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主編、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喻常森做總報告介紹 李永傑拍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永傑)11月20日,《大洋洲藍皮書:大洋洲發展報告2017-2018)》新聞發布會在中山大學舉行。本次發布會由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舉辦。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何文平處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全球編輯部高明秀主任分別從學校和出版社角度就《大洋洲藍皮書》的總體發展做了闡述與評價,相關報告撰稿人做了專題介紹。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聊城大學以及澳新的學者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總報告指出,2017-2018年度,大洋洲地區政治、經濟、外交形式發展基本保持穩定狀態。在政局方面,紐西蘭和多個島國進行了大選,大選後內政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大洋洲經濟存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等不同水平和模式的發展態勢。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作為發達工業化國家,其經濟結構均呈現啞鈴式狀態,資源型產品和服務業成為出口增長和拉動就業的主要部門。太平洋島國經濟增長表現出相當大的不平衡性,經濟增長受到外來投資、援助和突發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
國別篇指出,本年度面對國內民族主義抬頭和國際局勢的變化,澳大利亞內政外交出現右傾化趨勢。而中澳關係進入一個多事之秋的局面,其爭議基本上源自雙方主觀上對於深化兩國的政治經濟關係有著不同詮釋,加之澳大利亞內部對「中國崛起」辯論的高度分歧化,兩國關係的正向發展備受考驗。中澳政治關係的波折、澳大利亞籤證政策的調整以及留學項目質量的管控都可能在短期內影響中澳教育交流的正增長態勢。2017年紐西蘭大選後,由工黨和優先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取代了此前國家黨執政的政府。聯合政府實現了對紐西蘭內政外交政策的重新塑造:在對內政策方面,住房政策更加嚴格,移民政策收緊、更加重視教育政策,同時強調對太平洋事務的發聲,旨在保護紐西蘭的國家獨立與利益;在對外政策上,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都提出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觀、太平洋重置戰略,以應對聯合政府所謂的戰略焦慮,但在國際熱點問題上的自由主義立場未發生本質變化。太平洋島國政局基本上保持穩定狀態,努力克服經濟發展障礙、加強公共領域的改革爭取國際社會的援助仍然是這些國家發展的頭等大事。其中,中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合作成為新的亮點。
專題篇提出,「印度一太平洋」區域的出現作為分析和決策的關注焦點,說明了區域認同的社會建構性質以及這些願景可能被賦予的不同目的。對於澳大利亞和日本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印度一太平洋的想法可能提供一種與印度接觸的方式,保持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並且可以看作對中國崛起做出的回應。川普上臺以來,美澳關係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呈現出實用性和不對稱性特徵,在「印太戰略」構想的視角之下,在政治上美澳兩國在印太地緣政治框架下開展合作;在軍事國防上進一步加深合作;在外交上澳大利亞積極回應美國,針對中國採取遏制態度和舉措;在經濟上澳大利亞則採取兩邊下注的態度。
據悉,《大洋洲藍皮書》自2013年起至今已經連續出版發行了六期,成為國內外有關大洋洲問題學術研究和政策分析的標誌性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