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中國技藝精美絕倫,讓西方跳腳,不惜發動貿易戰爭

2020-12-22 中國藝術金融網

中國古代瓷器熱銷歐洲人盡皆知,但是你知道嗎?中國銀器在200年前也曾經因為工藝精湛而為歐洲貴族所寵愛。

中國銀器製作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戰國時期就有銀製品出現。

此後的兩千多年裡,銀器因材質稀少珍貴、色澤純潔柔美而一直受到人們喜愛,同時,銀器製作工藝也不斷提升發展,成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工藝門類。

「中國外銷銀器」正是採用中國傳統銀器製作手藝,以西式器形為主,中式紋飾為輔,主要用於出口海外的銀制器具。

外銷銀器是中國傳統銀器製作業應對世界市場需求變化的產物。其產生、發展、成熟的變化歷程,折射的是世界商貿格局的轉變,中國社會逐步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的轉型和蛻變。

中國外銷產品以其精湛的製作工藝、東方特有的審美趣味,深受西方社會上層人士的喜愛,在當時的人際交往、體育活動以及其它一些重要場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外銷銀器,亦成為西方貴族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成為其彰顯身份和地位的標誌。

CULTURE

據悉,由中國港口博物館主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廣州博物館提供支持的「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清末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特展於12月10日起在中國港口博物館舉辦,並將持續展覽至明年3月28日。想要了解精美外銷銀器的朋友可以大飽眼福啦!

此次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主要講述了在16至18世紀環球海貿和西方社會風靡中國風尚的歷史環境下,中國外銷銀器應時而生的歷史背景;伴隨著中國社會近代化探索的步伐,外銷銀器產地由廣州一地擴展至大江南北的發展歷程;以及外銷銀器受到通商口岸地區國人的喜歡以及從中折射出的中國社會風俗變遷;和外銷銀器不同時期風格的嬗變及其背後體現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展品種類以餐飲具為大宗,如茶壺、馬克杯、餐叉、果籃等。此外還有一些反映當時人們追求時尚生活和參加社交活動的用品,如名片盒、香水瓶、摺扇、獎盃等。這些外銷銀器除本身的工藝價值和對當事人的重要價值外,更是新舊之交社會移風易俗的重要見證

晚清民國時期,隨著中西交流的不斷深入,西方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在通商口岸地區流行開來,本用於出口的外銷銀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愛,外銷銀器的形制和裝飾風格越來越多樣化。

晚清民國時期的中國外銷銀器造型帶有鮮明的西方特色,而紋飾帶有中國風情,往往以梅蘭竹菊、龍鳳鳥雀、戲曲故事、人物風景等中國傳統題材紋樣作為裝飾圖案,體現出中西合璧的特點

據館方介紹,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外銷銀器無論在數量上、種類上還是在品質上,在國內博物館都首屈一指。此次展出的300餘件/套外銷銀器精品,是中國港口博物館數年來專題收藏重要成果的集中亮相。

這批外銷銀器中的部分藏品此前雖已借展給中國航海博物館、廣州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館等博物館舉辦展覽,但此次的亮相最為完整,研究最為深入,展覽策劃的理念和角度也最有高度。

眾所周知,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開端,也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始,這場戰爭因清朝政府的禁毒工作——虎門銷煙而引發,而實質上卻是19世紀英國與清朝貿易戰引發的戰爭。

林則徐禁菸,使得外商在向中國銷售鴉片的路程遭遇困難,他們為維護自己所謂的「合法貿易」權利,英國國會投票決定是否侵略中國,主張侵略的以微弱的3票勝出。所以英國對中國在本質上是一場侵略戰爭,而在根本上是貿易戰爭,英國企圖靠貿易來打開中國市場,進一步侵略,貿易在前,侵略在後。

不忘歷史,矢志復興。今天的中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通過對這些外銷銀器的參觀與了解,更能探究近代中國開拓海外貿易與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感受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與人文情懷。

展覽名稱:「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晚清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展覽時間:12月10日——2021年3月28日展覽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

