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例試管嬰兒上大學 試管寶寶:回饋父母

2020-12-22 央廣網

  浙江首例試管嬰兒上大學了

  試管寶寶:給父母的一份珍貴禮物

  20年來,浙醫婦院已幫兩萬多個家庭實現了做父母的心願

  英文ART,中文意思是「藝術」,也是生殖醫學領域「輔助生育技術」的簡稱,因此試管嬰兒也被醫生稱為「ART寶寶」,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名字,讓試管嬰兒也帶上了一絲神秘的氣質。那麼,試管嬰兒和自然受孕的寶寶到底有沒有區別呢?

  20年前的1995年11月,浙江省首例ART寶寶出生在浙大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下簡稱浙醫婦院)。日前,醫院從全國各地邀請了47戶家庭帶著53個ART寶寶,重返醫院「娘家」,講述他們這些年的成長故事。

  昨天,記者也從浙醫婦院了解到,20年來,他們已經幫助2萬多個家庭實現了做父母的心願,同時也對3萬餘名寶寶做了跟蹤對比研究,發現試管嬰兒和自然受孕的寶寶區別並不大。

  最新情況

  首例ART寶寶已經上大學了

  浙醫婦院的金帆教授有多重頭銜: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浙江省生殖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等,但是真正讓他感到驕傲的是浙江省首例「禮物嬰兒」和「試管嬰兒」的主要「製造人」之一。

  為什麼這麼自豪?20年前,時任浙醫婦院院長的石一復老院長說:「我省輔助生育技術可以說是純原創,無任何外援技術,每一步都是我們醫院的科研人員自己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浙醫婦院就開設了不孕不育病房,上世紀90年代初,成立輔助生育技術的攻關小組。金帆教授至今還記得,當時用於胚胎培養的培養液都是小組成員自己調配的,給待孕夫婦做B超的檢查儀,都是專家自己抬上樓的。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科研條件下,1995年,我省首例「禮物嬰兒」誕生。之後我省輔助生育技術也逐步進入快車道,試管嬰兒的技術也從第一代進入了目前的第三代,輔助生育出來的試管嬰兒遍布全國各地,幫助2萬多個家庭免除了解體悲劇。

  在ART寶寶回娘家的活動上,我省首例輔助生育的寶寶也來到現場,20年後已經長成了一位窈窕大姑娘,目前在省內某高校就讀。20年前,她的媽媽是因為多囊卵巢症候群導致無法受孕來就診的。

  對比研究

  試管嬰兒後代,會不會也存在不孕不育問題?

  在潛心搞技術研發的同時,浙醫婦院的科研團隊承擔了國家973的項目研究,用六年時間隨訪了2萬餘名自然受孕的寶寶和1萬餘名試管嬰兒的健康情況,通過兩者的對比研究,拿出了一些具備說服力的結論。

  記者就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請課題組負責人之一金帆教授進行了解答。

  記者:試管嬰兒的父母常常不願意對外承認他們是通過輔助生育技術生下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擔心自己的後代會被外人認為也存在不孕不育問題。兩者有必然聯繫嗎?

  金帆:在沒有技術幹預的情況下,一般每10對夫婦就有一對存在不孕不育問題,這和是否使用試管嬰兒技術無關。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目前人口中大約1%至2%的人是依託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全球首例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已經當媽媽了,並沒有因為父母的不孕不育出現不孕的情況。

  記者:不少人覺得,試管嬰兒是在藥水裡泡過的,肯定比自然受孕的寶寶笨,這個說法正確嗎?

  金帆:這個絕對是誤解,這些不是藥水,而是培養液,是最接近母體環境的培養液。我們也對試管嬰兒和自然受孕寶寶的智力發育進行過跟蹤對比,發現總體上沒有大的區別,反而發現了一些試管嬰兒的寶寶中有許多學習成績不錯。因為和自然受孕的寶寶相比,試管嬰兒是父母的珍貴兒,所以父母在各個方面都非常重視,關注會比自然受孕的寶寶多。

  試管嬰兒比自然受孕的寶寶更健康?

  記者:有一些研究稱,試管嬰兒的寶寶長大後罹患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的風險要比自然受孕的寶寶高,這個說法正確嗎?

  金帆:有一定道理。但是這一風險並不是由試管嬰兒技術帶來的,而是因為和自然受孕的寶寶相比,試管嬰兒的父母這一代本身就存在某些基因上的缺陷,這些缺陷導致了他們不孕不育,因為遺傳因素,他們的後代患該類疾病的風險可能會高於普通人群。不過這類疾病多數同時受飲食、環境等因素影響,醫學叫多因素疾病,通過生活習慣培養和控制,疾病是有可能得到防治的。

  記者:一些試管嬰兒的父母表示,他們的寶寶比自然受孕的寶寶健康,這說法對嗎?

