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視界」拓展到「隱性世界」!訓練戰略、創新思維能力的訣竅

2020-12-16 心智玩家

前文總結:

在前面的兩篇文章中,我們為大家勾勒了「戰略、創新思維」的內在大框架

一個思考者在「戰略、創新思維」的過程中,Ta的意識呈現出一種「縱向意識活動」,在「縱向意識活動」中,Ta的內在意識裡能還原出,與「外界問題所在的系統」一模一樣的「系統影像」,Ta的「內在意識層面」能夠進入這個「系統影像」內,「直視」系統內的元素,以及各元素之間關聯、關係的變化,從而能非常直觀地認識到,造成問題的內在原因。

在此基礎上,自然就能做到準確、高效、妥善地解決問題。

而普通人使用的「常規思考方法」,意識只能做「橫向意識活動」,在「橫向意識活動」中,思考者至始至終只能使用「最外面一層的意識層面」,在已有的經驗、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考。而在意識的全部三個層面中,「最外面一層的意識層面」的思考能力最弱。

一個人如果要想學會戰略、創新思維,關鍵在於:這個人要讓自己的意識進行「縱向意識活動」,用「內在意識層面」去直視「系統」的內在構成。

「戰略、創新思維」的內在大框架勾勒好了,後續,我們要開始為大家描繪「戰略、創新思維」的大結構。

1、「系統」究竟存在於哪裡?

2、為什麼要用「內在意識層面」才能直視?

3、「內在意識層面」在人體解剖學上又是哪個部位?

這三個問題,在我們破譯了「源頭甲骨文」,並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了《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之前,是沒法很真實、很清晰回答的。

但是,在此之後,我們已經可以非常真實、非常清晰的進行描述了。

這篇文章,我們重點來回答「『系統』存在於哪裡?」這個問題。

要搞清楚「『系統』存在於哪裡?」這個問題,牽涉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完整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問題。

而在回答「『完整的世界』是什麼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對科學(Science)以及中華傳統文化有個理性的認識。

如果我們把整個「西方文明」看做是一個「彗星」,中國在這個「彗星」中的位置,並不在頭部的「彗頭」,而是在彗星的中部,而作為社會大眾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水平,則處在尾部的「彗尾」。

社會大眾現在對科學(Science)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就是在用「彗尾」的認識水平在認識,在這樣的認識中,自然會帶有很強的非理性的因素。

因為理性是戰略、創新思維的基礎與基本保障,任何非理性的因素都會干擾戰略、創新思維能力的獲得,所以,我們要把這些非理性因素排除掉。

一、對科學(Science)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現代漢語的「科學」概念,來自英語Science,但是,在現代漢語的實際應用中,現代漢語語義的「科學」概念的內涵,要大於源自英語Science的科學概念,二者是不對等的。

現代漢語語義的「科學」概念,涵蓋了所有一切對真實的認識與應用,所以,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中國古代是有「科學」的。

但是,源於Science的科學,卻是有著非常清晰的歷史起源、發展過程以及明確的定義、方法體系,所以,用源於Science的科學來看中國古代,中國古代是沒有這種科學(Science)的。

所以,在本文以及本專欄中,「科學」與「科學(Science)」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這點請讀者一定要注意!

心智玩家會儘量避免用「科學」的概念,而是用「真實」的概念來替代,但是,有些地方必須要用到的時候,「科學」是指現代漢語語義下的「科學」概念,源於英語Science的科學概念,心智玩家會用「科學(Science)」來表示。

我們在講『完整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時候,先要對「科學(Science)」有個清晰的認識。

1、現階段的科學(Science)對「真實世界」的認識,只是科學(Science)在其發展階段上的一種認識。

科學(Science)的本質,不僅需要「實證」,還需要「證偽」,也就是說在科學(Science)的框架下,不存在任何一種對真實世界的「終極認識」。

現有的認識,必須是能夠被後面的新認識推翻,這才是科學(Science)的認識,否則,都不是科學(Science)。

所以,我們在運用科學(Science)知識去世界的時候,同時也要明白這點,我們現在對世界的認識,是西方科學家在好幾百年前的認識,這種科學(Science)認識只是暫時的認識,所以,我們不要把這種科學(Science)認識當做是「終極認識」來用。

處在「彗尾」位置的認識水平,非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某種科學(Science)認識當做是「終極認識」來用。

2、現階段科學(Science)對真實世界的認識,

現階段科學(Science)對「真實世界」的認識,是基於《牛頓經典力學》所描繪的「單一結構世界」,也就是三維空間+一維時間的「四維時空」。

大家不要小看《牛頓經典力學》,TA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根基。現代西方文明都是在《牛頓經典力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們可以在時間軸上去觀察一下,現代西方文明思潮都出現在牛頓之後……

