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寫代碼?專訪「最狂獨立遊戲製作人」泡泡

2020-12-23 騰訊網

[摘要]「你知道嗎,其實我2、3歲就開始寫代碼,7、8歲就開始做遊戲,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了。」

泡泡對自己異於常人的童年感到很「理所當然」,而我卻早已瞪大了雙眼。沒想到在太原這樣一個看似和遊戲產業完全不相干的地方,居然能意外採訪到這樣一個「大神」。他目前正在製作一款名叫《下一站》的獨立遊戲,他宣稱這款遊戲是革命性的、會爆紅——但和八字還沒一撇的遊戲相比,他傳奇一般的人生倒先吸引住了我的注意力。

泡泡和他的工作環境

天才少年退學打電競

泡泡解釋了一下「2、3歲寫代碼」的說法:「其實是這樣,我父母算是國內最早的一批程式設計師,他們當初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單位的機房寫代碼做遊戲,而我就在旁邊跟著抄。這樣耳濡目染下來,到3歲的時候我已經差不多可以獨立寫一段代碼了。」

在泡泡小時候,還沒有個人電腦這個概念,都是在單位機房的DOS系統上寫代碼。

上了小學,泡泡和同齡人相比更加的與眾不同:「我在學校的成績非常好,所以不寫作業老師也不會管我。平時課餘時間我還會設計遊戲和同學玩,就是那種畫在紙上的遊戲,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有點像圖形策劃案吧。」

但正如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那樣,泡泡的父母還是希望他以學業為重——「到了初中,他們就把我的電腦收走了,沒辦法,我只能去網吧。那個時候我接觸到了《CS》、《三角洲》和《紅警》這樣的遊戲。暴雪的也一直在玩,如果我說很多《星際1》的著名RPG地圖是我做的,恐怕你都不會相信。總之凡是能做MOD的遊戲,我都會去嘗試。」

和很多中國玩家一樣,泡泡也有暴雪情結,而這種情結始於《星際爭霸1》。

後來,一代神作《魔獸爭霸3》上市,泡泡認定這是他的「本命」,便很認真地去玩,還打比賽到了太原第一、山西第一,甚至是全國四強。「其實我跟Sky他們都認識,因為《War3》,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電競圈。」戰績出色的他萌生了退學打職業的想法,並在初三時付諸了行動。

相信《War3》是很多人童年難以磨滅的記憶。

初三就退學,這在我看來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事,而泡泡的語氣則尤為平淡:「別看我那個時候小,但是態度特別強硬。爸媽最後拗不過我就妥協了。」

在泡泡初中那個年代,電競還遠不如現在這麼風光,很快他就嘗到了苦頭——訓練是網吧、比賽是網吧,組織混亂,還拿不到錢。如果不是靠家裡人接濟,他甚至沒法正常生活。

網咖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產物,當年的網吧就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此外,儘管他覺得自己水平很高,但和那些頂尖選手相比,他自認為仍有差距:「倒不是我操作不行,而是心態不夠好,比賽裡的發揮沒有他們穩定。」

除了《War3》,泡泡後來還嘗試過《DOTA》等項目,玩得也還算不錯(比如07年的WCG(微博),他們進入了四強,但輸給了最後的冠軍GL戰隊),不過在職業這條路上,他已經心生退意。電競的環境確實在越變越好,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止於此。

儘管已經AFK多年,但泡泡對自己的電競水平仍然很有自信,就在我們來的前一天,他剛在上海的《皇室戰爭》比賽中拿到亞軍;又聽聞這兩天《守望先鋒》國服前幾名中有一個ID叫泡泡的……

「一圖成名」

退役之後的泡泡在太原和朋友合租了一個房子,天天打《War3》塔防娛樂。但他覺得當時的塔防地圖都不夠完美,就自己做了一個來玩。朋友們在玩過之後也都覺得不錯,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把這張圖發到了U9論壇。

