手術講座和病例)  國際頸椎研究學會(CSRS)第38屆主席、美國Emory大學骨科醫院脊柱外科John G. Heller教授14日應邀來到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六病房(脊柱外科),與哈醫大二院骨外科主任閆景龍教授等脊柱外科醫生以「頸椎後路手術病例」為基礎進行學術交流,John G. Heller教授對哈醫大二院脊柱外科的技術水平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外科龔德山:行走生命禁區21年
    患者是一位來自江蘇的19歲女孩,多年前因頭部遭到撞擊而誘發癲癇,腦內的病灶和手功能區幾乎重疊,邊界像紙一樣薄——功能區被稱為腦科手術的「禁區」,分毫之差都可能導致患者手部癱瘓。  龔德山嫻熟地開顱、定位病灶,而後患者被麻醉師喚醒——這是神奇的「術中喚醒」技術,患者可以在清醒的狀態下配合腦科手術,卻不會覺得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