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事中,心超事外

2020-12-15 風定荷華

今天朋友相見,本是一大快事,不料朋友卻因節後第一天上班就遭到同事排擠,倍感懊惱焦慮。

原來,朋友從原單位抽調到了另一個公司上班,日子雖不清閒卻能學到更多技能,短短半年,朋友得到了很多鍛鍊。

但是,由於原單位節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嚴格檢查考核,成績差強人意,影響了季度考核績效,獎金比往季少了很多。

因為沒有拿到意想中的豐厚獎金,大家把氣全部撒在了朋友走之前的工作上,說因她未完成交接,導致了同事們在季度考核的不及格,影響了季度績效獎金。

其實朋友的交接清單完整清晰,季度考核與她也未有多大關係。

但是職場中總有一些刻薄和不負責任的人找不到合適的理由為自己開脫,只能讓無辜的朋友背了黑鍋。等到公司聚餐的時候,朋友無形中成了孤家寡人,失卻了和大家共聚的歡樂。

沒想到節後上班後,情況沒有好轉反而更顯劣勢。

朋友不想維持這樣的情況,直接找到當事人當面對質,並將情況向領導和同事做了匯報和解說,誤會終於才得以消除。

但終因之前的行為和刻薄言語各自生下芥蒂,大家表面一團和氣,私底下仍是各懷心事,不似往常自然,多了生分之心,工作和日常交流都有了裂隙和防備。

看著朋友失落和悵惘的樣子,不禁想起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散文《寫在水上的字》,他在文中說:

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因此,如果我們企圖停駐在過去的快樂中,那是自尋煩惱,而我們不時從記憶中想起苦難,這反而使苦難加倍。生命歷程中的快樂或痛苦,歡欣或悲嘆都只是寫在水上的字,一定會在時光中流走。

工作中難免會遇到誤解、挫折、恐懼、憂傷與無邊無際的苦惱,如果我們的眼光只注視著曾經的過去,用迷惘之心看待世界的無常,那麼無形中我們把世界結成了一張只織有痛苦的網,就會把自己迷失在這個苦痛的世界裡得不到解脫,認不清真相。

若能像先生所說,不要只注視曾經寫下的字句,一定要忘記字是寫在一條源源不斷的水上隨水而逝。我想,只要我們認清字是寫在水上的,就能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苦痛,月朗心清。

這與紀伯倫在論及「自由」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你們的白天並非無憂無慮,你們的黑夜並非沒有希望和悲傷,你們才是真正自由的。當這些事情擾亂你們的生命,而你們能從中超脫,赤裸而無拘無束,你們才是自由的。

萬物的正反兩面,就像光與影一樣,相偎相依地在我們的人生中運行,若心不被外事幹擾,我們的思想和甚至之後行為,都不會隨著別人的排斥而走向頹然。

我給朋友分享了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朋友慢慢的平靜了下來,我與朋友說:

《菜根譚》有一段話說得極好: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若人們都不為事情所牽絆,事情來了,就會想辦法去應對,事情過後,心事也隨之消失,內心恢復平靜,人就不會在世事中迷茫地活著。

