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我們不能出徵抗擊,那就在家好好備課!

2020-12-13 騰訊網

1.

今年的春節,我們過得很不一般。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把歡慶團圓的熱愛化為無畏抗擊的英勇。

望著那些向著病患和疫情衝鋒陷陣的白衣勇士們,我莫名地有些愧然:勇氣、專業、堅守、耐心,這些專業品質和職業素養,我們做老師的,在我們的工作上能夠體現多少?關鍵時刻,例如面對問題學生和課堂事件時,我們的態度、反應、方法、措施是否顯得足夠專業?

就拿備課這件教師基本功的小事來說吧,我們每學期上的一節節課,或是拿到一篇新課文,或是準備一節示範課,我們是否有著足夠的信心和從容?

有感而發,僅作自省。作為普通老師,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家好好閱讀,好好備課,為大災過後更好地教學積蓄力量。

2.

教學「五認真」當中,備課是第一位的,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但是現實的「認真」又是怎樣的呢?我們都懂的。

有人用一輩子去備課。這是經驗的長期積累,拼的是功夫。也有人一輩子也沒背過課。抄抄教案成了習慣,完成一份差事。

一直備課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不容易。常常是趕巧了,才能上一節稱心的課。一直抄教案的,也都是因為覺得備課太難了,總是也把握不了,急人。急著急著,有的人就放棄了。有的人挺了過來就成了高手。

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棟樓的話。寫教案,就是畫圖紙,上課就是現場施工。沒有辦法要求設計師也去做泥瓦匠,也不能奢求泥瓦匠去畫圖紙。二者皆能的人一定是少而又少,不好強求。所以,同樣道理,我們也不好苛求老師們都是課程設計的高手。老師們如果能一邊教好書,一邊又能鑽研一下教學設計,偶爾去嘗試一下課程和課堂的創意自由,應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雖然有不少名家大家講備課經驗,但但往往因為個性化、舞臺化的成分太重,所以好多老師看了依然是高山仰止,或是學點片鱗只爪,成不了系統,缺少規律性的認識和把握。

於是,多數老師還是選擇了討巧的辦法。教案還是從書上、網上抄一些來。然後,就老老實實的上就是了。效果也不錯,至少可以省下來大把的時間可以處理處理作業和學生的調皮事。

可是,如此的循環,對於學生來說,太遺憾了。

3.

新年,在這裡我就結合我自己最近的備課實踐,給大家介紹一些能夠實現簡便且快速備課的技巧。

當然,首先還是想說兩個基本的認識:

其一,備課是日常工作,不是設計大賽。備課滿足日復一日的課堂教學需求,而不是為了某一場在舞臺上的呈現。所以我們需要掌握的備課技巧是一種能不斷重複的、規律性的動作。能夠把技術打造成藝術固然是好事,但我們日常更多的還是要能夠進行批量設計的模板。我們要用簡單易行的設計方法來實現一天又一天、一節又一節的課。這一節一節的課不同,但一定是有普遍性的規律和操作技巧,也就是說是有普遍的設計方法和實施策略的。所以,我們不應當去尋求一課一例,而應該是思考常規性的課堂和教學方式方法。

其二,這些方式方法對於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場合都該有較強的普適性,才能稱得上是教學的經驗和技巧。而這些普適性的策略技巧方法,又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個性化地呈現。這樣才可以形成每一位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風格。

好了,說說幾個備好課的小技巧。

課題三分法

●詞語法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透過題目我們一般可以推測文章的內容主題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因此我們可以抓住題目中的三兩個關鍵詞。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

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就是一個教學點。「我和伯父」又是一個教學點。然後,故事當中還有的「我」也是一個教學點。圍繞這三個方面來解讀課文,自然就好設計課堂討論話題了。

再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我們可以抓住「老屋-倒不了-總也」這樣的關鍵詞,來設計學習模塊,這樣自然就有了「猜故事-猜情景-猜場面-猜結局」這幾個閱讀討論環節,備課簡單化,學生學起來也很有趣。

●層次法

文章的題目往往可以預示著作者將會從幾個遞進的層面進行描寫或者解說或者闡釋。

例如學習魯迅的《好的故事》。圍繞題目就可以分為「好的故事」「好的情景」和「好的描寫」這三個層次來展開教學。用線索來說故事,用想像來講情景,再用推敲詞句來品讀語言表達,一節課的三層法設計,是不是變得簡單起來?