「那是我第一次把自己做的東西公開。」泡泡說,「當時U9有自己的評測組,只有質量過硬的地圖才給發布。他們規定是24小時出結果,等到了時間一問,他們居然說正在玩呢別來打擾(笑)。第二天,也就是48小時之後,他們給我回覆:直接上首頁、開專區。我的那款地圖一下子就火得一塌糊塗。」

泡泡口中「火得一塌糊塗」的地圖叫做「水之TD」,玩過魔獸塔防的玩家或許還有印象。如果你現在去U9的論壇,還能發現水之TD的相關討論是子論壇裡最熱烈的那一個。

注意看右下角

「我覺得它是所有塔防地圖裡最好玩的,」泡泡自信地說,「後來連續三年各種玩家投票它都是第一。這地圖沒出多長時間,就有好幾個遊戲公司開始聯繫我了。於是我靠著這張地圖,受聘去了廣州網易,正式踏入了遊戲行業。那年我才18歲。」

18歲,在這個同齡人還在努力複習高考,或者為出國打拼的時候,泡泡就已經風風光光地坐在了網易遊戲部門的辦公椅上。而且部門的主管給了他很大的特權,允許他上班的時候玩遊戲,其他人就不行。

儘管沒有直接在丁磊的手下幹過,但泡泡對這位CEO的評價頗高,認為他是個隨性而且懂遊戲的人。

「我在網易主要做策劃類的工作,還負責給他們講課,說一說自己做遊戲的理念。其實當時我的水平也沒有特別高,只不過做了一個塔防地圖而已。但在那個上古時期,能做出一個很火的地圖,就說明你有一定的能力了。」

但那時的他畢竟是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膨脹的心態很快就讓他捅了簍子。「因為感情問題,我在公司出手打了人。領導和同事其實都沒有怪罪我,跟我說只要道個歉就能回來。但我當時倔啊,扭頭就走。」

這件事充分地展現了他性格裡直來直去的那一面,連他自己也吐槽:「我這人在公司裡沒人駕馭的了,我碰到什麼不好的事情會直接說出來,而不是選擇沉默。但私底下我和同事的關係其實都很不錯,我不像很多程式設計師,我在團隊裡永遠是活躍氣氛的那一個。」

在離開網易之後,憑藉著之前的履歷,泡泡還去過很多家知名的遊戲公司,比如完美和暴雪。但因為性格問題,他在每個公司待不滿一年就會離職,就好像陷入了一個魔咒一樣。

暴雪中國並不負責開發遊戲,而負責本地化,這也是泡泡離職的原因之一;他加入暴雪時恰逢國服《巫妖王之怒》上線前夕,龍骨荒野的幾個任務描述就是他翻譯的

泡泡意識到自己好像並不適合在大公司發展,便和幾個朋友一起下海創業。創業的項目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多時一個月的收入甚至能達到6位數。但是後來因為投資方斷資,他們的事業中道崩殂。有些心灰意冷的他把目光轉向了獨立遊戲——這塊最後的「淨土」。

他們創業的那款頁遊,某一年的CJ展臺甚至大過了騰訊——但泡泡不願意向我們提及它的名字,因為他覺得那太商業了,不符合他對遊戲的定義。

「我找到自己在遊戲圈結識的朋友,對他們說,你們幫我,咱們出一款世界第一的遊戲。沒錯,這就是我的目標,《下一站》要成為一款革命性的獨立遊戲。」

《下一站》:比《Undertale》還要厲害的獨立遊戲?

儘管還沒有一個可以試玩的DEMO,可供展示的東西也只有開發人員訪談視頻和幾張遊戲圖片(「因為美術這塊卡進度了。」泡泡解釋道),但《下一站》目前取得的成績可以說可圈可點,它只花了9天就通過了青睞之光,追平了國產遊戲的最快記錄,摩點網上的眾籌也比目標金額翻了幾番。

《下一站》的幾張場景圖

只不過從遊戲目前僅有的一些介紹來看,我還很難弄清楚它的核心玩法是什麼。它只是提及故事的劇情是你登上了一趟奇怪的列車,車上有5個性格身份完全各異的人。而此時列車廣播突然響起:這趟列車沒有終點,中途只會停車5次,每次只能下一個人,所以最後終究會留下一個永遠地待在車上……

