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佔卜乃學易之道

2021-03-01 王兆平易經佔卜自學堂

本節討論的是如何學習《易經》的方法。標題所謂「學易之道」的「道」,應為「道路」的道,因為談論的是學習方法,故也為「道說」的道。

常聽人說,學習《易經》太難,讀不懂,學不進去。其實這就是方法不對,初學者一上來就去「啃」那些大部頭的文字,是肯定讀不下去的。

古人治易,自古就有條定律,叫做「先筮後易,由技入道」。是說學習《易經》應該從卜筮入手,由技法開頭,在此基礎上再去探究易理。三國時期「道術神妙,佔候無錯」的易學大家管輅,在討論研易之道時曾有句名言:「夫入神者,當步天元,推陰陽,探玄虛,極幽明,然後覽道無究」。

管輅之語是「大家」之道,是學易之人必須遵守的方法,其中「步天元,推陰陽」就是最初的佔卜,然後才能「探玄虛,極幽明」,去探究易理,再後才能「覽道無究」,悟取智慧。

在民間,易家傳承多是以這類方式進行,徒弟學藝,先要死記硬背,並機械般的學會佔卜,之後,再有師傅慢慢傳授斷卦易理,甚至一些徒弟佔卜方法極其熟練後,也難得師傅易理的傳授,徒弟多是從師傅與人解卦時,偷偷悟取易理。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學易也有非佔卜入手的,這類人狀態大致有以下兩點:一他們的文字功夫確實好,多具備紮實的大學文科基礎,而實際身份也多為大學教授;二他們的研易目的十分明確,多以訓詁為主,多以易學文化研究和教學為目的。這類研究十分有意義,在學易的路上,是一支重要的隊伍。

但普通人學易不能走此道路,很重要一點是普通人不具備學者的文字能力。另外,在學習目的上,也明顯不同,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日用,因為易經本身就是實用之學,而學者的研究是為了學問。

在此,讓我想到了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論點,這一論點,應該是我們學易之人時刻牢記的。王陽明心學的成立,與他精通《易經》有直接關係。

在長期悟道生涯中,他非常重視易經佔卜的運用,留有大量的研易文字,他對易理的理解,是由佔卜入心的,心通者必然理通,而理通者才能為「知」,為「知」者必然能「行」。

「先筮後易,由技入道」的方法,對初學《易經》之人大致有如下幾點好處:

所謂邏輯是指學習的規律。「實踐、理論、實踐」的模式是正常的學習邏輯。正如學習繪畫,要從白描寫生開始,然後再向創意升華,也如同人們學習開車,要從手上的方向盤掛檔和腳下的油門離合開始,然後再去探究行車公略。

人們了解《易經》並對此感興趣都是因《易經》佔卜的神奇。那麼學習佔卜就從興趣開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這裡的易學是指容易學習的易,佔卜技巧實際上一種操作之術,凡操作的東西是容易學會。有師更好,沒師也行!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三五天一定能掌握基本方法,本書為大家提供了一條學習實用的法門。

所謂「問題」是指帶著一種思考和目的去學習,比如我們學會佔卜操作後,能「照著葫蘆畫瓢」求出卦象後,你自然會帶著「卦象」去讀易。這種學習最為實用,這叫「問題逼著學」,這也叫「帶著問題學」。

