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2020-12-12 5號視頻

人生本在苦海遊,修得清淨享真樂。在這個世界上,是有許多事情那都是我們所難以預料的。我們不能去控制際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長,但我們卻可以安排當下的生活。

人生的意義在於通達,為人所賦予。由理想、信念、追求而生,並隨著理想、信念、追求的不同而各異。為誰而生,為誰而死,為誰奉獻一生都是個人的操持。高低貴賤都是人的寫生,善惡美醜都是人生的足跡。

人生難免會有失敗。盡了全力,技不如人的失敗,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最窩囊的失敗,是當自己還有一搏的力氣與機會時,卻主動放棄了。失敗並不丟人,不放一槍一彈就投降的失敗才丟人。對於那些該做和必須做的的事,一定要全力以赴,不遺餘力地去做,即使失敗了,最起碼也對自己有個交代。

切唯心所造。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以喜悅之心,幫助須幫助的人;以放下之心,面對難割捨的人或事;以美好之心,欣賞周遭的事物;以真誠之心,對待每一個人;以愉悅之心,分享他人的快樂;以感恩之心,感激擁有的一切。

改變自己,還要有堅韌的毅力,倘若決心是弓,毅力就是箭,箭能飛多遠,不僅取決於一張好弓,而且要手提供足夠的力,就像粗糙醜陋如醜小鴨的可可豆,要經過烘焙及無數次的融化,凝固,才能達到可以在°時,在舌尖融化的巧克力,所以想要改變自己,要有堅韌的毅力,做到任他八風狂悖,任他顛倒頗僻,我自巍然不動,我自心如磐石,就像愛迪生,用了無數次的實驗,換來了人們對它的看法的改變。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讀書使人明智,經歷讓人豐盈。
  • 長遠之志,平常之心
    進入浙大沒幾天,我就在日記本上寫下了讀研期間的目標:1、拿到六級證書及駕駛執照;2、努力學習,鑽研學術,最終拿到碩士學位;3、強身健體,定期鍛鍊;4、通過研究生會工作鍛鍊社交能力、領導能力、宏觀把握能力等;5、要和不同職業的人增加交往,了解各個不同職業的利弊,為自己選擇職業打下基礎;6、廣泛閱讀勵志書籍,藉以修身養性。
  •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當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產生分歧時能以律己之心自責,以寬容之心待人,就能化隔閡為理解,化矛盾為友誼,人和人就會和諧相處,事業就會興旺發達。一個人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不能只知責備別人,總去找別人的不是,而應該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切不能掩蓋自己的不足,這才是正確反省自已的方法。
  • 易經: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而古今中外,只有突破凡人的常情,到達不凡的人,才能成就非凡的事。《易經》同人卦,揭示其中的規律。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一個人的格局大小,由他的心決定。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如果心裡只有自己的宗族,自己的家人、朋友,那麼對其他人,就會冷漠、不友善,缺乏包容心。這樣做,會有吝。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 看淡一切善待自己的話,總有一句治癒你的心!
    三、去交讓自己開心的朋友,去愛不會讓自己流淚的人,去向自己想去的方向,去完成不論大小的夢想,生活應該是美好而又溫柔的。四、不要因為錯過的事情而耿耿於懷,也不要因為過錯而鬱鬱寡歡,人生本來短暫,沒必要再把時間浪費在過去的事情上。
  • 心語之「心」的含義是什麼
    老子才講清了人心由「心境和思維」組成,心境又分為「美好的心境和非美好的心境」,思維又分為「包容公正的思維和非包容公正的思維」。③心學最不同於其他儒學者,在於其強調生命的過程,中國的聖人學問開始「哲學化」,而有新儒家的誕生。不過回歸成聖的本來面目,這才是儒家能對混亂的世局與世人能展開的貢獻。
  • 處事之道是赤誠,懷一顆熱情的心,做一些善良的事,無愧於己心
    01夫妻之道是包容,因為要過一輩子,你有你的任性,他有的他的個性,包容之下才有彼此的相融,和睦的家庭。朋友之道是真誠,從陌生走進生命,從相逢融入心靈,朋友間最怕欺騙和虛假,給予真心才能收穫信任。為人之道是寬容,這世間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處事之道是赤誠,懷一顆熱情的心,做一些善良的事,無悔於他人,無愧於己心。02人與人之間,語言並不是唯一的溝通方式。一個善意眼神,一個陽光的微笑,一個忍讓的動作,也能讓人心生暖意。
  • 那些愛打擊孩子的父母,自己卻不接受任何批評,你的心缺少同理心
    按照我媽的思維,接收了我爸的說菜做得不好的刺激,不應該「憤起」,為了證明自己做菜水平高,做一桌滿漢全席麼?可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說人不能接受批評,人有被認可的天性,即使提意見也應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很簡單的道理,自己心裡明白兒的,但是放在孩子身上就是不行。
  • 做人,要有寬厚博愛之心
    人生在世,包容之難,難在沒有博愛之心!有的人精通很多東西,博學多才,最終卻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而有的人,沒有十分耀眼的特長,但是卻擁有寬廣的胸襟,最終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或許很多人會十分不解,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其實簡單分析不難發現就兩個字的差別容量。一個人的心能夠包容多少東西,他的生命就會增添多少厚重。
  • 過去之事,將來之心