由於「四維時空」是一種「單一結構世界」,就此,引發了西方智者們在各個方面「所以」的聯想:

所以,在宗教方面《無神論》就出現了……

所以,在哲學方面更注重唯物主義、科學(Science)與邏輯的作用……

所以,在文藝方面更注重對自然的研究與描繪,以及對人性的關懷……

所以,在國家治理方面就出現了君主立憲,平等、民主、自由、法制……

所以,在經濟方面追求市場的自由性,以及科技為人服務的商品化……

所以,在個人的生存模式上,以追求個人成功、物質享受為主……

發現沒有,西方現代文明都是建立在《牛頓經典力學》上的,沒有《牛頓經典力學》所描繪的「單一結構世界」,就沒有西方現代文明。

就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牛頓經典力學》已經被《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所超越,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電子、網絡環境,都是由《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所帶來的,但是,與《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相對應的文明卻還在孕育中。

新的文明已經在「彗頭」中萌芽,不久之後,人類必定會有引來全新的文明。

因此,我們今天雖然依舊生活在《牛頓經典力學》所帶來的文明中,但是,千萬不要把《牛頓經典力學》的「單一結構世界」,當做是一種「終極認識」,如果參照中國歷史的時間軸來看,這種認識屬於中國清朝那個時候的認識,那都屬於「古代」的時間段。

二、對中華傳統文化中「對真實世界的認識以及應用」,也需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1、中國古代對真實世界的認識與應用

在中國古代確實沒有科學(Science),但是,並不是說,在中國古代就沒有「對真實世界的認識」以及基於這種認識的「應用」,在中國古代也有自己的科學,只是這種科學與西方的科學(Science)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對真實世界的認識與應用。

我們就從「應用」的角度來看一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修行」、「周易數術」、「中醫」、「功夫」。

「修行」、「周易數術」、「中醫」、「功夫」這些在中國歷史中廣泛存在的「應用」,雖然,放到今天「西式世界觀」中來看,都成了不好使的偽科學(Science)。

但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卻是延續了好幾千年的有效「應用」。

這些中國歷史上的有效「應用」,到了現代之所以變得無效了,是因為我們看待這些「應用」的「世界觀」發生了改變,以及因此而造成的,應用能力的失卻。

換言之,用現代「西式世界觀」去認識、應用中國古代的「修行」、「周易數術」、「中醫」、「功夫」這些應用,沒有一樣是能用的,都是不科學(Science)的。

要讓這些「應用」重新有效,就必須反過來,用相應的「世界觀」,以及在這種「世界觀」下的應用能力,這樣,這些曾經有效的「應用」,才會重新有效。

2、不要用「射線型」的歷史發展觀看待中國古代文化

現代中國人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會不自覺的運用西方現代文明的「射線型」歷史發展觀,離開現代越遠古的文明,越是落後,越接近現代的文明,越是發達,「現代」在這個「射線型」歷史發展軸上,處於最發達的階段。

其實,這種歷史觀與「地心說」時代人們的世界觀,在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

看完本專欄,大家就會發現,人類的歷史發展軌跡,並不是「射線型」的,而是「螺旋型」的,人類文明的起點就是人類文明終點,當人類到達文明終點的時候,整個人類都能站到這個「終點」的上端,把這個「終點又是起點」一覽無遺……

從本質上來說,「射線型」歷史發展觀也是「單一結構世界」的產物,所以,「單一結構世界」一旦被新的世界模型所推翻,「射線型」歷史發展觀也會被「螺旋型」歷史發展觀替代。

網友們如果能在自己意識中,對「科學(science)」以及「中華傳統文化」重新有個理性的認識,那麼,我們就可以來講「完整的世界」的結構了。

三、「完整的世界」的結構

回到本文開頭的第一個問題,要搞清楚「『系統』存在於哪裡?」這個問題,牽涉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完整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通過對「源頭甲骨文」的解讀,以及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了《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以後,基本上,可以還原出「完整的世界」的結構。

「完整的世界」不是「單一結構世界」的模型,而是一種「重疊結構世界」的模型。

所謂「重疊結構世界」就是,「完整的世界」由兩個物理性質截然不同的真實世界,同時重疊而成。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一個真實世界是人的感官能夠感覺到的,我們把這個世界稱之為「顯性世界」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還有一個真實世界是人的感官無法感覺到的,我們把這個世界稱之為「隱性世界」。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隱性世界」是「完整世界」的主體!