在此,我相信只要學習者從佔卜入手,入門一定是方便的,深造也是十分可能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研究易經的人不建議佔卜?
    從這裡看,」易有太極」明顯是後世加進去的。至於」兩儀生四家,四象生八卦」完全是胡謅八扯,驢唇不對馬嘴。當代人為什麼看不懂《周易》?為什麼有人說《周易》是神秘之書?為什麼大都認為是佔卜之書?其最大原因,其主要原因,其關鍵原因就在於《周易》所受幹擾太大。如不大刀闊斧除去這諸多幹擾,我看聖潔的《周易》很難大白於天下。
  • 《易經》與佔卜
    提到《易經》就不得不提到佔卜。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易經》是作為佔卜問卦的書籍才得以倖免。雖然,之前說過《易經》可以說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書,但是提到它,普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佔卜,預知未來,預測吉兇。佔卜是不是迷信?
  • 《易童子問》有關易經佔卜的事,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易童子問》王聖夫:有關易經佔卜的事,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古人佔卜方法很多,有龜佔、蓍佔、星佔、夢佔;蓍草稱霸千年,如今幾乎絕跡;籌策取代蓍草,成為現代人佔筮的首選工具。01 古人從何時學會佔卜?人類佔卜的行為出現得非常早。
  • 算命和易經佔卜是一回事嗎?讀懂1個小故事,看懂易經的奧秘
    算命先生無論是算命和佔卜都是起源於易經,但是人們自古對待易經的認知不同。有人對易經的認知停留在唯心宿命,所以就有了四柱八字等宿命的命理學。就是說一個人從出生時就註定了一生的壽夭窮通,吉兇窮富。而易經佔卜是建立在易經天道的規律學,是讓人們趨吉避兇,善於改變自己命運的方式和方法。區別很簡單,真正懂得易經佔卜的人,你去問吉兇,他會告訴你目前的問題,然後什麼時間不能做什麼事情,現在應該做什麼事情,把即將要來的災禍降低到最低或者規避。而不會去過分誇張災難的可怕。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易經的易字來源有不少說法,個人覺得以「日月相續,循環不息」為佳,作為統領全書的「易」則有三層涵義,即簡易、變易、不易,也就是說,易經雖然深奧,但以不易為基礎,以變易為手段,以簡易為歸旨。對「易之三義」的理解似乎不必拘泥,也可理解為以變易為基礎,以簡易為手段,以不易為歸旨,也能通,前者著眼於理論模型的構建,後者則以功用目的為導向。
  • 易經是哲學書還是佔卜書,誰是作者?
    為什麼古今中外都在推崇易經呢?為什麼易經是六經之首?易經很廣,可以說包羅萬象,因為八卦的產生就是以天地萬物為參考創造的,而易經六十四卦就講得細了。縱觀古代文人,大部分都研究過易經,大人物諸如老子、孔子什麼的我們不去說,就拿宋代來講,歐陽修、蘇軾、楊萬裡除了文人身份之外,也是宋代易學家,分別著有《易童子問》《東坡易傳》和《誠齋易傳》。這些大佬不止是易經搞的佔卜,更多的還是易經的哲學。
  • 《易經》佔卜出來的結果,到底表達了什麼?
    學生問:《易經》佔卜出來的結果,到底表達了什麼,是命定、可選擇,還是其他?(可以劃一划)因為有卜卦的經驗,常常在卜卦之後看出了一段時間的情勢,但是這代表了「命定」的結局嗎?還是說人有自己選擇的餘地? 我對於《易經》佔卜結果的理解如上,不知老師的看法如何?傅老師答:《易經》的易就是變化,佔卦的特點是預測未來。未來既然會變,為何可以預測呢?
  • 易經:「易」一直在變化,把握住規律變化,就是抓住易經的核心
    我們學《易經》的人,要感謝孔夫子。《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在西周以前,《易經》只是用來佔卜,為少數人所用。一直到孔子作十翼,把《易經》推崇為群經之首,《易經》才從佔卜書,提升到經書的地位,後來的學者才有機會廣泛學習。《文心雕龍》說:「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庖牲畫其始,仲尼翼其終。」
  • 《易經參詳》繫辭釋義第十篇聖人之道
    《易經參詳》繫辭釋義第十篇聖人之道易智原創2019年3月 聖人之道《易經》這一門學問的法則,有聖人之道四點,就是尚言辭、變動、制器、佔卜。【原文】《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 易經佔卜算卦到底有哪些方法?
    在介紹各種佔卜方法之前,我先來說說古代易經運用的不同側重點。要知道,在中國不同歷史時代,運用易經進行佔筮的方法之側重點是不盡相同的。需要指出的是,因為龜卜之法,唐朝之後可能因為失傳而不見人運用了,所以此文不提。伏羲時代,主要關注於考察易象(比如:乾卦有天、君、父、金、玉等含義,這些個含義就稱為乾卦的卦象),這個時期比較注重形象化,即易象。
  • 為什麼有些人要學習《易經》?不外乎這些原因。你又為何學《易》
