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上海阿卡

2020-12-19 用三隻眼看世界

阿卡,是愛伲語「愛伲人」的意思。「上海阿卡」,顧名思義,便是上海愛伲人。

上海愛伲人,有這個人嗎?

有。

在昆明的時候,多年的密友周蘭英老在我耳邊念叨,「上海阿卡」如何如何。我問,是知青嗎?她說,不是,是正宗地道的上海人。我心中不禁疑惑,當年我們遠赴雲南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是響應「號召」,是被迫的;可這個「上海阿卡」是自覺自愿來邊疆上門的,委實百思不得其解。

也許是天生有緣,機會來了。2017年12月31日,我參加知青旅行團前往景洪,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與「上海阿卡」會面,或許能在他身上發現一點創作素材。

經過十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車抵景洪。一個闊面大耳,身材敦實的中年漢子早已迎候在車前。

周蘭英說:「喏,『上海阿卡』來了。他就是這樣的人,對老鄉特別熱情。」

我剛下車,「上海阿卡」便迎上前來,大嗓門震得山響:「大家肚子餓了,吃飯!吃飯!」

我們一行跟著「上海阿卡」來到「愛伲寨餐廳」,兩隊身著民族服裝的愛伲青年男女載歌載舞夾道歡迎,深情厚意溢於言表。

我和「上海阿卡」都是性情中人,一見如故。上了飯桌,立馬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而且都是海量。一番推杯換盞,開懷暢飲,五公斤紹興花雕便見了底。

一夜無語。

第二天一早,我無心外出,拉住「上海阿卡」,充嗑子,侃大山,意欲打破心中的謎底。

「上海阿卡」性情豪爽,坦誠直率,向我這個「老阿哥」敞開心扉,一「吐」無餘。

「上海阿卡」原名錢強,1966年4月29日生於上海市普陀區。

小學、初中、高中一路順風順水,1983年考入上海鐵路運輸學院調車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南翔編組站工作,1989年調上海西站。轉眼到了1993年,於心不甘的錢強出人意料地砸掉「鐵飯碗」,闖蕩江湖去了。他開過車床、燒過電焊、賣過遊戲機、做過盜版光碟,然後利用積累的資金開了一爿菸草專賣店。

就在這時,豔遇來了。

2004年的一天,在一次朋友的生日聚會上,一位嬌小玲瓏,美貌如花的佳麗吸引了錢強的目光。

仿佛有一股無形的磁場,把兩人吸引在了一起。

原來,佳麗是愛伲姑娘阿的,來自彩雲之南景洪市勐海縣愛伲山寨,當時在一家愛伲餐廳務工。

兩人閃電般地墜入愛河,如膠似漆無法自拔。

命運弄人。一個星期以後,錢強不幸遭遇車禍,當紗布揭開以後,他的一隻眼球已被摘除。

阿的向總管請了假,守候在錢強身邊日夜看護。二十多天以後,錢強出院, 兩人的交往逐漸增多,談婚論嫁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然而,好事多磨,雙方都遇到麻煩。阿的一方擔心「老上海」是逢場作戲,「海鮮」吃膩了換換口味;錢勇一方顧忌愛伲小阿妹迷戀十裡洋場,找個老公作靠山,等站穩腳跟以後再作它圖。

那就「考驗考驗」吧,等雙方都合格了以後再說。

「老上海」作愛伲女婿心切。那就先去愛伲山看看吧。

2005年金秋時節,錢強馬不停蹄,興致勃勃,一頭撲進西雙版納密林深處的愛伲山,不由目痴神迷,嘆為觀止一——那麼藍的天,那麼白的雲,那麼綠的山林,那麼清的河水……

更為可親可近的是愛伲人,不管親疏貴賤,先來一頓豪飲。錢強佔了便宜,喝酒是他的強項,一公斤酒下肚,依舊談笑自如,眉飛色舞。

「能喝酒的男人一定是好人,良心好,性格豪爽,正直無詭計!」愛伲山寨男女老少紛紛豎起大拇指。

錢強以高分通過考察,志得意滿帶著準媳婦返回上海。

命運無情亦有情,很快導演了一出山險水惡柳暗花明的「人間喜劇」。

回到上海不久,「財神爺」送上一筆生意,一位商業夥伴要求錢強供給一箱「紅塔山牌」香菸。當時,錢強手中無貨,便從隔壁的商販那裡調撥了一箱。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災難由此降臨。隔壁的商販居心險惡,「轉讓」的是一箱假煙。錢強為人仗義,主動承擔朋友損失,白白倒貼三四千元。

