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港口博物館展出晚清民國銀器精品

2020-12-14 湘湘帶你看社會

市民參觀展覽。(範玉 攝)

昨日,中國港口博物館的跨年大展《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晚清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正式揭幕,展覽以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300餘件套銀器精品為主,向市民觀眾再現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外銷銀器的風採。

中國港口博物館館長馮毅介紹,此次展出的銀器精品是中國港口博物館數年來專題收藏重要成果的集中亮相,難得一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廣州博物館也從館藏外銷銀器中選取代表性文物,對此次展覽給予了支持。

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清中期花鳥龍紋銀壺三件套,腹部開窗內錘鍱花鳥和龍紋,紋飾精美,是外銷銀器中的精品。清晚期的人物故事紋飛翼龍柄銀杯是晚清民國時期銷量最大的銀樓——「宏興」銀樓製造,腹部錘鍱「水漫金山」等戲曲人物圖案,底座之上蹲踞西方風格的帶翼人面神獸,呈現出中西交融的藝術特徵。

在展覽中,還有一件寧波籍導演、中國電影的開拓者之一張石川送給「電影皇后」胡蝶的結婚禮物——連綿瓜瓞銀杯。銀杯的杯身上有銘文「潘有聲先生 胡蝶小姐」「佳偶天成」「上海電影業張石川贈」「中華民國廿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935年)」,杯底銘有「上」「楊慶和發記」「根辰」款。該銀杯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實物藏品。

為了進一步挖掘文物內涵,將展覽更加生動地展示給觀眾,中國港口博物館為此次展覽做了許多延伸。如展覽期間將舉辦兩場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進一步解讀中國外銷銀器的內涵,探討「海絲」類展覽的交流與傳播。為了「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從外銷銀器中提取素材予以設計應用,開發了絲巾、扇子等10餘款獨具特色的文創紀念品,觀眾在參觀完展覽後還能將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3月28日,向市民免費開放。(記者林旻 通訊員李永歌)