經了世事的滄桑突變,如果我們能用冷靜的心來處理外界給予自己的各種感受,那麼這種感悟,也能讓你明了人生遇到的一些機緣,能使你退後一步,看清前路。

相關焦點

  • 身在事中迷,心在物外智!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身在事中,而心,在物外。當一個人處在某種環境和狀態之中時,就會受外界條件的影響而產生情緒,擾亂自己看待事情的態度。當一個人被局勢左右情緒,不能站在更高更大的角度冷靜的思考問題時,所有的想法和意識都會因為偏頗而產生錯誤。
  • 莊子:身在事中迷,心在物外智!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身在事中,而心,在物外。
  • 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隨風。人是心,心定則事安,心不定則事廢
    古往今來,成大事的人都是堅定的信念,具體長遠的目光,對形勢分析得比較準確。心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一定不能實現;心認定能成功,事一定成。人是心的動物,心若計算,處處都是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心寬一寸,路寬一丈。劉備在亂世中能準確把握「適逢亂世,亂世則必出英雄,等天下安定之時,也是群雄並起之日」。
  • 心不瞎想,人就不煩,心不計較,事就好辦
    心不瞎想,人就不煩,心不計較,事就好辦看不慣的人,別在意,微笑,才是最好的反擊。得不到的人,別惦記,放手,才有最好的回憶。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人,有些人如花,只能欣賞;有些人似風,只能感受有些人如酒,越久越好;有些人似茶,越品越香。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寬了,煩就沒了;心快樂了,人就幸福了;心知足了,人就輕鬆了。
  • 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高低貴賤都是人的寫生,善惡美醜都是人生的足跡。人生難免會有失敗。盡了全力,技不如人的失敗,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最窩囊的失敗,是當自己還有一搏的力氣與機會時,卻主動放棄了。失敗並不丟人,不放一槍一彈就投降的失敗才丟人。對於那些該做和必須做的的事,一定要全力以赴,不遺餘力地去做,即使失敗了,最起碼也對自己有個交代。
  • 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
    帶著寬慰和感恩去看待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憂心。時間是個好東西,但是有些事不是說看開就行 只因傷得太深。04未來,願我們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我們無法選擇生命的來去,但活出真實,活出自由,活出勇敢,才是最美的回歸。
  • 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
    你有沒有愛過一個遙遠的人,他從來都不讓你絕望,是你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五、有一天,我們夢見我們相親相愛了,我醒了,才知道我們早已經是陌路。六、距離之所以可怕,因為根本不知道對方是把你想念,還是把你忘記;我以為喜歡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能翻山越嶺,能上天入地,後來我才明白其實不是,它連讓你開心都做不到。
  • 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
    從友人發的微信圖片說開去,「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此人生退休養心之法也,其中道理參半。青壯年皆不宜用此法,人生應順應自然規律變化,到什麼時候明白什麼道理。青少年如朝陽,如太陽初升,應蒸蒸日上。
  • 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
    一、願你喜歡的那個人,堅強勇敢,不會被生活揍哭,哪怕鼻青臉腫,也會回到你的世界裡當你的大英雄。 二、 你努力去打扮生活,把持著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事無巨細。但一定要記得打扮自己。那樣,你的生活才足夠精緻。三、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
  • 《敬賢向心茶事「入門」》網絡課 · 第一季
    「入門課」研習結課後可繼續進階報名參加《敬賢向心茶事「初階課」》及《敬賢向心茶事「中階課」》課程內容將陸續推出,往期學員享有優先及複課權。「向心茶事」秉承「妥帖」與「懂得」的茶事關懷,追尋一杯茶中的真實觀照;自真心出發,溫暖自我與他人;藉由一杯茶湯感受人性的善與美,感受生命的美與愛;藉由一杯茶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感受自性的光芒與力量;藉由一杯茶湯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再回歸到茶湯中來,再回歸於日常生活之內。