    往昔事不可追,追必有悔。過去心不可留,留則生怨。現在事,現在心,坦誠以待。而未來事,未來心,又何必勞神?人生如蓮,素心清潔,淡看浮華,則不聞煩惱,清淨自在,遺忘是一種解脫。世上人情,最費思量,到底無趣。
  • 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每個人如何找回內心的平靜,收穫幸福人生?曾在危機中奇蹟拯救日航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他的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給出答案。當他正苦惱自己的不幸時,卻想到父親與哥哥卻又是那麼的「幸運」。因為在他自己的家族中有兩個叔父、一個叔母都死於肺結核,所以由於害怕被傳染,每次經過患病臥床的叔叔的小屋時,總是飛快地跑過。但父親與哥哥卻有不同的想法和經歷。父親毫不畏懼地決定由他一個人來照顧患病的親人,哥哥則認為哪有那麼容易感染呢?因此他根本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 生活需要一點淡然之心
    沒有什麼大不了,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少了一點,就少了一點,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還是會過得很好,少一點多一點還是風清雲淡,風景依舊。並不會更安好。歲月靜好,我何須在乎燕雀之心。小人常戚戚,智者泰然自若。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才芝麻大點事。。
  •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感悟:依王陽明之見,心胸狹隘的人,只會將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空間裡,鬱鬱寡歡;而心胸寬廣的人,他的世界會比別人更加開闊。3、欲修身,先養心原句: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但克己不是壓抑自己,因為克己的實質,不是源於外在的壓迫,而是源自內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間便無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煉自己的心,修養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觀念上不要跑偏成壓抑欲望,而是明白這是為了修煉散亂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質,便正是心靈修養的功夫。
  • 心理學家:心之所依,心之所向,心之所屬
    不同的人,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許不同,就像有的人喜歡吃酸甜的水果,而有的人更看重水果的軟硬,甚至有的人不在乎水果的其他,拿來便吃之。人們對於愛情的態度,亦是如此。有的人認為愛情應該是攜手共進,患難與共,白頭偕老,而有的人則認為愛情應該是談笑風生,亦能知音相覓,甚至有人認為愛情就是兩個人能好好過日子,粗茶淡飯,皆可為愛情的見證之物。
  • 比天空還寬闊的是胸懷,包容造就智慧人生!
    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胸懷,是指一個人的心胸、道德、氣質以及對生命的感悟等。是理想、追求、抱負、胸襟、視野和境界。有一等胸襟者,才能成就一等大業;有大境界者,才能建立豐功偉業。
  • 韓一菲:心比舞臺更寬闊
    內蒙古女孩韓一菲似乎總有顆倔犟的心——從小練習書法,2000年就被評為全國小畫家,作品被收錄到《中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作品(世紀珍藏版)》一書;後來演戲,從一名普通的演員到有了自己的演藝公司。 當大家在羨慕這個女孩的好運時,她說自己很勤奮。「我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公司裡放有我的一套被褥,沙發可以摺疊成床。我在搞創作的時候經常會吃、住在公司,幾天不出辦公室的門!我的十三年的演藝生涯中除了做演員以外,一直沒有閒著,還做其他的事,比如說做廣告、做房地產、開足療店、開婚紗店、做品牌開發、開咖啡廳、開公司等。所以我周圍的朋友經常會調侃我,『你什麼時候造飛機的時候記得打個招呼!』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容之心待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者愛人,愛人者恆愛之。欲成仁者,得先學「恕」。恕,寬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容之心待人。「欲責人、先責己」與「寬以待人」是一種立身處世、接人待物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
  • 孟子|不忍人之心
    3·6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 人的一生,修的不過這三顆心
    面對同樣一件事,心大了遇見的事情就會變小了,心小了事情就會變大了。人這一生要修好這三顆心才能過好自己的餘生!修一顆平常心人要有一顆平常心經受得了大風大浪的打擊,也享受的了福氣的降臨。一顆平常心就是需要我們拿得起放得下,該走的的人安然的送他們離開,該到來的人歡喜的去接受,痛苦和喜悅都可以承受。不會因為自己的喜悅得意忘形,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苦苦自責。
  • 平常理:悟「心者」常明
    人的一顆心,儘管只有拳頭大小不及三百克,卻可以比天高、比地厚,擁有整個宇宙!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修好這顆心,走好心中的路!修心重在悟心,悟心者方能常明!悟是一種境界。年輕時工作忙、壓力大,一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深悟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