你可以提前下車,也可以一直待在車上,看究竟會發生什麼

泡泡向我提起了去年最火的獨立遊戲《Undertale》的名字:「我這麼說吧,如果《Undertale》是初次嘗試給遊戲加上思維和記憶,那麼《下一站》就會把它發揮到極致。《下一站》會讓玩家感覺到遊戲是活的,甚至讓人產生一種陰魂不散的感覺。」

「比方說,」泡泡開始舉例,「你在第二站的時候下了車,你本以為遊戲已經結束了,可當你在空無一人的站臺上等了幾分鐘之後,突然又出現了一輛和之前一模一樣的列車——有沒有被驚到?」

火車外的場景也很多變

「而當你上了第二輛車之後,你會發現車上的人還是那麼幾個,但是起始的座位都不一樣,你去問他們,也會發現他們完全不認識你。但那個想把你困在車上的列車廣播,卻一直記著你在前一輛車上的所作所為。比如你在第一輛車上打碎了一塊窗戶,那麼你就可能會在第二輛車相同的位置發現裂痕……」

我承認我有些被這種「靈異」的現象給唬住了。「它們到最後都會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嗎?」我不禁問道(微博)。

「當然會有!等你玩了遊戲就知道了。」他還賣了個關子。

根據他的介紹,這款遊戲甚至不支持存檔,除非你中途退出,才會有一個記錄,下次重開的時候會從斷掉的地方開始。這個記錄會上傳到雲端,刪遊戲都沒用,除非換帳號,否則它會一直跟著你。「就像在白紙上畫畫,任何行為都是不可逆的。」他這麼形容。

「而且,你不用擔心遊戲會像Telltale的作品那樣殊途同歸。我們利用了數值系統,達到一定的數值就會觸發相應的事件,因此最後的結局也會千差萬別。我們想把自己的遊戲做成一種有『人工智慧』的感覺。」

《下一站》蛛網式的觸發機制非常複雜

泡泡口中的「人工智慧」,並非是他真的編寫了一套智商超群的程序,只是他力求達到一種「擬真」的效果:「比如有一個女性NPC,你從她的身邊經過,或許什麼都不會發生。但當你第二次路過,或者老是站在她的身旁,她可能就會說:『你能不能別站在那。』」

換言之,和《Undertale》類似,《下一站》似乎有意在打破很多電子遊戲之前約定俗成的奇怪規定——就好像一個已經根植於玩家大腦裡的定式思維:我們必須主動去對話NPC,他們才會和我們交接任務。

「之前RPG裡的NPC更像一個觸發器,等著玩家去觸發,而在《下一站》裡,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會做出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反應,他們甚至還會去偷聽別人的講話,這在別的遊戲裡幾乎是見不到的。」

泡泡說了很多關於他遊戲的優點。我試著去問他《下一站》目前最大的軟肋有哪些,他倒也沒有迴避:「我的文本能力不是很強,之前也有人說過劇本寫得不夠好。《下一站》的文本量大概有200萬左右,而且紛繁複雜,我也只能儘量做到完美。剩下的,我想用精美的畫面來彌補。」

畫面?在我印象中,《下一站》的畫面好像是像素風。難道像素風可以稱得上是「足夠彌補文本缺陷的精美畫面」嗎?

「不不不,像素風那是之前用《PRG Maker》做出來的版本了,」泡泡趕緊糾正道,「我們早已改用Unity 3D,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奧日與精靈森林》那樣的畫面水準。」

這是早期用《RPG Maker》做出來的畫面

我很清楚《奧日》的畫面意味著什麼——那可能是2D美術所能達到的巔峰,「要做到那樣的畫面,你們的成本大概準備了多少?」

「0吧,」泡泡語出驚人,「團隊裡的其他人目前沒有要任何報酬,等到時候《下一站》賺了錢,再按比例分出去。」

他的話稍微讓我有些吃驚。0成本做《奧日》那樣畫面的遊戲?還是賺錢之後再分紅?那他對自己作品的市場預期是有多高?

