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瓷器熱銷歐洲人盡皆知,但是你知道嗎?中國銀器在200年前也曾經因為工藝精湛而為歐洲貴族所寵愛。
中國銀器製作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戰國時期就有銀製品出現。
此後的兩千多年裡,銀器因材質稀少珍貴、色澤純潔柔美而一直受到人們喜愛,同時,銀器製作工藝也不斷提升發展,成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工藝門類。
「中國外銷銀器」正是採用中國傳統銀器製作手藝,以西式器形為主,中式紋飾為輔,主要用於出口海外的銀制器具。
外銷銀器是中國傳統銀器製作業應對世界市場需求變化的產物。其產生、發展、成熟的變化歷程,折射的是世界商貿格局的轉變,中國社會逐步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的轉型和蛻變。
中國外銷產品以其精湛的製作工藝、東方特有的審美趣味,深受西方社會上層人士的喜愛,在當時的人際交往、體育活動以及其它一些重要場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外銷銀器,亦成為西方貴族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成為其彰顯身份和地位的標誌。
CULTURE
據悉,由中國港口博物館主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廣州博物館提供支持的「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清末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特展於12月10日起在中國港口博物館舉辦,並將持續展覽至明年3月28日。想要了解精美外銷銀器的朋友可以大飽眼福啦!
此次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主要講述了在16至18世紀環球海貿和西方社會風靡中國風尚的歷史環境下,中國外銷銀器應時而生的歷史背景;伴隨著中國社會近代化探索的步伐,外銷銀器產地由廣州一地擴展至大江南北的發展歷程;以及外銷銀器受到通商口岸地區國人的喜歡以及從中折射出的中國社會風俗變遷;和外銷銀器不同時期風格的嬗變及其背後體現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展品種類以餐飲具為大宗,如茶壺、馬克杯、餐叉、果籃等。此外還有一些反映當時人們追求時尚生活和參加社交活動的用品,如名片盒、香水瓶、摺扇、獎盃等。這些外銷銀器除本身的工藝價值和對當事人的重要價值外,更是新舊之交社會移風易俗的重要見證。
晚清民國時期,隨著中西交流的不斷深入,西方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在通商口岸地區流行開來,本用於出口的外銷銀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愛,外銷銀器的形制和裝飾風格越來越多樣化。
晚清民國時期的中國外銷銀器造型帶有鮮明的西方特色,而紋飾帶有中國風情,往往以梅蘭竹菊、龍鳳鳥雀、戲曲故事、人物風景等中國傳統題材紋樣作為裝飾圖案,體現出中西合璧的特點。
據館方介紹,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外銷銀器無論在數量上、種類上還是在品質上,在國內博物館都首屈一指。此次展出的300餘件/套外銷銀器精品,是中國港口博物館數年來專題收藏重要成果的集中亮相。
這批外銷銀器中的部分藏品此前雖已借展給中國航海博物館、廣州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館等博物館舉辦展覽,但此次的亮相最為完整,研究最為深入,展覽策劃的理念和角度也最有高度。
眾所周知,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開端,也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始,這場戰爭因清朝政府的禁毒工作——虎門銷煙而引發,而實質上卻是19世紀英國與清朝貿易戰引發的戰爭。
林則徐禁菸,使得外商在向中國銷售鴉片的路程遭遇困難,他們為維護自己所謂的「合法貿易」權利,英國國會投票決定是否侵略中國,主張侵略的以微弱的3票勝出。所以英國對中國在本質上是一場侵略戰爭,而在根本上是貿易戰爭,英國企圖靠貿易來打開中國市場,進一步侵略,貿易在前,侵略在後。
不忘歷史,矢志復興。今天的中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通過對這些外銷銀器的參觀與了解,更能探究近代中國開拓海外貿易與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感受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與人文情懷。
展覽名稱:「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晚清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展覽時間:12月10日——2021年3月28日展覽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
微信號:藝金國際影視傳媒
本文/圖片 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