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個年輕小夥子,上武當山拜師學功夫。師傅讓他學站樁,一天到晚,都是練習站樁。這時候,學功夫的人,開始抱怨師傅,說師傅不把真功夫教給他們。每天練站樁,有什麼意思?
堅持一年,其他人陸續離開,下山去了。只有這個小夥子堅持下來。
三年後,師傅認為小夥子站樁合格,底子打好了,才開始教功夫。
十幾年後,這位小夥子,自己也已成為人師,教新入門的師弟、師妹。這時,他才深切體會到,為什麼當初師傅讓他練習站樁3年。
這3年的站樁,就是打基礎,就像一棟樓的地基,如果沒有這層基礎,學的所謂招式和套路,都只是花拳繡腿,不是真功夫。而基礎打好,底子紮實,後面學招式和套路,一點就通。
我講這個真實的故事,同樣適用學《易經》。
有人抱怨我,在講解64卦時,寫很多生活的案例和內容,不怎麼講爻辭和卦辭。
《易經》流傳幾千年,卦辭和爻辭,每本《易經》書都有,有幾個人,能依據爻辭讀懂《易經》的?幾乎沒有。
我在解讀64卦時,寫的生活案例,表面看是故事,實際上是分析每一個卦背後的規律,事態的應對方法,以及人的心態、修為,也就是天、地、人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才是學易的重點。
《易經》之所以難讀懂,難入門,是因為習易者,沒有掌握恰當的方法。
讀懂《易經》,只有2個關鍵因素:
一是《易經》的規律。
當你讀通《易經》以後,就會發現,整部《易經》,文字和圖片,都可以去掉,只有規律。
《易經》64卦的陰爻、陽爻的逐一變化,就已經把規律告訴你了。
你可能會說,什麼規律?我沒看出來。
所以,才有卦辭、爻辭、圖形,這些後人加上去的東西,去輔助說明規律。
現代人學《易經》,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抓不住重點,把重心放在卦辭和爻辭上,忽略規律的變化和發展。
所以,沒有幾個人能學通《易經》的。這些沒學通的人,不是神化《易經》,就是詆毀《易經》。
二是學易人的頭腦,要有悟性。
學易的主體,是人。
《易經》為群經之首。孔子因材施教,不是每個學生,都會教《易經》,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悟性不一樣。
我遇到很多自以為精通《易經》的人,對易的知識侃侃而談,說得頭頭是道,其實,連易經之門,都沒入。
固執、狂妄、自以為是,凡是懷著這種心態的人,都入不了易門。
你只有懷著一顆道心,平常心,才能入門。
道心,不是說有就有的,要靠你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去修煉。
這就是為什麼每個卦,我都會寫案例,和生活的運用。
如果你連最起碼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心態和想法不對,那麼學易,也學不到正道。
有些人,學易以後,變得神經兮兮,走火入魔。
有個人還搞笑,自己炒股失敗了,就說找個師傅學風水,算命,給自己賺生活費。
如果,真的有人,能虛心、耐心、誠心,堅持看完我寫的120篇學《易經》的文章,並在自己的觀念和言行上,真正地有感悟和改變,《易經》肯定會帶給你正面的,積極的影響。
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應該不多,因為,我現在才寫了60多篇,還有一半沒寫完,就已經有人質疑我了。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