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送餐員陳小軍之死:澳洲當事外賣平臺缺席質詢

2020-12-11 土澳的生活

陳小軍留下了妻子和一雙兒女。(澳洲廣播公司圖片)

中國籍外賣騎手陳小軍(Xiaojun Chen,前譯陳曉軍)在雪梨華人聚集區澤特蘭(Zetland)命喪車禍逾一個月後,他所屬的送餐平臺「熊貓外賣(Hungry Panda)」的代表昨天缺席了新州議會的死因調查聽證會。

熊貓外賣方面幾周前曾同意在這場涉及零工經濟領域的聽證會上作證,但昨天無一代表到場。負責調查此事的議會委員會主席、工黨議員穆奇(Daniel Mookey)稱,該公司沒有發出任何通知。

昨天本該是熊貓外賣代表首次公開露面。該公司總部設在英國,以世界各地的華人為目標客戶。此前,包括Ola在內的其他多家零工經濟領域企業和陳小軍的遺孀魏利紅(Lihong Wei)都曾出席新州議會的聽證會。

熊貓外賣的送餐經理魏露娜(Luna Wei,音譯)原定於昨日上午11點45分發表講話,但等到中午12時,穆奇不得不告訴在場者,這家公司代表仍未現身。

「我們的下一組證人本該來自熊貓外賣。」穆奇當時說:「熊貓外賣(代表)缺席,也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9月29日傍晚,43歲的熊貓外賣騎手陳小軍在送餐途中,與一輛304路公交車在澤特蘭區的奧代亞道(O』Dea Avenue)與伽迪加侖道(Gadigal Avenue)路口相撞,頭部和腳部受到重傷。他被緊急送入聖雲仙醫院(St Vincent's Hospital)搶救,翌日宣告不治。

63歲的公交車司機被警方控以危險駕駛致造成嚴重身體罪。他目前獲得有條件保釋,駕照已被吊銷。

而在陳小軍遇難前後的一個月時間裡,同為36歲的雪梨優步優食(Uber Eats)騎手弗雷迪(Dede Fredy)和DoorDash的華裔騎手周凱旋(Chow Khai Shien)也相繼遭遇車禍身亡。

上周,來澳料理陳小軍後事的魏利紅,到新州議會作證。她早些時候告訴《衛報》記者,其丈夫的離世讓全家人陷入經濟困境,尚不清楚熊貓外賣會否支付工傷賠償。

陳小軍生前都將在雪梨的送餐所得匯給身處中國陝西的魏利紅、15歲女兒、8歲兒子及其身患殘障的嶽父母,一人肩挑養家的重任。

由於熊貓外賣、優步和Deliveroo等送餐員並不屬於「僱員」,而僅被當作「獨立承包人」。這意味著,包括陳小軍在內的騎手無權獲得法定的最低工資、病假,以及工難或工傷補償。

穆奇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熊貓外賣代表的缺席,讓人們對該公司支持旗下送餐員的能力不抱太多信心。

「熊貓外賣未能直面未來工作中心(Future Work)的質詢,我對此感到失望。這是極其不尊重的行為,尤其是在上周聆悉熊貓外賣一名遭遇工難工人(指陳小軍)的遺孀的證詞之後。」

「委員會熊貓外賣能夠更好的合作。我們將在明年初的下一場公開聽證會上傳召他們。」

穆奇隨後補充說,熊貓外賣在昨天下午1時左右發出了一封道歉信。這比其代表原定出席聽證會的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

魏露娜向《衛報》出示了有關電郵。她在郵件中寫道:「我非常抱歉,今天(周一)沒能按時出席這一重要會議。最近,我一直忙於對騎手展開安全教育。今日(周一),一些騎手不約而至,到公司與我商談送餐問題,這致使我無法按時抵達聽證會現場。」

「我為今天(周一)的缺席感到抱歉,萬分抱歉。」

周一晚些時候,委員會聽取了新州工作安全局(SafeWork)負責人鄧菲(Peter Dunphy)的證言。他透露,該機構正在調查陳小軍和弗雷迪的死亡事件。

鄧菲說,10月1日,即陳小軍去世的兩天後,運輸工人工會(Transport Workers』 Union)向工作安全局通報了陳小軍的死訊。當局仍在調查為何熊貓外賣當時沒有予以通知。

