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個難念地名:第5個念錯的大多是本地人,外地人反而都能對

2021-01-07 六兔觀察站

湖南5個難念地名:第5個念錯的大多是本地人,外地人反而都能對

1.耒(lěi)陽,中南

耒陽是湖南省的一個縣級市,歷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耒水北岸,是中國的油茶之鄉。耒陽的地形複雜,山丘、平地樣樣都有,佔地面積近2700平方公裡,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故鄉。耒陽也因此有很多的景點都與蔡倫有關。耒陽的「耒(lěi)」並不多見,還算生僻,很多人直接忽略下面的撇捺,盲讀成「fēng」,但這與耒自身的讀音相差很多,便吃了念字念半邊的虧。

2.郴(chēn)州,東南

郴州自古就是咽喉要地,兵家必爭,人傑地靈,又是人文毓秀之所,搭界江西,毗鄰廣東,被稱為湖南的「南大門」。郴州是我國的優秀旅遊城市,有「林中之城,創享之都」的美譽。唐宋元明時代,詩詞發展鼎盛,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在這裡留下了絕句佳篇,著名的《愛蓮說》也是在這裡創作的。郴州的「郴(chēn)」還算少見,雙木林、耳朵旁,很多人都錯念成「bīn」,你念對了嗎?

3.汨(mì)羅,東北

汨羅很多人都聽過,屈原便是投身在汨羅江,湖南的汨羅便是以此得名的。汨羅市緊靠著洞庭湖、汨羅江,也因端午節,這裡的龍舟文化甚為風行,是「中國龍舟名城」。汨羅很多人說的時候都知道這個地方,但看見這個字時又不知道是怎麼讀,念「rì」羅的都有,常常容易鬧出笑話。

4.芷(zhǐ)江,西部

芷江是湖南懷化市的一個自治縣,境內常住人口以侗族人為主,還匯集著苗、漢、土家等14個民族,是個民族的大熔爐。芷江有很多的礦產資源,鐵、錳、煤等礦產豐富,被發現探明的就已經有24種了。芷江的芷其實很多人都能念對,因為念字念半邊,它與停止的止是同音的,可是真正是認識它才讀對的有幾個人呢?你是不是其中一個?

