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電影獎媒體推薦獎紀錄片《未來無恙》:可不可以不勇敢?!

2020-12-23 小凡仔

走進電影院前,看到是海報上面這句話「關於青春的滄海桑田,沒有人比她們更懂。」

看完電影走出戲院時,心中想著的是「如果可以有選擇,她們,可不可以不勇敢?」

電影「未來無恙」(車削18)是一段關於原鄉成長悲歌,用愛蛻變的故事,導演賀照緹鏡頭下記錄的,不只是兩位年輕少女輝珍與沛穎,悲憐又勇敢的成長心路,更觸及了臺灣社會中「貧富落差」「酗酒家暴」「校園罷凌」「性別平等」「早婚生子」「社會救濟」等等不同層面多元的議題,隱身在問題悲歌的背後,是極其複雜的社會失衡共犯結構,她們既是縮影,也是照妖鏡,照出了包括「國家經濟開發資源分配」「社會貧富差距」與「家庭功能失衡」在內上中下遊的隱憂陰霾。

導演花了整整七年,記錄了這兩位成長路上,容或遭遇不同,卻同樣讓人看了不忍又不舍,年輕弱勢女孩的心路歷程,她們有著不同於一般同齡女孩的成長傷痛與苦澀,兩人出身於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的泰雅族,當年年僅15與16歲,原本該是青春無憂的黃金歲月,卻因著生在不只是家庭失衡教養失序的貧困家庭中,牽連層面之廣不限於親子父母,更觸及了祖孫三代,兩位年輕女孩一路走來,陷在酗酒,家暴,性侵,犯法,早婚交錯糾葛的泥沼中動彈不得,她們活得如此辛苦與辛酸,無情的現實逼迫她們快速長大,片中愛恨交織的親子互動,與社會的現實殘酷,都讓人看得無言以對,深深為她們抱不平。

毫無獨立能力的小小年紀,就要面對至親好友的情感勒索,在經歷漫長的成長磨難之餘,儘管面對鏡頭時,悲傷過後早熟的她們,總是笑顏以對,堅定地說著讓人心疼的「大人話」如果不是命運捉弄,讓她們別無選擇,只能勇敢以對,多希望她們真能如導演祝福的「未來無恙」下一次有機會再面對鏡頭時,可以坦然地說出:「我還小,我並不勇敢,我需要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榮獲今年臺北電影獎媒體推薦獎的紀錄片電影 「未來無恙」(參見18)由資深紀錄片導演賀照緹執導,拍攝時間長達七年,記錄了兩位生活在花蓮縣偏鄉的年輕女孩輝珍與沛穎,從15歲到18歲的成長過程中,全片從頭到尾給人一種誠懇而真實的氛圍,從片中的描述與訪談對話中,觀眾跟著導演的鏡頭,慢慢地看見了兩人原生家庭中的問題輪廓,也知道了年輕女孩為何被迫離家的悲慘原因,或許每位觀眾因著不同的成長環境,對於其間的是非對錯,心中都各自藏有一把尺,暗自批判與論斷著誰是誰非,但當聽到了其中一位女孩的感性自白時,只覺得那一剎那之間,全場的觀眾都啞然沉默了,年輕女孩教會了許多大人,面對多年累積下來,如泰山般「恨」的重壓,如何以輕如鴻毛般的「愛」四兩撥千斤,讓一切隨風而逝,經歷了「承受「學會了」放「心才有餘地」向前行」。

導演賀照緹透過鏡頭與少數幾句的對談,貼心又溫柔地捕捉兩位年輕女孩輝珍與沛穎,在年少生命旅程中,因著家庭的因素,所經歷那些不足以對外人說出口,情感上的心碎和遺棄,也紀錄了她們其間掙扎的自我剖析,一句「因為我覺得自己困住了,所以我能理解被我困住的人,那種無法掙脫的心情」直白又深刻地撞擊了觀眾的心,原來這就是「感同身受」人與人之間最誠摯的體貼。

紀錄片 「未來無恙」(參見18)娓娓道來兩位女孩,面對各自家庭,學校與社會遭遇親情與愛情輾轉起伏問題時的心境變化,一句「我不想和媽媽一樣,我不想放棄我自己!」道盡了青春少女悲微又勇敢的心願。

