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917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把大寶、二寶兩個神獸哄睡以後,我艱難的爬起來繼續整理稿件、回復留言。把手頭事情處理差不多以後,抬頭一看居然已經凌晨一點。準備翻兩眼朋友圈動態就睡覺了。刷到閨蜜小美2分鐘之前,還在更新朋友圈。如果沒記錯的話,她懷孕將近30周了。
我忍不住私信她:「大肚婆,你怎麼還沒睡覺?」
「睡不著,追劇呢。」小美馬上回復。
「你不睡覺,寶寶也跟著你熬夜!」我說道。
「真的?寶寶和我作息是一樣的嗎?」小美追著問。
「隨著孕期的增加,孩子就能分清白天黑夜啦,你的作息會影響到他。」聽我說完之後,小美表示以後不熬夜了,現在就乖乖去睡覺。
常常聽到有人說:「別怪孩子晚上興奮不睡覺,你懷他的時候,一定也沒有早睡早起!」
這種說法是不是有道理呢?準媽媽的作息會影響胎兒的作息嗎?
科學研究:胎兒作息規律從孕28周開始,研究表明,胎兒每天有將近9成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
家長在觀察新生兒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作息是沒有規律的,想睡就睡。由此可推斷,在沒出生之前,他們的作息應該也是這樣的隨意,或者更隨意?
但其實,胎寶寶的作息,並非完全沒有規律,根據孕周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哦!
A. 孕早期
從孕6周開始,胎寶寶就開始活動了。無論是睡覺還是醒著,胎寶寶都會動,據統計大概一小時會動50次以上。但無規律可言,並且胎動不明顯,孕媽基本沒什麼感覺。
B. 孕中期
從孕16周開始,孕媽媽開始能感受到胎動。但胎寶寶還無法區分白天和黑夜,處於睡一會醒一會的狀態。這個階段無論準媽媽是睡覺還是清醒,對胎兒作息的影響很小。
C. 孕晚期
從孕28周開始,胎寶寶開始能分清白天和黑夜,有了清醒和睡眠的區別。因此從這個時候開始,孕媽媽的作息規律就會對胎寶寶產生一定影響。如果到了晚上該睡覺的時間,孕媽媽還在熬夜玩手機,胎寶寶的睡眠就會受到影響。
隨著孕周的增加,胎寶寶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而胎動活躍的時間會集中在晚上8點到11點之間,準媽媽和胎兒說話聊天或者吃飯的時候。但總體來說,直到出生前,他們也會有將近85%的時間,是處於睡眠狀態的。
準媽媽們是否好奇,胎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事情呢?
胎寶寶醒著時的小動作
記得懷大寶的時候,我和娃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等著我的肚皮「跳躍」。我每次只要一吃零食或者水果,大寶就會動的比較頻繁。我們有時候也會拍拍肚皮和他做互動,娃爹曾經問過:「你說他在裡面幹啥呢?」胎寶寶睡醒了在肚子裡的時候,會做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1、 吮吸手指
幸運的準媽媽在做B超的時候,有時就能看到胎寶寶在吃手指的行為。有人說,胎兒在子宮裡就吮吸手指的行為是他探索世界的開始。
2、 尿尿
胎兒在腹中的時候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排洩行為,大便很少,但是會小便在羊水裡。
3、 扭屁股翻身
如果孕媽媽感到胎動很明顯,肚皮的起伏很大,那麼極有可能就是寶寶在肚子裡扭屁股翻身呢。
4、 活動胳膊腿
胎寶寶的拳打腳踢行為是最常見的,他們在肚子裡會舒展身體,活動一下胳膊腿。有時候孕媽媽睡覺壓住了胎兒,娃也會用這樣的方式來抗議。
胎寶寶的這些行為,即使是在孕媽媽睡覺的時候也會出現,所以說準媽媽的作息和胎寶寶的並不是完全一致。但是從孕晚期開始,孕媽媽如果依然有熬夜的行為,對自己和胎兒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孕媽少熬夜,四大危害在等
像小美那樣的熬夜行為,不少孕媽媽都有。有的是因為失眠睡不著;有的是因為孕期難受輾轉難眠。我在懷大寶的時候,也曾經因為孕期的腰部不適,晚上難以入睡。本以為熬夜不打緊,白天可以把睡眠補回來,但我的產檢大夫告訴我:「孕期熬夜可不能忽視,對孕婦和胎兒都有危害的。」
第1、 增加剖腹產的機率
有研究表明,有睡眠障礙的孕媽媽,生產的時候,不僅產程會延長,剖腹產的機率也是正常的5.2倍。
熬夜會造成精神壓力增大,食欲不振,胃口不好,就會影響孕期營養的攝取。身體能量不夠,而分娩的時候又要求產力和耐力,因此就會增加剖腹產的機率。
第2、 引起產後抑鬱
孕期的睡眠情況不好,精神長時間處於焦躁的狀態,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而且分娩之後,也可能會造成產後抑鬱的狀況。
第3、 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人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時間在晚上10點凌晨2點之間,孕媽熬夜影響激素分泌,而生長激素分泌又能夠促使胎兒生長發育。分泌不足,可能會造成胎寶寶發育遲緩,偏小。
第4、 增加臍繞頸風險
孕媽媽不睡覺,無論是吃東西還是玩手機,外界的噪音以及腸胃蠕動都會影響胎兒睡覺。胎動過於頻繁可能增加臍繞頸的風險。
枕邊育兒寄語:
雖說孕媽媽作息不能完全影響胎寶,但「母子一體」,作用難免相互。尤其是到了孕晚期,為了胎兒的健康發育,孕媽媽們還是要儘量調整自己的作息習慣,給胎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更健康的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