也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的主體,都在「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變化的動因、動機、動力(系統自動力)也都在「隱性世界」中。

四、如何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1、藉助「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來理解

相信不少網友是第一次接觸到「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我們可以藉助「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來幫助我們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在一個「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的模型中,遊戲玩家通過遊戲裝備,比如,虛擬實境頭盔所看到、聽到的「虛擬實境場景」,就好比是「顯性世界」。而遊戲玩家自身、運行虛線現實遊戲的程序以及電子設備所在現實世界,就好比是「隱性世界」。

「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的這種模型,從大的結構上來看,與「重疊結構世界」的構成非常相似,也是由兩個物理性質截然不同的真實世界同時重疊存在。

「虛擬實境場景」,雖然名為「虛擬實境」,但是,也是作為一種真實的存在,並不是虛無的「精神世界」,是作為物質的存在,也有其自身物理屬性。

在「虛擬實境場景」中的所有一切的主體,也都在「現實世界」中,運行「虛擬實境場景」中的所有一切的動因、動機、動力(系統自動力)也都在「現實世界的程序」中。

「虛擬實境場景」與「現實世界」也是一種「重疊」的關係,從「虛擬實境場景」的角度來看,存在著完全的關聯性。

所以,網友們完全可以通過「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來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2、藉助「三維空間」、「四維空間」的概念來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最近,「三維空間」與「四維空間」的概念,通過一些科學家的普及,已經變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概念,大家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個理念:生命所存在的維度越高,生命的層次越高。

我們就用「三維空間」與「四維空間」的概念來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顯性世界」是人能感覺到的「三維空間」,而「隱性世界」就是人的感官感覺不到,甚至連想像都無法想像的「四維空間」。

「四維空間」中的生命層次要比「三維空間」中的生命層次高,所以,掌控「三維空間」中一切的動因、動機、動力(系統自動力)都存在於「四維空間」中。

3、「重疊結構世界」不是「平行宇宙」,要分清二者的區別

現在的科普作得很好,類似「四維空間」與「平行宇宙(世界)」這類非常前沿的理論物理學的概念,都已經從理論物理學的象牙塔步入了平常人的知識背景中。

所以,要在這裡與大家特別說明一下,「重疊結構世界」與「平行宇宙(世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要混淆。

因為,「平行」是「相互之間沒有關聯」的概念,就好比,平面上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也不會用重疊的交叉點。所以,「平行宇宙(世界)」的意思是:不管有多少個宇宙(世界)相互之間保持「平行」關係,每個宇宙(世界)之間都沒有任何關聯,每個宇宙(世界)的主體都是自身。

而「重疊」是「相互之間存在著關聯」的概念,就好比,平面上的兩條交叉直線,在交叉點上,這兩條直線是重疊的,「重疊結構世界」的「重疊」概念就源自於此。

但是,在「重疊結構世界」中,與兩條交叉直線的關係不同,「顯性世界」完全重疊於「隱性世界」中,而「隱性世界」則遠比「顯性世界」的範疇大得多,就好比,在平面上的一個「點」與一條「直線」重疊,這個「點」完全都在這條「直線」的某一個「點」中。

所以,「顯性世界」完全重疊於「隱性世界」,而「隱性世界」並不完全重疊於「顯性世界」。

大家把這些概念一定要搞清,這樣,就不會把「重疊結構世界」與「平行宇宙(世界)」混淆了。

五、「系統」的主體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如果我們理解了「重疊結構世界」概念以後,就會發現:

從「顯性世界」所認識的「系統」,僅僅是「完整的系統」的表象部分,「完整的系統」的主體存在於「隱性世界」中,決定「完整的系統」內各種組成元素運行的「系統自動力」,也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所以,當一個人在「橫向意識活動」中,用「最外面一層意識層面」去認識「完整的系統」的表象部分,無法認識到「完整的系統」的真正內涵。

因此,必須應用「縱向意識活動」,用「裡面的意識層面」去認識「完整的系統」的「系統自動力」。

當然,「裡面的意識層面」也不是直接去認識在「隱性世界」中的「系統的主體」,而是,在自己的意識中,直視還原出來的「系統影像」。

為什麼用「裡面的意識層面」就能還原出「系統影像」,還能直視「系統」內的各種關聯?希望網友們帶著這個問題,閱讀後面的專欄,這個細節性問題,我們會在介紹好戰略、創新思維的大結構以後,在細節部分展開介紹。

在這章中,大家只要先認識到這點:必須應用「縱向意識活動」,用「裡面的意識層面」去認識「完整系統」的「系統自動力」,這是訓練戰略、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

相信對於第一次接觸到「重疊結構世界」概念的網友來說,一定會有個慢慢理解、接受的過程。

其實,我們如果能從一個更大、更高、更廣的視角。去審視東、西方文明,那麼,就會發現:東、西方文明從一開始都在為傳承、解讀「重疊結構世界」而努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傳承、解讀「重疊結構世界」既是東、西方文明存在的意義,也是東、西方文明發展的動力!