  • 過去之事,將來之心
    往昔事不可追,追必有悔。過去心不可留,留則生怨。現在事,現在心,坦誠以待。而未來事,未來心,又何必勞神?人生如蓮,素心清潔,淡看浮華,則不聞煩惱,清淨自在,遺忘是一種解脫。世上人情,最費思量,到底無趣。
  • 古訓:多心為禍,少事為福
    《菜根譚》中說,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無事,而最大的災禍莫過於多心猜忌、抱怨。只有每天辛苦忙碌的人,才知道無事清閒的幸福;只有心平氣和的人,才知道多心的禍害。 唐代的孟浩然和王維都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私交也很好,經常一起唱和。然而王維仕途得意,孟浩然則恰恰相反,所以他很鬱悶。 傳說王維曾經邀請孟浩然到自己家裡做客,恰逢唐玄宗也來了,孟浩然只好躲起來。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
  • 心有靈犀的兩個人,是件幸福的事
    相愛容易相處難,遇見一個心有靈犀相通的人是件多麼幸福的事,當你的生活一切對方都很關注,相愛的兩個人,冥冥之中有牽掛,不是偶然,而是各種同步在作祟,促使兩個人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擁有者和諧和默契。有時人最怕某個年紀聽懂一首歌,當初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當事人,很多歌曲裡都充滿了愛恨情仇,那種想念和惦念,那種愛只有兩個人有情義,相互愛著,相互牽掛著,只要對方分享,另一方就能讀懂一些東西,比如對方的歡喜、憂愁,煩惱和傷心,難過或委屈等等,通過你分享的歌曲裡對方會快速讀懂你當時的心情,看似不經意,其實他懂你特別在意你的一舉一動。
  • 《菜根譚》名句分享: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凡是磨練心性提高道德修養的人,必須有木石一樣堅定的意志,假如羨慕外界的榮華富貴,那就會被物慾所困惑包圍。凡是一個治理國家服務社會的人,必須有一種宛如行雲流水般的淡泊胸懷,假如貪戀功名利祿,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險地。2.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 文章千古事 忠孝一生心
    文章千古事 忠孝一生心——晚清中國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的家風故事在湖南湘陰縣城西正街上,有一座四棟相連的宅院,是晚清時期中國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的故居。因院內種有兩株石榴樹對著書齋,故名「面榴軒」。在這個灰瓦白牆的斑駁宅院中,有一副楹聯懸掛於祠堂兩側的大門上,「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
  • 處事之道是赤誠,懷一顆熱情的心,做一些善良的事,無愧於己心
    為人之道是寬容,這世間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處事之道是赤誠,懷一顆熱情的心,做一些善良的事,無悔於他人,無愧於己心。02人與人之間,語言並不是唯一的溝通方式。一個善意眼神,一個陽光的微笑,一個忍讓的動作,也能讓人心生暖意。
  • 防人之心不可無,老人說:突然遇到這些事,小心是有人要害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總是避免不了有些人喜歡勾心鬥角。很多時候,自己根本什麼都沒幹,或許也會成為一部分人的目標,他們會想方設法去構陷,他們因為某些陰暗的目的,便會去害人。
  • 心理學:真正心窮的人,都不捨得在這三件事上花錢
    真正的貧窮是精神上的貧窮,也就是心窮。我們常說一個人說窮,說的就是這個人精神上沒什麼知識,同時,也沒有什麼大志向,渾渾噩噩,庸庸碌碌的,這樣的人一輩子沒成就。之所以說真正的貧窮是心窮,那是因為財富上的貧窮可以靠努力去彌補,但是,心窮的人卻很少懂得去改變。他們對自己精神的貧窮習以為常,甚至引以為傲,這是極為可怕的事情。真正心窮的人,他們都不捨得在這三件事情上花錢,反而習慣在一些無所謂的事上花錢。
  • 如何在默想中謹防自己徘徊的心?
    它能找到的藉口無奇不有!它可借各種理由加以逃避!它儘管對這功課的益處確信不疑,卻一味地拖延、抗拒!它不是質疑默想是否必要的功課,就是認為默想只對別人有必要,對自己卻不一定如此。你的心會這樣對你說:「這是牧師該做的功課,他們沒有別的事可想;或者,這是比你閒在的人該做的事。」
  • 王陽明:心能誠意,事上磨練,要做到事上磨,根本還是在「誠意」
    一旦佔了,這就不是「好善惡惡」的心了。正是因為心不誠,所以內心往往出現愧疚,自然就無法獲得應有的平和靜謐。意誠之後,大體上,心也自然正了,身也自然修了。但正心修身的工夫,也各自有用力的地方,修身是在喜怒哀樂已發上用功,正心是在喜怒哀樂未發上用功;心正就是中,身修就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