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日本的學業成績如何?據說好多掛科,怪不得棄醫從文

2020-12-13 史海雜談2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魯迅傳》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魯迅曾經在日本留學,學的也不是文學,而是醫學。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當年他的父親病重,可遇上了誤認的中醫,最終失去了生命。魯迅痛定思痛,決定好好學習西醫,希望能夠藉此來救治那些被中醫所害的人。

至於他的父親到底是不是遇見了庸醫,還真的不好說,畢竟醫生不是萬能的。誠然,中醫的確見效慢,可並不能以此來否定其價值。不過不管怎麼樣,因為前面慘痛的經歷,魯迅先生對於中醫沒有半點好感。後來,他發現醫生能救治的也只是少量的人,而文字卻可以喚醒大量沉睡中的人們。

當時的中國在世界眼中,還是那個誰都可以欺負的「病夫「,而在日本生活的魯迅見證了明治維新的高速發展。所以,他非常迫切渴望中國也能夠崛起。魯迅是偉大的,至少他的確為這個世界的改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目前有很多傳言,說魯迅先生之所以選擇文學,只是因為醫學混不下去了,甚至還掛過科。他的解剖學成績只有59分。

這種流言能夠盛行,很大原因是獵奇心理所致。至少,最容易火的言論,便是將原本厲害的人醜化,而將本來有汙名的人美化。諸如崇禎其實是個剛愎自用的人,若是換個皇帝,或許明朝會依然存續下去。不熟悉歷史的人,總以他最後捨身為民而對他大加讚賞。不是說這些事情都是假冒的,只是這樣十分不客觀而已。

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學習是刻苦的,他作為中國人在日本受到的排擠也是很多的。59分的解剖學成績,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程度。日本醫學學科的難度非同小可,最高分也不過六十幾分。而且,很少有人知道,當時魯迅先生考出這個成績,還被不少人懷疑是不是教授洩露了題目給他。可見,這個分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不及格,反而還是很高的分數。

在當時,日本人總覺得中國人很笨。至少,在學習效率方面非常不如他們。李鴻章送出去了好幾批留學生,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救國救民的希望。而這群留學生,其中絕大多數學的是傳統八股文和算數,接受新知識自然比較困難。魯迅先生的成績也不是大家所想像的不好,反而異常優秀。

文學教授葛紅兵曾提到,魯迅棄醫從文,是學醫失敗的結果。這樣的言論的確過於偏頗,根據真實的記載,魯迅先生的成績雖然絕大多數排在70多分,可在當時,學生的平均水平都在五十多六十分,這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相關焦點

