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於下發《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的通知

2020-12-22 中華會計網校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近年來,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的要求,積極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在減災工作制度建設、預案制定和演練、減災設施和避難場所建設、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過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各地對社區綜合減災工作的認識不斷加深,創新並總結出了許多開展社區綜合減災的新做法和新經驗,極大地豐富了社區綜合減災工作內涵。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開展社區綜合減災工作,順應綜合減災工作發展要求,我們對原《「減災示範社區」標準》(民函[2007]270號)進行了修訂完善,制定了《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現將《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印發你們,請按照新的標準,積極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提高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增強城鄉社區居民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附: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

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
二〇一〇年五月五日

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

  一、基本條件

  1.社區居民對社區綜合減災狀況滿意率大於70%。

  2.社區近3年內沒有發生因災造成的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區特點的綜合災害應急救助預案並經常開展演練活動。

  二、基本要素

  (一)綜合減災工作組織與管理機制完善。成立了社區綜合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工作機制。負責開展以下工作:

  1.全面組織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的創建、運行、評估與改進工作。

  2.組織開展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排查、編制社區災害風險地圖。

  3.組織編制社區綜合災害應急救助預案,開展防災減災演練。

  4.組織制定符合社區條件、體現社區特色、切實可行的綜合減災目標和計劃。

  5.調動社區內各種資源,確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等資源的投入,共同參與社區綜合減災教育宣傳活動,提升居民防災減災意識。

  6.組織社區開展綜合減災績效評審。

  (二)開展災害風險評估

  1.採用居民參與的方式,開展社區內各種災害風險排查工作。

  2.明確社區老年人、小孩、孕婦、病患者、傷殘人員等弱勢群體的分布,針對風險落實了對口幫扶救助人員和措施。

  3.積極鼓勵居民參與編制並知曉社區災害風險地圖。

  (三)制定綜合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1.預案明確在社區設災害信息員,開展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日常監測工作,建立健全了監測制度,災害風險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實。

  2.預案明確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時準確向社區居民發布災害預警信息。

  3.預案明確了領導小組和應急隊伍責任人的聯繫方式,有針對社區弱勢群體的對應救助措施。

  4.預案中有社區綜合避難圖,明確了災害風險隱患點(帶),應急避難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徑、脆弱人群臨時安置避險位置、消防和醫療設施及指揮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演練包括組織指揮、災害隱患排查、災害預警及信息傳遞、災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轉移安置、災情上報等內容。能及時分析總結演練經驗和問題,不斷完善社區綜合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四)經常開展減災宣傳教育與培訓活動

  1.以國家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為契機,開展經常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2.利用現有公共活動場所或設施(圖書館、學校、宣傳欄、櫥窗、安全提示牌等),設置防災減災專欄、張貼有關宣傳材料、設置安全提示牌等,開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

  3.利用廣播、電視、電影、網絡、手機簡訊等媒體,經常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

  4.定期邀請有關專家、專業人員或志願者,對社區管理人員和居民進行防災減災培訓,適時開展社區間減災工作經驗交流。

  5.每年印製分發社區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材料。

  (五)社區防災減災基礎設施較為齊全

  1.通過新建、加固或確認等方式,建立社區災害應急避難場所,明確避難場所位置、可安置人數、管理人員等信息。

  2.在避難場所、關鍵路口等,設置醒目的安全應急標誌或指示牌,引導居民快速找到避難所。

  3.避難場所標有明確的救助、安置、醫療等功能分區。

  4.社區備有必要的應急物資,包括救援工具(如鐵鍬、擔架、滅火器等)、通訊設備(如喇叭、對講機等)、照明工具(如手電筒、應急燈等),應急藥品和生活類物資(如棉衣被、食品、飲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針對社區特點的減災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繩、收音機、手電筒、哨子、滅火器、常用藥品等。

  (六)居民減災意識與避災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區內各類災害風險及其分布,知曉本社區的避難場所及行走路線。

  2.居民掌握防災減災自救互救基本方法與技能,包括在不同場合(家裡、室外、學校等)、不同災害(地震、洪水、颱風、地質災害、火災等)發生後,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幫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積極主動參與社區組織的各類防災減災活動。

