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第一沃茲尼亞奇的回球出界,李娜握拳仰天大叫。那一刻,多少人激動的淚水湧上眼眶,多少人同李娜夫婦一樣揮拳狂吼。榮耀啊,中國網球單打邁進大滿貫決賽,我們從前根本不敢奢望的榮譽,這個即將29歲的女子做到了。這是中國體育真正的勝利 ,沒有舉國體制,沒有暗箱操作,所以得到了來自全世界最大程度的尊重。這勝利 ,來自李娜自身的蛻變 。這個叛逆的、個性十足的女子從來不缺乏能力,她一直受制於她的心理。而如今,一次次絕地逆轉,誰還敢說她的心理不強大?
逆轉 誰還敢說她心理不強大
在這個世界女子網壇的亂世,李娜這個梟雄完全可以升得更高。
感謝姜山,將李娜引導回正路的男人。
澳網這一天事件不斷:海寧再度退役,費德勒無緣決賽……
澳網似乎真的是中國網球的福地,金花們在這裡一次又一次創造歷史:2006年鄭潔和晏紫獲得澳網女雙冠軍;2008年孫甜甜獲得澳網混雙冠軍 ;2011年1月27日,李娜在這裡擊敗世界第一,亞洲球員首次進軍大滿貫決賽。而且,比起前兩次,李娜創造的榮耀更加輝煌。因為網球單打項目的關注度,是其他項目所無法比擬的。
為李娜驕傲的還不只是成績。就實力本身,中國網壇一姐亞洲第一的位置是公認的,然而,李娜的心理問題一向為人所詬病:心氣順了,世界第一也能掀翻,比如小威;心氣不順,三百名開外的對手她也敢輸。而事實上,她也總是陰溝翻船,打世界前十的高手倒一向有心得。這正說明她的心理問題:容易煩躁,容易被影響,對手往往抓住她這個軟肋,想法讓她更急躁,最終輸掉比賽,留下一串非受迫性失誤的數字。
然而近幾年來,或者說在丈夫姜山轉做她的教練後,李娜的心理在一點點改善,絕地逆轉的故事時有發生。現在,輪到她處變不驚,讓對手急躁了。澳網熱身賽——雪梨國際賽決賽,李娜的沉著逼得在婚後無比淡定的前世界第一小克出現少有的煩躁,最終摔了拍子。27日的澳網半決賽,李娜在首盤失利、第二盤對方握有賽點的情況下,始終表現出驚人的鎮定。儘管觀眾的心已經懸在嗓子眼,但李娜的表情是最好的安慰。事實上她做到了,極具進攻性的打法、關鍵時刻穩定的心理、霸氣,這些都是年輕的沃茲尼亞奇所缺乏的。當世界第一煩惱地砸了手中的拍子,她的失敗就註定了。
李娜心理的恢復,丈夫姜山功不可沒。這個看起來溫和的受氣包男人,實際是最懂李娜心的人,他懂得如何疏導李娜的情緒,讓李娜變得平和、開朗、樂觀。正如李娜自己說的,網球給她最好的獎賞,不是金錢,而是姜山。
榮耀 大器晚成「錢」途無量
去年澳網四強,帶給李娜的不僅是大滿貫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排名首進世界前十,實現了幾代中國網球人的夢想。而今,這樣的榮耀又升級了,依靠今年在澳網創紀錄打進決賽的完美開局,她已經確定在澳網結束後排名升至世界第七,再次刷新中國網球紀錄。用李娜賽後幽默的說法:「我總是創造第一!」
從雪梨五連勝到墨爾本六連勝,豪取11連勝的李娜依舊保持著前進的腳步,翻開WTA官網的排名數據,李娜不但位居2011賽季冠軍排名榜首,還以近120萬美元高居獎金榜首。打進澳網決賽已確保李娜至少可以收穫110萬澳元的獎金,約合109.4萬美元,加之在雪梨國際賽摘得的10.3萬美元,李娜現在已穩賺119.7萬美元(約合790萬人民幣)。她在1月這一個月份就獲獎金近120萬美元,已超越她去年全年的酬勞。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根據李娜的賽程,在澳網結束後她將前往中東參加杜拜和多哈兩站巡迴賽。去年,李娜參加的是杜拜和馬來西亞站的爭奪,一站八強和一站首輪遊給她帶來了226分。憑藉李娜在澳網展示出來的火熱狀態,以及排名提高後獲得的大種子參賽優勢,要在中東收穫200以上的積分易如反掌。另外,由於在排名競爭上的兩位主要對手揚科維奇和大威分別陷入了競技低谷和傷病困擾,也給了李娜繼續創造紀錄的大好機會。