    可見,《易經》在孔夫子心中的地位。而且孔子還自認為,沒有完全掌握《易經》的精髓。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對於《易》的解釋,大多出自孔子之手。用現在的話說,這些作品是孔子對《易》的讀書筆記、書評、心得體會、論著。我們現在一般情況下所說的讀《易經》,一般指的就是《周易》,而且是帶孔子書評的《周易》。因為,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了。
  • 易經佔卜課程-課堂實錄2019年3月
    學院本著弘揚易經文化、傳承中華智慧文明、挖掘研究易學技術為辦院宗旨。是當今國內理論最完善、正規、嚴謹的易學教研機構。廣泛吸納眾家所長,正本清源,還原周易真諦,積極傳播易經學術,培養高級易學人才! 學院在社會上有著極為良好的影響,在易學發展和學術綜合運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真學、真知、真教,為易經文化傳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易聖解易 一解:佔卜秘籍哪家強,《高島易斷》響噹噹
    最好的教科書當然就是《易經》本文了,不過問題也出在這裡,那就是大部分的朋友都看不懂《易經》古文,這就很苦惱。於是樓主在教程內傳的最後一講,專門給大家推薦了一本大洋彼岸,好吧,就是隔壁鄰居日本省,啊不,日本國的高島嘉右衛門寫的一本書,叫《高島易斷》。
  • 易經預測時這3類人不能佔卜,佔了也不靈,看看你在其中嗎?
    我們翻看易經的文獻,最古老的佔卜方法是用50根蓍草,然後進行推演和換算,但是這種方法起卦的時間較長,比較麻煩,後人又發明了梅花易數、大六壬、奇門遁甲、六爻預測、四柱八字等方法,有的更是直接看人的手相和面相,而這些佔卜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預測更加準確,而且也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學老祖宗的智慧!
    說到《易經》,大家肯定都知道!這算是兩極分化的書,有的人認為是一本算命的書,有的人則認為這是一本給人指導的書。很多人表示看不懂,那麼接下來咱們就聊一聊,怎麼讀懂《易經》這本書!《易經》的用法,有它的基本方面。解釋《易經》的《易傳·繫辭傳》說得很明確:「《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者尚其佔。」
  • 桂海傑講易經:「善易者不卜」的秘密
    中國白雲書院——桂海傑我雖從事易經研究和教學工作,但很少佔卜算卦,這倒不是說我反對佔卜、或是不信算卦,只因為對孔子說過的「善易者不卜」有著特殊的理解。「善易者不卜」,告訴我們真正理解和懂得了自然規律之大道了,就無需佔卜求卦。什麼是大道?「仁」「義」「禮」「智」「信」是大道;「陰陽平衡」是大道;「天人合一」是大道;「民間老話」是大道」;「古訓經驗」是大道;「政策法規」是大道……大道是由無數代人共同探索構築出的經驗之道,平坦之道,順利之道,規矩之道。
  • 學習《易經》對人有什麼好處?
    《易經》在古時候用於佔卜、測吉兇、行兵打仗,那我們現代人學習它又有什麼好處呢?唐太宗的宰相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中華一切優秀傳統文化都紮根於《易經》,了解了《易經》,就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二、明辨是非能力。孔子說過,「善《易》者不卜」,真正熟悉了《易經》的人,已然看透了人生。
  • 【讀易隨筆】毓老論《易經》
    《易經》體元,體元,體也;《春秋》奉元,用也。乾元乃統天,天即得奉元。      (七)聖人能時至而不失之,但不能生時。一個人在一生之中,有合於自己之目的時,不知凡幾,只要能時至而不失之,便能成就自己。雖然前時已矣,但後來之時猶可待,故孔子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 易經的佔卜到底是怎樣進行的,原來裡面有這麼多說頭,長見識了!
    ,人生的智慧和自然的法則都在其中,好多人認為易經就是一本佔卜的書籍,事實上真的是如此的嗎,今天就帶大家深入的分析一下易經的佔卜。小編觀點:易經就是佔卜嗎?易經到底是不是算卦的書?很多人一看易經兩個字就認為,那不就是算命算事的書嗎,還有別的意義嗎?其實,易經只是以算卦為形式,佔卜為外衣。如果去掉了佔卜的外衣,易經的核心卻是燦爛的哲理和智慧,所以易經雖然有佔卜的形式,但易經更是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
  • 易經佔卜為什麼靈驗?這4個字早就告訴我們答案,讀懂的都是高人
    很多人一提到易經,首先想到的就是預測佔卜,易經在後文中,也詳細闡述了佔卜的具體方法,就是最原始的蓍草佔卜法。後來佔卜逐漸演變成很多種形式,譬如梅花易數、六爻預測、奇門遁甲、四柱八字等等,更有看手相和面相的,這些預測學說的理論體系,歸根結底都來源於易經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