  (七)廣泛開展社區減災動員與減災參與活動

  1.社區建立了防災減災志願者隊伍,承擔社區綜合減災建設的有關工作,如宣傳、教育、義務培訓等,配備了必要的裝備,並定期開展訓練。

  2.社區內相關企事業單位積極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活動,主動參與風險評估、隱患排查、宣傳教育與演練等社區減災活動,在做好安全生產的同時,經常對企業員工特別是外來員工進行防災減災教育等。

  3.社區內學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應急能力,能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為居民開展各類防災減災教育。

  4.社區內的醫院能積極承擔有關醫護工作,關注社區脆弱人群,提高社區救護能力。

  5.社區內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吸收各方資源,積極參與社區綜合減災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區建立綜合減災績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關人員日常管理、防災減災設施維護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區定期對隱患監測、應急救助預案、脆弱人群應急應對等各項工作進行檢查。

  3.社區定期對綜合減災工作開展考核,對不足之處有具體改進措施。

  (九)檔案管理規範

  社區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檔案信息在內的規範齊全、方便查閱的綜合減災檔案。

  (十)社區綜合減災特色鮮明

  1.在社區減災工作部署、動員過程中,具有有效調動居民和單位參與的方式方法。

  2.在社區綜合減災工作中,有獨到的做法或經驗,如利用本土知識和工具,進行災害監測、預報和預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來人口減災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3.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日常綜合減災工作,如建立社區網站、社區網絡等。

  4.社區引入了風險分擔機制,倡導居民開展社區各類災害保險工作等。

  5.在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中具有地方特色。

  三、《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評分表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評定標準

  滿分分值

  考核分數

  1.組織管理機制

  (10分)

  1.1社區減災領導機構(2分)

  社區綜合減災運行、評估與改進領導機構健全

  2

  1.2社區減災執行機構(3分)

  社區有專門的風險評估、宣傳教育、災害預警、災害巡查、轉移安置、物資保障、醫療救護、災情上報等工作小組

  3

  1.3社區減災工作制度(3分)

  (1)領導工作制度

  1

  (2)執行工作制度

  2

  1.4減災資金投入(2分)

  (1)較為固定的綜合減災社區資金來源,有籌措、使用、監督等管理措施

  1

  (2)已經獲取資金支持的社區綜合減災項目

  1

  2.災害風險評估

  (15分)

  2.1災害危險隱患清單(4分)

  (1)有針對地質地震、氣象水文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等各種自然災害隱患的清單

  1

  (2)有針對公共衛生隱患的清單

  1

  (3)有社區內各種交通、治安、社會安全隱患的清單

  1

  (4)有社區內潛在的供電、供水、供氣、通訊或農業生產等各類生產事故的隱患

  1

  2.2社區災害脆弱人群清單(3分)

  (1)有社區老年人、小孩、孕婦、病患者、傷殘人員等脆弱人群清單

  1.5

  (2)有外來人口和外出務工人員清單等

  1.5

  2.3社區災害脆弱住房清單(4分)

  (1)有社區針對各類災害的居民危房清單

  2

  (2)有社區內道路、廣場、醫院、學校等各種公共設施隱和公共建築物隱患清單

  2

  2.4社區災害風險地圖(4分)

  (1)用各種符號標示出了災害危險類型、災害危險點或危險區的空間分布及名稱等

  2

  (2)標示出了災害危險強度或等級、災害易發時間、範圍等

  2

  3.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15分)

  3.1社區綜合避難圖(3分)

  (1)有避難場所名稱、地點、可容納避災人數等避災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難路線

  2

  (2)避難場明確標註了緊急救助、安置、醫療等功能分區

  1

  3.2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4分)

  (1)預案結合了社區災害隱患、社區脆弱人群、社區救災隊伍能力、社區救災資源等多方實際情況特點

  1

  (2)明確協調指揮、預報預警、災害巡查、轉移安置、物資保障、醫療救護等小組分工

  1

  (3)符合社區自身災害隱患特點的應急救助啟動標準,標準簡單明了,便於社區居民理解

  1

  (4)應急預案有所有工作人員的聯繫信息,所有脆弱人員的信息,以及對口幫扶救助責任分工

  1

  3.4社區應急救助演練活動(5分)

  (1)演練活動密切聯繫預案,目標明確,指揮有序

  1

  (2)開展了針對各類脆弱人群或外來人員的演練

  2

  (3)社區居民參與程度高,社區內單位、社會組織或志願者等多方廣泛參與

  2

  3.5演練效果評估(3分)

