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農民工雪中等活:三天沒活幹卻主動給流浪漢買飯

2020-12-23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文圖

核心提示丨

1月3日晚,鄭州迎來了2018年第一場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今天(1月4日),鄭州的氣溫僅為-10℃至-4℃。作為我省勞務輸出的重要集散地,鄭州的勞務市場上,每天聚集大量攬工的農民工。氣溫驟降,大雪飄飛,每天在戶外等活攬工的農民工生活咋樣?今天,記者來到鄭州一勞務市場,跟著兩名攬工漢,為您講述風雪中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故事1

夜宿10元集體宿舍,雪天攬工搬貨

今天早上7點半,28歲的侯曉被室友們的洗漱聲吵醒。他揉了揉雙眼,聽到室友「雪下大了」幾個字,他眉頭一緊,穿上頭一天花100多元新買的防風衣,帶上耳暖,臉也顧不上洗,就出門了。

幾分鐘工夫,侯曉來到了鄭州二馬路與解放路交叉口的高架橋下,花了3塊錢,買一大杯米粥、一個包子。這就是他當天的早餐。麻利地吃完飯,他就立即進入「狀態」——見人就湊上前詢問「招不招工」。

侯曉是鹿邑縣趙村鄉人,初中剛畢業,就被爹娘送到了一家文武校。之後,他的心就野了,在家呆不住,開始跟村裡人出遠門攬工找零活兒幹。在鄭州,他擺過地攤,幹過泥瓦工,如今全靠力氣活兒餬口。

上午8點半,一名勞務代理走了過來,高聲喊道「誰去搬貨?只幹一天,90塊錢。」,一群人立即圍了上去,但聽了價錢,一部分人又散了出來。這時,侯曉也趕緊擠到了最前邊。勞務代理瞄了一眼侯曉說,「你算上一個」。不一會兒,4個勞工點齊了,勞務代理與侯曉一起等著公交,準備一起上車去幹活。

「下雪了,攬活更加難了。」侯曉在候車間隙說,夏天時,他們找個露天的地兒就能過夜。如今天冷了,他只能住10元一晚的集體宿舍。不僅活兒少掙錢少,還額外多了住宿費。有時,幹一天活兒,可能得歇三四天。上一次攬活是在1月3日,他在一家貨運公司搬了一天貨,人家也是給了90元,「今天這個天氣,有人給我80元,我也願意去幹。」他說。

下雪了,活兒又少,為啥不回家?「回家了,咋掙錢?俺還得攢錢娶媳婦兒呢。」侯曉笑著說,他一想到攢了錢,好找媳婦兒,就更有幹勁兒了。

故事2

3天沒攬上活,卻給陌生老人買午飯

今天上午10點,鄭州二馬路與正興街交叉口東北角一家服裝商城的樓簷下,10多個農民工聚在一起,一邊避雪一邊等活兒。時不時會有幾人拉上行李,在長途汽車乘務人員的招呼下,坐上大巴車離開。

「他們也是打工的,天冷了,都回老家了。」50歲的老何是鶴壁人,他在鄭州街頭攬工三四個年頭了。今天,老何裡面穿了一個薄毛衣,外面穿了一件舊皮衣,腳下是一雙單鞋,雙手伸進衣袖,在樓簷下踱來踱去。這讓身體本就消瘦的老何,看起來更加單薄。老何說,「動起來不會冷」。

老何在鄭州幹雜活兒,但最拿手的是水電工。平時,他一般給工地幹活,每天能掙200元。但入冬後,工地活少了,就只能等零工。「擱以前,他還能挑活幹。如今,年紀越來越大,不少僱主來找工,總看不上我。」他說,距上次挑揀快遞的零活兒,已過了三天了。今天一大早,一共走了3波人,但他卻一直沒被挑中。一個是他嫌價格低,另兩個全是人家沒看上他。

上午11點,一名穿黑色羽絨服男子走了過來,大喊:「鄭州東區的公司,要找8個保安,只需一下午時間,誰去?」老何聽到該招工信息,一個激靈便朝男子跑了過去,而該男子早已被圍得水洩不通。

