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專家,曾帶隊赴汶川救援

2020-12-22 澎湃新聞

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專家,曾帶隊赴汶川救援

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健康時報記者向北京積水潭醫院核實,院方告訴記者,8月底,劉曉光院長上任,接替田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2020年10月21日(周三)起,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將在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出診。知情人透露,田偉雖然不再任院長,但還在積水潭醫院工作,目前出特需門診。

新任院長劉曉光:曾是北醫三院副院長,曾帶隊汶川地震

從北京積水潭醫院官網發現,劉曉光現為北京積水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曾任北醫三院副院長。每周三上午8:30—11:30。善於脊柱各類疑難重症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尤以胸椎各類複雜疾病的手術治療見長。

劉曉光教授。圖片來自北醫三院官微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時,時任北醫三院副院長的劉曉光,身為第一支國家抗震救災醫療隊負責人,帶領來自9家不同醫院的49名應急人員奔赴重災區北川。於13日立即奔赴傷亡最為慘重的北川縣,開啟了18天的艱苦救援。

「我希望我和我的團隊做一個高貴的人,我們的行為、素養、風格、氣度、格局,都是高貴的。」劉曉光曾說。

劉曉光提到,好的領導者,首先是一個先導者、引領者。在這個問題上,劉曉光毫不忌諱他的「私心」。他把醫生分成兩類,一類是願意自己成長、成為技術大牛者;一類是希望師傅帶徒弟、徒弟能超越前輩的。他說「如果我成為頂峰,這個專業就不會發展——希望我的團隊能專注於脊柱外科微創,去總結、推廣這項技術,超越我。」

劉曉光在參與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時照片。圖片來自北醫三院官微

「與傳統手術相比,脊柱微創外科技術一直追求療效好、損傷小、恢復快,脊柱微創外科在減少病人痛苦,特別是減少因切口暴露而導致的損傷方面有很多優勢。」劉曉光提到,有些疾病因為採用了微創技術,臨床效果更好,所以,微創外科的發展離不開患者,患者的需求是我們一切技術進步最大的推動力。

公告提示,患者可提前8天可預約。即日起,已開放京醫通預約通道。登錄「京醫通」微信公眾號,依次選擇「就診服務」→「掛號」→「北京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脊柱外科特需門診」→「周三」→「知名專家 劉曉光」。

田偉:成功挑戰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的人

在劉曉光之前,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是田偉,1959年出生、1983年從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以創傷和燒傷診治而聞名的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1989年至1995年獲教育部基金赴日本立弘前大學醫學部骨科專修脊柱外科,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田偉教授。圖片來自北京積水潭醫院官微

田偉曾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骨科發展到今天,還是有很多治不好的疾病,或者能治但是無法徹底治癒的疾病,比如類風溼關節炎、骨腫瘤、骨的缺血性壞死、截癱等。面對這些,田偉提醒,我們要堅持科學觀念,不能有病亂投醫。

1995年4月學成回國後,田偉組建了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在脊柱外科疑難重症診斷治療方面,特別是在數字影像和導航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領域做出卓越成績。其在1997年創建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的脊柱外科,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獨立的脊柱外科專業科室,並在國內率先開展頸椎人工間盤置換手術。同時他帶領團隊研發人工智慧輔助骨科手術領域,提升了我國骨科治療水平。