  (1)演練活動過程有文字、照片、錄音或者錄像記錄

  1

  (2)演練活動效果有社區居民滿意度訪談或者調查

  1

  (3)針對演練發現的問題,有改進方案等

  1

  4.減災宣傳教育與培訓活動

  (10分)

  4.1組織減災宣傳教育(2分)

  (1)利用防災減災宣傳欄、櫥窗等組織了防災減災宣傳教育

  1

  (2)利用喇叭、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知識競賽等多種途徑組織了宣傳教育(每季度不少於1次)

  1

  4.2開展防災減災活動(2分)

  (1)在國家減災日等期間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1

  (2)利用公共場所或設施開展經常性的防災減災活動(每季度不少於1次)

  1

  4.3印發防災減災材料(2分)

  (1)印發國家和地方相關的防災減災資料

  1

  (2)印發符合社區特點的、切實可行的防災減災材料

  1

  4.4參加防災減災培訓(3分)

  (1)組織社區管理人員參加了防災減災培訓

  1

  (2)組織社區相關單位人員參加了防災減災培訓

  1

  (3)組織社區居民參加了防災減災培訓

  1

  4.5與其他社區進行減災交流(1分)

  (1)組織管理人員、社區居民等經常與其他社區進行防災減災經驗的交流

  1

  5.防災減災基礎設施

  (15分)

  5.1建立災害避難所(6分)

  (1)建立了社區災害應急避難場所,明確避難場所位置、可安置人數、管理人員等信息

  3

  (2)避難場所功能分區清晰,配備應急食品、水、電、通訊、衛生間等生活基本設施

  3

  5.2明確應急疏散路徑(3分)

  (1)明確了應急疏散路徑,指示標牌明確

  1

  (2)在避難場所、關鍵路口配備了安全應急標誌或指示牌

  2

  5.3設置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場地和設施(3分)

  (1)建立了專門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培訓等活動的空間

  1

  (2)設置了專門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設施(安全宣傳欄、櫥窗等)

  2

  5.4配備應急救助物資(3分)

  (1)社區配備了必要的應急物資,包括救援工具、通訊設備、照明工具、急藥品和生活類物資等

  2

  (2)居民配備了減災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機、手電、哨子、常用藥品等

  1

  6.居民減災意識與技能

  (10分)

  6.1清楚社區內各類災害風險(2分)

  (1)居民清楚社區內安全隱患

  1

  (2)居民清楚社區內的高危險區和安全區

  1

  6.2知曉本社區的避難場所和行走路徑(2分)

  (1)居民知曉本社區的避難場所

  1

  (2)居民知曉災害應急疏散的行走路線

  1

  6.3掌握減災自救互救基本方法(3分)

  (1)居民掌握不同場合(家裡、室外、學校等)地震、洪水、颱風、火災等災害來時的逃生方法

  1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幫助脆弱人群、災時受傷、被埋壓、溺水等互救的方法)

  1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紮方法

  1

  6.4參與社區防災減災活動(3分)

  (1)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宣傳、培訓、防災演練活動

  1

  (2)居民參加社區安全隱患點的排查活動

  1

  (3)居民參加社區風險圖的編制活動

  1

  7.社區減災動員與參與

  (10分)

  7.1社區主要機構參與防災減災活動(6分)

  (1)相關事業單位能積極參與綜合減災社區建設的各種工作,組織展開本單位防災減災活動

  2

  (2)學校能積極開展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培訓和演練活動

  2

  (3)醫院能積極承擔有關醫護工作

  2

  7.2志願者參與防災減災活動(2分)

  (1)志願者承擔社區綜合減災建設的有關工作,如宣傳教育和培訓等

  1

  (2)志願者承擔社區災害應急時的有關工作,如幫助脆弱人群等

  1

  7.3社會組織參與防災減災活動(2分)

  (1)非政府組織和其他社會團體參與社區綜合防災減災活動

  2

  8.管理考核

  (5分)

  8.1有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2分)

  社區減災日常管理、防災減災設施維護管理制度健全

  2

  8.2進行經常性的檢查(2分)

  (1)定期對社區的隱患監測工作、防災減災設施等進行檢查(每季度1次)