「我覺得它會爆,會是現象級的,就像《Undertale》那樣——不,應該比《Undertale》還要火。」

「我只做自己討厭的遊戲類型」

不知道是不是他剽悍的人生給了他無限的自信,在談起《下一站》市場表現的時候,他總是堅定地保持著樂觀。不過他對我說,這樣的自信,其實是有緣由的。

「我對遊戲的判斷和預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錯過。無論是《War3》、《DOTA》還是《LOL》,在它們剛開始內測的時候我就說它們一定會火,結果後來真的全部應驗了。要不然以我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公司要我?」

泡泡在美服《LOL》內測的時候就已經玩過並斷言它日後一定會火了

他說,自己對於遊戲的準確認知,是建立在玩過大量遊戲和每天學習惡補的基礎上得來的。他不像很多製作人那樣,做成一款遊戲之後就不務正業去了。他每天都會在直播平臺接觸最新的作品,並從中分析出這款遊戲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很久。

「現在的那些國產獨立遊戲,它們的製作人要麼是程式設計師出身,要麼是美術出身,他們都不知道遊戲的核心樂趣——好玩是什麼。那些遊戲都缺東西,缺一個讓玩家看了就好奇想玩的感覺。」泡泡頓了一下,「說自戀一點,它們都缺我。」

看我有些好奇,他便接著說了下去:「你看,我和其他製作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從來不做自己喜歡的遊戲類型。我其實非常討厭劇情遊戲——一個破立繪和一個破CG就指望我有代入感了?像什麼《沙耶之歌》、《殼之少女》,我只會查一下劇情,我絕對不去玩。」

儘管是劇情向的神作,但我並不推薦所有人都去嘗試《沙耶之歌》這款遊戲……具體原因就不說了。

在他看來,自己不喜歡玩某種類型的遊戲,一定是有原因的,那麼他就可以根據這些原因來對症下藥,把自己不喜歡的類型改造得能讓人接受:「為什麼當年水之TD能火成那樣?就是因為我討厭TD那種固定模式,在哪個地方造什麼塔,第幾波建什麼東西,我就能完美守下來。水之TD在多樣性上做了很多努力,它就好玩在這。反倒是那些喜歡ACT的製作人去做ACT,他們就會把喜歡的點無限放大,那本身不愛玩這種類型的人會變得更不愛玩,他們的作品就小眾了。」

在泡泡看來,喜歡ACT的製作人去做ACT,那就會越來越ACT

「但是,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歡的遊戲類型,不會覺得痛苦嗎?」

「不痛苦,因為把一個不喜歡的類型變得喜歡,這很有成就感。我不去做自己感興趣的類型,也是怕自己因為盲目而陷入誤區。要不然我不會在預測《下一站》市場表現的時候那麼自信的。」

泡泡說的其實不無道理。只是在我看來,一款遊戲能否成功,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比如市場的大小、政策的導向、宣傳的方式方法等等……《下一站》本身的質量就算再逆天,也不是沒有滑鐵盧的可能。

《下一站》的開發時間線

他倒也沒有太鑽牛角尖。他坦承自己其實把《下一站》每個可能的結局都考慮了一遍,其中就包括暴死的情況。如果真的不幸一語成讖……

「可能我就不活了吧。」他苦笑了一下,「我從初三開始就放棄了正常人的生活,我不知道除了遊戲之外自己還喜歡幹什麼,還能幹什麼。我年齡也不小了,大公司也去過,創業也創過,獨立遊戲算是最後一條路了,孤注一擲吧。」