微信號:藝金國際影視傳媒

本文/圖片 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轉移矛盾,不惜發動侵華戰爭,當時的日本有多亂?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開始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東北很快被攻陷,日本為了完成侵佔中國的宏偉霸業,在此地建立了「偽滿洲國」,移民計劃也開始執行,至此中國開啟了14年的抗日戰爭之旅,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才對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在長達14年的抗戰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日本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才發動侵華戰爭
  • 整天封殺我們,可知西方桑蠶紡織最早是從中國偷盜出去的?!
    ,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冀希望不可能的恩賜來實現復興。而在大約7000年前的浙江省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曾經出上一個象牙雕刻的小盅,上面刻了四條蠶紋。這些都證明了我國古人遠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了成熟的養蠶繅絲以及紡織技藝。
  • 查理六世貿然對土耳其發動戰爭,最終戰爭大敗一病不起
    查理六世貿然對土耳其發動戰爭,最終戰爭大敗一病不起査理六世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各種努力,除了獲得歐洲各國的空頭承諾外,其他什麼也沒有得到,而且把他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後來擴張的領土喪失了許多。他為了彌補領土的損失,不聽顧問們的勸告,貿然發動了對土耳其的一場倒黴的戰爭。第二次土耳其戰爭爆發於一場俄土衝突,這場衝突是由於俄國出兵力圖佔據黑海北岸而引起的,這時的俄國正在雄心勃勃地要實現彼得一世時的擴張野心。奧地利由於1726年的盟約,負有出兵支援的義務,而此時爾騰施泰因等主戰派佔了上風,於是,奧地利向土耳弓費其宣戰。但人們低估了土耳其軍隊的實力。
  • 他顛覆了西方對中印戰爭的看法——西方最權威專家站出來為中國...
    與中國有過作戰經歷的老一代印度軍人都明白當年是印度挑起了與中國的戰爭,但印度的新生代軍人對此一無所知,他們甚至寄望通過對華戰爭一雪前恥。當年的戰爭結束後,很多印度人和我談起對那場戰爭的看法。尼赫魯政府告訴他們的人民,是中國對印度發動了突然、無端的侵略,印度被中國「從背後捅了刀子」。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不過是尼赫魯用來掩飾失敗編造的藉口。
  • 外國人問:美國為什麼善於發動戰爭,中國而善於避免戰爭?
    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外國人就因此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美國善於發動戰爭,而中國則善於避免戰爭呢?美國真的善於發動戰爭嗎?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有個領袖就回答這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錢。
  • 古畫裡的中國陶瓷、絲綢、茶葉貿易狀況
    這些被稱為「外銷瓷」或「貿易瓷」的陶瓷產品成為中國古代海外貿易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明末清初,這些外銷的瓷器在產量、規模、品種、出口範圍和製造技術上不斷取得發展,對世界各國尤其是近代以來的西方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是什麼讓以色列會這麼肆無忌憚的一再挑釁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呢?
    中東格局中,是什麼讓以色列會這麼肆無忌憚的一再挑釁其他國家,甚至不惜發動局部戰爭呢?其實以色列問題很簡答,一個問題就能解決。以第一次中東戰爭為例,以色列剛剛宣布建國就被周邊阿拉伯國家群毆,差點亡國。以色列 阿拉伯聯軍坦克 1輛 40輛裝甲車輛 2輛 200輛裝甲車輛120輛 200輛火炮 5門 140門重機槍 24門 220門
  • 美緊急召回海外美國公民或為發動戰爭?金一南:無稽之談!美國當前沒...
    有網友通過這些跡象猜測,美國可能正準備通過發動一場戰爭,來轉嫁國內疫情蔓延帶來的危機。一南教授,您認為美國真的要發動一場戰爭嗎?金一南:這幾天,輿論對美國此舉有很多猜測,但實際上,美國當前發動戰爭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它不具備現實條件 。
  • 菲總統:只要在任一天就絕不會發動戰爭,美軍也不會重返蘇比克灣
    針對愈演愈烈的南海問題,杜特爾特認為菲律賓應該保持冷靜與克制,不應該任由民族情緒主導,外交是解決南海問題的唯一途徑,並強調菲律賓承擔不起戰爭的後果,承諾只要在任一天就不會發動戰爭。
  • 美國發動貿易摩擦的理論之謬與實踐之誤