再如我們學習古詩《墨梅》。題目中的「梅」顯然就包含著畫作中的梅、詩句中的梅以及詩人心中的梅。以這三個層面來進行課堂討論的設計,自然就可以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又比如《落花生》。那就可以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品花生」從這幾處著眼,帶領學生討論和品悟散文中意趣。

還比如《竹節人》這一課。可以簡單分為「做竹節人」「玩竹節人」和「念竹節人」三層模塊來設計讀讀說說,通過來閱讀梳理和假設想像等,帶領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

文體三分法

●要素法

準確把握各種文體的幾個要素,從而進行課堂討論練習的展開。

例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是革命英雄故事,類似於小說。那麼,「情節」「人物」「環境」就是基本要素。我們可以從「故事線索」「壯烈情景」「英雄形象」等三個方面進行討論學習的設計。這就是一篇基本的記敘文所擁有的幾個方面要素。運用這個三分法進行教學,《少年閏土》也是一樣的。

我老師創建的「主題框架備課法」(戲稱「五指備課法」,即「主題、話題、習題」的備課方法),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三分解讀法的備課策略。您不妨移步看看:

●要點法

不同文體的課文,其實都包含著「知識內容」「教育價值」和「生活關聯」這三個方面的相應的教學意義。所以,我們在備課時,抓住這三個要點,也能很方便地設計講讀和訓練。

例如教學《普羅米修斯》。三要點:一個神話故事、一個富有同情心並敢於鬥爭的英雄和一種勇於擔當的責任精神。在「生活關聯」模塊,可以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樣勇於為民造福的人呢?」「你最崇拜的英雄都有怎樣的情懷呢?」像這時正在抗擊疫情的醫務工作者們,他們都是普通人,但他們何嘗不是我們的英雄呢?

像這樣的三要點設計,還可以用於《獵人海力布》。

●結構法

各類文體的課文都有其基本的文章結構。大概地解讀應當包括三類別:知識層、邏輯線、語法鍵。「語法鍵」是我的說法,就是關鍵性語句的表達特徵。

例如《鳥的天堂》。知識:我們需要通過課文了解「鳥的天堂」的自然基礎;邏輯:同學們要了解「我」所經歷的「鳥的天堂」的過程和快樂體驗;語法:同時需要學習作者對這樣一種美好體驗中的精彩表達修辭方式。所以,備課抓住這三塊,課堂設計就變得很容易。

學情三分法

學情,就是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這是上好一節的的前提。教案好抄,但對學情的精準解讀是抄不來的,需要長期的觀察、思考和學習,這是真正經驗積累和思考辨析的過程。有的老師教一輩子書也管不住學生,課堂上一團糟,那麼給他再好的教案也用不起來。所以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是所有備課、上課的基礎,其他的技巧都可以照搬,唯獨這個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三個基本面:需要、經歷、體驗

比如教《大青樹下的小學》。這是怎樣的一所小學呢?老師和學生都是什麼樣子的?他們來自哪裡、怎樣學習?了解這些,這是孩子們的需要。

我們帶領學生去通過勾勾畫畫、讀讀講講來學習,並且帶領學生們發揮想像,如果你是在這樣的小學裡面,你會怎樣的學習和生活呢?這是經歷求知過程。

所謂體驗,就是說我們要讓孩要帶領孩子去回應他們的生活經驗:我們的學校是怎樣的學校呢?我們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呢?讓學生進行表達。這樣,《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教學就可以分為這三塊來進行。

●三個興趣點:了解、探求、分享

再如學習《鳥的天堂》這一課。那就可以分為三個學情興趣點:一是「鳥的天堂」在哪裡、是什麼?二是「鳥的天堂」是怎樣一種景象?三, 「我的天堂」又在哪裡、是怎樣?這個「我的天堂」就是同學們自己的小天地,應該也是別有一番趣味。這就是回歸學生自己的生活。

●三個關鍵區:認知、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腳」指什麼,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稱它為「爬山虎的腳」?「我」是怎麼觀察的,有了仔細的觀察,又是怎樣寫出來的呢?這就是從課文認知、思考到學會表達的三步過程。備課,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經歷,需要考慮這樣的「關鍵區」。

又比如科普童話故事《在牛肚子裡的旅行》。這個旅行過程是什麼?你是怎樣了解整個「旅行」的經歷的?作者把這樣一個過程的知識說成故事,多有意思呀,這就是表達體驗。課堂就可以圍繞這三個「關鍵區」來進行設計。

小結一下:「課題、文體、學情」,以上的三大塊,可以是獨立盤算,實際上也可以看成是一次完整備課需要考慮的三個步驟。

(您還可以在此公眾號裡搜一搜我關於備課的其他文章。)

其實,40分鐘的課堂容量是很有限的,密度和強度都不能塞得滿滿的。之所以用這些個「三分法」這樣一種大而化之的備課解讀策略,就是希望我們能更便利地認準一節課、從容安排教學環節,並能騰出精力和思緒聚焦具體教學互動細節的實現,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學有所進。這樣的家常課,也都是一節一節的好課。