5.漵(xù)浦,西部

漵浦和芷江一樣都是懷化市的,與芷江共用懷化芷江機場。漵浦在懷化市的東北方向,地勢有點像盆地,縣境四周都很高,只有中間是低的,漵浦的名字最容易出錯,也出錯的很莫名其妙,因為出錯的大多都是本地人。湖南的「塑料普通話」聞名全國,因為口音的原因,很多本地人念漵(xù),都好像在說(jí)浦,常常都是本地人念錯,外地人反而都能念對,都是「塑普」的鍋。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漵浦,聽過當地的方言呢?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難念對的3個地名:看似簡單,外地人卻常常會念錯讀音
    文/北望千山難念對的3個地名:看似簡單,外地人卻常常會念錯讀音漢字博大精深,很多字和詞不僅在意思上有多種解釋,而且在讀音上也存在多樣化。說起多音的那些漢字,很容易讓人想起我國的那些容易讀錯的地名。這裡為網友們簡單盤點下江西省的3個非常難念對的地名,這3個地方的名字被譽為是最難念對的地名,雖然看起來個個都很簡單,但其實並不容易,外地人經常會念錯讀音。
  • 河北最難念的5個地名:第二個讀音當地人都拿不準,你讀得準嗎?
    河北最難念的5個地名:字都看著簡單但一張口就錯,你念對了嗎?不過,這個縣城的名字可讓很多人都頭疼,本身「樂」就是個多音字,樂亭縣的「樂」還是個生僻的音,讀「lào」,你念對了嗎?它臨近北京,接壤保定,依靠大同,屬於張家口,四周都算是實力非凡的城市,它自身也不俗,是我國重要的文化歷史名城,境內還保存著我國古老的剪紙藝術。蔚縣的「蔚」本就是多音字,所以很多人都把它念成「wèi」縣,其實它的「蔚」是念「yù」的。
  • 四川最難念的三個地名,連本地人都會頻頻失誤,能念全不是一般人
    說到旅遊大省那我想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國內的四川省吧,說到四川你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火辣辣的成都吧,四川省內除了省會成都還有著非常多有名的優秀旅遊城市,並且也都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這個省份當地的山美,水美,還有人也非常美,四川原本就是一個美女非常多的城市,也是一個盛產好吃的地方
  • 中國這十個城市名字太拗口,能讀出一半算你厲害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愛旅行看世界,截止到2017年,中國擁有省會23個,自治區5個,城市一共657個,雖然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並且漢字的數量突破了9萬個,但人們常用的漢字只有7000個,所以這麼多的城市與地點為了避免重名情況,會有一些城市設置一些相對複雜的地名,而中國尤其有十個城市的名字特別難念
  • 這些「河北地名」,你能讀對幾個?
    很多漢字,看似簡單,但是在用作地名的時候,卻有不為人所知的讀音,尤其是外地人初來乍到很容易讀錯。地名讀音的約定成俗有很多種原因。有些讀音我們在書本上可能會了解到,而有些卻是當地的方言,在字典上也不會查到。河北有很多地名,第一眼就很容易被讀錯。
  • 山東6個難念的地名:第二個因省內有讀音相同的城市,常常被弄混
    山東6個難念的地名:不在東南就在西南,你念錯過嗎?曲阜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很多建築都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又因為環境優美宜人,還在不久前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曲阜兩個字都很常見,在安徽還有個阜陽,但很多人都把曲阜讀成了「qǔ,fǔ」,你有沒有念錯呢?
  • 這3個地名,外地人經常念錯,最後1個地名的讀法更是出乎意料
    比如說:秦漢時期實行的郡縣制,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州制,唐宋時期實行的道(路)制,元明清時期實行的行省制時期……如今,中國的行政區域已經有了明確的劃分: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這些被明確劃分的每一個地方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名字。那麼對於我國的眾多城市名稱,你都能夠快速的叫得上來嗎?
  • 安徽5個最難讀的地名:第二個本地人都能讀錯,央視主播也吃過虧
    安徽5個最難讀的地名:第二個本地人都能讀錯,央視主播也吃過虧歙(shè)縣歙縣位於安徽的最南端,是古徽州的六縣之一文房四寶中的墨徽墨、硯歙硯,都是極品中的極品。所以歙縣的名號有許多,「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 「中國徽文化之鄉」等。很少有人會把歙縣讀錯,一般都是直接不會讀。六(lù)安六安位於安徽中部合肥旁邊,是一個普通地級市。六安又稱皋城,是古代大法官皋陶的封地。
  • 太霸道:校長念錯地名,不僅不道歉,反而把地名的讀音改了
    不過,民國有一位超級名校的校長,念錯地名後不僅沒有人敢指正,反而礙於校長的權力,把地名讀音改了。他就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 黃埔還是黃浦?改名字,並不是說給這座學校徹底改了字,而是改了叫法,我們現在說起這座學校,都是叫黃埔(pǔ)軍校,但實際上應該是黃埔(bù)軍校。 埔原本只有「bù」這一個讀音,只有黃埔軍校才念(pǔ)這個音。「埔」是個地名專用字,意思是山間的小平原,是閩南方言用字,當地人全是讀成bù。如今,廣東、福建、臺灣還能找得出一些帶「埔」的小地名。
