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易經》,大家肯定都知道!這算是兩極分化的書,有的人認為是一本算命的書,有的人則認為這是一本給人指導的書。很多人表示看不懂,那麼接下來咱們就聊一聊,怎麼讀懂《易經》這本書!
《易經》的用法,有它的基本方面。解釋《易經》的《易傳·繫辭傳》說得很明確: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者尚其佔。」
這是我們學習運用《易經》的基本方面。
「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這是運用《易經》的目的。
從《易經》精神上體會,用法上用這樣幾個重點:
1、在語言和思想表達方面,可以靈活運用《易經》和《易傳》的文辭。
《易經》文辭屬於最為古老的書面語了。其中有歷史背景知識,有精彩的現象和哲理描述,有文學性很強的格言韻語。它已經在我們的語言中被廣泛運用著。今天,這些卦爻辭,能起到幫助表達和豐富思想的作用。
《易經》本身有卦辭,有爻辭,這兩部分在運用上是一樣的。本身屬於佔卜用語,但是採用了講故事、形象化、打比喻等手法,生動深刻。
孔子是靈活運用卦爻辭的大師,《論語》裡只記了一例,「不恆其德,或承之羞。」來說明修養和掌握技術要堅持有恆的道理。在《易傳》的《繫辭傳》裡,有「三申九德」等等範例,帛書《易傳》裡記錄的例子非常豐富。
在文學、方面,《易傳》的學習應用價值同樣很大,應該被得到重視。
言辭運用,要活用,觸類旁通,有所創新,翻舊為新。
2、學會運用《易經》對變化的模擬方式,運用義理和易象原理,明白事理規律和應對方法。
易以象告,《易經》的道理,卦爻辭的根據,是基於易象而引申出來的。應當以取象比類的方法,由此及彼,匯通哲學道理和具體情境、具體事物,用從易得到的啟示去推闡具體的結論。這方面,《易傳》裡有精闢的範例。比如《文言傳》、《大象傳》等。
3、學會運用易象、義理的原理,啟發認識、創造、推測現實事物,體現乾坤精神,生萬物利萬民。
《繫辭傳》列舉了觀象制器的例子,如《渙》卦,上風下水,仿照這個卦象,人們製作了舟楫;觀《小過》卦,上震下艮,象徵上面動,下面定止,好像搗臼。現代事物裡,水火既濟,就像燃油發動機,上卦水就好比是噴油,下卦火,好比是內部燃燒室裡的燃燒過程,水火配合適當,就能達到平衡持續地產生動力。運用象數思維,對擴大思路很有幫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要依靠對《易》的了解,同時更要和現代化知識結合。
4、《易經》本來是卜筮之書,沒有把握的事情,可以運用佔卜的方法進行決策。
但佔卜主要是助斷,用去取象,僅僅用佔卜,不能作為群體的共識和科學依據。不少所謂「大師」在這方面鬧了不少笑話。
5、明白《易》為君子謀的道理,以《易經》精神為指導,涵養德性,修身貴德,德才兼備。
「夫,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這是用好《易經》的基本價值觀。
學《易》用《易》,不能走邪路,以為會用《易》就可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行。「《易》不可以佔險,如果用心不良,《易經》是不會助紂為虐的。
《易》在本質上,不僅是自然哲學和辯證法,同時也是道德倫理之書。在中國歷史上,更看重它的倫理方面。今天我們不能狹隘地把它看作是道德說理的標準教科書,應該予以繼承。
易從日月,其義為變。《易經》是一本很好的人生參考書,讀懂了,就會獲得很多人生的真諦,畢竟 傳了幾千年依然被世人推崇,說明《易經》可見一斑 啊!如果您對《易經》也感興趣就點擊下方「商品卡」吧,好書不怕看,心動不如行動,猶豫什麼呢?
喜歡的轉發收藏哦!以防迷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