相關焦點

  • 風雨兼程 紐約中餐外賣送餐員的小費人生
    (美國《世界日報》/顏潔恩 攝)   中國僑網12月3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新興中餐外賣平臺逐漸在紐約華人圈崛起,經營者強調不出門也能在家吃美食,通過網際網路重新定義外賣市場。但外賣模式的變化,也讓外賣送餐員的小費收入有了新樣貌。
  • 我餓了,想吃外賣 | 澳洲外賣送餐大點評
    複習期間,除了複習,吃還是很重要的。Foodora這個與Pandora名字很像,粉色超有少女心的送餐公司,大家都不陌生。成立於德國柏林,如今已在超過10個國家運營。在澳洲,Foodora在三大城市:墨爾本、雪梨、布裡斯班都有送餐服務,客戶可以選擇送餐或者去店裡取。路上的一抹粉色風景線
  • 雪梨華人送餐員被公交車撞擊身亡,工會疾呼為送餐員提供保護設備
    事發當晚11時左右,華人外送平臺「熊貓外賣(Hungry Panda)」已在官網上發表聲明證實,被撞者是該公司旗下的送餐員。 聲明寫道:「當地時間9月29日下午6時,一名熊貓外賣騎手在澳大利亞雪梨華人區Zetland發生交通事故,已被送往醫院。」
  • 日本外賣送餐員超4萬:年收入13-63萬元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日本外賣送餐員超4萬,年收入200萬至1000萬日元 | 悅讀全球日本外賣送餐員超4萬,在改變餐飲業外賣配送服務已經開始改變日本餐飲業的原有局面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顯示,日本主要外賣配送服務平臺的送餐員已達到4萬人。除Uber Eats和「出前館」兩大平臺外,menu和運營送餐服務「Chompy」的SYN等初創企業也在今年涉足日本外賣配送服務。9月,德國同行業的大型企業外賣超人(Delivery Hero)也以foodpanda的服務名進駐日本市場。
  • 北京外賣員之死,映射出當代外賣員圖鑑:生而不易,做人太難
    也正因為如此,外賣行業已成為繼物業、家政和安保後,與城市居民接觸最為密切的行業之一。  目前,我國的外賣平臺有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等。  其中,美團和餓了麼是兩大巨頭。    02  北京外賣員之死  北京近日吹大風,在5月19日,北京市白紙坊西街,由於風力較大,大風颳倒了一棵大樹,砸中一位騎車路過此地的外賣小哥的頭部。  儘管外賣小哥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但是還是因傷勢過重離世。  一場大風,竟奪去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 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給送餐員交社保和保險嗎 工資有多少
    ­  隨著用戶對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的客觀要求,當前,「提供高品質送餐服務」幾乎是所有送餐平臺對用戶作出的服務承諾。而實際送餐業務中如何才能讓用戶認可這項服務標準,對於「騎手」們來說,最基本的是保證將用戶的外賣安全準時送達。
  • 電動車頻遭竊難追回 紐約華裔外賣送餐員有苦難言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6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隨著外賣APP的普及,外賣送餐員大多不再攜帶大量現金而成為打劫目標,但他們送餐使用的電動車卻日益成為不法分子偷竊對象,數據顯示從2019年9月至今,全紐約市至少有
  • 紐約華裔外賣送餐員遭暴力搶劫致腦震蕩
    紐約華裔外賣送餐員遭暴力搶劫致腦震蕩
  • 外賣送餐,美國飲食文化的符號
    經常出現在美國的著名影視作品中,比如電影《尖峰時刻》《絕命律師》、美劇《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和卡通片《怪物電力公司》等,雖然名為「中餐外賣盒」,但其實是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如果說中國風餐盒體現了美國外賣文化中懷舊的部分,那麼如雨後春筍般的網絡平臺送餐服務則是如今外賣文化和科技發展的結合。
  • 單身女子凌晨5點叫外賣遭美團外賣送餐員猥褻
    凌晨5點叫外賣,卻被送餐員入室猥褻,這樣的事就發生在泉州雲谷社區一棟大廈裡。2月22日凌晨4點57分,在泉州雲谷社區一大廈裡,22歲的單身女生小吳用手機點了一份外賣。不到凌晨5點半,外賣小哥就敲響她家的門了。像往常一樣,小吳沒想太多,穿著睡衣,接過外賣,可沒想到小哥對她說「能借用你家廁所嗎,內急」。沒等小吳同意,外賣小哥就闖進來了,問了衛生間的方位,徑直走進去。穿著睡衣的小吳,愣是在門內站著,大門開著。
