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條心理健康自檢標準,看看你是不是真正「健康」?

2020-08-28 德誠學院

傳統的健康觀點認為「無病即是健康」。而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它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高尚。其中心理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和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到底怎麼定義?

儘管近年來在全世界範圍內,隨著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與否的研究不斷深入,但關於心理健康的界定,目前依舊存在不同的觀點。一般認為,心理健康是指能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來應對社會、自然和自我的變化。

有什麼標準自我評估?

2012年,中國學者發布了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及具體評價因素,6 條要點如下:

① 認識自我,接納自我:了解自己併合理地評價自己,有一定的自尊和自信,接受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② 自我學習,獨立生活:能從經驗中學習、成長並學以致用,能夠獨立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務。

③ 情緒穩定,有安全感:能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基本保持情緒穩定,積極正向情緒是主導,對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有基本的安全感。

④ 人際關係和諧良好:具有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夠保持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在關係互動中體驗到正常的情緒狀態和滿足感,能夠接納他人以及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問題。

⑤ 角色功能協調統一:心理和行為表現,能符合社會規範、角色要求、所處環境、年齡特徵和個人現實需要。

⑥ 適應環境,應對挫折:不迴避現實環境接觸,能積極面對、接納和應對現實,能積極面對和處理困難、挫折。

總結起來,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大致體現在3個方面:

  • 自我和諧:自我意識、生活和學習能力、情緒健康;
  • 人際和諧:人際關係和諧良好;
  • 社會心理和諧:角色功能,社會適應。

一些心理學家和精神科專家也將心理健康的標準分為以下10點: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

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滿足個人基本需求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的規範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以上提到的判斷「標準」,可以用來作為參考,也可以當作是提升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向。

在實際操作中,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還需結合所處的環境、背景、年齡、時代等因素來綜合評估,並不是單純依據「標準」。

如何看待「心理不健康」?

再次跟大家說明,「心理健康」或「心理不健康」並不是絕對化或一成不變的。

關於心理健康,一方面,我們應該對它保持關注和重視。

研究證實,心理健康是心身健康的重要部分,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可能會導致疾病。

比如,因工作、家庭、婚姻、經濟等各方面壓力導致個人處於持續的緊張壓抑狀態下,若不能實現及時有效調整,則可能導致一些身體疾病(如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或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鬱、失眠等)。

同時,這些疾病也可反過來給心理健康帶來挑戰和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咱們也不必對「心理不健康」這一概念太過恐慌、糾結甚至自我代入。

既然心理健康是動態發展的過程,而且也不是完全絕對和黑白分明的,那麼,心理健康就完全可以通過維護和促進來實現動態發展。

針對心理疾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針對個人性格和能力方面,積極提高自我的適應和應變能力,積極改善人際關係,從而幫助實現心理健康。


