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了要製造機器人!」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東咀村村中心的「小葵花」少年宮內,許天祥用手中的樂高玩具拼搭著自己想像中的機器人。
許天祥是一名初一學生。今年暑假,在駐村扶貧幹部的組織下,許天祥和村裡的小夥伴們一起走進了西安歷史博物館、西安睿鼎少兒圖書館、西安翻譯學院、大眼國兒童美術博物館等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在參觀過程中,他對AI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要當一名科學家。
共青團志願者和留守兒童在少年宮內活動
「娃兒們眼界開闊了,學習也有了勁頭。」東咀村村支書宋小莉說,精準扶貧工作不僅讓村子富了美了,讓村裡的孩子們面貌也煥然一新。
東咀村位於藍田縣厚鎮以北四公裡處,地屬驪山南麓。這裡地貌複雜、溝壑縱橫,農民靠天吃飯、廣種薄收,貧困發生率一度接近30%。2016年共青團西安市委開始對東咀村定點扶貧,先後協調了400餘萬資金和物資,在產業、基建、環境等方面進行扶持。
如今,東咀村實現了片通車、戶通水泥路,實施了亮化美化、飲水安全、舊房改造等民心工程,修建了公共衛生間、鄉村大舞臺、村民衛生所等基礎設施,核桃產業形成規模,勞務輸出組織化,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了9000元。
「村子富裕了,可娃的教育成了問題。」村民曹麗娜說,現在村裡從事核桃產業的大多是婦女和老人,囿於身體和自身文化水平,大多只能做到保障孩子的吃喝。
為了讓東咀村的留守兒童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豐富孩子們的文化生活,團市委在東咀村先後開展「小葵花」看西安、「小葵花」進高校等活動。同時,安排暑期大學生支教活動3次,開展線上線下藝術特長教育活動30餘次,基本上做到了對全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全覆蓋。
「如何讓教育扶貧能持續生效,讓村裡的孩子能全面發展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駐村工作隊員郭建介紹,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今年6月陝西省首家面向留守兒童的村級少年宮在東咀村開工建設。
建成後的「小葵花少年宮」位於村委會東側,建築面積約260平方米,設團隊活動室、「小葵花」圖書室、愛國主義教育服務站、「小葵花」書畫院、「小葵花」藝術團和「小葵花」大講堂六大功能場地,是共青團西安市委根據東咀村基礎教育實際情況,量身打造的示範性教育幫扶陣地。
共青團西安市委書記汪國棟說,要建好用好小葵花少年宮,使其真正成為農村青少年兒童學習、活動的快樂園地。「讓『小葵花』孕育出鄉村兒童的大夢想。」(郝元傑 郭劍)
【來源: 中經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