  1

  (2)定期對社區應急救助預案、脆弱人群應急救助等工作進行檢查

  1

  8.3具體改進措施(1分)

  依據評審有具體改進的措施

  1

  9.檔案

  (5分)

  9.1減災工作檔案(4分)

  建立了規範、齊全的社區綜合減災檔案

  2

  9.2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過程檔案(1分)

  綜合減災社區申報、審核、評估、頒發等過程檔案

  1

  10.特色

  (5分)

  10.1明顯的地方特色(3分)

  (1)在創建過程中有獨特有效的調動居民、社區單位參與的方式、方法

  1

  (2)明顯的針對各類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針對社區外來人口減災特色等

  1

  (3)明顯的民族地區特色、文化特色

  1

  10.2可供借鑑的獨到做法或經驗(2分)

  (1)明顯的減災工作創新,如利用本土知識或工具進行監測、預報和預警等

  1

  (2)有可供推廣的做法或經驗,如建立了社區綜合減災網站,購買了社區保險等

  1

相關焦點

  • 即墨鼎泰豐社區獲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日前,國家減災委、民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公布2017年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名單的通知》,經審核,青島市12個社區被評選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即墨通濟街道鼎泰豐社區入選。     魯網青島1月5日訊 日前,國家減災委、民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公布2017年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名單的通知》,經審核,青島市12個社區被評選為
  • 2020年度大慶市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公示公告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根據《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管理辦法》、省減災辦《全國和全省綜合減災示範社區驗收評估標準(試行)》和《大慶市減災委員會關於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慶減發〔2020〕2號)有關要求和工作安排,市減災委、應急管理局、氣象局
  • 翼城縣桐封社區榮獲「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稱號
    華夏經緯網 2015-01-19 15:23:15 訊:  日前,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翼城縣桐封社區近日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2014年度「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這是繼2013年我市堯都區辛寺街道光明社區、侯馬市澮濱街道秦村北社區被命名為該年度「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之後,我市再獲此項榮譽。
  • 常平金美村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工作總體達標
    日前,市減災委員會第一驗收組通過實地檢查和聽取匯報等方式,對常平金美村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工作進行評估驗收。市驗收組表示,金美村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工作總體達標。當天下午,市驗收組一行深入金美村,實地察看該村的應急避護場所、防災減災宣傳欄、應急物資裝備儲備場所、消防安全培訓教育體驗點等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和宣傳陣地,並對照標準逐項評分。據了解,近年來,金美村認真按照創建標準,加快推進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
  • 濰坊昌樂縣三和社區榮獲「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齊魯網訊(記者 劉叢靜)日前,昌樂縣寶都街道三和社區被國家減災委員會、民政部聯合表彰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昌樂縣寶都街道三和社區建成單體住宅樓275座、多層住宅樓9座,常住居民1082戶、3393人。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國辦發 〔2011〕5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5.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明顯增強,防災減災知識在大中小學生及公眾中普及率明顯提高。  6.全國防災減災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結構更加合理,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75萬人左右。  7.創建50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每個城鄉基層社區至少有1名災害信息員。
  • 四川的防震減災示範創建工作
    近年來,四川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示範創建工作,就是要為其他地區提供學習的榜樣,促進全省防震減災工作平衡發展。目前進展如何呢?大家一起來了解。防震減災示範縣創建2010年,中國地震局下發《關於加強市縣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意見》,就強化基層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
  • 民政部發布「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公示公告
    「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公示公告    近年來,全國各級民政部門不斷增強城鄉社區綜合減災能力建設。今年5月12日國家首個「防災減災日」活動期間,各地結合社區實際,開展社區災害隱患普查、社區防災減災綜合演練、社區防災減災知識技能培訓、社區減災志願者服務、防災減災宣傳資料散發等活動,極大促進了社區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升。
  • 江北:鐵山坪街道五裡坪獲評"全國減災示範社區"
