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2020-12-16 易說蓮花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是人之常情。而古今中外,只有突破凡人的常情,到達不凡的人,才能成就非凡的事。

《易經》同人卦,揭示其中的規律。

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一個人的格局大小,由他的心決定。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有的人,心像大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的人,心像綠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都看不開,過不去。這就是人和人的格局不同。

大格局的人,心懷天下,天道為公,四海是友。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宗,吝。」

一個人,如果心裡只有自己的宗族,自己的家人、朋友,那麼對其他人,就會冷漠、不友善,缺乏包容心。這樣做,會有吝。

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社會是一張大關係網,人和人之間,都是互相關聯的,沒有絕對的陌生人。

陌生人和朋友之間,只差一個偶然事件和機緣。

比如說,你丟了一個錢包,有一個人撿到,歸還給你,那個人,可能就會成為你的朋友。這就是機緣。

或者,你做一單生意,另一個人有需求,那麼,你們就可能由此相識。中國人常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就是這個道理。

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你在路上,不小心弄髒手,忘記帶紙巾,有人遞給你一張紙巾救急,你都會感激對方。

所以,為人處世,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分得太清楚,人和人之間,以善為本。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慢慢打開自己的心,擴大自己的格局,帶這種氣場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有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多機遇,多助力,多順利,多成事。

吸收不同的觀點,融合成自己的見識,你就是一個集大成的人。

人到成年,基本形成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穩定的價值觀,這構成一個人的見識。

個人的見識,總是有不足的。

別人和自己的意見相同,只能說明彼此的價值觀類似,僅此而已。

一個人,如果想要開發自己的盲區,激活自己的潛能,那麼就要把不同的意見,引進來。不要條件反射地排除異己。

凡事不順自己的心,不順自己的意時,想一想,為什麼別人的看法不一樣?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對方的腦迴路是什麼?

當你能跳出本能的反應,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慢慢地,就會發現,和你不一樣的意見,不一定就是錯的,其實人家也有一定的道理。

當有一天,你能吸收異己的意見,融合成自己的見識,那麼,你就是一個集大成的人。

這個過程,開始很艱難,衝突是難免的。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但是,只要能堅持,凡事能放下我見,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尤其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慢慢地,衝突就會化解,皆大歡喜。

