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文言文是死文字?用「中指點菜」很開心嗎?

2020-12-17 觀察者網

【學校開學在即,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在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

對於文言文等古詩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問題,坊間有不少議論,看上去正反兩方都有些道理,不妨看看臺灣某些人的言行,或許能有新的思考。】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近期,臺灣這邊的「課審會」正在古詩文上動腦筋。課綱課綱,臺獨掌權,不玩課綱是不行的,要不然「人工獨」會出現斷層。這一次聚焦文言文,也是意料中事,畢竟臺灣的「國文」,就是政治不正確,什麼莫須有的罪名都可以給你按上去,臺獨分子擔任課綱審議委員,在他們眼裡,唐宋八大家也是「造神」。

7月有則趣聞,自助餐店在點餐區貼上公告「勿用『中指』點菜」,懇請客人在選擇菜色時,不要用中指比給老闆娘看。「課審會」對通識教育課程,指指點點,凡有中國味者,一律批鬥剔除刪修,臺式日式內容一律擴增高舉吹捧,可不是堂而皇之地用中指點菜嗎?至於品味,那是什麼?歷史也好語文也罷,草根味兒才是香的。

圖片來源:作者收集,下同

另外,新聞媒體時而出現「被挨打」「被獲釋」這類「動詞盲腸」的低級錯誤,讀者傻眼老師搖頭,報紙翻個面卻又有「驚見文化懸崖」這類警示臺灣人語文程度下降的社論,也十足黑色幽默了。

學文言文到底有沒有用?是不是死文字?其在通識教育內容中多少佔比才適當?這不是現在才有的爭議,而是從20多年前開始,島內就在吵了。

以意識形態主張文言文應淘汰的綠媒舉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只有小學五年級學歷,而「句法完全洗去文言文的影子」,「長大後才自修文言文」,我噗哧笑出來,莫言既然不用文言文就能成為文學巨擘,又為何要「自修文言文」?純粹吃飽撐著嗎?臺獨分子常有自相矛盾的言論,於此可見一端。

其實主張應廢文言文教學者,不是只有獨派,還有許多白話文學作家,大陸的情況也與之類似,所以暫拋臺獨分子的極端言行,來看看真正嚴肅的問題:文言文是死文字嗎?

文言文有用無用?

主張廢除、削減「文言文教育」者認為,現代人都用白話文,文言文無用,作為大學專業教育可,通識教育則不如全力提升年輕人的白話文能力。再者,喝過洋墨水,對英文嫻熟的知識分子認為,完全不懂文言文,語文能力一樣可以很好,用英文語法操作白話中文,也可斐然成章。

力挺「文言文教育」者認為,文言文乃中文之精萃,可提升白話文的質地,建立文化涵養,這才是「國文」教育的本質。所以目前通識教育中約一半的文言文教材是適當的,甚至比例拉高也不為過。

我自己是文言文捍衛者,但總認為兩種對立的主張是雞同鴨講,始終沒抓到溝通的重點。

其實,文言文不是「一種」語文。在三千多年來的中文演進過程裡,文言文可有好多種,各個時代使用中文的方式都有變化,時尚簡約,時尚繁華,此乃語言發展之常理,所以若當文言文只是一種語文,就忽略了語文的傳承性質,並與白話文做了不必要的切割。

事實上,白話文也不是「一種」語文。

若從胡適於1917年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算起,於今正好百年。看胡適或魯迅的白話文學,與今日文學作品做一對比,也會發現時代在文字組織上留下了變化的痕跡。

