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守株待兔」找活幹?網友:別佛系了!農民工找活多長個心眼

2020-12-20 眾工在線

你還在「守株待兔(站街)」找活嗎?你還在只依靠親戚朋友介紹嗎?

工友們找活確實不容易,這其中心酸,估計就農民工自己能體會。

其實農民工找活也不是只有一兩條路,下面有幾種經過市場調查,效率高得找活方式,僅供參考,個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具體選擇

1.熟人介紹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找活方式,不過確實是個不錯的方式,前提得找靠譜的親戚朋友。

網上聊了幾天的網友,或者沒見過面的陌生人,還是要掂量一下,切勿因為急切找活,就沒有防備。

2.找活軟體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如果識字是最好不過了,因為認識字可以省去很多中間環節。現在手機應用商店裡面有很多的招工軟體,或者一些網上的招聘信息,都可以去瞅瞅。

大多數人用的是智能機,非老年機,所以上網應該問題不大,多刷刷,說不定下個幸運兒就是你。

3.附近招聘市場

去招聘市場,首先要摸清具體地址,然後可以經常去看看,多留意一下,然後多留一些雙方聯繫方式,加個微信。

只不過招聘市場一般不會太全面,所以可以作為一個備選項,在找活上能夠提升效率。

4.自我代言

有些地方可以自己給自己貼小廣告,非「站街」!而是去印刷店列印幾份個人信息,貼上找活廣告,寫上自己會幹的活,具體要求,也是一個可以找活的提速方式。

溫馨提示:找活別一直只指望一條路,多條同時走,這樣才能夠提升效率,倍速找活,快速上崗,提前賺錢。

相關焦點

  • 四月底了,疫情穩定了,為什麼農民工感覺今年不好幹呢?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消息,4月17日0—24時,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7例,其中17例為境外輸入病例,10例為本土病例(黑龍江7例,廣東2例,四川1例)境外輸入病例的持續增多對於邊境城市的防控增加了壓力。黑龍江出現了院內護士感染的情況,近期防控形勢仍然很嚴峻。
  • 安心找活:專注於建築行業的人力資源共享平臺
    安心找活是一個針對建築行業人力資源共享的平臺,其微信公眾平臺、Andriod版App已於7月中旬上線,目前App用戶量3萬,日活5千,每日新增崗位1500,日成交200-300單。安心找活創始人秦洪勇說:「建築行業存在招工難、找活難、信息不對稱等痛點,傳統熟人介紹和勞務公司招聘模式,效率較低,安心找活希望為建築工人和工程方提供一個雙向橋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 40元一天難找活幹
    40塊一天誰幹?」建林走進麻將屋高聲問道,我去,我也去,算我一個,圍著兩張桌子打麻將的七八個中老年婦女男人都站了起來,「只要五個人,秀梅嬸兒你老腿疼別去了,鐵蛋叔跟栓子哥還得接學生也擱家吧「建林分配道。其餘五個人跟著建林走了,秀梅,鐵蛋,栓子三人打不成麻將也幹不了活無奈也散場兒了。這就是我們村現在的格局,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中老年人要維持家裡的開銷用度也要賺錢,然而農村就業難!
  • 農民工為何選擇打零工,也不願去企業找活幹?
    駐村幹部好不容易幫他在電科大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兩班倒,不用上夜班,一個月工資1800元,還沒做夠兩個月,就跑路了。他家離電科大直線距離不到五百米,可以說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女兒今年夏天已經大專畢業了,暫時沒有什麼壓力負擔,可偏偏就是不願意幹,說工資低,受拘束。
  • 聚焦三農:找份活幹咋這難(組圖)
    然而記者近日在北京採訪時發現,找工作,仍然是部分農民工進城後難以逾越的一道坎。一邊是「民工荒」,一邊卻是眾多農民工難以找到工作,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呢?  在北京市六裡橋附近的馬路邊,像這樣背著大包小包找工作的農民工每天都有很多。這位民工名叫李明啟,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李明啟告訴記者,兩個月前,他和妻子忙完地裡的農活後,就與幾個老鄉一起,來到北京打工。
  • 別讓「佛系」性格害了你,你愛看不看吧
    前幾年,「佛系」一詞被大眾廣泛提及,意指那些「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與世無爭」的淡然平和的生活態度。「佛系」一詞也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孩/女孩」、「佛系賣家」、「佛系上班族」等諸多網絡熱詞。
  • 當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在哪裡?
    其實在當下的農村像這樣的老人以及這樣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他們基本都是在農村的田間辛苦了一輩子的老農民,而到了一定歲數還在堅持著繼續勞作也是生活所迫,對於農民來說是沒有「退休」這個說法的,很多人甚至是幹活幹到最後悄無聲息的死去
  • 佛系接單也要堅持的原則
    佛系可能是最近大家都常聽到的詞,我就很佛系,因為自己的性格很佛系也錯失很多接單的機會!那接單途徑怎麼來呢?無論是朋友介紹,客戶轉介紹,還是在各大設計平臺設計賺佣金,比稿來賺錢。就算我很佛系,但也有我自己接單的底線和原則!一、幫個忙的都是耍流氓!