用常人的心態,常規的方法,只能成就平常的事。

成大事的人,一定會經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磨礪過程,只有打開自己的視野,激活自己的潛能,才能看見別人視而不見的機遇,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成就非凡人生。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易經忠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明智的人不會向異己者尋求友誼
    你與真正的朋友之間才存在永恆的友誼,即便有時與異己者利益一致,明智的人也不會向異己者尋求友誼。睽,字面意思是違背,不合之意。《說文》釋睽曰「目不相聽也謂之睽,聽猶順也。」順其實也就是一致的意思,兩眼的視線不一致時,就叫睽。
  • 易經智慧:真正厲害的人,用強大的內力,給自己創造順境
    在《易經》中,相交而通暢,為通泰。泰卦,是《易經》64卦中,代表安泰、順境的吉卦。泰卦的規律,可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真正厲害的人,用強大的內力,給自己創造順境。1、順境,來自對立矛盾的融合相通。陰和陽,大和小,得和失,長和短,高和低……所有矛盾對立的元素,一旦互相包容,相交通,就會得泰,進入順境。2、包容異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則凡事順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的天性,喜歡別人和自己一樣,若別人和自己不一樣,就會看不慣,如果缺乏包容,排除異己,就會產生矛盾衝突。
  • 從莊子對墨子學說的批評,看《易經》節卦長久的亨通之道
    因此之故,莊子認為墨子的學說太過了苛刻,其主張必定會難以實行,而無法成為聖人之道,因為這種主張自己可以獨自實行,但卻會因違反了天下之人的心願而使人不堪忍受,既然背離了天下之人的心意,那麼其離開王道也就太遠了。
  • 小男孩名字選集:10個易經才思敏捷的男寶寶名,不染纖塵
    敬直出自《易經》: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作風是以謹慎的態度使內心正直,又用義理之道使外部行動方正,所以這道出了君子的為人處世之道。7.——《詩·小雅·十日之交》意味著寶貝在人生道路上能樹立天生麗質的優秀品質,做一個光輝燦爛的人。9. 易安易:日月為易,象陰陽也。
  • 「豐玄子」:自然商業之探尋中道之能量,讓生命放射出光芒
    中正能夠真正具備大度之人,能包容異己,內心具有一股正氣凜然為天下人請命行中正之道。中正意味著一個人在為人處事,體現中正之道能夠放下自我,心中裝有生命、敬畏生命。沒有自身與他人的區別,人和人之間以善為本、不卑不亢、不驕不餡,眾善奉行。
  • 《易經》中孚卦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誠信之道
    說到誠信之道,便不能不提《易經》中的那個風澤中孚卦,因為在其智慧之中,闡述的就是心懷誠信的誠信之道,如果能夠深入學習其智慧的話,或許我們對誠信之道的認知又會上一個新的臺階。網圖風澤中孚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一卦,卦象為下兌上巽的異卦相疊而成,兌為澤為悅,巽為風為入,為風吹動澤水之象,澤上有風,風起雲湧,風之應時,春夏秋冬而不愆其候,乃是風之信
  •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天人合一之道---誰都能讀《易經》嗎?
    有許多的人在問:「我能讀好《易經》嗎?」,「這麼高深莫測的東西適合我們普通人學習嗎?」,「沒有一點基礎的人能否學習」……等等,各種各樣的疑惑不一而足,讓人們籠罩在一種患得患失的心態中,即使有時候下定了決心,也會在畏難情緒和懷疑情緒的抵消中變得虎頭蛇尾,一曝十寒。
  • 《易經》智慧:真正值得信賴的人,往往具有6個特徵,你身邊有嗎
    人心難測,但我們還是期待著可以遇到值得信賴的人,希望交很多知心的朋友,那要如何辨別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呢?我們可以從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中得到解答。在《易經》第六十一卦「中孚卦」中,就揭示了可靠之人的6個特徵。
  • 秋分,中正之道
    如果以人倫社會做比擬,春分好似「中庸之道」,秋分好似「中正之道」。春分的氣候特點是「中庸」,自然萬物放下己見,隨同氣候一齊生長;秋分的氣候特點是「中正」,堅持原則,隨同氣候各歸其根。  在「思辨讀四書五經」二十四節氣系列文章中,春分我寫的是「中庸之道」,而秋分我是寫「中正之道」。兩者之間只差一個字,但意義完全不同。
  • 《易經》:靠譜的人,有三種品格
    《易經》,被奉為「六經」之首,「事簡而意深」,包含著人生的大智慧。通過讀《易經》,我們能夠認識到:靠譜的人,都有如下三種品格。居安守信的人,往往是靠譜的人。老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其實,並不是什麼朋友都值得交。曾國藩也說:「擇友為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 《易經》佔卜乃學易之道
    本節討論的是如何學習《易經》的方法。標題所謂「學易之道」的「道」,應為「道路」的道,因為談論的是學習方法,故也為「道說」的道。常聽人說,學習《易經》太難,讀不懂,學不進去。其實這就是方法不對,初學者一上來就去「啃」那些大部頭的文字,是肯定讀不下去的。古人治易,自古就有條定律,叫做「先筮後易,由技入道」。
  • 《易經》中暗藏的說話之道:真正會說話的人,從不說這3種話
    《易經》中暗藏的說話之道:真正會說話的人,從不說這3種話「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是出自《論語·子路》中的一句話,由此可見古人對於「會說話」的重視。而在當今社會,也是如此,比如說在職場中,一個會說話的人,和一個木訥人,給領導的印象,之後獲得的待遇都是很有差別的。
  • 《易經》:熟記這8句口訣,教你識破天下人,狡詐小人無所遁形!
    《易經》:熟記這8句口訣,教你識破天下人,狡詐小人無所遁形!   知道人為什麼是人嗎?因為人可以有很多面孔,遇見什麼人就帶上什麼樣的面具!所以要認清一個人並非容易,但是為了你自己著想,還是要學會辨別你身邊的人,小心交友不慎,最終被人牽扯!
  • 《易經》解卦:言傳身教的感化之道
    網圖而《易經》解卦中的六五爻,就正是這樣一位既能夠虛心納賢而又可以以自己的不言之教而使小人信服的人,六五爻作為天下的君主,不分君子小人,都一律能夠以自己的德行而使他們心悅誠服的信服自己解者,解散也,六五爻以陰居陽,失正得中,為解卦之主,也是全卦的至尊之爻,柔順謙恭,是一位力量雖然不足,但是能守中道的陰柔君主。
  • 心理學家:真正大度的人,普遍都沒有朋友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聯想到厚黑學、偽命題,其實不然,今天我們要闡述的觀點是有社會心理學依據的。首先,健康的人際關係是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關鍵,朋友之間的情感交流讓我們有了更強的社會融入感。 生活中,很多人看上去很大度,對待身邊的人很好,但他們的人緣卻很一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易經》:人厚道,天不欺
    做人厚道,是一種積福之道。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為人厚道,天不欺。與人為善,必有福報。1為人厚道,在於務實《道德經》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厚道的關鍵,就是要落在實處。厚道的人,一定踏實可靠,從不追求虛名浮利。《易經》說:「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樂天知命,故不憂。」厚道之人,始終安於當下。安心於自己所處環境,誠心誠意地培養自己仁厚的品德。處於富貴中,就按富貴的狀況行事;處於貧賤中,就按貧賤的狀況行事。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易經》中為什麼最好的是中、正?
    大凡讀過四書五經的人,都知道《中庸》上有一句話叫「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在這句話中,儒家強烈的讚譽了中和的佳妙,認為天地定位、萬物的生長繁育都是因為遵循了中和的原則才成就的。
  • 《易經》:人生最重要的是啟蒙的道理
    【可斷結果】九二爻行剛中之教,能夠一位包容的態度引導蒙昧者。其有納婦之象,雖婦不賢亦可教化之。九二行為剛中而不過於苛責,因材施教,故亦可為六五尊者之師,幫助其為國治家。聰明的人能夠包容蒙昧的人是吉祥的。
  •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人生逆風翻盤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出自《易經繫辭上》。把"自"放在"天"的前面,就在告訴我們:「自己先努力,上天就會依照自然規律保護我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天助自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