本專欄「下一個要點」預告:東、西方文明都為傳承、解讀「重疊結構世界」而努力

如果大家對本專欄感興趣,建議把本專欄收入App的書架中。

本專欄可以看做是心智玩家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黃帝老子真經》的延續——通過戰略、創新思維的角度,幫助大家學習《黃帝老子真經》中的用「意識影像」思考的方法。

專欄《黃帝老子真經》即將在心智玩家的專欄中上傳。

相關焦點

  • 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的訣竅:訓練人的「隱性人體意識」
    這就是你在找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的原理、方法、訓練、應用為什麼有的人用邏輯思維,可以編出很自洽的謊言,而有的人卻可以用邏輯思維,發現偉大的思想?真正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都是用隱性人體意識(Consciousness)思維的結果。《Get高端思考》是學習用隱性人體意識(Consciousness)進行思維的高端訓練。最新的第十七篇現已發布。
  • 學習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功夫要花在恢復「隱性人體意識」思維上
    這就是你在找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的原理、方法、訓練、應用一個人不論起步高低,只要擁有了「深度思考」能力,會用隱性人體意識(Consciousness)進行思考,登上職場高峰只是時間問題。有的人曾有過「深度思考」的經歷,但後來再想進入「深度思考」狀態,卻變得十分困難,如何恢復這種能力?《Get高端思考》為你揭示用隱性人體意識(Consciousness)進行思維的原理和方法,是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高端思考訓練。
  • 隱性知識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因此,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是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大學如何適應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課題之一。 隱性知識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關係 首先,隱性知識是培養大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基礎。能力以知識為前提,只有積累足夠的知識,才能提高創新能力。作為人類思想飛躍的特殊形式,創新在人們的創意活動中體現出來。
  • 戰略、創新思維訓練的起步,必須把功夫花在:感悟自己的三層人體
    我們在之前的四篇文章中,講了在「戰略思維(ST)」訓練中的一個非常重要原理——重疊結構世界:「完整的世界」由兩個物理性質截然不同的真實世界,同時重疊而成,一個是顯性世界,還有一個是隱性世界,隱性世界是顯性世界的主體。
  • 戰略思維、創新思維所帶來的系統勢能
    這就是你在尋找的——戰略思考、創新思考的原理、方法、訓練、應用領導力的核心是什麼?領導力,是領導者擁有真正戰略思維、創新思維以後,在處理團隊事務中,能感應、順應事務的「系統自動力」,這樣領導者就擁有了事務本身的能量,而這種能量本身就能影響團隊中的其他人,其他人在這樣的領導者身邊,不僅是心服口服,而且會有依賴、信任、崇拜的感覺。
  • 乘風破浪正當時,創新思維與優秀創意孵化訓練培訓班舉辦
    為加快實現中國銀行「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的戰略目標,落實我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創新體制機制及實踐,推進優秀創意孵化工作,總行於3月24日至4月4日在江蘇舉辦創新思維與優秀創意孵化訓練培訓班。
  • 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與科技創新
    在基礎研究和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如何突破底層認知局限、激發個體創造性思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好奇心是創新型人才的典型特徵,也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和原動力。 好奇心是科學研究的原動力 好奇心是指個體在認識世界過程中對未知和新異事物進行積極探索的心理傾向或內部動機。
  • 人的「高端思維」過程是什麼樣的?
    這就是你在找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的原理、方法、訓練、應用人的「高端思維」過程是什麼樣的?這也正是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意識影像」存在於「重疊結構人體」的「隱性人體」中。組成「重疊結構人體」的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在結構上是重疊、同步的,顯性人體發生什麼,在隱性人體上也會同步發生什麼;而且在組成上也是對應的,顯性人體上有什麼,在隱性人體上也有什麼,有所不同的是,顯性人體上所「有」的,在隱性人體上所「對應」的,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 智慧教育策略——創新思維能力訓練有效性,源於科學原則確立!
    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 培養戰略思維能力的三種策略:戰略思維快速指南
    但是一旦你到達,你會意識到你忽略了一個次要的,但重要的細節:這裡是雨季。當您忙於預訂航班時,您沒有考慮最重要的變量之一(即晴天)。一、為什麼我們需要進行戰略思考彼得·詹森說:「戰略是思維方式,是一種有意識和深思熟慮的過程,是一種強化的執行系統,是確保未來成功的科學。
