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善易者不佔毀掉了多少人學《易經》的衝動

2020-12-23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國學熱的今天《易經》作為六經之首真不該被忽視,畢竟《論語》、《道德經》中很多觀點都是出現它的,而一句善易者不佔更把易經推到了江湖算卦的行列。

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這句話其實是出自《荀子》,司馬遷把史記中有個孟子荀卿列傳,他是把孟子荀子都是看作儒學的傳承人的,其實荀子一生反對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論。

孟子絕對是一個能言善辯者,古代所有經典那真是招之即來。而到荀子這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大道理給你說的是心悅誠服。荀子兩名最重要的學生李斯、韓非子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這也是詬病荀子學說的最主要原因。其實荀子的學說也是適應戰國末期時代的需要,如果不看他的性惡論,荀子的學說絕對是學生的必讀。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這是《論語》中最後一句,而能孟子最主要的觀點之一我知言就取於此。

何謂知言?」

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讀完這句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就應該明白後世為何把孔孟放在一起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這句在現在讀起來意義不算太大,但是在周朝以天命取代商的時代,誰敢說自己知天命那和造反沒什麼區別,也就是孔子的這句五十而知天命讓我們後世一直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來提醒自己。

《易經》其實就是下學而上達的一個中介,我們每個人都有困惑之時,而了解它就是解決人生困惑的一種方法。道路千萬條,走那條都有可能到達羅馬,為何我們要主動放棄一條道呢?

其實易經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難,八個基本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排列組合從而生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爻辭是很多,但是易經就在那擺著呢?沒必要死記硬背,去去查就行了,死記硬背反而偏離了易經的道理。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既然《詩》、《禮》都這麼重要,那麼易經就更不能被人忽視了。就如文言傳裡說的那樣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天人合德,知行合一,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易經本就是是一個人生的循環,讀懂謙卦,就應明白志於學要謙虛求教,看看離卦,就該懂得而立之年也是困難重重,看看解卦,也應曉得不惑之年也是險中有動,腳踏實地,看看鼎卦,就真該明白定鼎中原之時也要後繼有人,看看節卦,就得想想怎麼節制自己欲望。