  • 魯迅在日本學醫成績優異,為何棄醫從文?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他的文章在當時極大影響了人們的思想。魯迅甚至被譽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但是魯迅先生一開始並不是從事作家的職業,而是在日本留學學醫。成績優異的魯迅為何不再學醫,而是棄醫從文呢?他到底在日本經歷了什麼呢?
  • 韓瑞:重審那張讓魯迅「棄醫從文」的幻燈片
    魯迅詳細描述了自己在日本學醫期間,在觀看一組幻燈片的時候,如何產生了影響深遠的覺醒,使自己投身於文學事業。這個故事在他的著作當中出現了兩次,一次出現在1922年的文集《吶喊》的序言當中,一次出現在1926年的自傳體小說《藤野先生》當中。儘管很多學者此前已多次分析過這個故事(或者,也的確正因如此),我希望在此提供另外一種解讀方式。
  • 魯迅成為翻譯家實屬生活所迫,棄醫從文也絕非偶然
    魯迅棄醫從文,為何文學底子這樣紮實呢,這和他一生翻譯了四千多本外國著作有關。魯迅從翻譯第一本俄國小說開始,不斷的學習和沉澱自己的文學素養,並慢慢地開始自己寫作,養成自己風格獨到的文章。看魯迅的作品,不必要糾結於他的用詞和文筆,對於一個學醫的學生來說,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我們要學習魯迅的思想,要看到他的文章在表達什麼,傳遞什麼,這才是魯迅作品的精髓。魯迅一開始翻譯文章,其實是為了賺錢,而利用翻譯賺錢,已經成為了貫穿他一生的工具。魯迅在日期間以及與周作人分家後,生活是非常窘迫的,所以在這兩段期間,魯迅翻譯文學著作是比較多的。
  • 回憶日本留學往事,魯迅與恩師藤野說法很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在這篇課文裡魯迅回憶了自己青年時期去日本仙臺學醫並認識藤野先生的過程,回國後他選擇棄醫從文,但是他在仙臺和老師的美好記憶始終不能忘懷,於是寫下了此文,並收錄在了他的名作《朝花夕拾》裡。令人稱奇的是藤野先生晚年也寫了一篇文章,叫《謹憶周樹人君》。在文章裡他說魯迅只記得是個中等生,印象不深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魯迅14年為官史 教育部任職鬱郁不得志(圖)
    許多人熟知的中學語文《藤野先生》中,通常認為,棄醫從文是魯迅早期思想發展的一次飛躍,它集中反映了青年魯迅的愛國思想。但是,愛國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而且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特殊表現。所以,棄醫從文也只是魯迅早期思想發展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1906年,魯迅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求學期間,由於幻燈片事件的刺激,決定棄醫從文。
  •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有著怎樣的人生結局?
    1902年魯迅被派遣去日本留學,剛到日本的時候,他先去了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的兩年基礎學業,學業期滿之後,魯迅本可以留在東京學習醫學。但當時的魯迅,可能是看不慣清朝留學生的嘴臉吧,便找到比較偏遠一點的仙臺醫學專科學校進行就讀。作為這所學校的第一位中國學生,學校對其格外的照顧,從吃住行都安排的妥妥帖帖。
  • 魯迅在這所學校肄業,後成母校驕傲
    用魯迅在《〈吶喊〉自序》寫到:「凡是愚若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由此,魯迅棄醫從文。魯迅塑像魯迅母校是什麼水平魯迅早年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學,而這所學校後面成為了日本東北大學的醫學部。
  • 大學最容易掛科的科目,第一竟然不是高數!
    昨天,大學最容易掛科的科目登上了熱搜榜,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圍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大學最容易掛科的科目是什麼?身體機能下降、平時又不怎麼鍛鍊;每次考試的心情就跟上墳一樣,可以說是特別抗拒了……第五名:醫學醫學資料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可以說「一入醫學深似海,年年期末賽高考」難怪魯迅先生都棄醫從文了
  • 大學掛科率最高的10大科目,排名第一的是我無法言說的痛
    「我不想掛科,回家過年都過不好」「我也不想,所以考前我拼命預習、刷題」「那你最後是不是全過了,反正我只掛了一科,畢竟我們學金融的孩子及格就是萬歲」「我、、、唉!「你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我掛的可是全國大學生掛科率最高的一門,能怪我?」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科目,很多同學考後都是一臉懵,過不過全靠天意。有時候感覺答得還可以,結果一查成績差點沒給哭暈在廁所:我TM 竟然掛了!!
  • 「文豪野犬」「Vita Sexualis」森鷗外——棄醫從文愛蘿莉
    歷史上的森鷗外標籤:醫生、藥劑師、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生卒年:1862年2月17日-1922年7月19日代表作:《舞姬》、《阿部一族》大家都知道日本文學巨擘夏目漱石,以及國內名人名言巨匠」棄醫從文「的魯迅大師,而在日本也有這樣一位」棄醫從文「的大文豪,與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並稱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的森鷗外。
