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試管嬰兒技術,很多人只是表面上認識這個詞,沒有真正深入去了解,其實也是因為這項技術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根本用不上,所以才不會去深入了解。不過對於那些不孕不育的人來說,那無疑是她們的福音,這項技術不僅能夠給這類人群圓了當父母的夢想,也讓她們像正常家庭一樣擁有一個完整家庭的幸福感。
在32年前,國內首例試管嬰兒誕生,這件新鮮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那時候人們除了在民間採用其他方法來來受孕,成功率都不容樂觀,然而這項技術讓那些不孕不育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鄭桂珍也是許多渴望成為父母的不孕不育人群中的其中一人,一直掙扎在生孩子的路上,可是因為自己雙側輸卵管不通,生孩子這個願望一直沒能實現。
有一次偶然間在電視廣播上聽說北京一家醫院正在做試管嬰兒的實驗,通過進一步了解,原來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像她這樣輸卵管不通的患者,也能懷上寶寶。於是鄭桂珍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反正嘗試過這麼多辦法都沒能生一個寶寶,還不如大膽嘗試一下,說不定成功了呢?」所以鄭桂珍吃成為了國內首位參加「試管嬰兒」的人。
作為甘肅人的鄭桂珍,大老遠和丈夫一起來到北京,兩人順利找到了北醫三院的張麗珠教授,經過醫院團隊的分析,最後給出當時認為比較大膽的想法,那就是開腹取卵。
然而那個年代的醫療技術落後,開腹取卵相當困難,以當時的條件,全醫院就一根取卵針,針頭用鈍了,只好去修手錶的店面打磨,而且用保溫瓶充當保溫設備來存放卵泡液,這項任務對於當時物質匱乏的年代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重重困難也難不倒中國向前探索的精神,在張麗珠帶領的團隊下,1988年3月10日最終成功誕生了國內首例試管嬰兒。
這名女嬰出生之後,母親鄭桂珍給她取名「萌珠」,名字中的珠表示感謝張麗珠教授的含義,感謝她賦予了自己生孩子的能力。
雖然在當時許多人並不看到這名孩子,認為這樣的技術有違背自然法則,不過時至今日,這些技術也逐漸被人們接受。
而鄭萌珠現在的生活非常健康,身體狀況與同齡人並無差異,並且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自己夢想中的醫學院。修完學業的她,在北京第三人民醫院工作,正所謂醫學技術讓她降生,現如今從事醫學工作回饋社會。
不僅工作上順利,鄭萌珠的家庭也幸福美滿,並且在去年也順利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寶寶。30多年了,那些曾經不看好她的人,如今她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樣的現狀讓那些看不起她的人「失望」了。
還有網友表示:「她這一路走來也不容易,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畢業後順利進入北京第三人民醫院工作,妥妥的成才了,希望她將來繼續努力為醫學做貢獻,像張麗珠教授一樣造福老百姓。」
隨著這項試管嬰兒技術不斷成熟,許多人也開始採用這樣的技術,並且很多都是高齡產婦,因為二胎開放的原因,許多年紀高的人也想要個二寶,但是不容易懷上寶寶,所會考慮這項技術。
但是在進行試管嬰兒之前,自己要與愛人做好充分的準備,從心理上、家庭經濟基礎上以及自身的身體素質。不過前兩者是自己首要考慮的,身體素質可以聽從醫生的分析。
其實我們應該正確去看待試管嬰兒技術,這項技術給那些需要的人帶來的幸福,我們難以體會。同時考慮採取這項技術之前,也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個過程不單單是寶媽一個人的事,作為丈夫也是需要一同配合的。
所以無論孩子是如何出生的,都應該正確去看待孩子們,要做到一視同仁,因為他們與正常孩子並沒有什麼差別。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對於試管嬰兒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