看到我有些錯愕的表情,他很快恢復了往日的自信:「但是相信我,《下一站》絕對會紅的。」

結語

在臨走前,我這樣問他:「雖然都說青春無悔,但平心而論,你後悔當年休學打職業然後做遊戲的決定嗎?」

「一點也不。我很聰明,如果走普通人會走的路,不一定比他們差。但說到底,我最後還是會去做遊戲,這樣起點就比現在晚了很多。在遊戲圈摸爬滾打的這十年,讓我收穫頗豐。」

我之前聽說過「音痴」,「畫痴」,倒還沒聽說過什麼「遊戲痴」。但如果真的有的話,或許他應該是泡泡這個樣子。他對於遊戲好像有一種近乎痴狂的完美主義。他甚至從來沒有給自己的家裡人玩過任何一款他的作品,因為他覺得都還不夠好。「但《下一站》會的,它凝聚了我多年的心血。」

儘管團隊成員有很多,但主力實際上只有泡泡和名叫Four的主程序而已。

不過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樣,一款遊戲能不能火,有的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遊戲本身過硬的素質,一點點運氣的成分也很重要。當年泡泡因為水之TD的橫空出世而被遊戲公司看中,難說沒有幸運女神的垂青。

而微妙的地方就在於:遊戲的素質可以被預測,而且我也相信泡泡的判斷力;但運氣這東西嘛……就不好說了。

祝《下一站》好運。

泡泡與筆者的合影

相關焦點

  • 立志超越《傳說之下》 專訪《下一站》製作人泡泡
    他不像很多製作人那樣,做成一款遊戲之後就不務正業去了。他每天都會在直播平臺接觸最新的作品,並從中分析出這款遊戲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很久。  「現在的那些國產獨立遊戲,它們的製作人要麼是程式設計師出身,要麼是美術出身,他們都不知道遊戲的核心樂趣——好玩是什麼。那些遊戲都缺東西,缺一個讓玩家看了就好奇想玩的感覺。」泡泡頓了一下,「說自戀一點,它們都缺我。」
  • 20歲成為橙光頭部遊戲策劃、獨立遊戲製作人是怎樣的體驗?| 文娛職業探索
    遲遲,20歲籤約橙光,第一部個人長篇文字劇情向遊戲熱賣64+萬花,超過120+萬點擊量;現為香港城市大學20屆研究生;獨立遊戲工作室負責人。的遊戲人,常常因為興趣愛好太小眾而和周遭學霸格格不入。我的日常是每天打開晉江追更新,看steam有沒有打折遊戲賣,橙光有沒有新出好玩的遊戲,周末刷奇葩說最新的一集。目前我有三個身份,橙光籤約製作人、獨立遊戲製作人、即將入職某遊戲公司的社畜預備生。
  • 現象級黑馬遊戲《三國志傳奇》製作人專訪:Make Sense
    現象級黑馬遊戲《三國志傳奇》製作人專訪:Make Sense  7月初,一款命名為《三國志傳奇》的第四代卡牌遊戲橫空出世,次日留存62.48%、7日留存28.10%、付費滲透率10.95,超S級產品的數據。今日《三國志傳奇》製作人接受我們的專訪,從一個開發者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理念,並透露了《三國志傳奇》手遊的一些情報。
  • 獨立遊戲製作人吐槽E3遊戲展:與中國無關
    無數的玩法創新都由這個市場孕育而生,Crash Bandicoot Minecraft,Don’t Starve,Journey等;最頂尖的遊戲體驗,Call of Duty, Uncharted,the Last of us,Second Son等。做主機遊戲的開發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為它不會限制你的任何想法。
  • 中國最小黑客汪正揚:8歲寫代碼 5年敲壞頂配筆記本
