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研究計劃書是和大學院的報考申請書一起提交的書類。研究計劃書並不是單純的總結研究的計劃,而是圍繞進入大學院後學員圍繞自己的研究題目進行學習和研究。 主要包含2年的院生學習規劃以及表達學員對於入學的祈願等內容的一篇類似「論文開題報告形式」的小論文。
特別是對於轉專業,從其他大學考入、或者通過社會人考試來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來說,對於還並不了解自己的教授們來說,也是可以讓教授們了解自己的優點,表現自己的研究能力的機會。雖說在進入大學院後,通過深入的學習,閱讀文獻以及與同學間交換意見的過程,研究題目可能會有所改變,但是這並不影響出願時提交的研究計劃書,也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和充分準備才能寫出高質量的研究計劃書。
對於日本考研中的每個環節,例如: 研究計劃書、教授套磁、出願、筆試、面試,都是有其考核目的的。我們熟悉這些環節的考核目的後,那麼我們就有辦法去各個攻破。研究計劃書的目的,籠統來說2個點,第一個點:表現出我們報考學員的專業度和研究能力,第二個點:對於教授來說降低誤匹配的風險。那麼,每個專業的研究計劃書的價值都是這樣嗎?答案是略有不同。我們先簡單說一下,對於各個專業來說,研究計劃書審核環節中的微妙差異。
1. 主流文科專業:經濟,經營,社會
對於這3個專業來說研究計劃書的出要目的在於體現同學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今後可以是一個可培養的人才。因為,各個研究方向非常成熟,要寫出一份出跳的研究計劃書難度是極其之高的,每年報考的學生,我感覺能有30%的學生切題寫出符合時代潮流的研究計劃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再要在這個基礎上,對某個研究題目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改良,經過這層篩選估計也就10%的學生能夠做到了。那麼,主要考核的點也就在於,對於過往大量的研究背景是否考生真的理解了,對於背景研究中研究方法能夠理解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那麼教授通過這種理解度的評估也就能夠對學生做出評估,判斷學生的研究能力了。
2. 小眾文科專業:文學,日教,法學等等
與主流文科專業的研究計劃書不同。這些專業最終能夠考上的學生,是對於自己想研究的領域,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考生對於今後自己想研究的題目,必須知根知底,推薦不要自己在家裡啃書啃論文,多接觸本專業的前輩,了解專業研究課題的動向。
3. 理工科專業:機械,情報,建築等等
理工科來說,研究計劃書在考學中佔的比重比文科要小。一般在研究計劃書內明確寫出自己今後想要做的事情,對自己想做的研究有充分描述,接下去就是和教授去匹配了。我們經常聽到,理工科的學生在考前需要聯繫教授也是這個原因,理工科的研究方向多,也需要用到國家或者學校的資金,教授一般會用自己的研究項目去申請資金,也就是說教授研究項目外的資金可能就批不下來,所以考生的研究方向是最好和教授匹配的,避免誤匹配的情況發生。
一篇規整的研究計劃書一般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 研究題目
2 問題意識
3 先行研究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方法
6 學習計劃
7 參考文獻
下面我們就通過一篇經濟學專業的研究計劃書例文來跟大家具體講解一下研究計劃書的幾大組成部分。
這位同學的研究題目是關於「環境政策與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型研究,屬於國際經濟學中的領域(國際環境經濟學) 。大家在定題時,一定要將自己的研究對象放在題目裡面, 以研究這些對象間的關係為主,這樣的研究計劃書的題目範圍就會剛剛合適,如果不夠具體就會沒有研究價值 。
所謂的問題意識其實就是你想做這個研究的契機,以及你是如何想到研究這個題目的心路歷程。基本闡述的內容就是你為什麼會對這個主題產生興趣,對這個主題理論上的關心點是什麼。
先行研究指的是同領域內,前人所做的相關研究。通過研究前人的著作和論文,可以為自己的寫作提供觀點和角度,也可以找到前人的不足,得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本篇例文中,學生首先是對自己研究對象做出了定義,其次以時間先後順序闡述了關於研究對象的一系列的學說,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個學說之間也都用自己的語言做了承上啟下的連接,顯示出了文章的連貫性與邏輯性。
研究目的也就是研究內容,主要是說明你想通過自己的研究達到一個什麼目的,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在例文中,一開始就寫明了是通過先行研究的總結提出了自己的假說,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模型,並附有文字的說明。