怎樣,宅在家裡,在抄新教案之前,是不是先自己動手試試啊!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原創歌曲《我們都要好好的》發布
    2月7日,由張家口籍詞作者門笑凱、錢郅禎作詞、錢郅禎作曲的抗擊疫情原創歌曲《我們都要好好的》正式發布,該歌曲由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呂薇演唱。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戰役中,他的心情難以平靜,坐落在漢口常青花園母校的一草一木和師生們的一張張笑臉,仿佛還在腦海浮現。
  • 特殊時期的集體備課,看佛山三中初中部的老師如何減負增效
    初中的學生大多沒有很好的自制力,在脫離老師的現場監督下,學生如何做到自主學習?基於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特點,學校的老師們認為線上教學不能直接複製線下教學,線上教學重在「導學」。於是,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老師遵循「先學後教,依學定教」的教學原則,組織集體備課工作,由備課組長帶領同科目的老師研討如何使用希沃易課堂、如何制定線上教學策略、如何遠程引導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等。
  • 這位老師的備課本讓大家開眼了
    這位老師的備課本讓大家開眼了據悉,該名鄉村女教師叫胡欣出生於1997年是石芫中心小學一年級數學老師據胡欣老師同事透露胡欣老師經常晚上9點多獨自一個人在辦公室備課改作業工作非常敬業右一為女教師胡欣胡欣說:「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熱愛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熱愛孩子們。為了踐行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我將不斷學習,好好讀書,從書香中陶冶自己的性情,歷練自己的品格。
  • 學校讓老師「不備課」。校長:「這是我們成為名校的法寶!」
    有這樣一所重點高中,學校讓老師上課前不備課,上課後學校直接去班上發放上課資料,老師臨場發揮,給學生講這份。校長說,這是他們學校的致勝的法寶!校長說,我們要學習某重點高中,實行「空白卷上課」,所謂「空白卷上課」,就是上課前不通知你,到你上課時,我們會給學生發一張你從來沒做過的試卷,讓你當堂課給學生講解。這樣能快速提高你們的教學能力,前幾天我遇到某重點高中校長,他給我說,他們學校的「空白卷上課」已經施行了三年,老師成長得非常快。因此,我們學校也準備實施「空白卷上課」,請各位老師做好準備。
  • 個性十足的備課才是真備課,這是一種模式請老師們借鑑
    真正高效的備課是每位教師根據個人喜好來自由決定形式的備課。這樣的備課個性十足,生動有趣,是踏踏實實的真備課,是高效的備課。這些個性十足的真備課利於教師教學特色的萌芽與形成,利於課堂教學。學校領導和教育部門官員,應該大力提倡教師們不拘泥於統一格式或形式的個性十足的備課。
  • 給老師(4):說說備課
    一個不能獨立備課,一個不能天天用心備課,一個不能備出屬於自己課的老師,註定不是好老師。現在不少地方為了規範備課,特別是規範新老師備課,有一個政策——三年紙質備課,也就是說三年內,要一字一字地把備課內容寫在紙上。我30多年教齡了。
  • 「武漢,我們馬上就到!」第二批交大醫療人昨出徵
    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上海第一例SARS病人就是由他護送到傳染病醫院的。2008年,他又主動報名,在地震發生第五天就來到了四川德陽,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他醫療隊員們一起,投入到了汶川地震的救援當中。這幾年,作為醫院分管醫療的副院長,陳爾真也在醫療管理上積累了許多經驗。他說:「我覺得自己非常合適到一線去,也非常迫切在疫情爆發時到一線去,參與到這次防疫攻堅戰中。」
  • 貴州財經大學組織教師開展抗擊疫情網絡專題思政講座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1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和思鵬)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黨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五所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抗擊疫情網絡專題思政講座備課錄課工作,並在全省高校通過「易班」平臺播放。
  • 靠近我,溫暖你——二小北校區英語備課組巾幗風採掠影
    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打破了老師們傳統的教學模式,由線下教學轉移到了線上教學,學校及時推出了適應當下的「溫暖」課堂。這對於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是一次艱難的挑戰,備課、錄課、整理資料、學習各種網絡技術、學會如何與學生、家長線上溝通,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我們英語備課組僅有的三位同行者,一起群策群力,堅決不能給學校的教學拖後腿。
  • 教案不能是當代「八股文」,要允許多樣化備課