相關焦點

  • 用文言文《赤兔之死》,獲得高考滿分作文的考生,如今怎麼樣了?
    但是進入初中之後,我們在語文的學習當中就會接觸到文言文,而文言文作為一種古代寫作的體裁,匯聚了古人的智慧,因此當我們學習這些文言文的時候,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古人所流傳的一些聰明才智。有一些考生非常喜歡文言文,他們不僅能夠熟練地背誦文言文的全部內容,同時還能夠對文言文進行自己的理解構思,轉換為白話文寫作。不僅如此,一些優秀的學生在作文當中還會使用古白話文的體裁。
  • 用文言文《赤兔之死》,獲得高考滿分作文的考生,如今怎麼樣了?
    但是進入初中之後,我們在語文的學習當中就會接觸到文言文,而文言文作為一種古代寫作的體裁,匯聚了古人的智慧,因此當我們學習這些文言文的時候,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古人所流傳的一些聰明才智。有一些考生非常喜歡文言文,他們不僅能夠熟練地背誦文言文的全部內容,同時還能夠對文言文進行自己的理解構思,轉換為白話文寫作。不僅如此,一些優秀的學生在作文當中還會使用古白話文的體裁。這需要考生對於文言文的各個知識點掌握非常熟練,才有可能用現在的文字寫出一篇達標的文章。
  • 古代人說話用文言文嗎?文言文怎樣稱呼老婆?司馬遷告訴你事實
    古代人平時說話也用文言文嗎?還是說會用比較通俗的話?如果不會的話,古代的白話文是怎樣的?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一種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幾乎是沒有差異。如今內侍宮人等或有觸犯及失誤差使的,也曾杖責,然亦有疾疫死者,如何說都是杖死?先生每將這本取票擬重處。』 這段話就很口語化了,普通人完全聽得懂。
  • 古代文言文這麼難,古人是怎麼交流的?你用文言文說話嗎?
    文言文,顧名思義,就是用文言文寫成的文字。其實可以理解為"五四"以前以古漢語為基礎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古代老百姓用文言文交流嗎?如果是先秦時期的老百姓,應該會用,畢竟文言文是從那個時候傳承下來的,日常交流肯定會涉及,而且那個時期倉頡他老人家的造字速度,估計用字不多,不分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
  • 古人說話真的是用文言文嗎?天天之乎者也?
    古人說話真的是用文言文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什麼是「文言文」。我們一般按照字面理解,「文言文」就是「寫文章的語言」?換言之,普遍認為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其實並非如此。《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這個「文」字是什麼意思?用漂亮的言辭掩飾的意思。「文言」的「文」,是「文飾」的「文」。
  •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魚我所欲也》
    中考文言文命題方式大多為課內文言文一篇,課外文言文一篇,做比較閱讀。考題是從字詞翻譯、句子翻譯、對文章的理解三大部分出4道題,共10分。今天起,學易語文將為各位中學生分享這24篇文言文的考點。希望大家能把這文言文的10分全部拿到手。
  • 19年前,用文言文《赤兔之死》拿下高考作文滿分的考生,現狀如何
    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言文作為中國古代獨有的一種文化形式,相信很多人曾經上學的時候都被它支配過,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學習文言文,翻譯非常枯燥,不過如果搞懂了,就發現有些故事還是很值得品味的,當年有一個高考生非常喜歡古代文言文的這種文學形式,他在高考的時候還用文言文寫下了《赤兔之死》,如今19年過去了,他怎麼樣了?
  • 每周測驗:在西餐廳你會用英語熟練點菜嗎?
    點菜時如何表達「我想吃炸魚薯條」?a) I would like to have fish and chips, please.b) Can I have fish and chips, please?c) I fancy some fish and chips.d) All of the above.
  • 蔣昕捷:高考寫下文言文《赤兔之死》獲滿分,19年過去現狀如何?
    在2001年那場高考語文作文中,他另闢蹊徑,沒有使用我們平時的白話文,而是用中國的古文,寫就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古文。 蔣昕捷對古文的熱愛,還要從他五歲那年說起。對於一個五歲的小孩,還處於文字啟蒙的時期,大多數小孩都在這個年齡讀一些幼兒的繪本這種淺顯易懂的書籍。
  • 林允兒用中文點菜 韓星中文十級還會做中式料理
    林允兒用中文點菜 韓星中文十級還會做中式料理原標題:中文十級!韓星林允兒在澳門用中文點菜無障礙,還會做中式料理1月19日晚,有網友在網上曝光了一段韓國著名女團成員林允兒現身澳門某餐廳吃飯的視頻,林允兒全程和服務員用中文交流:"酸辣的""娃娃菜""你覺得面夠我們吃嗎"等等。