「你算一個,你算一個……」指到老何,男子說,「你就算了吧!」之後男子繼續向下點人頭。「好啦!就你們8個。現在就跟我走。」這一次,老何又落選了。

中午12點,一位60多歲的老人,穿著單薄的鞋子,踩著雪走了過來,其中鞋面已溼了一大半。見狀,老何從口袋掏出2個塑膠袋,幫老人套在腳上,又撿了一個紙箱,讓老人雙腳站在紙箱上,避免把鞋子弄溼。老何介紹,他也不認識老人。幾天前,老人就在這裡了,「她可能有點精神問題,晚上帶著被子住附近停車場,嘴裡一直說要等活兒,但一直沒僱主找她。」何老說,他覺得老人可憐,因此這幾天一直幫助她。

說完,老何又跑到不遠處一家飯店,花了6元錢,買了一碗熱麵條給老人吃。而此時,老何也沒吃飯。但老何說,他不餓,想換個地方去等活兒。說完,一個人朝東邊雪地裡跑去。

來源:大河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鄭州這群農民工的"壕居"生活:空調開放、床頭插玫瑰
    在鄭州熊兒河畔,有一群對生活不肯將就的農民工師傅,他們將勞累的日子過得「活色生香」:空調開著,紅色的塑料玫瑰裝點著十多個大老爺們居住的凌亂空間,酒肉下肚,啥累啥苦都沒了。住河畔綠蔭下有間帳篷「空調房」綠樹蔭濃夏日長,連著下了三天雨後,鄭州「秋老虎」來了。
  • 鄭州「信義哥」李東升辦晚會 農民工成為「座上賓」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文/圖)春節臨近,不少農民工兄弟開始返鄉過年,他們最大心願可能就是領到足額的薪酬,為家裡的老人和孩子買上一份禮物,開開心心的一起過年。1月4日晚,一場特殊的晚會在鄭州一酒店舉辦,常年奮戰在工地一線的農民工朋友成為了晚會的「座上賓」。河南信義集團用一場精彩的新年晚會和豐盛的晚宴,為農民工兄弟送去冬日的溫暖,感謝他們一年來辛苦的付出。
  • 農民工為何選擇打零工,也不願去企業找活幹?
    家住桂林電科大花江校區附近的貧困戶秦某又辭職了,說是要去福建去闖一闖。駐村幹部好不容易幫他在電科大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兩班倒,不用上夜班,一個月工資1800元,還沒做夠兩個月,就跑路了。他家離電科大直線距離不到五百米,可以說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女兒今年夏天已經大專畢業了,暫時沒有什麼壓力負擔,可偏偏就是不願意幹,說工資低,受拘束。
  • 「家務活一點都不幹,就吃飯的時候積極」「飯是我買回來的」
    女人總是抱怨男人不懂得幫自己幹點家務活,等到吃飯的時候就屬他高興,「家務活一點都不幹,只有吃飯的時候積極!我現在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真的感覺很累!」男人說,「可我沒讓你做飯呀,飯是我買回來的,平常也是我做飯,你就知足吧!你閨蜜家的老公,比我還懶呢!」如果生活有很多對比的話,您會發現自己也是非常幸福的那一個,至少相比較於別人的老公,自己的還有很多優點。
  • 還在「守株待兔」找活幹?網友:別佛系了!農民工找活多長個心眼
    工友們找活確實不容易,這其中心酸,估計就農民工自己能體會。其實農民工找活也不是只有一兩條路,下面有幾種經過市場調查,效率高得找活方式,僅供參考,個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具體選擇。網上聊了幾天的網友,或者沒見過面的陌生人,還是要掂量一下,切勿因為急切找活,就沒有防備。2.找活軟體現在網際網路時代,如果識字是最好不過了,因為認識字可以省去很多中間環節。現在手機應用商店裡面有很多的招工軟體,或者一些網上的招聘信息,都可以去瞅瞅。
  • 這個80後不一般 初中沒畢業每年幫26萬農民工找到活