  • 3月份外賣送餐員人均收入超過7400元?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日,58同城發布的大數據報告顯示,3月份,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餐飲行業供需兩熱,職位需求大量釋放,其中送餐員3月平均收入超過7400元。3月份的行業收入顯示,送餐員的平均收入高達7400元,這是為什麼呢?先從供需方面來看,由於部分城市的封城,餐飲行業首當其衝,甚至部分餐廳關門倒閉,而3月的復工潮來臨,很多人走出家門開始上班,就意味著沒有太多的時間煮飯,而此時部分飯店也開始營業,達成基本的供需關係,有明顯的市場交易需求,那麼為什麼收入會高達7400元呢?
  • 最新調查:近三成美國送餐員品嘗過顧客的外賣
    中國日報網7月30日電(孫若男) 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7月29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美國外賣送餐員都想品嘗顧客訂購的食品,有近三成的送餐員將想法付諸實踐。美國食品公司網站面向500名送餐員和超過1500名消費者,對他們在四家最受歡迎的食品配送服務軟體Uber Eats、Grubhub、DoorDash和Postmates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上周該網站發布了外賣送餐人員的不良行為調查報告,結果顯示54%的送餐員被外賣餐品的香味所吸引,約28%的人品嘗了所送的餐飲。
  • 外賣送餐員在送餐不及時等一系列的問題時,需要那麼多的包容麼?
    短視頻現在火爆網絡,每當出現一個」外賣送餐員「被投訴,被罰款,在來一個大男人委屈的表情,甚至」嗚嗚大哭「,就會得到全網的一致諒解,從而引發對投訴者的抱怨,甚至全網的」聲討「,難道人家花錢了,不應該享受服務麼。」外賣送餐員「掙得難道不是服務費麼?
  • 外賣App湧現 送餐平臺「燒錢」戰打響
    文/ 廣州日報記者 文靜、馮秋瑜  多品牌為賣點 平臺式服務  白領Vita的手機裡下載了不少外賣App,訂餐後會有送餐的簡訊提醒,包含送餐員的電話等信息。相比以往需要「收集」不同餐廳的外電單,或者只能選擇周邊少數餐廳的日子,這些外賣App為Vita確實帶來不少方便。
  • 那些讓外賣小哥「哭笑不得」的訂單,外賣小哥:我只是一個送餐員
    那些讓外賣小哥「哭笑不得」的訂單,外賣小哥:我只是一個送餐員我們現在的生活可以說是相當便利的,可能小時候我最夢想的事情就是有人幫助我們跑腿,有人幫助我們買飯,現在都可以輕鬆實現。外賣也是我們這些每天在外面上班的年輕人需要的,就拿我來說吧,我基本上也是三餐有兩頓都是靠外賣來解決的,有時候中午實在不想出去,也會叫外賣直接送的公司,簡單方便還能多工作一會兒。但是前一段時間網上引起了一個熱議話題,那些讓外賣小哥「哭笑不得」的訂單,看看都有啥吧?
  • 美國「餓了麼」送餐員:沒有小費過不下去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外賣平臺的送餐員們每天都在為了生計奔波。他們想方設法搶時間,甚至冒著受傷風險,只為了多接單多送餐。但與中國送餐員不同的是,美國送餐員在送餐之外,還要關心消費者到底給了多少小費。小費是他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小費,美國的送餐員們甚至連最低工資都拿不到。
  • 外賣員發中英雙語送餐簡訊 團隊與顧客進行雙語溝通
    外賣小哥用中英雙語發送餐簡訊)「雙語送餐簡訊」微博截圖本報訊 收到一條中英雙語簡訊,竟然是外賣小哥發來的!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武昌漢街附近一外賣送餐小哥用中英雙語發信息與顧客溝通。許多網友感嘆,外賣小哥都在使用英語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為勵志的外賣小哥點讚。昨天,武漢晚報記者聯繫上博主孟菲菲,了解到了這條微博的來龍去脈。
  • 重慶開州,高溫下的外賣送餐員,不畏酷暑準時送達!
    8月4日上午11點,小編來到位於新世紀百貨開州商都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外賣送餐員何偉正坐在店裡焦急地等待出餐。這時候,他已經上班兩個多小時,送了好幾個訂單。取完餐,何偉幾乎是一路小跑奔向他的電動車。對於像何偉這樣的外賣送餐員,訂單超時是他們的一條「紅線」。一旦逾越,將會面臨著罰款、差評,以及部分脾氣火爆顧客的數落。所以,他們一定要在取餐、送餐的各個環節與時間賽跑,按照商家的出餐速度和距離遠近,計劃一條耗時最少、路程最近的線路,儘量不浪費每一分鐘時間。
  • 湖北一送餐員接連被偷外賣:從沒吃過披薩,首次買是為賠客戶
    東方IC 圖眼下,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等訂餐APP正成為許多市民手機裡的必備應用程式,網上訂餐人數增多,外賣平臺訂餐需求量隨之增大,催生了外賣送餐員職位的需求,有企業甚至喊出月薪萬元招聘「騎手」(外賣送餐員),可騎手的日子並不好過。
  • 原神新職業送餐員,開啟花式送餐姿勢
    第二期原神提瓦特新聞來啦,本期是美食(劃掉)送餐風雲錄專刊,是關於開啟各種送餐姿勢送餐員的酸甜苦辣,懸崖,大海,都阻止不了他們送外賣。,所以這份土豆餅是沒有靈魂之風的食物,所幸路線還是相當簡單的,一路直線過去,有個小坡跳跳或爬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