懲惡揚善。隔壁的「小赤佬」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錢強自然也不輕鬆,賠款不說,還上了「黑名單」。所有的路都被堵死,在上海什麼也幹不成了。

莫非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西雙版納才是自己的最佳歸宿?!

阿的攜錢強返回故鄉。

幹什麼好呢?開館子吧。

錢強頗為自得地在我面炫耀:「我從七八歲時就喜歡炒菜,現在嘛,煎炒蒸煮,無師自通。多年前,這一片有一百多家館子,現在只剩下三家。我這個愛尼寨是其中之一,也算是碩果僅存吧。」

錢強說幹就幹,在景洪情人橋旁接手一家餐廳。正幹得好好的,適逢徵地拆遷,錢強二話不說,拿了很少一筆補償款分分鐘走人。很快,他相中景洪南郊曼弄楓當時還很荒涼的一處民居開設「愛伲寨」餐廳。這裡佔地兩畝多,綠樹婆娑,環境清雅,一色的愛伲竹舍,原汁原味的愛伲特色風味佳餚,吸引四海嘉賓紛至沓來,好評如潮。

這裡,請允許我「剽竊」一段描述,也許比我宣傳更能避嫌也更有說服力吧一一

位於曼弄楓的僾伲寨餐廳是一家傳統美食文化非常深厚的餐廳,主打的都是最傳統最正宗的僾伲美食。餐廳的主導標語是,把先進的理念和美食結合在一起。這家所謂一炮而紅的店,無論是美食還是店的形象,都可以算是解析度極高的店,服務員清一色著裝僾伲服飾,一進餐廳便能感受得到濃濃的「鄉味」,給人一種無法言語的親切感。

我們去的時候正飄著小雨,坐在涼亭裡,吹著清風,喝著用南落山山泉水泡製的茶,看著門口的大黃狗,懷著忐忑又激動的心情,等著那些見所未見的店內的美食。

不一會整個院子都被香味瀰漫了,瞬間的忐忑便化為烏有,光是那誘人的香味,食慾已經被提高了200%,回過神的功夫,一道道的美食便放到了我的眼前。

先說這蛋殼烤肉,無論是外形還是做法都十分新奇,但卻是最傳統的僾伲美食之一,在許多僾伲餐廳,也還不一定見得到。食材則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正宗土雞蛋,在蛋頭打一個洞,然後小心的將蛋黃整個取出,再放入那經過秘密調味的冬瓜豬肉進行製作,輕輕挑到嘴裡,滑嫩的肉質,配上蛋清的清香,交纏的沒有一絲雜味,感覺絲絲濃汁都滲透了你的舌頭,仿佛自己就站在大自然中,四周安靜的只有鳥的鳴叫聲,一對僾伲戀人在大樹下說著悄悄話。

再來一口僾伲主打雞肉系列的店內名菜,竹筒雞:把新鮮的土雞整理後放入竹筒,加入湯汁進行烘煮,這樣的獨特做法與原始程度,我們見得已經少之又少了。經過烘烤裝入新鮮製作的竹筒中呈上,經過長時間在炭火中燜煮後的土雞,雞肉的絲滑細膩之中還夾帶著一股竹筒的清香,喝一口濃鬱的湯汁,清香蓋人,仿佛一陣清風在你嘴中刮過,卻能感受到營養的流動,仿佛舌尖的每一寸都被鋪滿了,猶如剛剛下過雨的森林,呼吸的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得到生命的律動,就像乘著下過雨的好天氣採摘竹筍的愛伲阿婆背著竹筐,哼著愛伲小調。