    中國最小黑客汪正揚新報京報 13歲的汪正揚火了。在本月舉行的中國網際網路安全大會上,這名清華大學附中初二學生被稱為「中國年齡最小的黑客」。「我的目的是幫助網站修補完善。」前日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汪正揚表示自己不會惡意利用網絡漏洞,同時否認自己進入學校答題系統是為了逃避寫作業。希望被稱為「白帽子」「入侵了學校的在線答題系統只為不做作業、利用黑客所謂『抓包技術』花1分錢買了2500塊的東西、修復了100多個漏洞……」中國網際網路安全大會期間,有關汪正揚的報導引發公眾關注,對此汪正揚認為自己被「誤讀」。
  • 關於《幻》,關於遊戲圈的那些「大夢想家」
    機緣巧合,在過去的兩年裡筆者曾兩次專訪過《幻》的製作人徐化(徐空文)先生,一次是在2015年遊戲公布之初,文章為《專訪製作人:最牛逼的國產太陽系沙盒》,另一次為2016年9月遊戲的試玩會上,文章為《「無人深空」+「我的世界」=好玩的「幻」?》。
  • 學了Scratch還不會寫代碼?極客晨星想實現圖形化編程到碼代碼的銜接
    對於孩子來講,學習某種程式語言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培養編程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學的核心不應是把某個小遊戲的代碼打開,改幾個變量,讓它變得很好玩,而是讓學生了解編程的整體架構。第二,Scratch與代碼編程之間存在斷層。在低齡段,多數公司會使用Scratch來教學。
  • ...夢想打造最牛逼的中國遊戲 專訪太陽系沙盒遊戲《幻》製作人徐化
    《幻》,作為一部國產獨立遊戲,首次提出了「太陽系沙盒」的概念,力圖實現一個1比1大小的太陽系,稱單個星球的面積就已經秒殺當今世界所有遊戲的地圖!
  • 原創 獨家專訪騰訊極光計劃製作人劉寒:致力於打造有影響力的創新...
    原創 獨家專訪騰訊極光計劃製作人劉寒:致力於打造有影響力的創新產品 原標題:獨家專訪騰訊極光計劃製作人劉寒
  • Never Too Small to Dream Big —— Unity大賽獨立遊戲開發者張翰...
    Unity大賽有幸對張翰榮進行了採訪,採訪過程有感於這是一個非常真誠的獨立開發者。獨立遊戲是如何「贏在創意,貴在獨立精神」的?獨立遊戲製作人應對市場上的困境如何做出堅持?開發Unity遊戲過程中如何解決效率優化等問題?這位堅持夢想的獨立遊戲製作人為我們娓娓道來。
  • 2018愛奇藝粉絲嘉年華開幕 泡泡社區獨立APP即將上線
    4月29日,「2018愛奇藝粉絲嘉年華-PAO PAO FANS·泡泡大陸」在上海盛大召開,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耿聃皓、愛奇藝市場副總裁陳宏嘉蒞臨現場。當天,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耿聃皓宣布,愛奇藝泡泡社區獨立APP將於5月上線。目前,泡泡社區是愛奇藝站內重要的娛樂社交媒體平臺及內容宣發平臺。
  • 春天裡8個有趣的運動遊戲:吹泡泡、踩氣球
    剛開始媽媽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之後慢慢放手讓寶寶獨立行走。效果:發展寶寶行走能力,體驗不同路面的感覺,鍛鍊行走的平衡能力。適合年齡:1~2歲效果:鍛鍊寶寶跳躍能力,同時在遊戲中培養寶寶的認數能力。適合年齡:2歲以上小提示:在放寫有數字的紙盤時,注意間隔的距離要適中,距離太寬寶寶在跳的時候容易摔倒。孩子跳躍能力不強時,可以鼓勵他邁大步。
  • 好遊快爆專訪《重裝上陣》製作人:這遊戲高達都可以造!
    誰的最有創意?誰能生存到最後?這裡高度自由、沒有規則束縛。在緊張刺激的戰局中,搭配最強的武器組合,操控你的最酷機甲,隨時和全球玩家來一場天馬行空的戰鬥。那就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期好遊快爆爆爆團獨家專訪——《重裝上陣》製作面對面!