  • 2001年高考小夥,用文言文《赤兔之死》被名校錄取後,如今怎樣
    在現在我們知道高考作文拿滿分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在高考中大家的思想都是開放的,而拿到高分,也是需要花費很多心思,而在高考中能夠想到這麼多的,確實很少,在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在高考中赤兔之死來寫出自己心中所想而拿到高考作文滿分的一位男子。他描寫了赤兔之死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狀態,這篇作文很快就被老師看到,並且打出了最高分滿分。
  • 19年前,他用文言文寫出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他現狀如何?
    而2001年的滿分作文,就是出自蔣昕捷之手的《赤兔之死》。01橫空出世的才子2001年蔣昕捷的作文《赤兔之死》獲得了滿分,通篇都是用文言文寫得,引得多家媒體相繼報導。作為一個理科生,能用文言文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就更加引人注目,蔣昕捷一舉成名,也因此被南京師範大學錄取。蔣昕捷能夠寫出如此出色的文章,一定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
  • 死也讀不懂文言文?古今詞彙的3種變化,搞懂後文言文不再可怕
    今天是第四篇關於文言文的內容,前面幾篇中,我分別從文言文的誕生、發展、構成分析了文言文難懂的原因,上一篇重點說到詞彙的演變是文言文中的最大難點,講了新詞的產生、舊詞的淘汰、詞意的演變,由於篇幅所限沒有完全展開,今兒我再把古今詞彙演變的3種主要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下。
  • 文言文作為使用了2000年的文字,為何到近代的時候卻被廢除了?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古人使用的都是文言文。不管是寫詩還是寫詞,所使用的文字都是文言文。但是在民國時期,文言文卻被廢除了。文言文作為我國使用了2000多年的文字語言,為什麼會被廢除呢?所以當廢除文言文的時候,我們國家自然也是一個新的時代邁進了。曾經在五四運動的時候就有人說我們是不能進步的,因為一些思想攔住了我們的前進步伐。在那個時候很多人就為了推進改革號召開始廣泛使用白話文廢除文言文。但是有的人卻沒有把握好尺度,居然還有人號召不要再使用文字,因為在這些人心裡是文字束縛了他們。如今,再來看這些事情會覺得這是十分可笑的。
  • 余光中曾抗議蔡英文的課綱:拋棄文言文我們的民族將失去記憶!
    2017年12月13日著名臺灣詩人余光中病逝,他在1966年曾寫過詩歌《當我死時》。詩中,他想到生命的終結是返鄉:「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其實很多人對余光中先生的去世是十分意外的,他去世前身體還很好,曾表示要一直工作到95歲。
  •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中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中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 2012-11-20 17:2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旅行英語情景交際之用英語點菜(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旅遊英語>正文旅行英語情景交際之用英語點菜(一) 2013-01-14 23:38 來源:外語教育網 作者:
  • 經典文言文賞析|河豚之死
    好遊而不知止,因遊而觸物,不知罪己,妄肆⑦其忿,至於磔腹而死,可悲也夫⑧!注釋觸:撞到。去:離開。鰭(qí):此指魚頷下兩側的鰭。飛過的老鷹用爪子抓住了它,撕裂河豚的腹部把它吃了。喜歡在水中遊卻不知道停止,因為遊動而碰到東西,不知道反省自己的過錯,胡亂地發洩自己的怒氣,以至於被撕裂肚腹而死,多麼可悲啊!文言知識說「去」:「去」的含義古今不同。今義指到什麼地方去,如「我去黃山」。
  • 古代用「文言文」說話嗎?天天之乎者也,還是有其他表達方式?
    古人說話是文言文嗎?之乎者也是他們的日常表達方式嗎?所謂的文言文現在的定義就是古代的書面語。不知道文字和語言的的發展關係的,就弄不明白清楚這個問題,下面來簡要分時期來談談,就知道古人說話用不用文言文了。
  • 都是用文言文嗎?其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當時孔乙己生活的時代背景,正是文言文到白話文過渡時期,人們生活中交談普遍都是白話,他還講文言文顯得非常滑稽。古人和現代人說話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之所以咱們了解的古書都是文言文,主要是古人用了「言文分離」的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