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菜單的初始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使客人一目了然地了解菜的成分,口味以及烹飪方法。蔬菜的原料分為肉類和蔬菜類,肉類有,豬,牛,羊,雞,鴨,魚等,蔬菜類就是是各種蔬菜和豆製品等。
食材是一道菜的基本元素,無論是調味還是烹飪,都是基於食材,因此食材在菜餚名稱中的位置通常是最後壓軸的。比如白切雞,烤鴨,醬牛肉等,有很多中國菜,除了八種最著名的美食外,還有許多有名小吃。
這些小吃中有的的名字很難讀,也許「漢語8級」的人很難念出菜名,不會念不要亂念,要不然容易鬧笑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食物的名稱有多難讀。看看你可以讀對幾個?
一、餄餎面(he le mian)
餄餎面對很多不熟悉的外地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第一次看到的人甚至連名字都會讀錯吧,市場上也有寫成合羅面的,餄餎面是由高粱面,蕎麥麵和成麵團,放在麵條機上,用槓桿壓成麵條,在煮熟,再配上配料製作而成的。在我第一次看到餄餎面時,我讀成了(he lao mian)朋友便在一旁笑話我。我不知道你第一次看到這三個字是讀成了什麼呢?
二、盬子雞(gu zi ji)
民俗美食「竹園盬子雞」為什麼可以變成市級「非遺呢 」?烹飪工具首先是精巧。第一眼看,它是一個普通的陶瓦罐,呈圓柱狀,中間有一些凸起,很像樂器「鼓」名字叫「盬(gu,音古子)」,這個「盬」是一個不常見的字,如果不標音的話,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讀。
盬子雞的主要食材是農村土雞,配上臘豬蹄,主要配料是農民醃製的老式大頭菜。大頭菜是一種青菜,看起來像圓頭蘿蔔,像做榨菜一樣浸入鹽中漬後,瀝水,倒出後放入罐子中進行乾燥保存。任何熟悉四川菜的人都知道,無論是餐館的大廚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他們都喜歡在烹飪時加些鹹菜來提高口感和風味,盬子雞也不例外。
三、荸薺(bi qi)
荸薺成熟於中秋前後到春分時節,它也可以稱為馬蹄。馬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這種叫法,但是荸薺就聽到的比較少了,還有人常常把它的讀音讀錯,荸薺雖然看上去很醜,但它不僅香甜多汁,而且是一種全面的水果和蔬菜。它的全能在於:同時它可以促進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還可以調節酸鹼平衡。並且在過去荸薺被用來作為藥物藥使用,許多古代醫學著作都提到荸薺的作用是「通便、清痰、排淋」。
四、藠頭(jiao tou)
藠頭也稱為「蕎頭」,在古代漢語中稱為「薤(xiè)」。它在中國已經種植了3700多年。據說,早在南宋時期,武漢就已大面積種植這種蔬菜。宋代詩人宋雷有詩《種薤》,「薤實菜中芝,仙聖之所嗜」。所說的食材就是藠頭,藠頭作為蔬菜味道鮮美,用來炒五花肉的味道更是令人愉悅喜愛,但是江南地區經常吃糖醋藠頭,在重慶和四川的藠頭醃菜更是普遍常見,但是這種方法主要是使用藠頭的鱗莖為主,藠頭的鱗莖是不可以生吃的,必須在食用前煮熟或進行醃製。
總結:餄餎面、盬子雞、荸薺、藠頭,你念對了幾種呢?有沒有讀錯呢?小編已經在這幾道難念的菜名上標註了拼音可別再念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