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要學習《易經》?不外乎這些原因。你又為何學《易》

2020-12-13 李秀筆記

《易經》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重要最古老的典籍,中華文化的源頭、總綱。千百年來,推崇者眾。

孔子讀《易經》,韋編三絕

在《史記》記載中,知名的「韋編三絕」故事,就是講述孔子學習《易》的過程。

孔子,非常喜歡讀《易》,以至於編連竹簡的牛皮都斷了三次。可見,《易經》在孔夫子心中的地位。而且孔子還自認為,沒有完全掌握《易經》的精髓。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對於《易》的解釋,大多出自孔子之手。用現在的話說,這些作品是孔子對《易》的讀書筆記、書評、心得體會、論著。

我們現在一般情況下所說的讀《易經》,一般指的就是《周易》,而且是帶孔子書評的《周易》。因為,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了。

因孔子讀《易經》、編纂《易經》,因此《易經》必然是儒家學派的經典書籍之一。也因此,儒家一定是學習《易經》的。

學道者通《易》,出神入化

雖然,孔子對《易經》的重新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對於道家來說,《易經》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道家經典。

傳說,黃帝時代的道家是《歸藏易》,到秦漢時期,如十二闢卦,仍然以歸藏為主,東漢時期道教經典,魏伯陽的知名著作《參同契》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易經。到了宋代的邵康節,應該也算是道家一脈。傳說中,邵雍先生的易學水平已經進入出神入化的程度,最為知名的著作當屬《皇極經世書》。

因此,學道的人,大概率會學習《易經》。

在古代,《易經》作為四書五經之一,是文人的必修課

四書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9部書籍,自明朝開始,一直到科舉制度廢除,都是古代考試的必修課。

也就是說,《周易》在古代是國家規定必須學習的內容,廣大學子不學不行。至於國家為什麼要規定學習《易經》,自然是出於國家選拔人才的目的。

今天社會文化繁榮,人們學習《易經》的原因精彩紛呈

出於文化傳承的目的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光輝燦爛。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古文化一直流傳至今,不得不說,流傳至今這件事已經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我們一直就有「上下五千年」之說,近代雖然曾經落後貧窮,但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史上,200年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短暫歷史。也就是說,雖然現代西方文化流行於世,但在未來有多大的發展,仍需要幾千年的歷史檢驗,才可能有定論。

《易經》自上古流傳至今,已經歷經幾千年歷史長河,必然有其卓越的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我們的民族精神蘊藏其中,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傳承,讓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幾乎都離不開《易經》。

比如,我們中國人一直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那麼什麼是龍?易經的《乾卦》,就是在講龍,龍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具有龍的品質和精神的人,稱之「君子」。細細讀來,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在《易經》中,都會有答案。

當代知名的《易經》研究者有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他曾做過著名的《易經與中華文化》的演講;比如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易經》的知名文化學者曾仕強先生;再比如知名國學大師南懷瑾;還有民間派的著名代表人邵偉華等等。

古為今用說《易經》可以佔,可以卜,而且是頗具科學性的預測。在我看來,《易經》的佔卜,更類似於現代數學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它講述的是一些大概率事件。說到《易經》的數理,不得不提到現代計算機技術與《易經》的關係,包括萊布尼茨在內的很多西方科學家都自稱獲得了來自《易經》的靈感。

當然,《易經》的作用,顯然更加廣泛。

我們都知道,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而《易經》,就是基於這時刻變化的世界,給出的解決之道。

現代科學,一般都是基於靜止的條件假設,得出結論。而傳承於上古文明的《易經》顯然不是,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易經》更具實踐意義。無論在治國、軍事、商界、醫學中,靈活運用《易經》可以達成運籌帷幄的目的。