【來源:浙江省文物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胡蝶結婚紀念銀杯裡的「白銀芳華」,銀器見證商貿變遷
    澎湃新聞獲悉,「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晚清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近日在地處寧波的中國港口博物館開幕。展覽以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300餘件/套銀器精品為主,如清中期的花鳥龍紋銀壺三件套、清晚期的人物故事紋飛翼龍柄銀杯、民國時期的張石川贈胡蝶結婚紀念銀杯……向觀眾再現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外銷銀器的絕美芳華。其中,胡蝶結婚紀念銀杯是民國時期知名導演、明星電影公司總經理張石川贈送給胡蝶和潘有聲兩人的結婚禮物。展覽現場外銷銀器是中國傳統銀器製作業應對世界市場需求變化的產物。
  • 「白銀芳華」拭盡歲月塵埃 見證晚清民初的摩登時代
    該展覽以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300餘件/套銀器精品為主,向觀眾再現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外銷銀器的絕美芳華。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外銷銀器無論在數量、種類還是在品質上,在國內博物館中都首屈一指。    這300餘件/套外銷銀器精品,是中國港口博物館數年來專題收藏的重要成果。
  • 200年前中國技藝精美絕倫,讓西方跳腳,不惜發動貿易戰爭
    CULTURE據悉,由中國港口博物館主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廣州博物館提供支持的「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清末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特展於12月10日起在中國港口博物館舉辦,並將持續展覽至明年3月28日。想要了解精美外銷銀器的朋友可以大飽眼福啦!
  • 杭州展出180張晚清民國明信片 多張為日法郵局發行
    杭州展出180張晚清民國明信片 多張為日法郵局發行 2015-03-27 21:54:52   中新網杭州3月27日電 (記者 趙小燕)「那個年代的明信片——晚清民國武漢風情展」27日在杭州西湖博物館開展。
  • 十三行博物館新增100多件文物精品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為迎接國慶,增加了100多件文物精品,包括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廣繡、廣式家具、外銷畫、外銷銀器等,涵蓋了清代從十三行輸出到歐美各國的外銷品大部分種類。該系列活動即將於2017年9月26日啟動。清代外銷藝術品曾經在歐美盛極一時,影響了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形成了中國風的新社會時尚。
  • 閔行博物館開館:首展民族樂器與奧地利古堡銀器
    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位於閔行區文化公園內,是一座融展覽、教育、收藏、研究於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2019年1月18日,閔行博物館與上海海派藝術館同時期開館,博物館將呈現地域特色,講述閔行本土文化。目前,閔行博物館開設了「中國民族樂器」常設展與「奧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銀器」臨展,在下半年,將呈現「上海縣700年」常設展與「馬橋文化」常設展。
  •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
    4月13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書信展」開幕,首次集中向公眾展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近年徵集入藏的一批清代、民國人物的信札和書畫作品。包括陳獨秀致胡適、李大釗等人,梁啓超致胡適,康有為致梁啟勳書信、詞稿等共26通,藏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
  • 百件晚清民國旗袍藏品跨越時空來廣州
    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在蚌埠市博物館展出
    據蚌埠新聞網消息  7月1日上午,《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在蚌埠市博物館展出。這次展覽是市博物館與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之間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市博物館新館開館5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謝兵,市政府副市長張曉靜,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姜曉天,市政協秘書長湯林軍出席展覽開幕式。謝兵宣布南海陳列展正式開展。
  • 河北性文化博物館開館 展出民國時期妓女證(組圖)
    河北性文化博物館開館 展出民國時期妓女證(組圖) 下一組:七夕東方情人節:重慶江津歡天喜地鬧塘河
  • 一百個博物館精品展覽,一定要看!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9日 展覽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臨展廳) 第二屆中國( 71 白銀時代——中國外銷銀器特展
  • 北京小眾遊:國家典籍博物館,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基地!
    為了傳承歷史文化,歐美等發達國家都設有國家級典籍博物館。而咱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有一個國家典籍博物館。它在國家圖書館的隔壁,依託於國家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收藏了非常多寶貴的典籍。這裡系統地展示了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時間跨度非常大,有3000多年前的甲骨,也有現當代名家手稿。藏品類型有甲骨、遺書、古籍、手稿、西文善本等等,不由地感嘆咱中華民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展出方式並不局限於實物,還通過多媒體展現,以及相關場景還原等。
  •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而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
    1933年起,在港口、鐵路建設中逐步發展成典型的民國古鎮。連雲港港口歷史博物館,位於老火車站西半部,館內設港口源起(秦漢--1905)、大港初建(1905--1948)、港通天下(1933--2013)、跨越未來4個展區。隴海鐵路歷史博物館,原址是老連雲火車站,位於隴海鐵路起點0公裡處。始建於1933年,荷蘭籍建築師設計,是隴海鐵路唯一保留下來的大型建築藝術精品。
  • 劍橋大學 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英國銀器收藏
    Silver was still employed at the tea-table of the well-to-do, but only for kettles, teapots, milk jugs, sugar basins and teaspoons劍橋大學 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 )英國銀器收藏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 直播預告|晚清民國文獻入門
    近代中國在新舊思想、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轉型,漫長的歷史進程被細微地記錄在近代書刊之中。近代出版的雜誌、報紙,後人整理的人物日記、文集,都是晚清民國文獻的範疇。這些出版物不僅是我們了解近代歷史的絕佳窗口,也是學界珍貴的學術寶庫。晚清民國文獻,大家不僅能讀的懂,而且讀起來還會很有趣。當鉛字印刷變成數字出版,卷帙浩繁的近代文獻變得輕盈起來。
  • 一周觀展指南|引發排隊的「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又亮相了
    年底將近,在上海,除上海博物館的兩大展覽吸引著眾多目光外,中華藝術宮等相關藝術機構也都有新展亮相;蘇州的「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北京的「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齊白石書法展」等都很值得一看。
  • 「無底價」競買老玉,「晚清民國老玉」雲專場不容錯過!
    雲南省文物總店「晚清民國老玉」雲專場競買會11月24日 在雲南文化雲APP開啟想看古意的魅力和神韻?來「晚清民國老玉」專場逛逛吧!翡翠小九仙喜歡老玉,擔心買不到好貨?覺得老翠難辨別,難鑑定?11月24日,「晚清民國老玉」專場競買會將在雲南文化雲APP開啟!屆時,各式精美的晚清民國老玉,帶有古意的魅力和神韻,將開啟線上競買,感興趣的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
  • 中國各省博物館的「鎮國之寶」,每一件都永久禁止出國展出!
    中國各省博物館的「鎮國之寶」,每一件都永久禁止出國展出!1.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鑲金獸首瑪瑙杯。鑲金獸首瑪瑙杯是我國歷史文物,是中國首批永久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之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古今未見類同者!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 國家博物館展出當代瓷器精品
    本報訊 (記者 左麗慧 文/圖)記者從鄭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獲悉,昨日,我國歷史文化的最高榮譽殿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中國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儀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該館第一次大規模收藏當代陶瓷藝術大師和陶瓷企業的作品。
  • 晚清民國銅胎琺瑯景泰藍百花不落地盤
    晚清民國銅胎琺瑯景泰藍百花不落地盤晚清民國銅胎琺瑯景泰藍百花不落地盤尺寸:高1.1釐米,口徑9.7釐米,足徑5.4釐米品相:全品為文房器之精品。掐絲琺瑯技術自元代傳入中原以後深得皇家喜愛,至明初尤盛。明代「御用監」為製作琺瑯器的官方機構,其所出琺瑯器質精工致,時人曹昭於《格古要論》中首次記錄了琺瑯工藝的淵源、特點和用途,專門評述曰「內府作者細潤可愛。」「百花不落地」,也叫「百花不露」,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