最後介紹的這道菜,材料是:飄香魚。採用湄公河江魚,以及加入高價買入的獨家醬料醃製,經過熱油透,裝入鋪滿本地米線的盤內,撒上蔥花,塗上手工秘制醬料,再淋上熱油,伴隨著迷人的聲音而來的正是醉人的香氣,輕輕用筷子夾起放入口中,香氣和醬料包裹著金黃色酥脆鮮嫩的魚肉,甘甜的辣味帶著些許微酸,輕輕一咬,自己仿佛聽見了流水的聲音,又似乎置身於愛伲小寨前,溪流下有幾個嬉鬧的小孩,伴隨的還有他們淳樸的笑臉。

也歡迎大家去「僾伲寨餐廳」品嘗真正的傳統特色美食吧!回味一下傳統,回味一下自然,回味真正的民族美食。

幸福成對,好事成雙。2013年,上海阿卡與愛伲阿妹阿的的愛情結晶錢越(愛伲名「阿優」)誕生了,小傢伙虎頭虎腦,聰明乖巧,無疑綜合了兩個人的優點,上海、雲南兩家人都非常滿意,讚不絕口。

上海阿卡不無感嘆地說:「雲南、版納給了我最大的幸福,我將竭盡餘生報效這片多情的紅土地,一息尚存,奮鬥不息!」

「老鄉見老鄉,開心喜欲狂。」

接下來的幾天裡,「上海阿卡」兩口子竭盡東道主之誼,鞍前馬後為我們知青團服務,貼錢、帖時間、貼勞動力。大哥、大姐們無不為之感動,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這次版納之行,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認了『阿卡』這個好兄弟!」