出於哲學的目的哲學,可以說是現代最為高大上的學科了,是專門研究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方法論又是什麼?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易經》顯然回答了幾乎所有的哲學問題,是一本「智慧之書」。對於追求人類最高智慧的哲學研究者來說,應該說沒有哪本書比《易經》更具吸引力。綜上所述,《周易》作為我國人文文化的基礎,無論在生活、學習、實踐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因此學習者眾多 。您是出於什麼目的學《易》呢?歡迎探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每個人學習《周易》的目的是不相同的,有的人純粹是好奇,看了我的文章就想了解一下;有的人認為易經是一門智慧,想學習裡面的哲學知識;當然我不否認還有人就是過來,就是想用易經算命的。這裡面沒有對與錯!易經自古以來都被分成兩派,象數與易理派。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下面說說為什麼要先學易經。我原來呢是帶著孩子先從三字經開始學,覺得是先從簡單的開始然後再難的。現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最好先從易經學習。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個圖:其實不管是學三字經也好,學易經也好,先從讀開始,先學哪個都是一樣的,至於不認識的字,買帶注音的就好了,在說是家長要一起讀的,還讓孩子擴大了識字量,我們要求的是先讀,通讀,不要求理解,先讀熟再理解然後運用,就象人與人之間交朋友,先認識,再談話,再了解,再深入了解。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這一句話可以擴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 為何有些男生,突然不再主動聯繫你了?原因不外乎這些
    在一段感情中,總是能夠堅持主動的那個人,我想Ta一定愛得很深。可有一天你卻發現,曾經那個很主動的人,突然不再主動了,曾經他窮追猛打,而現在卻沒有一個電話一條消息,到底男人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其實一個男生不主動聯繫你的原因不外乎這些。他在欲擒故縱,故意這麼做為什麼要故意?因為他發現這麼多主動,而女生卻沒有太大反饋,於是就停止付出,讓你疑惑並且想他。
  • 《易經》人人可學,那麼學易究竟要注意什麼?
    為什麼叫《十翼》是因為這本書有十篇,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我倒認為這是孔子的一個希望與寄託,希望這本書能夠插十支翅膀翱翔於天地之間。「潔淨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他的含義卻很廣,「潔淨」包含了哲學和宗教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學了《易經》這門學問,他心裡的思想,情緒的波動,是非常清潔寧靜的,「精微」兩個字則是說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所以大家晚上不要讀《易經》。頭腦冷靜睡不著影響第二天工作學習。
  • 《易經》中的《周易》,為何簡稱為《易》,而不是《周》
    我們知道,《連山易》簡稱為《連山》,《歸藏易》簡稱為《歸藏》,而《周易》卻簡稱為《易》而不是《周》,這又是為什麼呢?如果按照《連山易》和《歸藏易》的「簡稱邏輯」,那麼《易經》中的《周易》,應該簡稱為《周》才對,可實際上為何不是這樣呢?
  • 黃靖浩:為什麼職位越高的人越喜歡學習和研究易經?
    所以下面我將從八個方面來具體說明為什麼要學習易經,學習易經的價值和意義?1.易經可以快速培養我們的哲學思維易經是智慧中的智慧,哲學中的哲學,我們諸子百家的思想大都源於易經,特別是老子《道德經》裡的哲學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
  • 為什麼要學點《易經》?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毛主席:「不讀《易》,不足以解天地!《易經》,很多人認為是佔卜之書,而研究後你會發現,《易經》其實是一部《天書》(天文曆法),《地書》(地理風物)和《人書》(人倫秩序)。在漢字發明之前,先民用陰爻、陽爻兩個符號,以類似計算機「二進位」的方法,推演世間萬事萬物,囊括宇宙,無所不包。
  • 易經:學易先修心,靠你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去修煉
    我在解讀64卦時,寫的生活案例,表面看是故事,實際上是分析每一個卦背後的規律,事態的應對方法,以及人的心態、修為,也就是天、地、人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才是學易的重點。《易經》之所以難讀懂,難入門,是因為習易者,沒有掌握恰當的方法。