片中一路記錄了兩位女孩,走過了年少青春的滄海桑田,慢慢地學會了用愛與勇氣,去面對成長過程中所有的考驗,即使成長路上早已是滿身傷痕,她們卻從不曾放棄自我,一心想著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突破生命中遭遇的困境,讓人看得十分動容,2019年8月30日,請與親朋好友一起來關心社會弱勢中勇者,兩位泰雅族年輕女孩輝珍與沛穎的成長故事。

相關焦點

  • 臺北電影獎揭曉 拿下首獎的是一個原住民故事
    《只要我長大》劇照(取自臺北電影節)陳潔瑤的獲獎,剛好呼應了臺北電影獎的特色:一個更為本土且支持新銳導演創作的影展。自成立至今,臺北電影獎歷年的重要獎項,也確實偏重在市場上尚未擁有高知名度的作品,對許多獨立電影創作者來說,這裡是個重要的起點。
  • 霍建華林心如林依晨頒獎的臺北電影獎,今年下了個「影后雙黃蛋」
    第21屆臺北電影獎,於2019年7月13日晚在臺北中山堂頒出頒獎人及得獎名單(以頒獎次序列出,得獎者以紅色列出)最佳短片及最佳藝術貢獻獎 頒獎人:李千那 林哲熹李千那和林哲熹2018年合作了電影《狂徒》
  • 田文導演作品獲瑞士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大獎」
    (原標題:田文導演作品獲瑞士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大獎」)
  • 臺北電影獎再公開10位女神!11日頒獎陣容超豪華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020第22屆臺北電影獎頒獎典禮6日公布壓軸頒獎人名單,包括本屆評審團主席吳念真、決選評審尹馨、金馬影后楊貴媚,以及陳意涵、邱澤、張榕容、鳳小嶽、張睿家、曾之喬、高捷、楊謹華、溫升豪、姚以緹、鍾瑤、丁寧、黃嘉千等都將出席,繼首波星光公布後
  • 《英雄兒女》獲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歷史文獻紀錄片獎
    12月26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十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郎園Vintage16號館虞社演藝空間舉行。「真實高於月亮」為主題,在十周年之際,藉助紀錄片這一媒介,喚起人們對於真實價值和紀錄片社會功能的關注和思考。
  • 第21屆臺北電影獎揭曉,《老大人》獲最佳劇情片四項大獎
    7月13日,第21屆臺北電影獎獲獎名單出爐。《老大人》奪得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小戽鬥)、最佳女配角(黃嘉千)、最佳攝影4項大獎。蔡明亮執導的《你的臉》收穫最佳導演、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樂(坂本龍一)。劉引商、李亦捷兩人均獲最佳女主角獎。
  • 臺北電影獎曝入選名單 桂綸鎂新作成開幕片(圖)
    臺北電影獎公布入選名單  2012臺北電影節5月2日公布「臺北電影獎」入選片單,鈕承澤《愛》、林書宇《星空》及馮凱執導、    「臺北電影獎」今年共二百二十八部影片報名,經遴選委員選出劇情長片、短片、紀錄片、動畫片各十部入圍影片,由電影節主席張艾嘉公布入選名單,將角逐最高榮譽「百萬首獎」。鳳小嶽、張書豪、柯有倫、劉品言、胡婷婷、黃河等演員盛裝出席入選記者會,林書宇、楊雅喆、馮凱、楊力州等導演親自率領團隊參與盛會,堪稱上半年臺北最盛大的臺灣影人聚集場域。    《女朋友。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臺北金馬影展自2015年起開辦「青少年電影課」以來,每年都超過數百名對電影有著濃烈興趣的年輕影迷夢想加入,但名額有限,每屆僅錄取20餘名學子進入課堂。除了這五部,金馬也從其他單元精選近20部影片推薦給有興趣藉由電影望向世界、深入議題的師生們。
  • 臺北電影獎/黃嘉千:一直懷疑自己!夏克立狂熱愛妻一招超貼心
    記者林映妤/臺北報導黃嘉千拿下第21屆臺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獎座來得突然她仍驚魂未定,但頻頻感謝老公夏克立,「他帶小孩回加拿大度假,拿了獎我只能自己在家瘋狂尖叫,我現在是假單身!」(不斷更新)臺北電影獎即時得獎名單▼臺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黃嘉千。
  • 《掬水月在手》摘得最佳紀錄片獎
    天津日報訊(記者 張鋼)日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舉辦頒獎典禮。經過評委會的觀摩、討論和投票,本屆金雞獎的19個獎項在頒獎典禮上逐一揭曉。其中,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 臺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出爐 因黑客入侵提早公布
