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及遺址展示館開館

2020-12-15 騰訊網

新華社南昌8月20日電(記者袁慧晶)歷經2年多時間改造提升,位於江西新幹縣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20日上午重新面向公眾開放,同時開館的還有新建成的大洋洲商代大墓遺址展示館。

大洋洲商代大墓發掘於1989年9月,共出土青銅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其中伏鳥雙尾虎、四足銅甗、乳丁紋虎耳方鼎等五件文物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大洋洲商代大墓的考古發掘是全國「七五」期間十大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新幹縣因此擁有了「長江中下遊青銅王國」的美譽。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傳青銅文化,2003年,新幹縣在商代大墓遺址西面建成了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迄今已接待遊客42萬人次。

2017年,新幹縣聚力打造大洋洲青銅文旅產業聚集區,投入60多萬元完成了大洋洲青銅文化產業項目總體策劃;並爭取國家資金512萬元,在商代大墓遺址處建成一座展示館,與青銅博物館聯為一體。此外,新幹縣爭取上級陳列布展資金200萬元,自籌資金1100多萬元,完成了商代青銅博物館的升級改造。

記者了解到,新設計的陳列布展面積2000餘平方米,各類展品150件(組),展廳分虎方都邑牛頭城址、王國氣象瑰麗畫卷、天工開物奇珍異寶、歷史迴響淦地風骨四個部分。展廳充分運用液晶顯示系統、雙通道投影系統、觸摸系統、模型雕塑系統等現代表現手法,讓歷史復活、讓時空穿越,以滿足各種文化層次、不同年齡結構遊客的需求。(完)