當今女子網壇可謂亂世之爭,90後小將沃茲尼亞奇佔據世界第一,TOP.10中既有狀態不穩定的90後年輕人,也有小克這樣當了媽退役後又復出的,而隨著德門蒂耶娃、海寧兩位擁有前十實力的名將退役;威廉士姐妹又受傷病困擾,揚科維奇狀態全無。世界前十、乃至前五都呈現一個開放的競爭態勢。
李娜的情況和斯奇亞沃尼有些相像,同屬於大器晚成型,出生於1982年2月的李娜即將迎來自己29歲生日,17歲就踏入職業網壇卻在28歲的「高齡」才跨進世界前十。李娜比小克還要大一歲,年齡早已過了女運動員的狀態高峰,然而李娜卻還在走上坡路,完全有可能在30歲迎來職業的高峰。
性格 能成就她也能毀掉她
著名網球記者張奔鬥在賽後發了題為《霸氣外露 大國氣度》的微博:「在幾場賽後現場採訪中,李娜都以坦誠與幽默感徹底徵服了現場觀眾。場上霸氣外露,讓人服氣;場下個性魅力,同樣收服人心——這才是大國氣度,而且是不讓世界人民產生緊張感的大國氣度。」
曾經見到記者就「黑臉」的李娜,不知從何時起,變得無比幽默。她的每一次新聞發布會都有笑料,她的每一次現場採訪都能數次逗得全場大笑。當天賽後仍不例外,在被記者問到是否緊張時,她說:「進入半決賽當然有點緊張,因為我昨晚並沒睡好,我丈夫睡覺時總是打呼嚕,我大概每一個小時都會醒一次。」這一番回答引發了全場鬨笑。而今的李娜,談吐之幽默,反應之快,英語之流利,讓人折服。這的確才是真正的大國氣度。
個性如今成了李娜的魅力所在,但李娜的個性也曾經讓她幾度沉浮。1999年,剛剛邁進職業網壇的李娜,就在ITF挑戰賽中拿到三個冠軍。2000年,李娜就成為ITF勝場最多的選手。WTA巡迴賽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站,李娜與搭檔李婷奪得女雙冠軍,這是中國選手首度在WTA巡迴賽中奪冠。這一切印證著李娜的實力,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李娜本該在更年輕的年紀就贏得現在的輝煌。
可是2002年底,李娜突然選擇退役,進入家鄉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學習。讀書生涯一下就是兩年。有幾個頂尖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曾經有過長達兩年的中斷?不是小克那種為了結婚生子的中斷,又有幾個頂尖網球選手有過全日制的大學生生涯?原因很簡單,李娜不想打了。
李娜的性格,難有雷同者。倔強、叛逆……不同的人形容李娜的性格會用不同的形容詞。但有一點是一致的,李娜的性格「很不中國」。有記者問:「2011年你想要什麼?」「我想要錢。」記者頗有些為難,「這能寫進文章裡嗎?」娜姐瞪大了眼睛:「誰不想要錢啊,這是事實啊!我現在是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掙錢,我用得很踏實。」
有人說,李娜只對外國記者和外國球迷好,但事實是,李娜只對合她口味的人好,中國很多傳統的語言方式,李娜不喜歡。其實很多人不喜歡,只是李娜,會明白說出她不喜歡。李娜的話可以證明這一點:「有時候,我跟姜山在旁邊說冷笑話,他們就聽不懂,我們倆就互相看一眼,搖頭,走人」。
李娜喜歡那種她說出的話可以第一時間被聽懂的感覺,她不中庸,不溫和,她也無法複製,甚至可能中國女網後繼無人。可正因為如此,她更值得我們格外珍惜。
(責任編輯:五月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