  •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一生當中記憶深切的老師一共三位:年少時私塾的啟蒙老師壽鏡吾,留日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還有為他傳授《說文》的章太炎。這位藤野先生究竟給過他怎樣的幫助呢?其實我們今日看來,也不過是老師關心學生的那些日常行動。藤野先生在課下細細查改了魯迅的講義,講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課堂筆記;為魯迅糾正解剖圖的細節錯誤;有時向魯迅問起中國的一些情況。
  • 魯迅和秋瑾同在日本留學,是同一革命團體,為何兩人最終拔刀相向
    提及棄醫從文,大家腦海浮現的應該都是魯迅的面孔。魯迅一生都在致力於文學創作,在他留下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典型的批判性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是對社會的的批判,描述了國民在面對國家存亡之際的麻木,他試圖喚醒國民,拯救國家與水火之中。
  • 在仙臺,遇見魯迅
    教室裡面,講臺上有塊可以上下推拉的黑板,講桌左側還有一個洗手池,和講臺正對的前後共有十排座位分作三列,魯迅經常是坐在第二三排的中間。就是在這裡,周樹人「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又最終棄醫從文,若干年後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文豪。
  • 魯迅特定的人生經歷造就獨特的精神氣質
    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裡「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真誠的關係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係而懷念著,描寫著。
  • 100年前,魯迅先生留學日本仙臺,今天這座城市怎麼樣了?
    在中學時代,我們都讀過魯迅先生的《在仙臺》這篇文章。仙臺本是日本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乃宮城縣的首府。只因魯迅先生1904年至1906年這三年時間曾在這裡學醫,後又棄醫從文而在中國有名起來。百年匆匆而過,魯迅先生曾經求學過的仙臺,今天又是一番什麼樣子呢?仙臺地處日本本州島,面積在786平方公裡,人口一百多萬,是日本本州島東北地區的經濟、旅遊和文化中心。魯迅先生當年在仙臺學醫的專門學校今天已改為東北大學醫學部。
  • 為什麼魯迅更憎恨"看客"?
    這嘉納治五郎是日本現代柔道的創始人,據說他從小聰明卻身體虛弱,為了健身而對武術產生興趣。他到東京上大學期間,就找人練習傳統柔術,並研究如何利用對方的體重與力氣,使得弱小者也能把大漢背起來拋出去,也就是「柔能克剛」。同時他還整理出練習柔道的一套規範化指導方法,並且發明以色帶的方式區分段位,至今柔道還是用嘉納的方法來區分學員的功力。
  • 每日一校 | 魯迅先生的母校——日本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英文:Tohoku University),簡稱東北大,本部位於日本宮城縣仙臺市,是一所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綜合國立大學,世界百強大學,日本東北地方最高學府。作為日本舊帝國大學之一,東北大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定國立大學和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的A類頂尖校,八大學工學系聯合會、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卓越研究生院計劃、領先研究生院計劃成員,國際高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重要成員,參與日英RENKEI等項目。該校現已涵蓋文、理、工、醫、農各科。東北大學的前身是舊帝國大學之一的東北帝國大學(1907年成立,原名仙臺醫科大學)。
  •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韓愈《師說》相信大家對《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並不陌生,對魯迅回憶中國留學生看到那段恥辱影片的麻木不仁有印象。也是從這時起,魯迅先生有了棄醫從文的念頭。魯迅用這篇文章記錄了他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藤野先生作為回應也寫了《謹憶周樹人君》。但是兩人記述相處的事情很多不一致的地方,難道是有人說錯了嗎?
  • 學文還是學理,魯迅說了兩個答案
    魯迅先生的遺囑中,希望子女長大後不要去做空頭的文學家,無論是早年棄醫從文還是臨終前不求子女從文,都是他站在自我角度的一種認識罷了。
  • 魯迅是第一位到仙臺留學的中國學生
    在這種背景下,藤野先生對魯迅的照料自然引起了一些日本學生的憎恨和不滿,他們甚至認為藤野故意向魯迅洩露考試的題目。對於此事,魯迅在文章中憤怒地說:「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正在這時,又發生了那個著名的幻燈片事件———魯迅在日本同學的歡呼聲中看見自己的同胞被當作俄國間諜槍斃,而旁邊卻站滿了麻木的中國圍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