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傳君:面對中小學生,《易經》應該怎麼學,怎麼教,怎麼用,怎麼傳播,肖子善老師在四川曲成苑教育開展了三四年紮實的教學實踐,基於李守力老師紮實的研易成果,文化傳統平臺的演易教學體系,結合曲成苑在心靈導圖方面研究實踐,十多位少年學子三四年的共學歷程,在現代易經教學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嘗試,少年強,則國強,人能弘道,豈虛言哉?
特別刊發肖子善老師在第三輪演易期間和少年學子的共學總結,以資借鑑。
2019年3月~2020年6月 《易經》教學總結
蕭子善
2019年3月4日~2020年6月21日,文化傳統平臺開展了第三輪《周易》六十四卦學習,我在四川現代藝術學校思維導圖應用中心(原曲成苑私塾)同步帶領了十餘名中學生進行學習,並擔任了線上演易七組組長及成都《易經》讀書會導讀人,本輪學習結束,現將本階段學習及教學情況總結如下。
圖:筆者的教學板書
個人成長
學《易》數年來,當屬近三年進步最快,主要得益於在學校教學,需要帶著孩子們學習,我便需要下更多功夫,而19年到現在這一輪的學習進步尤其大,因為不僅要帶領學校的孩子學習,還參與線上七組的演易,並在成都線下讀書會當中進行導讀與總結,因此每個卦都會研讀數遍,做滿筆記,並講述數遍,一個卦也沒落下。教學相長,此言不虛。
圖:筆者在學校的書桌
本輪學習從乾卦一直研讀到未濟卦,第一次較完整細緻地研讀了六十四卦每一句卦爻辭及其對應的卦爻象。《繫辭上傳》講:「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現在對《易經》觀象繫辭的體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並對其吉兇悔吝的原理、剛柔變化的規律有了更多切身的體會,在為人處事上也更能順應事物發展的節奏。隨著演易的漸次展開,自己也放佛置身於《易經》的大時空中幾經沉浮興衰,歷盡社會人生的種種變化,演繹著不同的角色,雖年歲尚淺,但得以預演了人生種種可能的遭遇,擁有了一段充實豐富精彩紛呈的旅程。
圖:筆者的學易筆記
當然,現在對《易經》的學習還遠遠不夠,很多地方還領悟不到位,卦爻辭及《易傳》也還不熟,接下來繼續跟隨平臺及李守力老師學習《易傳》,並爭取熟讀背誦,在新一輪六十四卦的學習中繼續深入體會卦爻智慧,嘗試去了解其卦序規律,並修身實踐,順便將卦爻辭也背誦下來。
教學概況
從2019年3月開始,帶著曲成苑的十餘名同學花了三個學期及寒暑假的時間將六十四卦學習了一遍,除寒暑假在微信群線上演易外,平時在學校線下學習,每周用四個課時學習一個卦,用兩個課時自學、預演,用兩個課時演易、總結,在演易完後補充筆記、總結並背誦本周所學卦爻辭。平時在校學習期間效果明顯比假期好,能在同一時空現場交流,假期則幹擾因素多,難以聚焦學習,效果不佳。
圖:學子用圖畫的方式表達易經
期末考核由過去的出題考試改為了「平時成績+寫作+講解」的考核方式,平時成績根據背誦情況與筆記情況評估,寫作是根據《易經》卦爻含義自定主題聯繫社會生活與個人體會寫作,講解則是自選一卦聯繫卦爻象解讀卦爻辭。考核方式改變後大家的複習壓力減小,呈現方式多元,每個人至少能深入研讀並講解一卦,再結合寫作,有助於大家內化。
圖:學子筆記
教學成果
參與學習的大部分同學基本打下了學習《易經》的基礎,熟悉了八卦類象、十二公理,並能根據《周易詮釋》的解讀進行演易,背誦了部分卦爻辭,有個別同學已背誦完六十四卦全文,在學校學習的卦都做了相應的筆記。
圖:學子們上臺講解
大部分同學能根據蒙卦修正自己的學習狀態,有時還能根據所學內容重新認知周圍的人際關係、自身所處的成長階段,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平時「觀其象而玩其辭」,有時(自己或家庭遇事時)還會「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建立起了對《易經》的興趣。
圖:面向青少年的易學啟蒙視頻研發
曲成苑的幾位同學成立了「易小蒙」節目組,打算立足《周易詮釋》利用業餘時間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拍攝《易經》科普視頻,面向大眾啟蒙《易經》,現已在B站更新了四期視頻,反響不錯,點擊量已近4萬,粉絲超過3500人。現在「易小蒙」節目組初具雛形,從選題、頭腦風暴、改寫臺本、講解、道具、化妝、拍攝、剪輯、特效已形成較明確的分工和創作流程,會陸續拍攝更新新的作品。「易小蒙」項目對幾位同學的學習也有很大促進,他們常常為了一期節目討論幾個小時,拍攝一整天(都是利用周末假期時間),不斷完善細節,有時給我打電話諮詢相關學術問題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既要保證趣味性,又要儘可能避免學術錯誤。這個小團隊頗有工匠精神,相信他們能呈現好《易經》的智慧,不斷推出新的高品質視頻作品,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易經》的世界。
圖:易友之情
有同學開始輔導學校其他班同學學習《易經》,學校一美術專業同學每周二、四晚都會到宿舍向王懋峰同學求學,該同學已初具《易經》基礎並研讀了幾個卦,現在仍在持續學習。
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
部分學習能力較弱或年齡偏小的同學不適應一周一卦的節奏,學起來會比較吃力,進而影響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節奏與內容需要調整,量可以少一點,速度可以慢一點,需要因材施教,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
圖:學子筆記
因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在上課時需要將學術語言轉化為通俗語言,並結合身邊的故事或社會現象、歷史人物來理解相應卦爻。老師需要練就深入淺出的功夫。
下階段教學計劃
下階段暫不組織大家學習《易傳》,下學期從頭開始學習六十四卦,每學期學習16卦,用四學期(兩學年)學完,進一步加深對六十四卦的學習。每周仍用4課時學習一卦,每學四卦複習一周,對於新同學或年齡較小的同學根據情況另作調整。
圖:《易經》考試作文,值得細品
蕭子善
2020年7月14日
本篇完,獲得全套電子課程,請關注課程發布公號「文化傳統」(wenhuact)的微信推送,過往課程可在底部菜單「經典學習-易經」欄目獲得。