  • 3種無人能模仿的美食,本地人不吃不舒服,外地人一口都不願意吃
    3種無人能模仿的美食,本地人不吃不舒服,外地人一口都不願意吃 愛吃的朋友應該都有留意,當一種美食開始在一個地方流行的時候,其他城市的攤販就會慢慢的開始模仿,比如,湖南的黑色臭豆腐,很多年以前很多城市的臭豆腐都是白色的,但是湖南的黑色臭豆腐火了之後,很多城市也慢慢出現了黑色的臭豆腐;又比如說北京人吃烤鴨的時候
  • 玉樹州稱災民安置對本地人外地人一視同仁
    至昨日,已是震後第三天。接近搜救的黃金72小時,群眾的安置和物資發放問題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賽馬場是玉樹州災後最大的居民安置點。它在這一天經歷了明顯的變化。「從下午1點開始,我們進入了正軌。」該居民安置點的負責人州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松仁青相信一切都會有秩序。
  • 85個字符組成的地名:號稱全球最長地名,據說沒人能一口氣讀完
    但在不加各種xxx市xxx自治區後綴的情況下,很少見到我國有5個字以上的地名,一方面是我國文字的表達能力強大,另一方面則就是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了,但在紐西蘭卻不一樣,因為這裡有一個長達85個字母的地名,沒人敢打保票能一口氣念完這個地名。
  • 浙江「存在感最低」城市,GDP排名墊底,外地人連名字都容易念錯
    麗水是浙江整個面積最大的城市,高達17298平方公裡,高於省會杭州的165.57平方公裡,即使這樣因為其經濟發展程度不高,人們也很難接觸它,人們對於浙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是都是杭州,畢竟他們的發展比較好。
  • 廈門這些地名這麼念 解讀難懂難念的地名
    不過,在廈門有的地名,也有出於尊重大多數人習慣,不念慣用讀音的。在廈門帶「埔」字的地名很多,如廈門港的大埔頭、中埔頭、小埔頭,以及五顯鎮店仔村上埔社等。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專家說,「埔」為多音字,除讀「pǔ」,另一個讀音是「bù」,主要用於地名,多數帶「埔」地名應該讀bù,但有些如前埔等帶「埔」地名知名度較高,大多數人習慣讀「pǔ」,應尊重習慣。
  • 最「難念」的火車站名,本地人都經常念錯,外地人更是傻傻分不清
    我們中國人對於名字總是很重要,我們個人的名字和車站的名字都是仔細考慮後決定的,但是,在中國有很多很少見的車站名字,例如,安徽省有車站的名字,本地人總是弄錯了。這個站是安徽蚌埠站,說到這兩個字,很多人都會讀錯,但他的真正讀法是「bengbu」,兩個都應該讀四遍,但是,大部分人把蚌的第一印象讀作「bang」,這個也能理解,因為是多音字,所以我覺得漢字的魅力很深。
  • 江西「最難念對」的3個地名,個個看似簡單,外地人卻經常念錯
    眾所周知,我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為了實現更好的管理,按照一定的規則將各地區劃分為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域,分塊管轄, 我們國家各省下面管轄著大大小小很多縣市, 每個行政區從大到省,再到小縣城,都有自己的名字,這些表明某個地方的名字有特別的意義或代表性, 在我們國家這樣的大地方,有些縣市的名字不可避免地使用比較不熟悉的語言
  • 中國最尷尬的城市名,本省人都念錯,外省人念「棒錐」
    在安徽有個地級市蚌埠,這個城市名非常「尷尬」,不僅僅是本省人都經常念錯名字,很多外省人直接把蚌埠念成「棒錐」。蚌(bèng)埠(bù),經常被念作bàngzhuī(棒錐),因為大家都知道河蚌的蚌,念作(bàng),而埠(bù)字有一個偏旁跟追比較像,所以不懂埠這個字的人就會念作(zhuī)。在外省人的口中,蚌埠的叫法常常令人哭笑不得,搞得本地人非常尷尬,經常有外地人說:「你們棒錐人。。。」
  • 國內最「難堪」B車牌,本地人難以啟齒,外地人一看就笑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民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出色,如今買車在我國已經不是一件稀罕事了,大部分普通人都逐漸過上了小康生活,買車輕而易舉。現在的年輕人買車時都講究面子和氣場,有些人還對車牌號有許多特殊的要求。車牌號上數字的排列順序可以體現出車主的身價,有些寓意良好的豹子號車牌就是車主的門面。
  • 非常容易「念錯」菜名的4種中國菜,網友:考完漢語8級,也難念對
    食材是一道菜的基本元素,無論是調味還是烹飪,都是基於食材,因此食材在菜餚名稱中的位置通常是最後壓軸的。比如白切雞,烤鴨,醬牛肉等,有很多中國菜,除了八種最著名的美食外,還有許多有名小吃。看看你可以讀對幾個?一、餄餎面(he le mian)餄餎面對很多不熟悉的外地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第一次看到的人甚至連名字都會讀錯吧,市場上也有寫成合羅面的,餄餎面是由高粱面,蕎麥麵和成麵團,放在麵條機上,用槓桿壓成麵條,在煮熟,再配上配料製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