  金帆: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從母代來看,相比自然受孕的夫婦,他們先天存在某種缺陷,這些缺陷可能會傳給子代。但另一方面,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基因缺陷會被發現,並通過技術消除掉,這在第三代試管嬰兒中已經成為現實,像血友病等肯定會遺傳的基因病,都可以通過對受精卵的篩查,淘汰掉一些不健康的受精卵,植入健康的,這就使得試管嬰兒在患血友病等遺傳性疾病的概率比自然受孕的寶寶少,顯得更健康。

  在我們的研究課題裡,我們對比分析後,發現各種技術輔助生育出來的試管嬰兒出生缺陷率僅比自然受孕的嬰兒高出1%-2%,原因並非試管嬰兒的技術,而是和母親原有疾病相關。我們也曾經做過試管嬰兒的動物模型研究,發現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後代,其部分遺傳基因的表達等會發生微小的改變,但未見外表形態、器官大小、器官內在組織學特徵、以及記憶、生育能力等方面的顯著性變化。

  記者:身邊的雙胞胎多胞胎好像比以前多了,這是不是跟試管嬰兒技術的普及有關?

  金帆:為了保證不孕不育的夫婦能夠成功受孕,我國衛生部(現在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試管嬰兒的技術管理條例和規範規定,可以放入兩個受精卵,如果是35周歲以上的高齡夫婦,還可以增加到三個。隨著輔助生育技術的進步,受精卵的著床成功率越來越高了,所以身邊確實見到了不少雙胞胎。現在,我們也在鼓勵更多的夫妻只放一個受精卵,因為在3萬多名嬰兒的對比研究中,我們發現試管嬰兒的早產率比自然受孕的嬰兒高,體重比自然受孕的嬰兒略低。這是因為試管嬰兒中不少是雙胞胎乃至多胞胎,和單胎相比,多胎容易早產,體重也偏輕。

  相關連結

  輔助生育技術該怎麼選

  不孕不育的群體並不小,金帆教授在門診中感覺到,來做輔助生育技術的人群呈現兩個年齡趨勢:年輕的只有21歲,年紀大的達到了53歲。

  「到我們醫院做試管嬰兒的女性,四分之一是35周歲以上的高齡產婦,雖然技術進步很大,但是40歲以上的婦女接受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會明顯下降,並且出生缺陷的風險也會上升。所以年輕夫妻如果明確存在不孕不育的情況,在嘗試別的手段無效後,請儘早來做試管嬰兒技術,以免失去最後的機會。」金帆教授說。

  目前,輔助生育技術有許多種選擇,標準的試管嬰兒有三種;

  第一代試管嬰兒即經典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胚胎學家將夫婦雙方的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培養系統中結合,在試管內培養,發育成胚胎,然後放入母體孕育。

  第二代試管嬰兒的醫學全稱叫「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主要用於男方精子嚴重減少、活動力嚴重低下、甚至阻塞性無精子的病人,胚胎學家在顯微鏡下,通過顯微注射系統,將精子一個一個地注射到卵子的細胞漿內,來完成精子和卵子的結合。

  第三代試管嬰兒,即著床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又稱為「訂製寶寶」,即在體外結合的受精卵,會做一些特殊的篩選,排除人類已知並且可以剔除的疾病,擇優放入母體孕育。

  試管嬰兒還有許多種相關技術,除我們講過的「禮物嬰兒」外,藥物促排卵、夫精人工授精、精子卵子凍存復甦、胚胎凍存復甦、供精人工授精、供精試管嬰兒、供卵試管嬰兒都是,他們同樣屬於輔助生殖技術。

