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稀缺資源。與其說管理時間,不如說如何管理能量、讓單位時間內的價值最大化。
人,除了先天因素,本來具備聽、說、讀、寫、思考、想像、選擇、創造、情感等能力。但是,由於生長環境、觀念認知、道德準則等等,慢慢地,就像被「造型」的花木,被塑造成某種形態,某些能力被局限或束縛起來。
你可知道,何時自己的這些能力可以得到超常發揮,在什麼地方會受限制?是否是,在清晨思維活躍而午後變得遲鈍?在傍晚容易感傷,夜晚感覺孤獨?在某些人面前變得拘謹,而與一些人相處則可以談笑風生……
究竟那一面才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呢?倘若,可以讓它回歸,重新排列組合,呈現本來面目。我覺得,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一種是自然,一種是冥想。
沒有人不喜歡自然,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融入自然就會變得純真、快樂。
很多時候,通過冥想或者在無意識中進入到冥想的狀態,比如說發呆,在「心理意象」的世界——冥想中、只有對象的存在,人,都變得無比愜意、自在。
所以,我認為,自然、靜坐冥想是可以幫助人把握身心的律動、讓潛能發揮到最大的。
就像自然界的草木,它們總是順應著時節,隨自身的律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以自己的方式,呈現最好的狀態。
人亦然。相比草木,人還具有主動管理的能力。公司、企業需要管理,人自身也需要管理;當你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或企業來運營的時候,你的生命一定會呈現不同的姿態。
管理、運營的前提是了解自己,了解生態,熟悉規則,懂得審時度勢、揚長避短。對於我們自身也是一樣,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想要成功或者說只是為了不那麼庸俗,了解自己、認知自己、把握身心的律動、讓潛能發揮到最大,就變得尤其重要。
對於我們而言,如何做到呢?高人指點,智囊團,生命導師?不,並非人人都能完全的具備這些條件和因緣。很多時候,我們都要靠自己,靠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習練。
靜坐冥想,就是這樣一種簡單、便捷又可行的方式。
真正最懂我們的人是自己。在什麼時候需要獨處,在什麼時候需要鼓勵,在什麼需要安慰,在什麼時候需要放鬆,諸如此類,及時地回應或引導內心真實的需求,在現代生活的慢慢變成一種奢侈,寧願躁動地起舞,也不願恬淡地無為。
不妨嘗試著,端坐下來,放鬆,調息,來到完全屬於你的時空、你的聖殿,在須臾中,體驗、覺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