    手寫教案海枯石爛,矢志不渝星移鬥轉,技術更新,資源無限,日新月異,唯有我們檢查老師個人備課工作的方法一成不變,真的有海枯石爛矢志不渝之氣概。硬要說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對教案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所有這些可以美之名曰「越來越規範」。
  • 一位全國優秀教師致年輕班主任們的一封信
    萬平老師從一線工作的角度出發,給年輕的班主任們寫了這封信,勉勵自己和班主任夥伴們不負韶華、無愧春天,表達了一個老教師在家國大事中情系教育的溫暖情懷。,年輕的老師們,或許你在家中本也是個孩子,但此時次戰此課,你要像個「戰士」,披上戰袍,帶領著學生和家長們一起出徵……親愛的老師們,我們一起上好這節課吧!
  • 老師們都是怎麼備課的?
    答|百度派 @天了嚕熊熊備課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和優化教學方案等一系列的準備,以保證學生順利、有效地學習。同時,認真備課是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保證。那麼如何做好準備呢?首先,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五個環節課前備課作為教師重要的預備工作,已經引起了教師的大量興趣,並對如何做好課程做好了深入的探索。我認為,教師在準備課程時必須掌握以下重要環節。
  • 老師是怎麼備課的?
    「如何備課」這是一個大問題。首先,來提問或找答案的應該都還是教師新手,有經驗的老師不會需要這樣一個答案,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在準備新課教學時,他們想的不會是「怎麼備課」這個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剛踏上教師之路的小朋友們請好好體會這一點)。所以「如何備課」的關鍵,最重要的在於看清自己「教什麼」的問題。沒有經驗的人可能會說「教課本」啊。
  • 【備課筆記】這些老師的備課筆記太驚豔!備一堂好課老師該做啥?聽聽特級教師的備課心得
    此前,中教君也展示過紅遍網絡的備課本。這是來自江西贛州一位鄉村女教師的備課本,被網友們稱讚為「教科書級別」。圖文並茂的教案,凝聚著老師的心血,讓我們看到了滿滿的責任感,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老師太用心了!
  • 馳援國內外抗擊新冠肺炎的醫療隊員們有了新「兼職」
    大洋網訊 9月10日下午,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的教師節系列活動上獲悉,馳援國內外抗擊新冠肺炎的醫療隊員們有了一項新「兼職」。該院在廣東醫療界率先推出「兼職研究生輔導員」。名教授回憶恩師 傳承醫德醫風活動現場,著名肝膽胰外科專家梁力建教授、顯微創傷外科副主任朱慶棠等專家,不約而同地回憶起了自己的老師。
  • 這首抗擊疫情歌曲發布!
    2月7日,由張家口籍詞作者門笑凱、錢郅禎作詞、錢郅禎作曲的抗擊疫情原創歌曲《我們都要好好的》正式發布,該歌曲由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呂薇演唱。
  • 抗擊疫情宅在家裡的說說 防控新型肺炎困在家中發的朋友圈
    1、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那是必須的!對宅在家裡、減少外出的我們來說,積極健身增強抵抗力,也是必需的!2、疫情發生的這個春節,宅家多日,有點兒心煩意亂,很是羨慕那些家在秦嶺山腳下的朋友。6、大人們還是儘量不要出去吧,在家就是為社會做貢獻7、宅家的日子只能上樓頂,沒有人,看到小區裡十分安靜,遠處繁星點點的燈光,城裡的人們都在家裡安靜的呆著。我們趁著這難得的放風時機,在一塊小小的樓頂上輕輕跑起步來,竟然跑了1000米,流了點汗,頓時感覺人舒服多了。
  • 也談「備課」
    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備好課,要想上好一節課而又不去好好備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裡先說一個故事。在著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老師們和視導員準備寫點意見以便下課後提出來,但他們聽得入了迷以至於忘記了做記錄。下課後,聽課的老師問這位歷史老師花了多少時間備這節課。
  • 現在備課手段如此發達,為什麼某些領導還喜歡讓老師們手寫教案?
    看網上,很多學校竟然還要求老師們必須手寫教案,並且每周一檢查,公布分數。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作為教育行業的一員,對這樣的場景我太熟悉了。因為曾經我們學校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學校領導這麼喜歡讓大家手寫教案呢?實際原因也很簡單。
  • 我的抗疫日記|北京市黃城根小學裴冬青:我在抗擊疫情中成長
    媽媽看了這個新聞,馬上決定取消旅遊和春節聚餐,老老實實待在家裡。我不解地問媽媽:「這個老爺爺是誰呀,為什麼媽媽那麼聽他的話?」媽媽告訴我:「這位老爺爺名叫鍾南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呼吸疾病權威,2003年你還沒有出生時,我們國家曾經有過一次類似的傳染病疫情,就是按照鍾南山爺爺提出的防治辦法消滅的。他現在雖然八十多歲了,但為了國家,再次出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