  醫生須按不孕不育夫婦的病因,而選擇不同的輔助生殖技術進行治療。當然,夫婦健康狀況、年齡、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對未來孩子的期望等也是綜合考慮的因素。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肝移植寶寶出院
    2月14日,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手術患兒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出院。該院肝膽外科副主任王博介紹,6個月的小囡囡是一名珍貴的試管嬰兒,她的到來帶給父母無盡的喜悅和歡樂,但囡囡自出生就面臨一系列的不幸——「先天性膽道閉鎖」「動脈導管未閉」。囡囡出生後出現黃疸,做了許多檢查,也進行了包括手術在內的相關治療,但病情未能緩解,黃疸反覆升高,並伴有全身瘙癢,讓父母心痛至極。為了拯救愛女,肝移植成為囡囡一家唯一的選擇。
  • 「同肝」共苦寶寶獲新生 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肝移植寶寶出院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通訊員 緱永強  李晨皎  張 麗 記者 阮班慧)2月14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召開「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寶寶康復出院」媒體通氣會,宣布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手術成功,經過20多天的精心呵護
  • 32年過去了,國內首例試管嬰兒現狀如何?不少人要「失望」了
    試管出來的孩子感覺不是自己親生的,還想再試試其他辦法看看能不能自然受孕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因為飲食不當,還有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大等原因,如今不孕不育率逐年增長,越來越多的女性想懷孕卻懷不上,這幾年,有很多明星只能通過試管的方式來懷孕首例試管嬰兒現狀那麼試管嬰兒到底是好是壞?
  • 國內首例試管嬰兒已經32歲了,現狀如何?讓不少人「失望」了
    在經過一系列的手術安排,鄭桂珍最終安全生下了一位寶寶。寶寶出生後,鄭桂珍將這個寶寶命名為鄭萌珠,用以紀念張麗珍醫生。如今距離國內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的出生已經過去了32年,這位在當時人眼中是「怪胎」的孩子健康地生活著,甚至去年還順利自然分娩,產下自己的寶寶。鄭萌珠用自己的美滿生活打臉了當初「不看好」她的人。
  • 國內首例試管嬰兒已降生32年,她現在過得怎樣?網友:成才了
    「國內首例試管嬰兒有一次偶然間在電視廣播上聽說北京一家醫院正在做試管嬰兒的實驗,通過進一步了解,原來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像她這樣輸卵管不通的患者,也能懷上寶寶。當時重重困難也難不倒中國向前探索的精神,在張麗珠帶領的團隊下,1988年3月10日最終成功誕生了國內首例試管嬰兒
  • 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現狀曝光
    除了害怕自己的身體受苦,更擔心這兩種方式出生的孩子跟自然受孕出生相比,壽命、智力上會不會有什麼差別? 全球不孕症的發病率在升高,中國夫妻也同樣遭遇不孕不育難題。有的醫院不孕症門診量近10年平均每年增加15%。為了圓夢生育一個孩子,必要時不得不依靠輔助生殖技術,而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是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 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現27歲 自然懷孕明年將為人母
    世界首例試管嬰兒自然懷孕將為人母  路易斯•布朗是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現年27歲的她有著與常人一樣的幸福婚姻,而她自然受孕的胎兒更為她的生活錦上添花。  萊斯莉•布朗和約翰•布朗是英國一對不孕夫婦。  科學家從萊斯莉和約翰體內分別取出卵子和精子,並將其一併放在試管培養液中。卵子受精並發育成胚胎後,科學家將它植入萊斯莉體內,萊斯莉成功「懷孕」。  1978年7月25日,萊莉斯生下一名女嬰,取名路易斯。作為世界首例試管嬰兒,她的出生成為當年全球媒體競相報導的頭條新聞。  2004年9月4日,路易斯與時年34歲的安保部門官員韋斯利•姆林德喜結連理。
  • 終結單基因遺傳病 全國首例核型定位試管寶寶出生
    終結單基因遺傳病 全國首例核型定位試管寶寶出生 來源:新民網      記者:李若楠
  • 福柚孕育:試管寶寶真的會天生體弱多病、智商比普通寶寶差嗎?
    福柚孕育:試管寶寶真的會天生體弱多病、智商比普通寶寶差嗎?    「不要去做試管,不然孩子出生後體質不好,可能還會成智障」,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的觀點更嚴重。
  • 今天是首例試管嬰兒42歲生日,她給出了答案
    1978年7月25日,晚上11點47分,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Louise Joy Brown)在英國降生,體重2.6kg。她一出生就自帶關注點,被媒體譽為「生命奇蹟」,她的出生也為萬千不孕不育家庭帶來孕育希望。