  • 2020年,農民工工作不好找,工資下降,有1件事別忘做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農民工工作不好找,工資下降,有1件事別忘做。2020年註定不是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讓很多人對人生都有了新的體驗與感悟。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一直順風順水的人感受到了經濟上的壓力,因此也感到了日常積攢些存款的重要性,也由此看到我們祖輩們說的一句老俗話「家有餘糧,心裡不慌」是多麼的正確。
  • 《漢語知識》_流行熱詞「佛系」是什麼意思?
    哪怕扭過頭,扒拉兩口飯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這樣,但也想給它點個讚,轉發一下。朋友圈中,有一個幹媒體的哥們的轉發打動了我:工作之外,真想這麼幹!——請注意,他也嚮往,但加了一個前提。這讓我想起了賈伯斯。同款牛仔褲、T恤衫,可能得有十幾條不止。髒了隨手一換就得,不在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個細節不滿意,能把自己和下屬都折騰個半死。
  • 死心眼碰上活心眼的
    張之洞是個活心眼的人
  • 養了個佛系小孩以後,我崩潰了
    可身邊當了媽的人,都忍不住唉聲嘆氣,如果說學渣孩子是來報恩的,還勉強能接受,那有個佛系小孩,一定是來報仇的。 佛系小孩,因為總在班裡考第23名,所以被稱作23號女生;對於學習,她說,她不想成為英雄,因為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她想做鼓掌的人。
  • 別再談佛系青年了,你們不配
    文/二十三 高靈靈「第一批 90 後已經XXX」的一類文章,就是個月經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出來爆一次,就是新媒體時代一個陰魂不散的熱點。 90 後,感覺被下了降頭的一代,從喪文化、禿頭、中年危機、保溫杯,再到成家走到了出家,修煉成佛,被冠名「佛系人群」。
  • 工地幹一天活300貴不貴?包工頭、工人,針鋒相對,你怎麼看?
    工地幹一天活300貴不貴?包工頭、工人,針鋒相對,你怎麼看?前不久看了一個帖子,講的是樓主(發帖的人)去勞務市場找工人來搬點東西,聽到一個包工頭,與幾個農民工,之間的談話。包工頭的意思是,讓他們去工地做小工,而農民工不肯去,說工錢低,最後包工頭問,那你們說要多少錢一天吧!農民工說要三百。包工頭很生氣:」三百,這麼貴,你們懂不懂行情?算了,不找你們了。」樓主不知道工地工人三百一天貴不貴,於是發到網上諮詢,沒想到,引起包工頭與農民工網友各執一詞,針鋒相對。
  • 鄭州一農民工雪中等活:三天沒活幹卻主動給流浪漢買飯
    作為我省勞務輸出的重要集散地,鄭州的勞務市場上,每天聚集大量攬工的農民工。氣溫驟降,大雪飄飛,每天在戶外等活攬工的農民工生活咋樣?今天,記者來到鄭州一勞務市場,跟著兩名攬工漢,為您講述風雪中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故事1夜宿10元集體宿舍,雪天攬工搬貨今天早上7點半,28歲的侯曉被室友們的洗漱聲吵醒。
  • 95後「佛系交友」的 6 大特徵,你中了幾個?
    作為新生代的主力軍,95後得到的評價並不是特別好,在人際關係方面,還出現了「佛系社交」一說。「佛系」一詞早在去年就已經出現在各大網絡、媒體上,很多人也都已「佛系青年」自稱。而這個詞最早的出處,是2014年日本某雜誌介紹的一類男子——他們嫌談戀愛很麻煩,不想浪費時間。
  • 【聽到·有聲欄目】最近流行的「佛系」,是個什麼梗?
    新鮮知識、趣味表達,領先別人半步就是這麼簡單什麼是「佛系」?吃瓜群眾表示有點不能理解,從字面上看,佛就是佛教的佛,系呢,就是系列、風格。現在的年輕人真是心累,剛結束18歲的回憶刷屏,就成為第一批踏入「佛系」的「出家」人。「出家」、「佛系」,咋一聽,有種遁入空門的歸隱感。別緊張,這裡的「佛系」並不是真要出家成佛、四大皆空,那究竟是在表達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帶你一探究竟吧!
  • 有的農民工每天工資300元左右,為何長年累月下來,還是窮呢?
    06年我曾招了一個農民工到企業工作(國企但是臨時工),工作年收入比他當農民工少多了(大約一年少幾萬吧),但隱定,當年我建議他好好培養孩子,收入中儘量拿錢支持孩子能學書儘量讀,十年過去了,孩子本科畢業,找了個好工作,現在他的整個家庭生活完全變了樣,生活好多了。而且在主城區買了兩套房,一套二手,一套新房,兩套房至少價值兩百萬。
  • 佛系青年等熱詞現身江蘇省考 90後:這碗雞湯我幹了
    而最讓90後、95後考生印象深刻的還要數下午的申論考試,「佛系青年」成了考點,不少考生對「佛系青年」的理解又深了幾分,大呼:「這碗雞湯我幹了!」 「佛系青年」等熱詞現身江蘇省考申論關注青年價值觀導向 90後:這碗雞湯我幹了憲法宣誓、精準扶貧、行政法.今年江蘇省考,考題中出現不少十九大、兩會熱詞,這讓近段時間以來關注十九大和兩會的考生
  • 別借「佛系」賣三觀!佛曰:這鍋我可不背!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緊接著,「佛系買家」「佛系職員」「佛繫戀人」「佛系追星」「佛系鏟屎官」等群體紛紛浮出水面。佛系買家——據說是指這樣一群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絕不找賣家諮詢,買到東西後覺得不合適通常也懶得退換。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氣憤地寫一個聲情並茂的差評,然後心情奇蹟般地平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