田偉教授及其團隊曾運用我國自主研製的實時三維影像的機器人精準定位和導航,成功挑戰了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被喻為「生命中樞」的上頸椎畸形手術,誤差不到1毫米,是我國骨科手術導航機器人和智能骨科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2019年中國工程院第14次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後,田偉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題為《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積水潭醫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健康時報記者向北京積水潭醫院核實,院方告訴記者,8月底,劉曉光院長上任,接替田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2020年10月21日(周三)起,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將在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出診。
  • 「北京積水潭醫院張家口合作醫院」運行一周年工作紀實
    一年來,北京積水潭醫院精心組織安排骨科專業專家到醫院進行出診、會診、查房、手術和學術講座,到2016年12月確定脊柱外科專家韋禕掛職市第二醫院副院長,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16年2月28日兩家醫院籤約以來, 北京積水潭醫院先後派出了矯形骨科、脊柱外科、小兒骨科、骨腫瘤科、創傷骨科、手外科、 運動醫學科、 中醫正骨科8個專業的專家輪流出診。截至到2017年3月18日,共有21批,32位 「京專家」, 來到張家口市第二醫院出診。
  • 保冬奧高山滑雪項目 積水潭醫院「滑雪醫生」準備就緒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9月19日從北京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年會上了解到,作為北京2022 年冬奧組委指定的醫療定點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承擔了冬奧會高山滑雪醫療保障任務,該院派出了20人的專業醫療隊伍,經過系列培訓,這群既具備滑雪技能,又能在高山、低溫條件下救治傷員的「滑雪醫生」目前已經準備就緒。
  • 災區的「北京積水潭醫院」
    北京積水潭醫院掛號處,慕名而來的患者有些失望,手外科專家田文、脊柱外科專家行勇剛、燒傷科專家陳欣、創傷骨科專家毛玉江和公茂琪均不出診。  他們去哪兒了?他們都在四川雅安,在距地震震中最近的地方緊急救治傷員。過去的5天裡,他們13人就好像在災區建了一家「北京積水潭醫院」,已開展了近40臺手術。  8時15分,例行的大查房在雅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開始。
  • ...院感管理;杜蕾斯因內涵廣告被罰81萬;田偉院士卸任積水潭醫院院長
    10月15日,青島市衛生健康委黨組研究決定: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鄧凱同志免職,接受進一步調查。(新華社)【世衛組織: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超3820萬例】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間10月15日11時03分(北京時間10月15日17時03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8202956例,累計死亡病例1087069例。(央視新聞)
  • 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昨日開業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介紹,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開展的骨科臨床業務與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相同,包括脊椎外科、矯形骨科、創傷骨科、足踝外科、手外科、運動損傷科、小兒骨科、骨腫瘤科8個專科,其中常設脊柱外科、創傷骨科、手外科、矯形骨科4個專科,另外4個專科採取預約方式。
  • 北大第三醫院骨科舉辦北京大學骨科論壇暨北大-哈佛脊柱外科學術...
    2017年11月3日至5日,由北大第三醫院、《中國脊柱脊髓雜誌》聯合主辦,北大第一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協辦的北京大學骨科論壇暨北大-哈佛脊柱外科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國內外的80餘位專家進行了學術報告,千餘位骨科同仁共同參與本次盛會。開幕式由本屆論壇主席、北大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教授主持。
  • 習近平點讚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2016年6月3日上午9時30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展覽館,參觀了13項重大標誌性科技成果和重要工作進展。
  • 衡水哈院加入積水潭醫院骨科研究聯盟
    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訊(劉國磊)近日,從北京積水潭醫院積水潭骨科研究聯盟2016年研討會上傳來喜訊,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作為受邀單位,成功加入積水潭骨科研究聯盟。哈院副院長王立濤代表醫院參加會議並接受聯盟證書,與全國103家入盟的骨科醫院學科專家齊聚一堂,圍繞骨科醫療專業發展進行了首次研討。
  • 「天璣」領先世界 讓北京積水潭醫院全球骨科手術量最大
    圖① 中華醫學會第十八屆骨科學術會議上,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右一)向外國專家介紹「天璣」骨科機器人。 張序慶攝圖② 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劉亞軍用脊柱模型介紹上頸椎手術的危險性。這一數字將北京積水潭醫院送上全世界單個醫院骨科手術量最大的位置。「自有骨科手術開始,如何看到深層內部結構並準確操作、同時還不傷到其他組織,是最大的難題。」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說。
  • 展現骨科領軍醫院的創新實力——北京積水潭醫院再辦科技創新大賽
    我們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給國內眾多有需求的患者一個選擇的權利,同時圓中國手外科醫生半個世紀的一個夢想。」 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隨著手外科主任醫師陳山林一番為時6分鐘的精彩演講,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開始進入緊張激烈的決賽環節。
  • 趙玉沛卸任,北京協和醫院迎來新任院長
    新任院長曾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履新北京協和醫院院長的張抒揚出生於1963年,吉林省吉林市人。2011年,張抒揚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2015年起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2019年,張抒揚履新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值得一說的是,今年武漢疫情暴發後,張抒揚作為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領隊帶隊,馳援武漢。
  • 大醫院新聞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展成果轉化
    原標題:大醫院新聞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展成果轉化(首席記者劉志勇)12月9日,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辦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該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公司籤訂「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總轉化額達1.023億元。
  • 【2016積水潭論壇】海峽兩岸手外科高峰論壇
    為了進一步交流經驗、分享成就、共謀發展,憑藉第六屆積水潭骨科論壇的國際化平臺,茲定於2016年4月23 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新一屆海峽兩岸手外科高峰論壇,屆時將邀請魏福全院士、顧曉松院士以及其他海峽兩岸在周圍神經損傷與修復、骨與關節損傷、組織缺損修復等領域有著傑出成就的專家們齊聚一堂,緬懷先者、繼往開來、共商專業發展大計。
  • 馳援天津:北京積水潭醫院已派3名專家前往救治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8月12日23時30分,天津濱海新區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據@央視新聞 最新消息,目前大火仍未完全撲滅,天津全方位開展救援工作,事故已致17人死亡,32人危重,283人入院。
  • 北京積水潭醫院:探索將科技成果所有權賦予個人,激發創新
    今天下午,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辦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會上,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介紹,「十三五」期間,市屬醫院累計獲批科研項目5868項。「我們一直致力於構建『學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體的市屬醫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積水潭醫院『醫工企』模式就是一個成功案例。」潘蘇彥說,「十三五」期間,市屬醫院累計獲批科研項目5868項。
  • 「頸髓切開」讓患者告別頑固性疼痛——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
    「頸髓切開」讓患者告別頑固性疼痛——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率先開展脊髓後根入髓區切開術「醫生,我胳膊疼得厲害,能……能截了嗎?只要不疼就行!」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蘇亦兵主任和史良副主任醫師積極引入了功能神經外科的專業知識,借鑑國外的治療經驗,在相關骨科的通力協同配合下,自2013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脊髓後根入髓區(DREZ)切開術,已先後治療了臂叢神經損傷後疼痛、馬尾神經損傷後疼痛及截肢後幻肢痛等各類患者,術後疼痛完全緩解,無任何併發症發生,治療效果良好。
  • 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創「醫工企」科技創新模式結碩果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9日電 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上,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表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屬醫院累計獲批科研項目5868項,在綜合績效評價的基礎上,2019年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專門設立了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專項績效,激勵市屬醫院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增強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功能、醫療服務水平和產業支撐能力。
  • 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創市屬醫院「醫工企」科技創新模式再結碩果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 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上,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協議包括專利轉讓、建立智慧骨科研究基金及共建聯合實驗室,總轉化額達到1.023億元。
  • 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創市屬醫院「醫工企」 科技創新模式再結碩果
    【環球網報導】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上,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協議包括專利轉讓、建立智慧骨科研究基金及共建聯合實驗室,總轉化額達到1.0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