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寫文章解讀《易經》兩年,最近有讀者告訴我,說有人開易經課,學費收二三十萬,講得非常準,自己發生的一些事,沒告訴過別人,對方都能算出來,太神奇了。問我是否值得去參加。
我說他學《易經》有點走火入魔。二三十萬,都可以在三線城市買一套房子。用腳趾想都能知道,不值得參加。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利用《易經》製造各種噱頭。我自己讀《易經》多年,深知其中的規律,所謂神奇,都是基於精準的推算,就像一個公式。
儒家把《易經》推崇為群經之首,可是,孔子和荀子都告誡後人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學易經,有一條忌諱,千萬不能觸碰!歷史上有3位易學家,親身驗證。
希望大家能謹記這條忌諱,只有14個字: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最早起源於周朝的諺語。
一個人的眼睛如果能夠看見深水下小魚的遊動,那就不吉利;一個人太聰明了,知道得太多,明察別人隱匿的事,自身就會遭殃。
《列子》記載一個故事:晉國的盜賊很猖狂,晉侯很頭疼。有一個叫郄雍的人,有非凡的識人能力,他通過看一個人的相貌,就能辨別出此人是不是盜賊,而且一看一個準。
於是,晉侯派郄雍主持辨識盜賊,從此盜賊沒有藏身之處。
晉侯很高興,說:「有郄雍,以後就沒有盜賊了。」
趙文子卻說:「盜賊不但不會盡,郄雍也一定不得好死。」
果然如此。沒過多久,郄雍被人引誘到郊外,勢單力薄,盜賊一窩蜂而上,殺了郄雍。
這是「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的歷史典故。
中國歷史上有3位易學家,也觸犯這個忌諱,所以沒有得到善始善終。
1、漢代的京房
漢代的京房,是易學體系之「京房易」的開創者,他只活了41歲。
京房,原是李姓,出生在富貴人家,自幼好學,稟賦極高。他師從焦贛,後在傳統易學的基礎上,開創新法則,自成一支獨立的易學體系。
資料記載:「京房說《易》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佔驗。」
「京房易」,不同於主流的《周易》。
京房把六十四卦分為八宮,重新排列卦序;綜合天幹、地支、五行,演繹京氏納甲;結合古天文、曆法、音律,形成京房建候、積算、卦氣說。對豐富易學體系,做出巨大貢獻。
京房33歲以後,逐漸得到漢元帝的重用。也因此,惹上禍端 。
一是得罪易學的同行。
漢元帝身邊,原來有御用的易學大師。京房來了之後,用自創的易學規則,所言比御用大師還準,所以得到皇帝重用,這引起同行的嫉妒。
二是參與政治改革,得罪權貴勢力。
京房是一個聰明能幹的人,他得到皇帝的重用後,慢慢地也參與一些政治的改革,這就得罪了權貴勢力。
在二者的共同合謀下,京房最終因「誹謗政治,歸惡天子」的罪名被棄市。享年41歲。
2、晉朝的郭璞
郭璞,自少博學多識,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擅長預卜先知和諸多奇異的方術。也因為如此,僅活了49歲。
郭璞是當時的知名之士,對政治影響很大。歷史記載:
有位叫王郭的宰相,想造反篡位作皇帝,又害怕郭璞算出來,就故意試探他。
王敦問郭璞:「郭先生你的易學很厲害,請你算算我的命好嗎?」
潛臺詞就是問,自己能不能當皇帝?郭璞勸他不要篡位當皇帝,否則會有不測之禍。
王敦很不高興,反問郭璞:「你算算你自己的命如何?」
郭璞笑著說:「我的命,到今天中午就完啦!因為你要殺我。」
王敦說:「我正是這個意思。」
於是,就下令把他殺了。
郭璞是一代忠臣,非貪生怕死之徒,明知道自己被殺,他也沒逃跑。
3、宋代的邵雍
到了宋代,易學成就最高的人,是「北宋五子」之一:邵雍。
邵雍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他破解《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運算規律,在前人的基礎上,又自創了新的易學體系,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邵雍,隱而不仕。他算歷史命運,非常準,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先知。因用腦過度,身體虛弱,常年生病,活了六十多歲,因病去世。
以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3位學易大師的真實故事。他們皆因觸犯「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的忌諱,所以沒有得到「善始善終」。
學易的人,要始終記住老祖宗的古訓: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我解讀易經,有不少人,給我錢,讓我佔,我從來不佔。堅決潔身自好,不摻和別人的因果。
自己懂易,覺悟以後,反而超脫了,得到大自在。人的一生,就是那麼回事,沒什麼稀奇的。實實在在過日子,平凡自然,就是大道。
普通人不學易,也要遵循這條規則,對自己有益無害。
曾國藩寫給陳源兗的書信上說:「察見淵中魚者,不祥。願閣下為璞玉之渾含,不為水晶之光明,則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己。」
生活中,有的人利用自己的小聰明,算計他人,或者窺探別人的隱私,這種行為習慣,遲早會給自己帶來殃災。
人難得糊塗。
看破不說破,人艱不拆,點到為止,才是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