2018年1月10日

作者:李國慶,系赴西雙版納勐臘插隊的上海知青。

來源:知青情緣

相關焦點

  • 《上海故事》知青大返城
    上世紀60年代末,一場史無前例的上山下鄉運動幾乎波及到上海的每個家庭,到70年代初,有100多萬上海知青告別城市和親人,奔赴遙遠的農村或農場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一代人的命運驟然被改變。但十年不到,歷史的走向突然出現了拐點,幾十萬知青通過頂替、病退等各種辦法像潮水般返回上海。
  • 阿卡——十字軍,和其他的故事
    初聞阿卡,始於十字軍的故事。在中世紀初期這段閃爍著狂熱而血腥的迷人歷史中,阿卡如磁鐵般吸引著一浪又一浪的基督徒,國王,沒落貴族,騎士,修士,商人,朝聖者,窮人,投機者,風塵女子,哦,還有阿薩辛刺客。這個位於以色列北部的地中海小城,如果不是因為十字軍的故事,我相信,或許沒有多少人會踏足此地,無論是歐美人還是亞洲遊客。即便是來到以色列的行人,也不一定會去這個北部小城走一走。強人薩拉丁(電影天國王朝)
  • 《原神》孔雀羽之章阿卡狄亞遺蹟之謎怎麼過 孔雀羽之章阿卡狄亞...
    導 讀 原神孔雀羽之章阿卡狄亞遺蹟之謎怎麼過?
  • 「知青歲月」真情
    文中主人: 一個冬夜,兵團41團--855(現金沙農場)上海知青王槐松住的屋子著火了,他穿著短褲逃出來,所有的鋪蓋卷、棉衣都被燒了個精光。當地的老鄉劉媽媽殺了自家的鴨、鵝,用羽毛做了褥子給王槐松,還改了一件自己的棉襖給他,就這樣幫助他度過了難熬冬天。王槐松回到上海後,每個月都給劉媽媽寄生活費,一寄就是三十年。
  • 「知青歲月」遺留在荒原的故事——我們沒有錯
    我哭了一路,儘管滿車的人都好奇並同情地看著我,我還是不能抑制地哭著,哭著……沒有很好的思索,我把靜靜的聽來的一個個故事如實地寫了下來。我理不清,這樣的故事裡,有多少難以踏平的坎坷,有多少深沉真切的嘆息,有多少發人深省的質疑,又有多少平常而紮實的足跡?
  • 「知青歲月」戀愛與婚姻的困惑
    學校老師接受了說服動員的任務後煞費苦心地挨家動員,數萬的上海知青奔赴黑龍江、雲南、內蒙等地。69年從上海出發的我們這批知青平均年齡17歲,到79年的返城回滬,正好十年光景。起初的熱血沸騰,充滿理想憧憬的激昂熱情經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無休止的繁重體力勞動,枯燥單調令人窒息的軍營嚴格禁錮的管理方式下,逐漸地消退。被代之以失望、消沉、迷茫、困惑、焦慮。
  • 「知青歲月」南疆往事
    我站在連隊的場地上,面向上海,聽著這哭聲,眼前浮現出半個月前離開上海時父母姐妹的哭泣,火車站上的哭泣聲......比我們早來半年的三個上海楊浦區的知青看到老鄉來了,興奮而熱情,我們也很高興,吃過飯後就蹲在床上和他們聊開了,當聊到版納艱苦的生活和勞動時。有些人又啜泣起來。那第一個晚上,也是在這哭泣中渡過的。四周樹林裡,漸漸透出亮光,天空的星星,慢慢減了顏色。一會兒,月亮出來了,給操場上灑上了一層銀光。
  • 【旅發ing】茅草房、土坯牆、木柵欄...外三道溝村「知青民宿」帶...
    【旅發ing】茅草房、土坯牆、木柵欄......外三道溝村「知青民宿」帶你入住時光驛站 2020-06-24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青歲月回憶錄:我的上海知青戰友
    我和我們連隊的上海市區知青,就是這類「本科生」。據史料記載,上山下鄉期間,離開上海市區的上海知青共有60萬7千多人。其中奔赴到雲南農村和兵團的有55944人。我和我的上海知青戰友就是其中的一分子。(拍攝於2015年11月重返知青連隊。
  • 北海道自由行去逛街指南,「Ario札幌」購物中心走一走
    「Ario札幌(アリオ札幌)」是北海道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聚集了可以購買美食、伴手禮的伊藤洋華堂綜合商場、北海道必買人氣甜點「六花亭」、媽媽最愛的嬰幼兒用品品牌「阿卡將本鋪」。從札幌站僅需一站,從新千歲機場前往也很方便,還能順道去札幌啤酒園,地理位置絕佳!
  • 鯉魚洲的上海女知青
    上海靜安區、黃浦區的69屆知青中,有2800人去了鯉魚洲,1400名男生,1400名女生,仿佛就像配好對似的。這一大批上海女知青的到來,就像是荒洲上飛來大群的花蝴蝶,就像是荒洲上盛開了映山紅,荒洲變得色彩繽紛!儘管那是一個穿衣服辨不清男女的年代,衣服要麼是藍色要麼是灰色。但上海女知青是聰明的,剪裁合身的藍灰衣褲,再添一個花領子,脖子上圍一個花圍巾,雪花膏將臉擦得雪雪白香噴噴。