    中美建交近40年來,中美雙邊貿易額增長達200多倍。當前,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早已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兩國經貿關係高度依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研究表明,兩國關係的良好發展不僅對兩國本身,同時也對世界經濟增長舉足輕重,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這一良好關係對全球經濟復甦與增長起到了「動力源」與「加速器」的作用。
  • 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其實中國古代的法律向來都包含「刑」與「禮」兩個部分,它們也是中國法律起源的兩條途徑。最早的法律例如「五刑」則是起源於戰爭的某些需要,也是脫胎於軍事活動中的產生的軍法。這些城邦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離海岸很近的平原地帶,約有200個左右,其中主要的有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和米利都等,在古希臘的法律形成過程中,雅典的法律形成最具有代表性意義。
  • 日本與強權結盟必發動戰爭
    ◆中國要敢於迎接合理、合法的戰爭,善於在消滅反和平勢力的過程中,鍛鑄強盛民族敢於擔當的勇武品質。日本政府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標誌著日本已放開手腳全面武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只需簡單回望一下歷史就一清二楚:日本每與強權結盟必發動戰爭。這是由日本的地理特點和文化心理特點決定的:日本是孤島,沒有戰略依託和縱深,它最害怕本土遭受攻擊。
  • 他壞事做絕被判死刑,還被封為聖人,並成為西方發動戰爭的藉口
    顯然並不能,但最荒唐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被封為"聖人",並且還作為了公然發動戰爭的理由之一。這個人叫做馬賴,他是法國天主教傳教士,但他的所作所為,並不能讓他信仰的上帝感到欣慰。馬賴,原名奧古斯特·沙普德萊納,又名馬奧斯多,屬於巴黎外方傳教會。馬賴生於法國拉羅謝爾.諾曼第的一個小村莊。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年輕時主要是幫助家裡做農活。
  • 四兩撥千斤:英國因鱈魚發動戰爭,冰島如何利用國際關係取勝
    西方國家緊鄰海洋,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因此他們通常會就地取材,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來發展國家經濟。其實在早些年時候,這些優勢就已經被冰島率先給挖掘出來了,並且加以利用和發展。之後因為英國人十分喜歡吃鱈魚,可以稱得上是一頓不吃就感覺難受。因此他們就會常常來冰島獲取一些海洋資源,並且企圖控制這裡來供應本國飲食需求。
  • 歐洲厭倦了參加美國人主導的戰爭
    10年前的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擊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造成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隨後,美國發動了「反恐戰爭」。在「9·11事件」發生10周年之際,歐洲人也加入了反思的行列。
  • 強烈推薦:美國為什麼要不斷的對外發動戰爭?
    按照法律規定,美國發動戰爭必須得到國會的批准,然後由總統授權發動戰爭。但是,美國總統經常無視國會,繞開國會對外開戰。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美國對外發動戰爭,能夠得到美國十大財團的支持;美國軍火商的實力非常強大,美國十大財團幾乎都有軍火製造,一旦美國總統決定對外發動戰爭,大財團的訂單就會紛至沓來。
  • 山西150年前的狀元府,荒草叢生,殘破不堪,但木雕精美絕倫
    走過大門,迎面而來的便是一處磚雕照壁,整個照壁古樸大方,精美絕倫。整座照壁也是三間一啟門,看起來就像是一座仿木木門。磚雕圖案精美,造型豐富,採用雲紋、菱紋和壽紋,寓意為五福捧壽。「掛落」兩側和花格採用如意、牡丹等傳統紋樣進行裝飾,借喻「稱心如意」。正中為八邊形,是古代銅錢的樣式,寓意財源廣進。
  • 200年前,廣州號稱流金淌銀,北京都望塵莫及,殺手鐧是什麼?
    200年前,十三行富裕到那種程度呢?19世紀,十三行每年來往的洋船達200多艘,稅銀超過180萬兩,可以說佔了清政府年關稅的40%。    根據2002年中國第一歷史館公開的清代廣州商貿活動歷史記載:康熙皇帝為休養生息而解除了海禁 , 廣州由此得以開港貿易。
  • 美國發動多起戰爭,為什麼越打越富?原因是美元和石油
    戰爭百害無一利,不僅會造成大規模的人員死亡,還會造成資金流失,簡單說就是勞民傷財。不過美國卻是個例外,二戰結束後美國是最喜歡打仗的國家,其在近30年發動了多起戰爭。例如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
  • 高分值電子書同享:千年貿易戰爭史 197
    本書從17世紀前主要的貿易戰爭寫起,呈現了千年以來,貿易戰如何促進大國崛起,又如何推動構建或破壞國際體系,以及中國如何與世界貿易戰爭緊密聯繫在一起。早期的荷蘭、英國,後來的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在貿易戰中受損或獲利,藉由貿易戰衰落或崛起,書中都有十分精彩的呈現;對中國自清朝以來捲入的貿易戰爭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禍福,本書也有深入探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