  • 《易經》為什麼難學?
    如果你這樣去學習《易經》,我們就會越走越遠,我們學《易經》的方法就越來越狹窄,同時我們會感覺到《易經》越來越難學。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要學《易經》,首先要懂得怎麼樣去觀看現象,觀察現象,判斷現象,找到它的內在規律。那我們如何通過某一種事物的現象去判斷它的內在規律呢?這就是《易經》文化的第二個特點,術,這個術就是一種計算的方法。
  • 《易經》的「易」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再去學習古人的經典智慧的時候就有許多的不同理解,這在學習過去的經典身上是很平常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易經》這種玄奧之說來說由於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以及傳承、地理、學習目標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有時候得出來的結果簡直可以說是南轅北轍。面對這種紛紜莫是、無法抉擇的局面,我個人的理解是只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因為既然是有各種不同的答案,就肯定有各種不同的理由,我們既然無法判斷誰對誰錯?
  • 不讀易,不懂中國人!不讀易,不知你自己!學易經的人,都怎麼樣了?
    如果去問一個西方人,明天要不要開會?他要麼說要,而且說要他就真的去了;要麼說不要,而且說不要,他就真的不去。如果問一個中國人,明天的會議要不要去參加?他會告訴你「到時候再看看」。這樣他自己就很有彈性,可以去也可以不去,而且講出來不會得罪人。
  • 《易經》佔卜乃學易之道
    本節討論的是如何學習《易經》的方法。標題所謂「學易之道」的「道」,應為「道路」的道,因為談論的是學習方法,故也為「道說」的道。常聽人說,學習《易經》太難,讀不懂,學不進去。其實這就是方法不對,初學者一上來就去「啃」那些大部頭的文字,是肯定讀不下去的。古人治易,自古就有條定律,叫做「先筮後易,由技入道」。
  • 一句善易者不佔毀掉了多少人學《易經》的衝動
    國學熱的今天《易經》作為六經之首真不該被忽視,畢竟《論語》、《道德經》中很多觀點都是出現它的,而一句善易者不佔更把易經推到了江湖算卦的行列。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其實比起其他的四書五經,好像對於易經的爭議是最大的,仿佛從有了這本著作開始,質疑和支持就一直不斷的發生,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我們到底要不要學習易經呢?其實比起其他的書籍來說,小美覺得易經所涵蓋的層面更加的廣闊一些,從天文也好,人性也好,或者是家庭做人,你想學的,你想看到的,只要你打開易經,其實就能有所感悟,但是也因為這樣,每個人看它的想法都不同,所以就充滿了爭議和討論。
  • 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
    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所以才叫做論語,論語就是家常便飯的話。墨子是專門替那個基層的大眾去解釋《易經》的道理。所以,做人先學墨子實幹,然後慢慢走上儒家的路,最後你才可以去進入道家的境界!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因為,現實世界中,普通的大眾沒有時間與經歷,去正確把握易學。很多人只是道聽途說,僅限於蜻蜓點水,極易誤入魔道。
  • 為什麼你總覺得讀不對《易經》
    有許多的人在沒學《易經》之前,覺得《易經》莫測高深,無比神秘,而那些學過《易經》的人又似乎是都帶有某種仙氣,會讓許多的人頂禮膜拜,口口聲聲不離「高人」,覺得自己的水平還不足以去學習如此深奧的學問,只能高山仰止,望洋興嘆。
  • 為什麼說學《易經》的人下場不好,這句話有其偏面的道理
    傳說的辯證分析 首先要說的一點是,學什麼做什麼都有結局好的和結局不好的。這跟這門學問或者手藝沒什麼關係,是時勢和人的行為決定了結局。譬如學駕駛,有的人開車一輩子平平安安,有的卻在駕駛中出了事故,甚至失去了寶貴生命。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你能由此斷定學駕駛或別的什麼沒好下場嗎?肯定不會。
  • 為何不要去小公司上班?不外乎這3點原因,你知道嗎
    為何不要去小公司上班?不外乎這3點原因,你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小公司和大公司是有區別的,對比小公司的話,大公司的規章制度要更完善,工資也更多,所以大多數人在選擇的時候,其實都是很嚮往去大公司上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