  • 「知青往事」夫妻雙雙把學上
    當時,在黑龍江虎林縣烏蘇里江畔國營854農場的我們3000多名下鄉已達1O年的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等大城市的知青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大家奔走相告,傳遞喜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積極複習,準備迎考。  然而,對我們倆,起初並沒有多少激動。我倆分別是上海交大附中、復旦附中的66屆高中畢業生。
  • 「知青歲月」無法忘懷——我的知青歲月
    我在上海的外公也來看我, 他幫不了我什麼, 但他是精神鼓勵。他跟我說, 自己培養過我父親, 但時運不濟, 培養失敗。現在, 我是他第二個培養的人, 我肯吃苦, 只要假以時日, 我會比我父親有出息。我知道外公疼我, 鼓勵安慰我, 但在深山老林又談何出息?我不願傷他心, 便跟他開起玩笑:「外公說得沒錯, 你跟偉人一個意思。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
  • 「知青往事」候選者
    1973年夏秋季的一天中午,我正在知青小屋柴灶後燒火,炊煮簡單的飯食。施朝忠是大隊民兵營長,從大隊部回家,特意路過知青屋,停頓下自行車,站在屋前狹窄的場地上,大嗓門響亮地叫喚幾遍:"富民,你要上大學了。"著實激動人心,我兩分鐘馬上弄明白上大學事由的來龍去脈。各大隊推薦青年當工農兵學員,大隊幹部意向性點到了我的名字,施營長得風就是雨,八字沒一撇就咋咋呼呼。
  • 東京購物指南:超過100家店鋪大型購物商場「Ario 北砂」
    「UNIQLO優衣庫(ユニクロ)」在「Ario北砂」也買得到!MURASAKI SPORTS(ムラサキスポーツ)樓層:1F區域編號:30老牌孕婦嬰幼兒專門店「阿卡將本舖」日本老牌嬰兒用品大型店「阿卡將本舖(アカチャンホンポ)」主打孕婦及嬰幼兒用品,除了基本款的奶瓶奶嘴、尿布溼紙巾、屁屁擦拭巾,還有餐具牙刷、可愛童衣、嬰兒車,另外媽媽的產前產後用品,以及各式寶寶副食品商品種類包羅萬象,相信許多新手爸媽一進到阿卡將本舖,一定會忍不住失心採買!溫馨提醒,這家阿卡將本舖還可以店內直接辦退稅唷!
  • 上海知青生活故事:當年集體戶裡的受氣包,他現在的生活最精彩
    去年八月份,上海知青重返第二故鄉看望鄉親們,當年知青集體戶裡的「受氣包」劉桂林成了大家矚目的焦點,想想他過去的可愛和天真,看看他現在的富足生活,不光是第二故鄉的鄉親們感到詫異,當年一起插隊的知青們也羨慕不已。有關劉桂林的故事,還是請當年的集體戶戶長王文建老師講給大家聽吧。
  • 「知青往事」北大荒的七年知青生活
    我是第二批到連隊的知青,照例要開歡迎會,歡迎會上照例要有新知青代表發言。新知青互相推脫,誰也不肯當發言代表,其中有一個是我的同班同學,他「出賣」了我,說:「讓梁曉聲做發言代表吧,他在學校裡是個秀才!」我也推脫。
  • 「知青往事」李存厚的看家本事
    看著他清秀的面容,聽著他神情莊重的報告,我時常想起他當年在北大荒當知青的故事。存厚是哈爾濱三中的1966年初中畢業生,當年他上三中時,全太平區就考上六個,他是其中之一。他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加上老人共11口之家,只靠父親、母親兩人每月90元錢的工資來生活,每月3元錢的助學金支撐他讀完初中。
  • 「知青歲月」我的朋友胡安成
    此時,人堆裡有兩個嬌小的上海姑娘,哭得直跺腳。她兩個行李已經上車了,人卻上不去,好在大家幫忙,硬是從窗口把她們塞進沙丁魚罐頭般的車廂裡。人再也擠不進了。車門口還滯留很多上不了車的知青。他們焦急吶喊,在憤怒的咆哮!當年來兵團的時候,那麼多讚美和掌聲;今天離去,如同難民。這般的悽慘和不堪,他們的心緒能平和嗎?
  • 「知青歲月」知青經歷留下的不只是記憶
    男知青住在廚房東側的樓下, 房門正對著廚房那張湊合擠下六人的小餐桌。小屋約八平方米, 曲尺型搭著大小兩張床。知青Y和C合睡一張大床, S獨自睡小床。屋內昏暗, 南頭有小窗。有時男知青厭煩廚房外間嘈雜時, 就會關上門, 自個兒對著南窗眺望。女知青住在閣樓上。閣樓是男知青小屋及與小屋相連的後外廊的上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