  • 我國第一例試管嬰兒過的如何?試管嬰兒的智商,比不過普通嬰兒嗎
    眾所周知,一個普通嬰兒的形成軌跡,是由父親的精子,母親的卵子相結合,成為受精卵,當受精卵分裂成為胚胎後,胚胎在子宮著床生長,這才可以長大成為寶寶,而試管嬰兒則是通過人工幹預,將精子和卵子相結合,這才成為受精卵,在特定的容器內讓受精卵分裂,成為胚胎後再轉移到子宮內,這樣才可以能讓女性成功懷上寶寶,
  • 他是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給你答案
    文 | 幸孕姐世界上每出生100個嬰兒中就有2—4個是試管嬰兒,這些嬰兒的誕生為不孕症家庭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樂,但有些人擔心試管嬰兒不像正常受孕的寶寶那樣健康長壽,真的是這樣嗎?二、影響試管嬰兒健康的因素復旦的產科醫生曾指出:試管嬰兒和正常受孕的嬰兒是一樣的,而真正影響試管嬰兒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兩種——1、父母自身基因:眾所周知,決定某個人健康長壽的先決條件是父母的基因,並不會因為受孕方式不同而發生改變
  • 瀘州誕生川南首例試管嬰兒 39歲「老大哥」圓父親夢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丁汀)11月27日,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首例試管嬰兒成功誕生。據悉,該嬰兒的誕生,在整個川南都堪稱首例。  川南首例試管嬰兒 重達6斤6兩男嬰  27日上午11時08分整,在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產房內一名男嬰呱呱墜地,這名重達330g的漂亮男嬰成為川南首例試管嬰兒。
  • 培恩小周記——試管孩子的繽紛世界
    三胞胎30歲生日時外媒記錄照片三胞胎Chenara, Aaron 和 Jessica Guare是世界上首例試管三胞胎。三胞胎現在都各自組建了家庭,也都養育了健康快樂的寶寶。1980年代是試管技術萌芽並騰飛的時期,短短幾年間,世界各國試管技術臨床試驗成功的喜訊紛至沓來,從嬰兒順利降生,到性別可選,再到雙胞胎、三胞胎的胚胎培育成功。人類繁衍的途徑不再單一。經過逾40年的發展,現如今的胚胎助孕技術更加純熟。許多無法自然懷孕的父母通過試管助孕擁有了自己的寶寶。
  • 廣州:三代試管寶寶還會有缺陷嗎?智力上有缺陷還是特別聰明?
    對於試管,很多人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有些人認為試管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試管的寶寶聰明又漂亮;有些人認為女人做了試管身體就廢了,寶寶智商和壽命上也會有什麼缺陷。那麼,今天心悅根據這個大家都很擔憂的問題,跟大家理性的探討一下:第三代試管到底有什麼優勢和缺點,廣州的第三代試管寶寶還會有缺陷嗎?智力上有缺陷還是特別聰明?
  • 她是我國首例試管嬰兒,32年前曾飽受社會批評,如今過的咋樣?
    畢竟他的貢獻使治療不孕不育成為可能,也給不少無法生育的人,圓了一次「父母夢」。但對於愛德華茲在醫學上的成就,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表示認可,不少人認為此舉有違倫理,並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強烈反對試管嬰兒。而眾多宗教領袖更公開發聲稱:希望他不要「扮演上帝」,別再給上帝添亂。我國第一例試管嬰兒在激烈的呼聲中,試管嬰兒一直飽受質疑。
  • 1轉眼32年,當初鬨動華夏的首例試管嬰兒現在變怎樣了?
    我們今日要說的便是,1轉眼32年,當初鬨動華夏的首例試管嬰兒現在變怎樣了?試管嬰兒是指在試管內裡受精,受精樂成以後放到母體實行養育。這樣的1項手藝處理了好多夫婦的問題,因為好多夫婦保存著不孕不孕的症狀,乃至有些人為了懷胎吃林林總總的偏方,讓好多人都遭受痛楚和危害。,這樣的1項手藝讓好多女性或者是男性都處理了不孕不育這個症狀,同期也給好多家庭帶來了快樂的福音。
  • 「好孕」就在家門口——曲靖市婦幼保健院百名試管寶寶誕生記
    小傢伙長得真好看呀」「肉嘟嘟的小臉,笑得好開心啊」 ……活動還未正式開始,已經有不少試管寶寶家庭前來報導。有的抱著剛滿月的寶寶,有的抱著幾個月大的寶寶,還有的拉著蹣跚學步的寶寶,跟醫護人員親熱地聊著天。活動現場,為慶祝生殖科百名試管寶寶誕生的蛋糕緩緩推到臺前,大家共同分享了可口的蛋糕和收穫的喜悅。
  • 取卵數對試管嬰兒怎樣危害?
    因此今日和試管嬰兒孕媽來討論,取卵數對試管嬰兒怎樣危害,這三個試管嬰兒取卵難題,孕媽一定要謹慎!1、試管嬰兒取卵的全過程最先,針對試管嬰兒取卵而言,試管嬰兒孕媽的子宮卵巢是不是身心健康,關鍵所在試管嬰兒孕媽針對取卵時間而言,每一個試管嬰兒月經周期,總是造成一個卵子,根據促排再提取卵子的方式,便會將試管嬰兒試管胚胎開展塑造。
  • 「試管二代」誕生記:32年,成就兩代母親的孕育人生
    2019年4月15日,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順利產子,這也是她當年出生的醫院 1988年3月10日8時56分,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京誕生。出生時體重3900克,身長52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