    出山:初中沒畢業,創業當上「農民工司令」初見紀德力是在青島國際新聞中心6樓的中人聯控股管理有限公司,他個頭不高,皮膚黝黑,滿臉鬍子,不修邊幅,雖然身份證上是80年生人,但看上去卻有四五十歲的模樣2006年,紀德力帶著68元錢隻身從菏澤來青島闖蕩,一開始在街邊賣光碟,一天下來很辛苦卻只能掙到20幾元錢,直到有一天,他為一位路人不耐其煩地指路,沒想到這個路人成了他人生的貴人。這位路人他只知道叫她「陳阿姨」,陳阿姨是他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領路人,不僅給他進行事業規劃,還指導他管理公司。「當時陳阿姨說買光碟沒前途,鼓勵我自己創業,去考察項目。
  • 「讓工人吃好就行」 鄭州「掰爛包子送農民工店主」呼籲關注農民工...
    央廣網鄭州12月3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近日,鄭州滎陽一工地的食堂老闆在網上發布一條」故意掰爛包子送給農村工「的短視頻,引發網友紛紛轉發並留言、點讚。12月2日,央廣網記者來到該工地食堂。工地食堂老闆王洋(央廣網記者 王勇生 攝)視頻裡的店主名叫王洋,今年31歲,幾年前也在工地幹過活兒,2019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洋在鄭州滎陽一工地承包了食堂,自己做起了老闆。因為價格實惠,工人都喜歡來他的店裡吃飯。
  • 農民工幹什麼最掙錢?
    認識一個駐馬店的農民工,他是搞建築的,主要負責室內外粉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刮大白。據他說,幹刮大白,一天300元左右。雖然幹的活又髒又累,但是只要有活幹,收入還是比較穩定的。月入七八千元。他是一個頭腦靈活的人,不但喜歡和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還喜歡接觸新鮮事物。
  • 聚焦三農:找份活幹咋這難(組圖)
    「一開始上正規的勞務市場去了,去了說要「三證」 身份證了又是那個職業資格證,反正三證 我們沒有那麼多證 我們只有身份證「  職業介紹服務中心所要求的職業資格證書,就是求職者經過考核所獲得的從事某項專業所具備的技能證明。從未進城打過工的李明啟當然不知道這些。隨後幾天,李明啟又和老鄉先後來到北京市豐臺區和石景山區的外來勞動力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但都被一個職業資格證書拒之門外。
  • 美最著名流浪漢去世 乞討不要錢成華盛頓活地標
    美最著名流浪漢去世 乞討不要錢成華盛頓活地標 美國媒體26日報導,美國最著名流浪漢比爾斯近日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很瘋癲 成了華盛頓活地標  在國會山附近的流浪漢比爾斯可算成名已久。對於很多在此工作的美國人來說,一天當中的亮點就是在下班途中和第二大道角落裡的流浪漢比爾斯互致問候。有好事者還會坐到他麻油布包裹著的行李旁聊一聊,熱情的他成了華盛頓活地標。
  • 老公不願意幹家務活怎麼辦?你可以這樣做……
    不是每個男人結了婚後,就會成為幹家務活的「一把好手」。有的沒結婚前,看到醬油瓶子倒了,都不會動手扶一把,而是選擇繼續優哉遊哉地玩手機、打遊戲。所以,現實生活裡,很多已結婚的女士都會對她們的丈夫「恨鐵不成鋼」——「我知道我們上班回家都挺累的,可是我燒好了飯菜,他吃得倒挺開心,怎麼一說到讓他刷個碗就磨磨唧唧個不行呢?」「平時他在家也不怎麼幹家務活,都是我在幹。
  • 工地幹一天活300貴不貴?包工頭、工人,針鋒相對,你怎麼看?
    工地幹一天活300貴不貴?包工頭、工人,針鋒相對,你怎麼看?前不久看了一個帖子,講的是樓主(發帖的人)去勞務市場找工人來搬點東西,聽到一個包工頭,與幾個農民工,之間的談話。包工頭的意思是,讓他們去工地做小工,而農民工不肯去,說工錢低,最後包工頭問,那你們說要多少錢一天吧!農民工說要三百。包工頭很生氣:」三百,這麼貴,你們懂不懂行情?算了,不找你們了。」樓主不知道工地工人三百一天貴不貴,於是發到網上諮詢,沒想到,引起包工頭與農民工網友各執一詞,針鋒相對。
  • 誰說農民工沒有文化?這位農民工給圖書館留言,迎來人生轉機