研究方法是說明為了弄清研究課題要怎樣研究,理論手法還是實證手法,進行什麼樣研究的部分。為了弄清研究課題,我們需要思索什麼是最佳並且可行的方法。雖然在篇幅有限的研究計劃書中,研究方法不一定需要寫得非常詳細,但在面試的時候研究方法也可能被教授詳細詢問,因此我們還是很有必要在寫研究計劃書的時候確定自己的研究是定性研究還是定量研究,對象是什麼,對什麼進行調查,運用什麼理論什麼基本方針等。這個可以參考先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本篇例文的研究方法寫的非常詳細,有的時候寫詳細但是寫的沒有跟進當前的學術界內方向的話,很可能會給自己挖坑,所以是否在研究計劃書中細化研究方法需要根據學生自己對於模型的掌握度情況斟酌書寫。
學習計劃板塊,主要講的是自己為了完成研究計劃書,我們如何去安排自己在大學院2年中的課程以及研究計劃。為了執行自己的研究,自己缺少什麼,自己需要去補足什麼。
參考文獻的部分就是你在完成本篇研究計劃書的時候所參照的所有文獻(參考文獻和引用文獻)、 一般置於研究計劃書末尾。不管是參考還是引用,都要在研究計劃書本文中相應的地方有說明,讓人一目了然。排序可按照作者名字的アイウエオ順序或者文中出現的順序,同一作者以年代順序,著者名(編者名、譯者名)·出版年·書名·出版社(論文要寫雜誌名及頁碼)。
1研究題目 2問題意識 3先行研究 4研究目的 5研究方法 6學習計劃 7參考文獻
以上研究計劃書7大板塊中,最重要的便是 3先行研究 與 5研究方法 這2個板塊。為什麼?因為最體現學生是否對研究課題有充分的認識以及對研究方法是否有自己的理論能力和研究能力。本篇例文中使用的了理論的研究方法,但是在此外對於文科專業來說常用研究方法還有:
1 文獻調查
2問卷調查
3 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傳統的研究方法很多學生都是根據這個套路書寫的,但是作為教授來看還是希望可以看到學生的專業性。經濟學之外的,經營學也好社會學也好,一般的社科類的研究都會用到社會調查法,其中分為量的調查和質的調查,一般來說經營學都是用的量的調查,基本是運用的統計學的概念,鑑於本文章只是解釋研究計劃書的構成分析,這一部分現在不做深入解說,之後會再裡專題介紹。
以上是研究計劃書的構成,接下來介紹一些寫研究計劃時比較實用的表達方式和問題點。• 研究題目相關
研究題目要一目了然,看到就知道你研究的是什麼。
可使用小主題和具體問題組合的方式制定研究題目,例如:
「補助動詞によって表わされるアスペクトについて—『ていく』と『てくる』を中心に—」
※其他標題例:
「~の~について研究する。」
「~の視點から、~を研究する。」
「~について、~を研究したい。」
• 研究背景相關
在文章中引出研究的意義,重要性,以及對論點的趣味和關心的表達 ,例如:
「~を體系的に理解することが必要であろう。」「~を究明する必要があると考える。」
「~は~であるから、~は~にとって重要である。」「~は~であるから、~を~する必要がある。」
※事例的な研究であれば、理論的な興味·関心のかわりに、研究テーマの決定に影響を與えた自分自身の経験や経歴を述べるのも良い。
• 先行研究相關
要做到簡潔概括,例如:
「これまでの研究では、~ということが言われてきた。」、「~の研究において、~は~であると言われることが多い。」、「**(1981)によれば、~は~である。」、「~の領域では、~を~と見るのが通説である。」、「~の理論では、~は~であることになる。」、「~では、~は~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る。」、「一般に、~は~ものと見なされている。」
並且在指出既有研究的問題點的同時,需要講明究竟需要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需不需要新的理論或視角?需不需要統合或整理既有理論或視角?需要怎樣的具體調查論證?
• 研究目的相關
簡潔概括。例如:
「~視點から、~が~であることを明らかにする。」、「~立場から、~を解明しようとする。」、「~について~の方向から考えることで、~が~であることを示す。」
• 研究方法相關
儘量具體敘述,以便顯示這種方法是否可行:
比如「用例を収集する。」就不夠具體。需要寫清從哪裡收集怎樣的例子,為什麼要從那裡收集,收集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 日語語法相關
在最後再給大家總結一下日語論文寫作時的兩個注意點,也是學生們常出現問題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注意點1:表達方式
• 慎用主觀判斷
「~と思う。」、「~ではないかと思う。」、「~かもしれない。」×
「~と考えられる。」、「~と思われる。」、「~と考える。」○
「~と感じられる。」、「~は興味深い。」、「~は好ましくない。」×
「~と推測される。」、「~は重要である。」、「~は適切でない。」○
• 避免曖昧表達
「ある意味では~といえる」、「~の本質を理解する」、「~の問題の核心に迫る」×
到底是什麼意義上,本質是什麼,問題的核心是什麼,這些一定要表達清楚。
• 用「である」「だ」等簡體書寫
注意點2:
• 主張不可無依據
「日本語學習者にとって~は重要である。」×
「~であるから、日本語學習者にとって~は重要である。」○
• 將自己的意見和別人的意見嚴格區分,如果是別人的意見而不說明,就是盜用
喜多(2002:14)によれば、表現として為された人間の振る舞いはジェスチュアと呼ぶことができる。○
貼一張常用的論文檢索的網站的圖結束本篇:
聯繫方式
日本校區
新宿校1號館:新宿區百人町1-22-24 朝日ビル4F
新宿校2號館:新宿區北新宿1-1-16 JSビル2F
淺草校:臺東區淺草橋1-9-15 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