    今日,重慶市江北區鐵山坪街道五裡坪社區書記夏良群在看到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名單後激動地說道。    在剛剛出爐的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名單上,江北區鐵山坪街道五裡坪社區名列其中,成為江北區唯一一個入選社區。    作為一個基礎設施較差、底子薄的農轉非安置社區,五裡坪社區是如何在全國眾多參選社區中脫穎而出,「煉」成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的呢?
  • 第二屆「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的參會通知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防範的嚴峻形勢,為促進自然災害領域政府、科研機構和社會團體之間的交流合作,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於去年舉辦了首屆「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為防災減災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災害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共商綜合防災減災的對話平臺,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取得了良好效果。
  • 奉節縣魚復街道:迎接重慶市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工作檢查
    華龍網9月10日16時38分訊 記者從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網獲悉,9月7日,重慶市「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檢查組蒞臨魚復街道新竹社區檢查指導相關創建工作。檢查組一行實地查看了社區綜合減災組織機構圖、疏散示意圖、標識標牌上牆情況及戶外展板、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欄、綜合減災文化知識長廊、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等設施設備,並通過觀看PPT、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等方式詳細了解了社區創建綜合減災工作的開展情況。檢查中,檢查組成員對社區在創建綜合減災工作中取得的成績、突出的亮點、創新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並對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進行詳細指導。
  • 綿陽全方位構築防汛減災「防護網」
    日前從綿陽市應急管理局獲悉,為紮實推進全市防汛減災各項工作措施抓細抓實抓具體,按照省、市有關安排部署,綿陽市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意識,深入分析防汛減災工作形勢,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進一步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全方位、多角度做好當前防災減災工作
  • 連雲港市應急管理及防災減災救災情況新聞發布會
    今年9月,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調整市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明確市減災委辦公室設在市應急管理局,承擔全市綜合減災工作的綜合協調,災害信息收集、匯總、評估、報告,開展災情需求和抗災救災工作,召開會商會議,分析、評估災區形勢,提出對策,協助、指導地方開展抗災救災工作等。
  • 遵義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 切實做好低溫...
    遵義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 切實做好低溫雨雪凝凍災害防範應對工作 發布時間:2020-12-09 14:01:46      來源:遵義市政府辦公室
  • 曲江應急管理中心到高新區楓林綠洲社區調研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
    央廣網西安12月3日消息 12月3日上午,曲江應急管理中心主任秦曉英一行14人,到國家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楓林綠洲社區調研相關創建工作。高新區應急管理局、高科集團企業管理部、天地源物業公司,楓林綠洲社區相關負責人陪同。
  • 強化社區的防災減災功能
    社區,是居住於一定地域的具有歸屬感、守望相助的人們組成的活動區域。我國城市社區,一般是指居民委員會轄區。作為社會管理與建設的基礎,社區是防災減災機制的基本單元。社區不僅要有警察和保安,還要有應對災害的安全管理人員。「9·11」事件後,美國政府為強化整體防衛,積極推動建立具備三大功能的防災型社區,即災前預防及準備功能,災時應變及抵禦功能,災後復原及整體改進功能。
  • 關於開放防災減災教育相關場館的公告
    為宣傳普及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知識,增強社會各界安全意識,提高緊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根據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 推進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的通知》(宿減辦發〔2020〕1號)要求,決定開放安全教育相關場館,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開放時間
  • 宿州市8個社區有了減災救災服務中心
    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訊 12月18日上午,儘管天氣比較寒冷,但是埇橋區蒿溝鄉柳溝村文化廣場上座無虛席,熱鬧非凡,由省防災減災救災協會主辦、市應急管理局協辦的全省社區減災救災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
  • 防災減災體驗館很「高大上」5D颱風模擬室等你體驗
    椒江景元社區的防災減災體驗館很是「高大上」,連聯合國都派人考察過今天是全國防災減災日。昨日上午,椒江景元幼兒園舉辦了一場消防應急疏散演練,360餘名師生在消防員的幫助下參與了滅火、疏散演練等活動,並參觀了景元社區的「防災減災體驗館」。台州地處東部沿海,颱風、風暴潮、洪澇等自然災害少不了。為此,椒江海門街道景元社區就建了個「防災減災體驗館」,為市民普及防災減災知識。
  • 全國防災減災日: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在成都揭幕
    防災館同時還具有減災教育人才培訓、課程研發、示範推廣等功能,也作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風險治理創新項目成都基地,將攜手共同推動青少年與公眾防災減災安全教育體驗及倡導。在揭牌儀式後,還舉行了「汶川地震十年回望」的主題論壇,與會嘉賓回顧並總結社會力量參與災害應對的經驗,總結國內外災害的經驗教訓,研究和推廣防災減災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