    農民工在我們的印象裡幹的都是髒活累活,有可能還會被很多人瞧不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低收入群體的人進軍中等收入群體。尤其是特城鎮中的農民工,他們吃苦耐勞踏實肯幹,是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 四月底了,疫情穩定了,為什麼農民工感覺今年不好幹呢?
    時間過得太快了,一月底過的春節,眨眼間都已經要到四月底了,可是回過頭來想想,三四個月的時間基本上什麼也沒幹。為什麼農村來城市的務工人員越來越慌了,真正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所以不管農民工是外出務工,還是在家仍然要注意自我防護。其次 農民工就算到了外地,工作也少了很多。國內的防控形勢逐漸好轉,但是國外疫情防控仍然很嚴峻,很多國家都封閉了邊境,東部沿海的外貿出口受到了很大影響。
  • 鄭州社區民警馬莉華:戰「疫」一線的「活地圖」
    一張門禁卡,及時堵住疫情管控漏洞馬莉華管轄的順一社區屬於鄭州的老城區,15個樓院既有單位家屬院也有無主管樓院,有相當一部分房屋居住的是出租戶。「這樣就確保進出小區的每個人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而且對於那些不在鄭州的群眾,我們也能主動去對接聯繫,掌握他們返鄭日期,提前做好登記與隔離準備工作。」馬莉華說,這一點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只有底數清,才能思路明,該隔離的隔離,該登記的登記,就不會出現意外情況。這一個月來,除了掌握基本的租住人員信息,馬莉華還完成上級交辦的26批79個重點疫情管控人員的排查。
  • 「放過那位流浪漢吧,他活得比我們都明白」
    「放過那位流浪漢吧,他活得比我們都明白。」 去年三月,貳佰在微博上寫了這樣一句話。這首《別打擾他》,便是為這位素未謀面的流浪漢而寫。
  • 古城裝臺人,一年365天要幹300多天活
    場地位於開封市第十三大街與鄭開大道交叉口往北500米處的一處寬敞的地界,地面已經平整好,22號這裡要舉行一場隆重的開工儀式,需要裝舞臺。裝臺,因央視熱播劇《裝臺》走入大眾的視野,西安裝臺人順子的酸甜苦辣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場景,讓觀眾津津樂道。「裝臺,我就看了兩集,沒有時間看,最近這一段年底了,各單位各社區都在組織活動,活多,忙不過來。」
  • 全國總工會農民工副主席:沒辦公室 不配秘書
    在50歲前,巨曉林是農民工,是勞模;工作了二十幾年,他入了黨,擁有了正式編制,成為工人;2014年,他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出現在全國兩會現場。今年1月17日,他又因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一職,成為焦點。而他本身,則是中鐵電氣化局一公司接觸網六段班組高級技師,他在這裡工作了28年。
  • 大叔騎三輪車賣5元自助,農民工追著車子買,火爆的讓人「尖叫」
    大叔騎三輪車賣5元自助,農民工追著車子買,火爆的讓人「尖叫」!現在的人都喜歡吃、注重吃,最關注的就是自己的一日三餐了,仿佛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事情是比之更加重要的了,這並沒有什麼錯,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 在工地幹活的農民工,為什麼一天三餐都喜愛吃大白菜?
    摘要:工地的「萬金油」,農民工離不開的夥食,大白菜!工地老闆的最愛。文/田俊超白農民工確實喜歡白菜,還喜歡帶皮的土豆,沒油水的大頭菜,清湯寡水的土豆燉茄子。他們說這樣的生活容易減肥,對身體非常好。對於吃飯這件事,農民工是被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