相關焦點

  • 易經高手不算命!|為什麼說「善易者不佔」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易經》就是一門佔卜的學問,或者通俗講就是「算卦」的書。因為,我們看到的《易經》更多的是在街頭的算命攤上看到的「八卦圖」。所以,知道我讀《易經》,就有人找我算命的,看風水的,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也有給我留言,讓給測八字的,算命的,豈不知「善易者不佔」的道理。孔子並不相信《周易》是算命的書,但他卻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也。」
  • 桂海傑講易經:「善易者不卜」的秘密
    中國白雲書院——桂海傑我雖從事易經研究和教學工作,但很少佔卜算卦,這倒不是說我反對佔卜、或是不信算卦,只因為對孔子說過的「善易者不卜」有著特殊的理解。「善易者不卜」,什麼是「易」?「易」是規律、「易」是自然、「易」是簡單、「易」是容易、「易」是變化……「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是變化繁複的,但只要我們懂得了、掌握了這變化的規律,一切繁雜就顯得十分簡單可控。應運規律,順應規律,不幸和災難同樣也將離你而去。
  • 善易者不卜的故事
    ,突然看到一位易學老師說:善易者不佔,指的是不要隨便佔卦,不要有事沒事佔卦,那都是戲佔,對易不尊重,都不會準的,反而佔此應彼(這段是複製那位大師的原話)。看到這種解釋善易者不佔,心生感慨,一位專業從事易學預測(六爻算卦)的老師給出關於善易者不卜這樣的解釋,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的《易經》,流傳幾千年到如今,卻被更多的老百姓誤認為迷信,其中不乏這樣的老師推波助瀾,今天就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易學不是迷信,為什麼古人有善易者不佔的說法。        《易經》坤卦初爻爻辭曰:履霜,堅冰至。
  • 學易由佔卦入門是捷徑,但須謹記「三不佔」,否則有害無益!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學習《易經》,希望藉助這一古老智慧,解決自己生活中的種種困惑。但學易絕非易事,很多初學的朋友感慨沒有頭緒。其實,學易由佔卦入門算條捷徑,但這也有講究,有易學前輩總結了佔卦「三不佔」原則,這裡提出來供愛好易經的朋友參考:   一、不義不佔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下面說說為什麼要先學易經。我原來呢是帶著孩子先從三字經開始學,覺得是先從簡單的開始然後再難的。現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最好先從易經學習。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個圖:易經,孝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詩經。而其中,易經為眾經之首。易經是所有經典的起始,就像上山,是先把孩子抱到山頂視野開拓了再往下走好呢還是從山底往上一點點爬好呢?有朋友但心是不是學易經的難度較大呢?
  • 【讀易隨筆】毓老論《易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前面必有一個玩意,才能說繼之、成之,前面就是「元者,善之長」,故繼之者善也,而成之者性也。這就是中國人的善性觀。老祖宗何以不直接說「元者,善之長也,繼之者,善也」?說了你就不接著想。所以,也不點破元含乾元、坤元[二性]。「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乾多大,坤就多大,「至哉」至「其大」),會想的人就知道元含二性。
  • 為什麼很多研究易經的人不建議佔卜?
    很多研究易經的人當然不建議佔卜了,因為,周易在西漢之後,逐漸分野為象數和經學兩大體系,象數(術數)才是搞佔卜的,經學則是從哲學的角度,解讀《周易》的人文倫理,屬於儒學經典這一大類。那麼,研究《周易》的人是否也不建議佔卜呢?
  • 算命先生和易學家同樣都是學易經的,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同八字的人多如牛毛,跟總統巨富同八字的草民都比比皆是,把所有的人放在一起,分別用財富,權力,知識,身體素質,外貌···進行一一歸類,我們會驚訝的發現,這些圖形居然都是一個紡錘形,一頭是極少數的精英,一頭是極少數的失敗者,而中間的則是廣大的普通人,老百姓,根據命理學的研究,我們發現,任何組合優美的四柱,絕大多數都只能是普通人,而四柱一看不出文憑
  • 為什麼有些人要學習《易經》?不外乎這些原因。你又為何學《易》
    《易經》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重要最古老的典籍,中華文化的源頭、總綱。千百年來,推崇者眾。孔子讀《易經》,韋編三絕在《史記》記載中,知名的「韋編三絕」故事,就是講述孔子學習《易》的過程。孔子,非常喜歡讀《易》,以至於編連竹簡的牛皮都斷了三次。
  • 《易經》佔卜乃學易之道
    本節討論的是如何學習《易經》的方法。標題所謂「學易之道」的「道」,應為「道路」的道,因為談論的是學習方法,故也為「道說」的道。常聽人說,學習《易經》太難,讀不懂,學不進去。其實這就是方法不對,初學者一上來就去「啃」那些大部頭的文字,是肯定讀不下去的。古人治易,自古就有條定律,叫做「先筮後易,由技入道」。
  • 面向少年的《易經》教學實踐:怎麼學,怎麼教,怎麼考?
    ,基於李守力老師紮實的研易成果,文化傳統平臺的演易教學體系,結合曲成苑在心靈導圖方面研究實踐,十多位少年學子三四年的共學歷程,在現代易經教學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嘗試,少年強,則國強,人能弘道,豈虛言哉?
  • 不讀易,不懂中國人!不讀易,不知你自己!學易經的人,都怎麼樣了?
    還有諸如「萬事大吉」「如日東升」「國泰民安」「八卦陣」「太極圖」等,都是來自《易經》。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就是易經思維,它沁入每個人的骨血,關乎個人命運,成就得失,自古迄今,從未改變。可以說,把易經思維搞清楚了,你就真正懂了中國人,懂了中華文化,也懂了你自己。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就是我們想事情永遠會拐彎,不會非黑即白,不會一條線走到黑。
  • 學易經,有一條忌諱,千萬不能觸碰!3位易學家,親身驗證
    我在網上寫文章解讀《易經》兩年,最近有讀者告訴我,說有人開易經課,學費收二三十萬,講得非常準,自己發生的一些事,沒告訴過別人,對方都能算出來,太神奇了。問我是否值得去參加。我說他學《易經》有點走火入魔。二三十萬,都可以在三線城市買一套房子。用腳趾想都能知道,不值得參加。
  • 炎黃老師易經卦象佔例及梅花易數特色介紹
    炎黃老師以八卦卦象綜合卦爻辭進行分析預測,糅合漢前易學的古筮法和邵康節梅花易數法。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觀其象而玩其佔。尤重卦象,故又名「易經卦象佔」。 易經卦象佔對比八卦六爻(納甲筮法)而言,六爻是幹支和卦象綜合預測法,兼用六神。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易經,孝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詩經。而其中,易經為眾經之首。易經是所有經典的起始,就像上山,是先把孩子抱到山頂,視野開拓了再往下走好呢?還是從山底往上一點點爬好呢?有朋友擔心是不是學易經的難度較大呢?其實不管是學三字經也好,學易經也好,先從讀開始,先學哪個都是一樣的,至於不認識的字。育心經典教材有童音跟讀音頻就幫您解決了這一難題!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這一句話可以擴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
  • 春日牡丹:善易者不卜,究竟要不要卜卦?
    孔子說,「善易者不卜」,在這之前我對這句話是深信不疑的,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和驗證,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首先,「善易者不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理解的是「善」就是擅長,善於,「易」就是《易經》,「不卜」就是不需要卜卦。
  • 易經說:一個人擁有多少財富,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這4個字
    提起《易經》,大家是不是都想到了「算命佔卜」?《易經》博大精深,在於它包羅萬象。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易經說:一個人擁有多少財富,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這4個字元元是源頭,我們都說一元復始終,這裡的元就是開始。《易經》當中說,「元者,善之長也。」
  • 這3件事不要指望學易經,它也不能給你,拜個大師報班也無濟於事
    有的人動不動拜個大師,報個班,花三兩個月學八字、學風水,美其名曰學習易學文化,指望學了之後,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道,無所不能。其實這些人連易經學問的整體體系和邏輯都沒有搞清楚,觀念首先都不對,筆者一直強調,實事求是,才是尊重這門學問,學易經學問一定先要正觀念,摒棄偏見,易經學問不是萬能的。起碼這三件事,不要指望學易經。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可以說想要學好易經,掌握64卦是勢在必行的,也是一條必由之路。但是64卦如此的紛繁複雜,又十分多變,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天賦或者沒有時間,只好望「易」興嘆。通俗趣味才是吸引求學者的花朵,而健康實用更是折服我們每一個人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