  • 厚樸金控戰略投資維冠視界 推動新零售智慧商業顯示創新
    8月5日,厚樸金控科技集團戰略投資深圳市維冠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約發布會在深圳舉行。據悉,厚樸金控將戰略投資維冠視界,並攜旗下專家團隊資源為維冠視界提供融資融智服務。圖為厚樸金控戰略投資維冠視界籤約現場。
  • 發散思維能力提升訓練
    1.3 發散思維能力提升訓練1.3.11 、導向「書到用時方恨少,文到作時料沒了、想不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想不開——缺乏良好的發散思維能力」是瓶頸,是關鍵。發散思維(也叫輻射思維),是拓展性思維,最關鍵的是能找到創新視角(不尋常的視角),也就是用不尋常的視角去觀察尋常的事物,使得事物顯示出某些不尋常的性質。所謂不尋常的性質,並非事物新產生的性質,而是一直存在於事物中的,只不過別人未曾發現罷了。地球一直在不停地轉動,但是長久以來,人們都把它當作靜止不動的。
  • 智慧教育新思維——把握運用好,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準則很重要!
    如何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堅持怎樣的原則有效呢?要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提倡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念中,我們提倡培養出的人才必須是優秀而又充滿智慧的人。而達成這個教育目標的前提與基礎,源於一個人必須具備與眾不同的思維、認知、意境和格局。
  • 如何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做好這三個必須
    習主席「7·26」重要講話是引領前進方向、開啟發展新徵程、奪取事業新勝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貫穿著深邃的戰略思考、高遠的戰略謀劃、恢弘的戰略思維,明確提出「全黨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貫徹和把握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的新要求,對於我們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主席「7·26」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 常見的創新思維方式有哪些?如何訓練自己的創新思維方式?
    首先我們對創新思維方式定義:百度百科給出的創新思維是指「舉一反三」的思考,是一種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方式,它從常見的舉措和想法入手,提煉想法背後的原理,並依此類推,尋找解決問題的替代方案或從不同角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想要做到創新思維的舉一反三,首先要明白是什麼在阻礙我們的創新思維?
  • 創新驅動呼喚批判性創新思維
    創新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是批判分析問題,因此,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不僅要培養公民創新思考意識,還要使之掌握批判思考技能。批判性創新思維是批判思維與創新思維的合稱,可稱之為「批創思維」。批判性創新思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本思維方式。創新的目標不僅要解決個人發展問題,而且要解決國家發展問題和世界複雜問題。人人都會思考,但並非人人都會批創思考。批創思維是一種認知技能。要開發這種認知能力,必須通過訓練。這種訓練包括理論學習、認真實踐和端正態度。(熊明輝/文據2017年8月7日《光明日報》)
  • 小學生參加拓展訓練的意義
    有的人認為小學生拓展訓練是枯燥的,其實不然,這種戶外訓練非常具有趣味性,同時我們也不用擔心孩子們受傷有安全保護措施。通過訓練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在訓練中把所學的知識有效的運用到實踐中去,當然,這一切還需要依靠我們專業拓展訓練老師的指導,獲得最佳的完美訓練效果。
  • 混沌大學「創新號」思維訓練大賽首站廣州開幕 全國十強分享思維模型
    ,活動結束後尋求創新機遇的混沌大學同學表示:現場參與能更真切更深入地感知到運用思維模型創業者的獨特魅力。本次混沌大學「創新號」思維訓練大賽全國十強巡講會活動在廣州科技創新委員會指導下,由混沌大學廣州分社,廣州創新企業聯盟主辦。廣州科技創新委員會科普宣傳處處長鍾斌、混沌大學廣州分社社長宗毅、戰略顧問任煜、首席品牌官成金蘭、秘書長呂寧寧等出席活動。
  • 「戰略思維」的實質是什麼?怎麼提高這種思維水平?
    這就是你在找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的原理、方法、訓練、應用「戰略思維」究竟是什麼?如果你有意願在某一領域深耕,無論是哪個領域,擁有「戰略思維」能力,可以顯著提高你在這一領域的深耕水平。「戰略思維」的名詞一般在職場被提到較多,需求最為廣泛,出成績也最明顯,但事實上,這種思考能力的應用,並不局限在職場。
  • 發展戰略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戰略思考包括設想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然後將其應用於我們當前的情況。這聽起來像是一項艱巨的練習,尤其是如果您是忙碌的會計或財務顧問,而又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面前的事情,更不用說可能的事情了。但是只要有了一些指導和正確的技術,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戰略思想家,並在此過程中成為更好的商人。這是您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