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按照皇族內訌的次數來做個排行榜,將中國歷史上影響力稍微大點的王朝(疆域面積30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內訌統計出來,遼朝絕對是實至名歸的第一。
遼朝的皇族內訌頻繁程度令人咋舌,從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死後便開始,貫穿整個王朝218年的歷史,甚至在金軍大兵壓境,王朝生死存在之際,都沒有停止,足見耶律氏對內訌情有獨鍾。
一個王朝的滅亡,基本上都是許許多多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對於遼朝來說,雖然遭到了金國的毀滅性打擊,但最致命的傷害則是內訌造成!
先來看看遼朝創立伊始,即阿保機之後三位皇帝充滿爭鬥的登基過程。
926年,遼太祖阿保機病死,雖然他在去世之前已經早早將長子耶律倍立為太子,然而,攝政的應天皇后述律平認為長子溫文爾雅,不適合做契丹人的領袖,便直接將他廢了,以次子耶律德光取而代之,是為遼太宗。耶律倍被貶為東丹王,在太宗的嚴密監視與控制之下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不得不南逃後唐,結果在後唐的宮廷政變中一命嗚呼。
947年遼太宗病死在從開封撤退的北歸路上,部將當即擁立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為帝,是為遼世宗。這次,還在上京主持朝政的應天太后述律平又有不同的想法,感覺自己的小兒子耶律李胡更適合繼承皇位,意見不同,自然是靠實力說話,結果,耶律李胡沒搞定侄子,反倒被侄子擊敗了,皇位只能給耶律阮。
這位遼世宗除了貪杯好色之外,還特別喜歡「三打」,打人,打獵,打仗。打仗還好,南北還是五代十國,局勢紛亂,隨便捶;打獵也沒問題,遼朝控制區人煙稀少,野獸多得是,可打人的選擇性就少了,只能從身邊找人來打。
951年9月,遼世宗協助北漢攻打後周,行軍至歸化(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時,由於其他部隊未到,先行駐紮在火神澱等待。其間喝酒、打人、打獵,挨打的全部是身邊的武將,眾將惱羞成怒,最後推舉耶律察割將其殺死於夢鄉中。
由於阿保機生前並未稱帝,等於遼朝真正意義上的前三位皇帝全部都是在激烈的內訌中上臺的,當然,彼時的遼朝處在上升期,故而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
然而,隨著與宋朝籤訂「澶淵之盟」,遼朝的疆域和局勢穩定下來,耶律皇族內部持續不斷的內訌,影響便越來越嚴重了。
遼興宗母子結怨:
1031年遼聖宗去世,長子耶律宗真即位,即遼興宗。遼興宗生母蕭耨斤當即自立為皇太后並攝政,順手就把遼興宗的養母齊天皇后蕭菩薩哥給弄死了。遼興宗與養母感情極深,卻因無權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結怨。
法天太后當然對遼興宗並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宗元為帝。耶律宗元把這一事告訴興宗。遼興宗怒不可遏,於1034年用武力廢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慶陵」,大殺太后親信。七月,遼興宗親政。修建陵園安葬齊天皇后。而後,把法天太后接回來,並與她保持十裡的距離,可見怨毒之深。
耶律宗元謀反:
1063年七月耶律宗元聽從兒子的勸說,發動叛亂,自立為帝,不久被遼道宗所平,耶律宗元自盡,史稱灤河之亂。
遼道宗殺皇后、殺太子:
遼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並聽信耶律乙辛的讒言,相信皇后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通姦而賜死皇后。而同時耶律乙辛為防太子登基對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並將其殺害,史稱十香詞冤案。
江河日下的遼朝終於迎來了她的終結者金朝,可末代皇帝天祚帝統治下的遼朝,皇族耶律氏依然對內訌情有獨鍾,先有耶律章奴借著末代遼帝天祚帝御駕親徵女真之時,在上京發動叛亂,後有文妃與耶律餘睹密謀廢黜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