相關焦點

  • 大洋洲鎮青銅博物館揭秘商代歷史 感受青銅特色文化旅遊魅力
    」,一座以青銅方鼎為外觀模型的博物館矗立在一片視野開闊的土地上,這裡是改寫了江南文明史,被專家稱為「長江中遊的青銅王國」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她的旁邊就是新幹商代墓葬遺址。10月25日下午,全國30餘家網媒的記者們來到新幹縣大洋洲鎮青銅博物館,體驗一場青銅特色的文化旅遊,感受文化廬陵的魅力。  2019年8月20日,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及遺址展示館重新進行了陳展改造提升並對公眾免費開放。
  • 上海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即將開館
    央廣網上海9月1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今天召開的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開館暨中秋國慶系列活動媒體發布會傳出消息,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將於9月26日開館,展品遴選了廣富林考古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159組文物珍品。
  • 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9月26日開館!一起來...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楊潔)被譽為「上海歷史文化之根」的廣富林文化遺址,有新空間靜待客至。考古發現的159組文物珍品,2960平方米內部展示空間……9月26日,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即將開館。值得一提的是,屆時三件具有明顯的楚文化特徵的青銅尊將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與世人見面。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江西省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館內中心廣場矗立大型青銅雕塑《時空》,取材自新幹大洋洲商代遺存出土文物元素,寓意燦爛文明,源遠流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西省博物館內景部分珍貴藏品圈點紋假腹原始瓷豆,商代時期文物,1979年出土於清江縣(今樟樹市)吳城遺址,高13.3
  • 山西青銅博物館升級開館
    9月18日,經過三個月的完善提升,山西青銅博物館恢復開館,它「變身」成啥樣了,增了啥減了啥動了啥?9月17日,記者提前探館,有了答案。2019年7月27日,山西博物院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正式開放,它是中國首座省級青銅器博物館。試運行一年來,山西青銅博物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其間,有很多熱心觀眾和專家學者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天開館
    今天上午,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出席開館儀式並宣布開館。戚哮虎、許明、繆承潮出席。千百年來,為抵禦大潮入侵,人們在河口兩岸修築錢塘江海塘,不僅留下規模宏偉、構築精巧的歷史遺蹟,更映襯著人與自然相偕而行、和諧互動的生動場景。歷時三年竣工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南樓,是江幹區首個國有博物館,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塘遺址博物館。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今年十月中旬開館
    韓章雲 攝 中新網鄭州9月6日電(記者 韓章雲)開始於1959年的二里頭遺址考古工作,距今已經60年,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後,這片古老的土地將通過一座全新的博物館展示自己悠久的歷史。
  • 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有望5月開館
    本報訊(記者 劉冕)近日,記者從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了解到,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今年5月,該博物館有望開館迎客。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一期)建設總投資約38.43億元,項目主要有「一館、一心、一園、一道、一線」(即遺址博物館、遊客展示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劉賀墓園保護與展示工程、海昏大道及延長線配套工程)和遺址周邊環境整治工程、智慧安防工程。
  • 歷時4年,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開館,最全攻略搶「鮮」看!
    01歷經四年籌備的專業博物館長啥樣?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博物館成立於2016年,歷經4年的籌備,在9月23日正式開館。博物館位於南昌漢代海昏國遺址公園內,總建築面積39330平方米。除了承擔起博物館的展覽展示、教育、文物保護的工作之外,還負責海昏侯國遺址及南昌區域內的考古研究工作。博物館建築的總體格局採用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文物中多次出現遒勁飄逸的龍形圖案,引水相連,以謙遜低伏的龍形姿態掩映於山光水色阡陌野壟間。
  • 在這裡,致敬中華文明的根與魂——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匯聚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精華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與開放,將對進一步增強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文化自信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10月19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20日起將正式開館迎賓。記者率先來到這裡,探秘這座「都城」。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60周年之際,10月19日,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掀開了展示悠久燦爛中華文明、傳承厚重綿長中華文脈的新篇章。經持續發掘和研究確認,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是研究中國早期國家形態、探索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遺址。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外觀設計以「華夏之源最早中國」為基本理念,包含「鑰匙」「盤龍」「銅爵」「玉璋」等元素。博物館平面形似一把「鑰匙」,象徵著二里頭文明是打開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博物館整體建築宛如一條盤旋的龍,以體現二里頭在早期中國研究中的獨特地位。
  • 「商代文明」、「陶瓷文化」——江西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說到江西,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這裡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文化可以說是江西的一大特色。再就是「瓷器」,景德鎮的瓷器,現在依然流行於世。但這片土地上的國家文明卻可以追溯到商代,尤其是三十多年前的「新幹大洋洲商墓」大量青銅器的出土,向世人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別具特色的青銅文化。
  • 商代文化研學 ‖ 踏歷史足跡,訪千年文明
    殷商文化,起源於商部落的發源地河南商丘,興盛於河南安陽。商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多個層面。商丘是商朝的建都地,中國商人、商業文化的起源均在此,殷商文化是充滿活力、生命力的古代文明,不僅相當進步而且日趨成熟。
  • 閔行馬橋文化展示館正式開放
    那就給你一個到現場了解馬橋文化的新去處。馬橋文化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啦!  打卡了解上海遠古文化第一站——馬橋文化展示館  馬橋文化展示館位於北松公路858號,就在馬橋古文化遺址公園內。展示館總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
  • 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導洛陽二里頭遺址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位於洛陽偃師翟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佔地面積約246畝,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這裡藏品類型眾多,涵蓋了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系統地展示了二里頭遺址的考古成果。  牙璋、七孔玉刀、鴨形鼎、陶壎、綠松石銅牌飾……去年10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2000多件展品中,不少文物都是第一次亮相,也大多是人們沒有見過的奇特文物。
  • 商代「青銅罐子」如何走進長沙博物館,這裡有個故事……
    挖塘時挖出商代獸面紋提梁卣長博館藏的商代獸面紋提梁卣是國家一級文物,此前,已故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者張光直教授在《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中評價中國青銅器的「獰厲之美」時,就認為長沙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商代獸面紋提梁卣極具典型性。
  • 濟南有了省內首個市級考古館!和博物館有啥不一樣
    從李文化時期的骨簪、陶片,到商周時期的青銅重器,到漢代的純金車馬器、彩繪陶俑、全國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鐵器,南北朝至隋代的石俑,再到宋時期的精緻金銀器、銅鏡,元明清時期異彩紛呈的瓷器、青花瓷片等,應有盡有。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探索時光流轉中的夏文化之美
    你見過3500多年前的青銅器物嗎?河南洛陽偃師市二里頭,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裡,一個被歷史塵埃掩埋了數千年的夏文化古城得以重見天日。現在,讓我們跟隨洛陽師範學院暑期二里頭文化資源調研隊一起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去探索古老而神秘的夏文化之美。
  • 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廈門開館
    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內部展陳  海峽之聲網廈門6月17日訊(記者 佳祺 通訊員 洪昕)經過歷時九年的籌建,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於16日上午在廈門正式開館。作為大陸最大的中醫藥文化展示基地,它的建成開放將對弘揚保生慈濟精神,傳承中華中醫藥文化,促進兩岸交流發揮重要作用。  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建築面積2550平米,集中醫藥文化展示、研究、交流、科普、體驗等功能於一體,是大陸最大的中醫藥文化展示基地。展館展陳設計以「脈」為主題,「三脈合一」展現兩岸醫學一脈同源、一脈相承、血脈相連的歷史淵源。
  •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開館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開館 2010-07-0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位於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哈克遺址博物館,7月2日下午正式開館,香港中文大學設在該館的東北亞考古工作室也同時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