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易經的人當然不建議佔卜了,因為,周易在西漢之後,逐漸分野為象數和經學兩大體系,象數(術數)才是搞佔卜的,經學則是從哲學的角度,解讀《周易》的人文倫理,屬於儒學經典這一大類。
那麼,研究《周易》的人是否也不建議佔卜呢?
以鄙人的眼光看,《周易》原經文(卦辭、爻辭)沒有一句佔卜的話。註解原經文的彖辭、象辭(包括大象小象)也沒有一句佔卜的話。這就足以證明《周易》的原作者文王(文王作64卦卦辭)和周公(周公作64卦爻辭)不講佔卜明矣。註解原經文的彖辭、象辭為孔子所注,其中沒有一句講佔卜,更足矣證明《周易》不講佔卜。然而竟有人拿出」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作為依據,說是孔子要人們佔卜,硬把佔卜這個大帽子扣在孔子頭上。孔子在天上如果有靈,會放過你們嗎?
」玩其辭玩其佔」是原經文中文王周公說的原話嗎?是孔子在原經文中的註解的原話嗎?你們把《繫辭傳》中的話拿來扣在孔子頭上,你認為合適嗎?隨意給人扣帽子,良心何在!
讀《周易》首先要記住一條:只看原經文,只看原經文,千萬記住!我說的原經文,即是上面說的卦辭、爻辭、彖辭、象辭。至於後面的《繫辭傳》和《說卦傳》至少三分之一都是後世冒充孔子的大名篡入進去的,可惡之極!
比如《繫辭傳上》第十一章中有一段:」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段歷來被易學家奉為圭臬,其實這是後世無聊之徒篡入的。《周易》誕生兩千年後到了宋代,那個注《周易本義》的朱熹的老師二程,二程的老師周敦頤也未看到《太極圖》是什麼樣子,否則周敦頤就不會絞盡腦汁作他的複雜的《太極圖說》了。想想看:誰會做費力不討好的事呢?除非是個大傻瓜!從這裡看,」易有太極」明顯是後世加進去的。至於」兩儀生四家,四象生八卦」完全是胡謅八扯,驢唇不對馬嘴。
當代人為什麼看不懂《周易》?為什麼有人說《周易》是神秘之書?為什麼大都認為是佔卜之書?其最大原因,其主要原因,其關鍵原因就在於《周易》所受幹擾太大。如不大刀闊斧除去這諸多幹擾,我看聖潔的《周易》很難大白於天下。
四十不惑。四十歲就不迷惑的人,他會有什麼疑惑?你覺得易經研究到孔子那個地步,韋編三絕,智慧在躬,乾坤朗照,所謂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雖然心懷大志,但行藏用舍,都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生無愧於心,還會有什麼疑惑麼?
他是人群中的上智之人,從小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的。幹不成馬上走人。不浪費不將就不委屈。萬鍾俸祿,千金官位,說走就走。魯隱衛靈這樣的老闆說炒就炒,僅僅志向不合。即使換來的是貧窮,飢餓與動亂,也毫不猶豫。不成就回家編書,修訂典籍,反正一生沒有白活。一天也沒有浪費。寫完書就看到捕獲麒麟,馬上就死,生死大事都不疑惑的人,怎麼會卜其他小事。上之不可移,說的就是其心志,怎麼會把自己的決定託付給蓍草。
屈原這樣的人曾經求教於神算子鄭詹尹,鄭詹尹於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說:「齒比寸長但也有短處,寸比尺短卻也有它的長處;世間萬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時候;術數有佔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難解之理。請您花心思實行您的主張吧,龜甲和蓍草實在不知如何破解您的疑惑」
要是這點都看不到,鄭詹尹也不能稱為神算。屈原這樣的人怎麼能用卜卦來預測。屈原這樣的人,九死不悔。他們這樣級別人物的意志,不是區區卦象能扭轉的
《易經》乃群經之首,儒家研究的《易經》與術數家研究的《易經》當然不同。鄙人拙見如下: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
然而儒家在《易經》中所言變化規律中得到做人做事的本質,治國治家的法門,不用佔卜按照規律即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佔卜不就顯得『賤』了嗎?
鄙人打小學易,古三式皆會。也許可以一言從術數家的角度來說。
2.講的迷信些,所有術數皆是感應,也就是心念所致。起心動念風起雲湧,是風動我念,還是我念動風呢?這個我也說不好。
但是,佔卜傷害自己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守恆是世界還能存在至今的本質。業內常說一句話,算準不如算不準,因為需要背負的因果與業障會損害自己以及六親。
學易還望珍重!
易經本來就能用於佔卜,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我曾在類似問答裡說過,64卦是可推算的符號體系,用於預測是沒有問題的,這道理就和我們用矩陣去算閉環系統的未來行為一樣。易經就是一本例題集,它測算的事物要比閉環系統豐富的多。
所謂善易者不佔,常被解讀為:精通易經的人不去佔卜,這其實是有些偏頗的。關鍵在於這個易字,該怎麼解?愚以為,首選解釋當為「變易」、「變通」。也就是說:善於變通的人,能正確據時而變的人,根本沒必要去佔卜。為什麼這麼說呢?整個易經,卦卦爻爻看似無關,其實都是黃中通理。只有明白這64卦互通的要領,並據此堅守正道,適時而為,自然就能夠得到通達順利的結果,還有必要去佔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