    網易娛樂5月10日報導 (文/臺灣報導組 蔡世偉報導)臺北電影節昨天(5月9​​​​日)公布2016年「臺北電影獎」入選名單,劇情長片類10部入選的有:黃銘正導演《傻瓜向錢衝》、謝庭菡導演《屍憶》、曾英庭導演《衣櫃裡的貓》、蘇有朋導演《左耳》、陳潔瑤導演《只要我長大》、鄭文堂導演《菜鳥》、陳玉珊導演
  • 獲臺北電影獎11項提名《寒單》監製劉亭佑談臺影市場
    獲臺北電影獎11項提名《寒單》監製劉亭佑談臺影市場第21屆臺北電影節「臺北電影獎」17日揭曉得獎名單由海王天璽文化傳媒(海王娛樂)、奧瑪優勢傳媒出品、海盟佐佐聯合出品《寒單》入圍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獎、
  • 奈飛今年僅獲兩項奧斯卡獎 《美國工廠》獲最佳紀錄片
    據外媒最新消息,儘管奈飛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之前獲得了24項提名(是所有參加奧斯卡獎爭奪的電影公司中最多的),但它的電影最終只獲得了兩項大獎。據國外媒體報導,蘿拉·鄧恩因在奈飛電影《婚姻故事》中扮演諾拉——一個浮華的離婚律師——而獲得最佳女配角獎,這是《婚姻故事》六項提名中唯一獲得的獎項。儘管獲得了10個獎項的提名,奈飛推出的電影《愛爾蘭人》還是空手而歸。
  • 臺北電影獎影后入圍者王淨:自己作品要看五次
    來源:新浪娛樂兩位影壇優秀新生代演員王淨(右)、朱軒洋新浪娛樂訊 演員王淨將角逐2020臺北電影獎影后,而朱軒洋則以《下半場》雙料入圍2020年臺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獎,兩位影壇優秀新生代演員日前上《E!
  • 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五朵金花」,哪個視角更廣
    6月15日晚,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重要嘉賓齊聚科學會堂。評委會主席原一男(日)、評委羅倫茲·柯納爾(德)、張僑勇(加拿大)分別向5部入圍影片代表授獎。曾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的柯文思(Malcolm Clarke)。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圖上海國際電影節一直舉辦電影創投項目,在亞洲地區極具影響力。當晚,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克麗緹娜「女人勇敢愛」創投項目特邀柯文思(Malcolm Clarke)先生作為嘉賓坐鎮頒獎禮。
  •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影片頒獎。6月19日晚,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酒會暨創投頒獎儀式舉行。當晚,紀錄片業內外人士濟濟一堂,皆為質量上乘,感動人心的優秀紀錄作品而來。
  • 奧斯卡紀錄片獎發新規 選片範圍更廣防止佳作漏網
    在美國紀錄片導演、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得主麥可·摩爾(代表作有《華氏911》、《醫療內幕》等)的推動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1月10日發布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評選新賽制。
  • 2008臺北電影節 《青春逆轉勝》斬獲最佳影片獎
    2008臺北電影節 《青春逆轉勝》斬獲最佳影片獎 2008年06月29日 09:1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藝事報導】「臺北美術獎」的啟示
    實際上,「臺北美術獎」是由臺北市美展演變而來。從1996年起,「臺北市美展」將傳統的十項競賽分類成平面、立體及應用三大類,獎項共設「臺北獎」三類共9名。2001年,「臺北獎」正式更名為「臺北美術獎」,每年的獲獎名額為5名。總的來說,臺北美術獎發揮著一種發掘「年度新秀」,鼓勵年輕藝術家創作的作用。從2009年,「臺北美術獎」正式改制為首獎一名,獎金55萬臺幣,並可獲得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個展的機會。
  • 臺北電影節探討紀錄片 《千錘百鍊》情感動人
    「2012華 語紀錄片深度論壇」,昨天邀請參展影片《千錘百鍊》的製作人韓軼,與監製龍男.艾薩克克·凡亞思,於真善美劇院開講「當代紀錄片籌制的環境與難題」,兩人在《千錘百鍊》映後座談中,對紀錄片的攝製過程及國際籌資的方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