部分內容源自丁香醫生

相關焦點

  • 10條心理健康自檢標準,測試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健康」?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高壓的環境中,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威脅我們生命和健康的一大殺手。心理健康才能擁有身體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到底有些哪些呢?中國心理衛生專家們通過反覆的調查與研究,確立了中國人心理健康6的條標準與評價要素:第一部分是:自我和諧(1)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評價要素:自我認識、自我接納;(2)情緒穩定,有安全感。
  • 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看看自己有沒有達標
    10條心理健康標準你達到了幾條 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 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看看自己有沒有達標
    10條心理健康標準你達到了幾條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 什麼是心理健康?點擊查看以下標準,對照看一看是否「健康」
    在生活中出現情緒低落、凡事都提不起興趣的狀態,可能會有人這樣安慰道:「心情不好,堅持一下就過去了」、「走出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了」但是如果出現了身體上的傷痛,人們斷然不會說:「挺一挺,熬一熬就沒事了」。很多人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全然不同的。殊不知,健康的定義其實並非如此。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1986年,郭念鋒先生在《臨床心理學概念》一書中,提出了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條標準,三十年過去了,重溫這十條標準,對於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當你感到痛苦、感到無奈無助、感到傷心失意、感慨人生無常的時候,請你細心地對照這十條標準,給自己一個定位吧!人生的痛苦來自於不明真相,當你知道了自己的真相,如何更好地生活就有了答案。
  •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於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充分地了解自己。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六、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
  • 心理健康的7條標準
    有學者提出了較為具體的心理健康標準,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 智力發展正常;第二,情感反應適度;第三,意志品質健全;第四,人格統一完整;第五,自我意識正確;第六,人際關係協調;第七,社會適應良好。前四個方面從心理學的體系出發,概括了心理方面考慮的心理健康標準;後三個方面側重了對己、對人、對社會的全面認知與相互適應,可看做從社會心理方面考慮的心理健康標準。1. 智力發展正常 智力是人的感知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及操作能力的綜合,屬於一般能力。一般來說,能力強的人工作效率主高,容易適應環境。
  • 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又是哪些呢?
    01、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係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02、心理健康的標準1986年,郭念鋒先生在《臨床心理學概念》一書中,提出了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條標準,三十年過去了,重溫這十條標準,對於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 看看你的心理健康達標了嗎?
    心理健康可以說比軀體健康更重要。比如:一個肢體上殘疾的人,他有正常的心智,樂觀的心態,那他一定生活的有滋有味。而一個四肢健全,心智正常的抑鬱症患者,他的生活卻像是無底深淵、每天都在死亡邊界掙扎。那麼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呢?
  • 網友喊鄭爽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健不健康可以從這10條標準判斷
    在心理學上如何評估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呢?我們來看經典的馬斯洛和米特爾曼心理健康十條標準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根據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此次直播事件中鄭爽的行為是不符合第8、9、10條的標準鄭爽的情緒管理是有問題的
  • 新生兒是否健康:10條新生兒健康標準,你家寶寶達標了沒?
    寶寶出生之後,一家人歡喜的不得了,同時也擔心新生兒是否健康。我們沒有儀器,只能通過感覺和肉眼來判斷。那怎麼能夠判斷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健康呢?送你十條新生兒健康標準。快來對照一下,看看寶寶是不是達標吧。1、新生兒的脈搏每分鐘120到140次,比成人要快好多。
  • 健康中國人的50條國標 看看你都達到了嗎_Oclean X_健康生活家電...
    日前《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正式對外公布,這份報告包含了50個關於健康方面的知識,成為目前為止最權威的中國人健康標準。這50條國標簡單又好記,看看你都達標了嗎?    14、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生8個小時;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
  • 自測:你的心理健康標準!
    在醫學心理學上心理健康的內容是我們當中的重點,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標準,那山東衛生人才網的老師就針對心理鍵康的標準給大家總結一下。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心理健康:如果一個人表現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並能有效發揮個人身心潛能和積極的社會功能。這就是心理健康。一般只要個人在生活中持有一種積極的,開放的,現實的,發展的,辯證的,通達的人生態度,可以認為他的心理是健康的。
  • 健康生活: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測量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因為不同的作者有自己的學術背景。但是,只要我們能把握評估維度的要領,不同的觀點就可以共存。例如,抵抗心理壓力的能力越強,產生精神障礙的可能性越小。這說明心理應激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因此,抵禦心理壓力的能力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合理標準。例如,大量的臨床病例證實,在正常智商範圍內,一個人的智力水平高或低,與他的心理健康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許多神經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不高,甚至有點高,也就是說,高智商並不意味著心理健康。康,低智商並不意味著心理健康。
  • 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都有哪些
    衡量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樣也重要,甚至在某些時候,心理健康更為中藥,那您是否知道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呢?您知道如何保持心理健呢?不知道沒關係的,今天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 10大衡量身體健康的標準,看看你符合幾條?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 如何才知道自己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的定義
    很多人常常會有這樣子的疑問,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了什麼心理疾病,總覺自己心理不太健康,又害怕自己真的心理不健康。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下,各種上網查資料,越查越難受,心理就越焦慮,就真的以為自己是得了心理疾病了。
  • 黑龍江京科腦康提醒:警惕心理健康問題
    「走出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了。」 但是如果出現了身體上的傷痛, 人們斷然不會說: 「挺一挺,熬一熬就沒事了。」 很多人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全然不同的。殊不知,健康的定義其實並非如此。
  • 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的九條建議
    傳統的健康觀點認為「無病即是健康」。而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它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高尚。其中心理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和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 @監獄民警,快來領取你的專屬心理健康「警小信」
    監獄民警是築守高牆平安、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在高強度、高壓力的日夜堅守中,有時也會出現身體超負荷運轉,心理能量嚴重消耗的情況。近日,省監獄管理局與省喬司監獄、浙江連信科技有限公司攜手,為全省監獄民警職工量身定製、傾心打造一款心理健康機器人——「警小信」,以更智能、更貼心、更私密的方式,關心關愛民警職工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