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歌手》第十二期10進4突圍賽舞臺上,華晨宇儀式感十足的一首《我》,動情了現場氣氛,在光影如夢般時空穿梭感中,俊美魅媚那身影緩緩出場,他今夜穿了身睡衣亮相,面呈虔誠,就像睡衣象徵那樣---這是一首緬懷之作,關於一位後世歌手致敬一位傳奇前輩的誠意之作,更像一對素昧平生摯友間開始『隔世對話』,以音樂名義,將所有紛繁華麗捨棄,獨留下舞臺、聲音和伴奏。
這首《我》,華晨宇演繹得令人信服,其舞臺駕馭天賦令人吃驚,歌影恍惚、光眩目潤,沒對原作做任何改編,一切就像復刻一張老唱片迴旋發聲,宛若舞臺中央就是張國榮本人輕訴低吟,一切自然流暢,透出一種歲月滄桑光陰散盡的逝與永恆之感。上一期張韶涵《漫步雲端》串燒懷舊勾起了一代人的回憶,這一次,華晨宇這首《我》將人帶進了時光唏噓下的短暫傷感中,一時間,時間仿佛凝固,現場500人聽而感、感而思、頓時鴉雀無聲,晶晶閃亮的並非只有歌曲演繹,還有擁躉和聞歌而泣的六七十年代人的淚跡。
出道以來,華晨宇爭議巨大,與逐浪而歌一些舞臺前輩一樣,一開始,他擁有演藝生涯夢幻開局,在2013季《快樂男生》中以1606高分奪冠,接下來,娛樂圈的輕鬆與險惡一併襲來,直面詆毀和自我療傷是必修功課,正如張國榮曾經經歷的那樣,所有愛與憎、賞與妒、捧與踩像集結號召喚下的水軍一樣輪番賜予他又折磨他。
而他僅僅是個孩子,一位具有過人音樂天賦,個性但有分寸、自我卻不自卑的音樂鬼才,可發展軌跡總是飄忽不定,終於,作為新生代一員,他徹底走向了先鋒偶像派道路,義無反顧開始嘗試在新類型、新表達、新理念、新平臺下不斷自我開拓之路。
正如龔琳娜老師一樣,不是她不好好唱,而是庸者根本聽不懂,也如華晨宇一樣,當有人覺其音樂很奇葩時,說明那人音樂鑑賞和寬容度更奇葩。他的咽音、哭腔、喉頭上下控制等技巧,以及特色鮮明的高音都很獨特,而對每一首歌,他也都有區別於原作的理解和詮釋,這是一種先天悟性和能力表達。
鑑於業內普遍對其評價較高,客觀上這屆《歌手》現場發揮又很穩定,猶在汪峰、結石姐、張韶涵、騰格爾等成名歌手圍追堵截中力奪幾冠,可見舞臺掌控和現場實力之強,未來可期。
張國榮出道8年方才走紅,華晨宇6年打拼似才開竅,2013年,以眼鏡男形象徵戰《快樂男生》的他,在進入十強賽後,兌現了一個承諾,演唱了張國榮經典曲目《我》,召來毀譽參半評價。那時他青澀、呆萌、有著五分之二《哈裡波特》男主角童話神韻,可這種孩子氣下做出的這個率性決定,卻未能讓某女評委理解,她評價道:『他不是有才就是有病』;
國內流行音樂這些年來著實青黃不接、實力王者匱乏,呼喚能多出幾個像華晨宇這樣真正能HIOD住現場的歌手,來中和一下來自網絡和直播火熱泛濫中那廉價模仿和變聲器歌唱。張國榮在粵語歌壇地位崇高、在影壇更是地位超然、希望華晨宇將這種仰慕化作向影壇進軍的動力,因他有足夠靈氣和未可獲知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