  • 世界頂級遊戲製作人——歐美篇2
    除此之外,遊戲廠商願意把遊戲放到平臺上來售賣,當時的絕大多數遊戲大廠商都是鼻子朝天看的大爺,根本沒人鳥G胖。最後,「用戶」,做過網際網路產品的都知名,用戶有多難伺候,一言不合就差評。但是,最後硬上讓G胖做出來了,這裡我要說一下,其實當時不僅有Steam平臺,還有其他的平臺,比如最有名的就是暴雪的戰網。但是為什麼最後是Steam成功了呢?
  • 「獨立遊戲就是粗糙的代名詞」
    你們知道遊戲比賽評委很多人都沒有做過遊戲嗎?那他們為什麼當評委?就是因為他們玩的遊戲多玩的時間長?按照這個標準,輪也輪不到他們啊,那些網癮少年不是更有資格?而且,比照一下世間很多事情不就是這樣嗎?不懂商業的人在機場的電視屏幕上大談怎麼掙錢,最不尊重女性的人在搞什么女德班,最殘害生命的人在賣保健用品。
  • 愛奇藝泡泡社區專訪偶像練習生 告訴你偶像的樣子
    當然,在他們成為偶像的道路上,最離不開的是全民製作人的支持,節目期間收穫了大量的粉絲,還有不少練習生們在泡泡社區為粉絲們讀信,感謝他們一路以來對自己的堅持和鼓勵。同時,在泡泡社區讀信環節練習生們更是展現出了對粉絲的萬般寵溺,不過也有不少偶像被粉絲逗趣,給自家偶像出難題,「為難」臺灣的農農念「大腦福」(打老虎)、大裡魚(大鯉魚)等等,瞬間感覺走進了方言版的動物世界。
  • 中國年齡最小的「黑客」:8歲寫代碼,10歲做網站,如今他怎樣了?
    今天筆者要說的就是中國年齡最小的「黑客」,他8歲開始寫代碼,10歲做網站,如今成了這樣!他就是「汪正揚」,他出生於2001年,由於父母是商人,所以汪正揚接觸電腦的時間非常早,並且和普通人一樣,剛開始接觸電腦都會沉迷於網路遊戲,當時汪正揚也是玩了半年多的「農場偷菜」,但之後便覺得沒有意思,於是開始嘗試起了寫代碼,這一年汪正揚才8歲!
  • DEF專訪:騰訊精品遊戲的遊戲製作人李新平
    記者:各位媒體,現在在我身邊的是騰訊遊戲的遊戲製作人李新平,李總您好。 李新平:您好。 記者:何為精品也是仁者見仁的問題,什麼是您眼中的精品遊戲? 李新平:騰訊內部也沒有給精品做一個確切的定位,從我的角度來說,能夠被更多的玩家喜歡的遊戲就是精品遊戲,如果脫離於用戶空泛的談都沒有意義。騰訊內部最被大家接受的精品遊戲的定義就是越多用戶喜歡的遊戲越精品。 記者:作為一個資深的遊戲人,你還會深入製作細節嗎?
  • 泡泡龍遊戲(單機版)
    (單機版)簡介 這是最為經典的泡泡消除類遊戲。這款華麗版泡泡龍是唯一一款包含普通模式和街機模式的遊戲。 連接3個以上泡泡來消除它們。清除屏幕中所有的泡泡就可以升級了。 玩法:不要使用屏幕下面的箭頭,直接點擊屏幕中你想射擊的位置即可。可以設置遊戲背景和其它選項。 遊戲特點: 1. 普通模式——超過300個有趣的關卡。 2. 街機模式——泡泡會逐漸在下降,所以速度要快點哦。 3.
  • 14歲少年打造iPhone受歡迎遊戲泡泡球
    一款名為「泡泡球」的手機遊戲已被iPhone用戶下載超過200萬次,擊敗去年極其風靡的遊戲「憤怒的小鳥」,成為蘋果商店裡人氣最高的免費下載遊戲。不過,相比於「憤怒的小鳥」這個由17位芬蘭專家合作開發出來的產品,「泡泡球」居然出自一名14歲的美國男孩之手。「泡泡球」是一款耐玩有趣的物理益智遊戲,玩家需要克服各種障礙將氣泡運送到目的地。14歲的羅伯特·內伊是一位瘋狂的「蘋果迷」,他喜歡設計遊戲。於是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內伊開始接觸編程,並獨自一人完成「泡泡球」的所有編程,後來他母親又幫他將這款應用程式推薦給蘋果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